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作业1. (2011 北京海淀区模拟 ) 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0 L 0.1 mol/L的 NH 4Cl 溶液中的数目为 0.1 NANH 4B常温下, Cu Zn 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 L H 2 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AC常温下, 0.05 mol CO 2 和 SO2 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1 NAD常温高压下, 1.4 g N 2 与 0.3 g H2 反应,生成的NH 3 分子数为 0.1 N A2 (2011 广东化学, 6)设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m
2、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B乙烯和环丙烷 (C 3H 6)组成的 28 g 混合气体中含有3nA 个氢原子C标准状况下, 22.4 L 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D将 0.1 mol 氯化铁溶于 1 L 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 个 Fe33 (2011 模拟精选,山东济南质检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 5.6 L 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B标准状况下, 14 g 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 AC标准状况下, 22.4 L 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 A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
3、成1 mol 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 N2 和 O3 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N2 所含原子数相等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 CH 3)与羟基 ( OH) 所含电子数相等C常温常压下28 g CO 与 22.4 L O 2 所含分子数相等D 16 g CH 4 与 18 g NH 4 所含质子数相等5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 11.2 L 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 个B 14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 个 10.1N A 个C 0.1 mo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D 5.6 g 铁与足
4、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 A 个6 (2009 上海化学, 12)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 2.24 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1B常温下, 100 mL1 mol L Na 2CO 3 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 0.1N AC分子数为 N A 的 CO 、 C 2H 4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 22.4 L ,质量为 28 gD 3.4 g NH 3 中含 N H 键数目为 0.2NA7 (2009 海南化学,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用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第1页共6页A.2.4 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5、0.1N AB 1 mol HCl 气体中的粒子数与 0.5 mol/L 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C在标准状况下, 22.4 L CH 4 与 18 g H 2 O 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 AD CO 和 N 2 为等电子体, 22.4 L 的 CO 气体与 1 molN 2 所含的电子数相等8 (2009 重庆理综,7)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定其 pHC用 NaOH 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导致读数偏小 3的氨水密度为0.98 g cm
6、 3,若将上述两种溶9 已知 25% 的氨水密度为 0.91 g cm,5%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A.等于 15%B大于 15%C小于 15%D无法估算10. (2011 模拟精选,宁夏银川模拟)300 mL Al 2(SO4 )3 溶液中,含 Al3 为 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 0.1 molL 1Ba(OH) 2溶液300mL ,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11 1A.0.4 mol LB 0.3 mol LC 0.2 mol LD 0.1 mol L11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NO 3 、 SO42 、 Fe3 、 H 、 M ,其物质的量
7、之比为23)n(NO 3 ) n(SO4) n(Fe ) n(H ) n(M) 2 3 1 3 1,则 M 可能为 (A.Fe 2BMg 2C CO 32D Ba212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35.1%,300 mL该溶液1.18 g cm,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中 Cl 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0.37 molB 0.63 molC 0.74 molD 1.5 mol13配制 250 mL 0.10 mol/L 的 NaOH 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
8、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14 以下各组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 300 mL 1 mol/L NaCl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 100 mL 1mol/L AlCl 3 溶液B 200 mL 1 mol/L MgCl2 溶液C 100 mL 0.5 mol/L CaCl 2 溶液D 100 mL 2 mol/L KCl溶液15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 LCCl 4 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4NAB.1 mol NO 2 气体降温后颜色变浅,其所含的原子数仍为3N A第2页共6页C 、常温下, 1 L0
9、.1 mol L-1 的 NH 4NO 3 溶液中含有NH 4+ 的数目为 0.1N AD.1 mol Fe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 A16实验室需要 1480 mL 0.4 mol L 的 NaCl 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把称量好的NaCl 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把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 cm2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 3 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请填写下列空白:(1)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
10、号 )_ 。(2) 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 100 mL , 250 mL , 500 mL , 1 000 mL ,本实验选用_ 。(3) 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容量瓶、玻璃棒外还有:_ 。(4) 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操作有 _( 填序号 ),其作用为_ 。(5) 误差分析: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称量 NaCl 时,物码倒置(1 g 以下用游码 )_。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_。没有进行操作步骤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_ 。容量瓶原来有少量水_ 。第3页共6页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答
11、案及详解1 解析: NH 4Cl 溶液中由于NH 4的水解而使NH 4 的数目减少;常温下,1.12 L H 2不是 0.05 mol;由于 N2 与 H 2 的反应是可逆的, 1.4 g N2 与 0.3 g H2 反应不能得到 1.7 g(0.1 mol)NH 3。答案: C2 解析: A 项, 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2nA。B 项,应含有 4nA 个氢原子。 D 项,由于 Fe3水解,所得溶液含有的 Fe3个数小于 0.1nA。答案: C3解析: A 项中四氯化碳是液态物质;B 项中 14 g N 2 含有的核外电子总数为7N A;D 项中每生成1 mol H 2 时转
12、移的电子数为2NA。答案: C4解析: A 项,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 O3 和 N 2 比较, O3 所含原子数为 N2 所含原子数的 3/2 倍; B 项,一个甲基 ( CH 3)和一个羟基 ( OH) 所含电子数都是 9 个; C 项,常温常压下, 28 g CO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22.4 L O 2 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D 项, 16g CH 4 中所含质子数为10 mol,而 18 g NH 4中所含质子数为11 mol。答案: B5解析: A 项,常温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Vm 不一定等于22.4 L mol1; B 项,乙14 g烯、丙烯分子的最简式都为CH 2,1
13、4 g 混合物中 n(CH 2)14 g mol 1 1 mol,可知原子总数为3NA 个; C 项,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n(Na );D 项,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Fe2, 5.6 g 铁失电子数为5.6 g 2 N A 0.2NA 个。56 g mol1答案: B6解析: A 项,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B 项, Na 2CO 3 溶液中存在水解反应:CO32 H 2O10.1N A。HCO 3 OH,故 100 mL1 mol L Na2CO 3 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C 项,没有注明是否是标准状况,体积不一定是22.4 L 。 D 项,一个 NH 3 分子中含 3个 N H 键,则 3.4
14、g NH 3 即 0.2 mol NH 3 中含 N H 键数目为 0.6N A。答案: B7解析: A 中应为 0.2N A,B 中盐酸的体积不知道, 无法确定溶质的粒子数, D 中 22.4 L 的 CO 的条件不确定, CO 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答案: C8解析: A 项,固体应先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并定容;B 项,使用 pH 试纸时不能润湿; C 项,进行焰色反应时,应用稀盐酸洗涤并灼烧铂丝。第4页共6页答案: D9 解析: 由于氨水是浓度越大密度反而越小的溶液,故等体积混合的w w 1 w 2215% 。答案: C10解析: n(Al 3) 1.62 g 0.
15、06 mol , n(SO42) 0.09 mol 。加入的 Ba(OH) 2 溶27 g mol 1液中含 Ba20.03 mol ,反应后剩余 SO42 0.06 mol ,此时溶液的体积为600 mL ,因此21。c(SO4 )0.1 mol L答案: D11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M 为 2 价的阳离子,由于原溶液中存在SO42 ,根据离子共存知,其中不可能含有Ba2,又因原溶液中含有NO 3和 H ,使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所以原溶液中不可能存在Fe2 ,因此 M 应为 Mg 2 。答案: B12解析: 已知 Mg 2的量,求 n(Cl ),由氯化镁 (MgCl 2)的组成可知:
16、n(Cl ) 2n(Mg 2 )1.18 g cm 3 300 cm3 5.1% 2 1.5 mol。 124 g mol答案: D13答案: C14解析:300 mL 1 mol/L NaCl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00 mL 1 mol/LAlCl 3 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 mol/L ;200 mL 1 mol/L MgCl2 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100 mL 0.5 mol/L CaCl 2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100 mL 2 mol/L KCl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 。答案: C15解析: A 错误,标况下 CCl 4 为液体; B 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原子个数不变;C 中铵离子水解,所以小于0.1NA ;D 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答案: B16解析:( 1)实验操作步骤为称重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2) 容量瓶的规格相对固定, 当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规格不符时,应选择规格稍大的。(3) 选择仪器时特别注意不能遗漏,特别小的仪器,如药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钢琴基础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西学院《康复沟通与交流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理工大学《看花识草认中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药品质量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邵阳学院《新媒体平台运营实战企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艺术批评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业大学《学院通选课传统文化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3C认证基础知识课件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Unit 4 Part A 第二课时
-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
- 建筑节能新路径:严寒地区老旧建筑改造
- 2024年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宁波枢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数学丨湖北省八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4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
- 客服营销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我的师德小故事标准教案21
- 3 学会反思第二课时 养成反思好习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计划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