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试验室质量手册_第1页
质量检测试验室质量手册_第2页
质量检测试验室质量手册_第3页
质量检测试验室质量手册_第4页
质量检测试验室质量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质 量 手 册第二版 第0次修订分发日期:2006年12月1日持有人:2006年12月1日发布 2007年1月1日实施目录目录2批准页4修改页5上级单位法人公正性声明6本试验室主任公正性声明7第一章 概述8第二章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9第三章 质量手册管理103.1 概述103.2 职责103.3 质量手册的编写103.4 质量手册的版本113.5 质量手册的维护和修订113.6 质量手册的发放和回收123.7 质量手册的借阅123.8 质量手册持有者的责任123.9 质量手册的宣贯123.10 质量手册的保密133.11 质量手册的解释13第四章 管理要求144

2、.1 组织144.2 管理体系154.3文件控制174.4 检测分包19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214.6 合同评审224.7 申述和投诉22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234.9 记录254.10 内部审核264.11 管理评审26第五章 技术要求285.1 人员285.2 设施和环境条件315.3 检测方法335.4 设备和标准物质375.5 量值溯源395.6 抽样和样品处置405.7结果质量控制425.8 结果报告44附录1 法人证明(复印件)47附录2 任命文件及授权文件(复印件)48附录3 组织机构框图49附录4 试验室岗位职责49附录4 试验室岗位职责50附录5 员工行为准则

3、55附录6 试验室平面布置图56附录7 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模式57附录8 质量职能分配表58附录9 检测项目/参数一览表59附录10 试验室人员一览表60附录11 检测能力分析及分包情况一览表61附录12 仪器设备一览表63附录13 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一览表64附录14 程序文件目录65附录15 作业指导书目录66附录16 记录格式清单67批准页关于发布新版质量手册的通知全室人员:试验室新版质量手册已编制完毕,经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正式批准予以发布。新版质量手册根据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结合我试验室具体情况编制,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起实施,要求全室人员认真学习,做好实施准备,理解并

4、遵照执行。 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主任: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修改页文件修改记录文件编号修改条款修改日期修改人批准人上级单位法人公正性声明当阳市水利局法人代表声明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是法人授权形式的,从事检测的专职机构,其所在母体组织为当阳市水利局。为了保证该试验室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特声明如下:1、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独立开展业务,财务独立核算。我局承认并支持其制定发布的质量体系文件及其他管理制度。2、我局对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实行行政领导,为之配备所需的各种专职人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各级领导不利用任何行政或经济压力

5、干扰其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诚实性。3、除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人员外,我局其它人员不得介入检测工作,不得向该试验室索取和借阅委托单位或相关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检测数据。上述声明,望我局各有关部门遵照执行。本声明自即日起生效。 法人代表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本试验室主任公正性声明公 正 性 声 明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是法人授权形式的,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校准)的专职机构。为了保护国家、客户、相关方及本试验室的利益,本试验室就检测工作的公正性作以下声明:1、本试验室对所有检测工作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受经济及其它利益的干扰,不受任何关系部门的影响。2、本试验室不监制、

6、监销产品,未经政府批准不搞工程评优活动,未经客户同意不对新闻媒体公布检测结果。3、本试验室全体人员认真对待每项检测工作,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对检测结果及其数据的正确性负责,各级领导对检测数据不进行非授权干预。4、本试验室全体人员严格遵守检测工作的保密制度,不向无关人员提供或泄漏检测的技术资料和数据。5、检测人员不从事与所检测项目相关的技术开发和咨询工作,不在与检测相关有关的单位兼职,或拿取津贴。6、本试验室人员奉公守法,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准接受被检单位任何形式的馈赠,不吃请。上述规定,请全体人员自觉遵守执行。如发现违反本规定的情况,本试验室将酌情处

7、罚。本声明自即日起生效。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主任: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第一章 概述1.1 试验室成立的背景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是根据当阳市水利局(99)106号文件正式批准建立。检测试验室直属当阳市水利局,受宜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及宜昌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当阳分站和省检测中心指挥。1.2 能力概况:本试验室共有技术专业人员4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1人。试验室主要进行砼、土工、砂浆等项目和水泥、钢材、砂、石等原材料质量的试验检测。本试验室配备建筑材料、试件测试仪器设备52台(套);试验室面积160m2,其中恒温室面积16m2,具备各种检测的基本环境条件,能

8、承担共计7个项目25个参数的检测能力。1.3 联系方式机构名称:当阳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主 任:周发清电话真政编码:444105地址:当阳市坝陵办事处车站路(水利工程处院内)第二章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1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试验室在质量方面的总的宗旨和方向,要求全体员工理解、贯彻、执行,故应简单明确,便于记忆。本条除要表述质量方针外,还要解释和说明质量方针的含义。质量方针声明是以声明的方式发布质量方针。2.2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试验室的长远的、宏观的、战略的目标,例如若干年内

9、检测质量服务质量在本专业达到领先水平,或试验室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等;具体目标是试验室在质量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检测报告的客观性、正确性,原始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合同履约情况、客户满意程度等等。质量目标通常以承诺和要求两种形式提出,承诺是对外界的担保,要求是对内部员工的约束。例如iso17025:2005检测和校准试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第4.2.2条规定质量方针(目标)至少包括:a)试验室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测和校准服务质量的承诺;b)管理者关于试验室服务标准的声明;c)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的目的;d)要求试验室所有与检测和校准有关的人员熟悉质量文件,并在工作中执行这些政

10、策和程序;e)试验室管理者对遵循本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当然,如果认定机构一定要求试验室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再额外增加质量承诺的内容,那么为避免重复,可以将方针和目标中承诺的部分提出来单独作为质量承诺。质量目标可以分解到各个职能层次,也可以量化,但应易于考核。所以试验室在分解和量化质量目标时应同时制定考核办法。质量目标是动态的,预期的目标实现以后,试验室应调整、制定新的目标。因此,试验室需定期评审其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等。第三章 质量手册管理3.1 概述质量手册是阐述检测机构的质量方针、管理体系和质量实践的文件。本试验室的质量手册是指导试验室质量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质量手

11、册的管理主要是对其进行控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明确管理者和持有者的责任,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3.2 职责3.2.1 试验室的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归口管理。质量负责人主持并组织办公室编制、修订、宣贯、发放、归档、复印、借阅、回收及监督执行。3.2.2 当质量手册编制或作出重大修订后,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试验室全体员工进行学习和宣贯并遵照执行。3.2.3 质量负责人维护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3.2.4 质量手册经试验室主任批准后发布实施。3.3 质量手册的编写3.3.1 编写目的编写质量手册是为了阐明本试验室的质量方针,规定试试验室的内部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展示试验室的服务能力,描述管

12、理体系和要求。它是试验室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检测活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纲领性文件,是试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中的最高层首要文件。3.3.2 编写依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试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3.3.3 编写要求(1) 质量手册应明确表达良好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方针、目标,并向社会、客户作出应有的承诺和保证。 (2) 质量手册应规定出试验室的内部关系、工作分工和质量职责。(3) 质量手册应展示试验室开展检测服务能力。(4) 质量手册应反映出试验室的资源配置。(5) 质量手册应详细地描述试验室管理体系及其质量活动所包含的全部要素和质量要求。3.3.4 适用范围适用于试

13、验室检测服务工作的全部活动,但不包含科研、生产、销售和其他活动。3.4 质量手册的版本3.4.1 质量手册分正本(一本)和副本(若干本),受控和非受控。正本和副本、受控和非受控均应在首页加注相应的标记。3.4.2 受控副本编号登记发放,受控正本存资料室。手册内容需作更改时,应首先对受控正本进行更改,其后再对受控副本依次进行跟踪更换。更换下来的手册或手册插页应及时加注“作废”标识,归档保存或者销毁,以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3.4.3 非受控手册文本仅作发放登记,不作发放编号。3.5 质量手册的维护和修订3.5.1 试验室全体员工都有权对质量手册提出修改意见。3.5.2 遇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手册

14、应予修订:(1) 手册中的条款不适应现实工作;(2) 实际执行中发现手册有不完善之处;(3) 组织机构或人员岗位调整,影响手册的执行;(4) 现行手册的条款与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有矛盾;(5) 内审和评审中认为需要进行调整。3.5.3 遇到下列原因之一时,应考虑对手册进行改版: (1) 一次修改条款数量超过6处;(2) 认可准则改版;(3) 组织机构发生变化;(4) 检测标准和服务能力发生变化;(5) 评审中出现较大质量体系问题;(6) 质量方针和目标发生变化;(7) 法律法规变化。3.5.4 质量负责人提出修改计划报试验室主任批准后,再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修改后的手册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技

15、术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试验室主任批准发布实施。3.6 质量手册的发放和回收3.6.1 手册发放由办公室负责。3.6.2 受控正本保存在办公室的资料档案室。3.6.3 受控副本手册发放至检测室的负责人。3.6.4 非受控本可发给上级主管机关、试验室的客户。3.6.5 受控本发放时应造册登记,由领用和保管人员对领用手册进行签名确认。3.6.6 受控本的领用和保管人员在调离本试验室时应交回领用的质量手册。3.6.7受控本更换下来的旧版手册或更改下来的插页应由办公室及时回收,并加注“作废”标识。3.7 质量手册的借阅3.7.1 受控质量手册及其它文件属试验室知识著作和内部文件,一律不得外借

16、和带离试验室。3.7.2 非受控质量手册及其文件的借阅、发放和复印,应得到试验室主任的批准,由办公室负责办理手续。3.8 质量手册持有者的责任3.8.1 手册的存放应能方便员工的使用。在岗员工应自觉遵守手册的要求和规定并努力贯彻执行。3.8.2 手册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手册,不应自行更改、涂改并保持手册的清洁和完整。持有者不应外借、复印和遗失,如找不到时,应及时报告质量负责人,由质量负责人向试验室主任报告后,做出处理决定。3.8.3 换版或更改后的手册下发后,应按照更改后的要求执行。3.9 质量手册的宣贯3.9.1 换版或更改后的手册和文件,应由办公室制定出宣贯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质量负

17、责人组织宣贯。3.9.2 宣贯实施情况应由办公室负责进行统计和做好记录。3.10 质量手册的保密本试验室的质量手册属于保密文件,未经试验室主任的批准不得对外公开或传播。3.11 质量手册的解释本试验室质量手册的解释权归试验室主任。第四章 管理要求4.1 组织本试验室根据当阳市水利局(99)106号文件正式批准建立,经法人授权,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独立地从事检测活动。4.1.1 本试验室由当阳市水利局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账目和独立核算。4.1.2 本试验室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共160,仪器设备52台套,其中固定的仪器设备?台套,便携式仪

18、器设备?台套,可移动仪器设备?台套。4.1.3本试验室的管理体系覆盖了在室内固定场所,流动场所、室外场所等各方面的工作。4.1.4具与所开展检测(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具有中级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占%,高级职称人员占%,工作年限在年以上的人员占。4.1.5本试验室从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方面保证试验室及所有人员与检测活动、检测数据和结果不存在利益关系;在员工行为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中规定试验室及所有人员不得参与有损判断独立性或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同检测、检查、监督、抽样等工作有关的同类产品(工程)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维修、监理等活动。所在母体组织法人和试验室领导

19、通过公正性声明及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员工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它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4.1.6本试验室及所有人员承诺确保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其措施见dysl-pf-01-2006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4.1.7组织机构框图表明了本试验室的组织、管理结构及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模式表明了本试验室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4.1.8本试验室的最高管理者(主任)由当阳市水利局任命;技术主管、质量主管由试验室主任任命;当技术主管变更时将报当阳市水利局确认。4.1.9本试验室的管理人员包括主任、技术主管、质

20、量主管、文件资料管理员、仪器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财务物资管理员等;操作人员包括检测人员、维护修理人员、安装调试人员等;核查人员包括报告或证书的校核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以上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在试验室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中规定。当某关键管理人员由于公出或其他原因暂时脱离本岗位时,由规定的人员代理其职责:试验室主任由质量主管代理,技术主管与质量主管相互代理,4.1.10本试验室任命并授权1名资深的检测(校准)人员为监督员,对检测(校准)的关键环节,例如抽样、样品准备、仪器设备操作、环境条件控制、数据处理、报告编制等进行日常监督。必要时,例如有新项目、新方法、新人员、新设备等情况时进行

21、专项监督。监督员要随时做好监督记录,在一定阶段向管理评审提交监督报告。4.1.11本试验室设技术主管1名,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技术运作以及确保与质量有关的资源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详见试验室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设质量主管一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的实施和遵循以及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的现行有效性(详见试验室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4.1.12本试验室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将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该计划包括项目要求、人员、经费、进度、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相关文件:1附录4试验室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2附录3组织机构框图3附录7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模式4附录5员工行为准则5dys

22、l-pf-01-2006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4.2 管理体系本试验室按照试验室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的管理体系能确保公正性、独立性并与所开展的检测活动相适应。本试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计划表格等四个层次的文件构成(其目录详见本手册的附件)。质量手册是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是支持性文件,记录计划表格是证实性文件。本试验室的质量政策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体现(详见第二章)。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包含了试验室领导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以及对遵循评审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4

23、.2.1 管理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和控制所需要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它能保证试验室现有服务工作的质量并满足质量目标。试验室已经将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定成文件,并将这些文件传达到全体人员,并被其理解、获得和执行。本试验室承诺始终不渝地遵循认可准则的要求,并保证管理体系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应性和有效性。4.2.2 质量方针是本试验室检测的总体要求,由主任组织制定,主任批准发布。质量目标是为落实质量方针而制定的具体控制要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承诺均已在第2章阐明,在管理评审时应对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加以评审,确保其持续适宜。4.2.3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用于评价管理体系运行

24、有效性的判定依据,是本试验室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宗旨、方向和目的,已在第2章将其针对相关部门和层次上得到分解。4.2.4 试验室主任应向全体员工及时传达客户要求以及与报告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这种传达可通过合同评审、服务客户、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落实。4.2.5 主任应对管理体系的适应性、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审,及时评价本试验室管理体系是否达到了所规定的宗旨要求。4.2.6 主任负责本试验室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建立。管理体系策划应满足质量目标的要求和本试验室发展的总体要求。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形式体现。对管理体系的任何更改进行策划时,应保持其系统性和完整性。

25、4.2.7 管理体系的贯彻和执行4.2.7.1本试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并监督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违反文件规定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解决或纠正,对需要调整的管理体系文件适时按照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质量负责人要始终保持试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4.2.7.2本试验室的每个员工都要熟悉与自己相关的文件并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政策、要求、程序开展质量活动,在执行中可以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对文件的修改或补充意见,但决不允许违反管理体系文件之规定开展质量活动。相关文件:1附录14程序文件目录2附录15作业指导书目录4.3文件控制4.3.1 总则本试验室已经将管理体系文件化

26、,并通过对管理体系文件有效的控制来保证本试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本试验室已建立相应的维持程序来控制构成其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其内容包括一切与质量管理和检测活动有关的,内部制订的或来自外部的,诸如规章、标准、规程、其他规范化文件、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以及图纸、(磁盘或光盘)软件、规范、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手册等。质量负责人应维护和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4.3.2 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试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由以下六部分组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质量计划、外来文件。4.3.2.1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描述了本试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检测能力,规定了管理体系的各个

27、要素,是试验室开展检测作业的纲领性文件,亦是向客户说明服务质量保证的证明文件。4.3.2.2 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描述了开展质量检测活动各控制环节的过程,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程序文件规定了质量活动全过程的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必要时)、职责、活动顺序和支撑性记录表格。4.3.2.3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检测活动的技术工具(作业)文件,它包含了安全规定、检测细则、内务管理、各类工作制度、样品的处理和制备要求、其他辅助作业规程(规则)、计算机软件程序、对照图/曲线/换算表、抽样标准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规范、数据处理方法、自校仪器的自校和验证方法、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维护等作业文件,以及

28、消耗品的验收等方法。4.3.2.4 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本试验室的质量记录包含了试验室的机构设置文件,人员任命文件,质量活动和检测活动以及所有外来文件和全部资源配置档案。质量记录执行dysl-pf-08-2006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4.3.2.5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试验室针对特定质量活动,规定专门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本试验室的质量计划包括检测计划、审核和评审计划、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计划、量值溯源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开展新项目的计划、采购计划、抽样计划等。质量计划制定和审批执行dysl-pf-08-2006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4.3.2.6 外来

29、文件外来文件是指来自客户、法定机构、认可组织的文件以及来自外部的标准、规程、检测方法等文件。这些文件与内部制定的文件同样受控。4.3.3 文件的批准和发布4.3.3.1 管理体系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应授权由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审查并报试验室主任批准,还应建立识别管理体系文件当前的制、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以防止使用无效和(或)作废的文件。4.3.3.2 检测试验室所用程序应确保以下几方面:(1) 试验室负责人和监督员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授权有效版本;(2) 由文件的批准人定期审查文件,必要时进行修订,以保证持续适用和满足使用的要求;(3) 及时地从所有使用和发布处撤除无效或作废的文件,或用

30、盖“作废”或“停用”章的方法确保防止误用无效文件;(4) 出于法律或知识保存目的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有“参考文件”的标记。4.3.3.3 试验室制订的管理体系文件按照以下唯一性标识。该标识应包括发布日期和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或表示文件结束的标记和发布机构。档案类文件由办公室资料员保管,机密类文件未经主任批准不得查阅,其它技术类档案文件应办理借阅手续。4.3.3.4 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文件编号说明: 文件年号/或版号单种文件识别序号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识别试验室识别为dysl 文件类型识别说明:qm系列 - 质量手册 jh系列 - 质量计划pf系列 - 程序文件 zy系列 - 作业指导书jl系列

31、 - 质量记录(包括by投诉、jz纠正措施处理单、ns内审、gp管理评审、jd监督报告等) 4.3.4 文件变更4.3.4.1 本试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变更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原批准人进行批准。被指定的人员应获得进行审查和批准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4.3.4.2 若可行,更改的或新的内容应在文件的相应部位或适当的附件中标明。4.3.4.3 本试验室的文件控制制度允许在文件再版之前由授权人员按照程序对文件进行手写修改。修改之处应有清晰的标注、签名缩写并注明日期。修订的文件应尽快正式发布,让文件使用人员知道和理解。4.3.4.4 本试验室制订了dysl-pf-18-2006计算机及计算机数据保

32、护的程序,该程序描述了如何更改和控制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4.3.5 支持文件1dysl-pf-02-2006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2dysl-pf-18-2006计算机及计算机数据保护的程序3dysl-pf-08-2006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4文件控制清单5文件发放登记记录4.4 检测分包4.4.1 概述分包是利用其他实验室的能力对本试验室自身能力的不足的必要补充,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检测成本,维护客户利益的有效方法。为防止来自外部实验室的质量风险,有效的保证分包检测数据的公正可靠,本试验室应选择符合认可准则要求的检测分包实验室承担分包检测。本试验室就其分包方的工作对客户负责,但由客

33、户或法定管理机构指定的分包方除外。本试验室还应保存检测中使用的所有分包方的注册资料,并保存其工作符合本标准的证明记录。4.4.2 调查和审核分包实验室当本试验室因工作量太大、需要更多专业技术支持或暂不具备某项检测能力等需将检测工作分包时,检测活动应安排在符合认可准则要求的有协议保证的实验室中进行。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分包管理工作,质量负责人组织内审员协助实施对分包方的质量调查和审核。除调查、审核分包实验室的质量资质和管理体系外,还应将调查或审核以及分包的意图用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在得到客户的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分包活动。4.4.3 分包实验室的选择分包实验室应首选有质量资质和保证的以下类型的实验室:(

34、1) 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认证的实验室;(2) 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认可的实验室;(3) 通过iso9000认证的实验室;(4) 满足有关法律要求的实验室;(5) 有质量保证体系的实验室。4.4.4 分包协议的内容本试验室与分包实验室签订的分包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1) 甲乙双方实验室名称;(2) 分包内容(检测项目);(3) 分包性质(固定的还是临时的);(4) 检测方法和细则的规定(执行标准或方法);(5) 分包执行时间限制要求;(6) 操作人员水平要求;(7) 设备和标准物质要求;(8) 分包试验的环境条件;(9) 分包实验室的法律地位和管理体系资质证明文件;(10) 对分包方管理体系的审核

35、(若没有管理体系证明时);(11) 检测报告的内容、形式和数量;(12) 分包项目的收费;(13) 样品和样品资料要求;(14) 分包方授权签字人员的资格确认;(15) 双方的责任和权利;(16) 违约的处理;(17) 合同签订日期和有效期;(18) 其他约定。4.4.5 资料保管本试验室应保存分包实验室的名录、分包实验室有关分包能力和质量资质的详细调查记录,以及分包协议和分包方出具的分包报告。分包检测涉及的全部记录应由办公室负责登记造册和保管建档。相关文件:dysl-pf-03-2006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5.1 概述外部支持服务供应是保障本试验室正常开展工作所

36、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关系到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试验室制定了dysl-pf-04-2006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对影响检测质量的设备、耗材、加工、溯源等环节的供应和服务质量保证做出了规定。技术负责人承担对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的管理。4.5.2 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方的选择为避免将外部风险引入本试验室导致对质量保证构成影响,本试验室规定在寻求外部供应和外部服务时,必须特别重视供应品和服务的质量,选择有充分质量保证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4.5.3 质量保证措施当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无独立的质量保证时,试验室按照dysl-pf-04-2006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对所购买的设备、材料和

37、服务进行符合性检查验收。如有可能应对所购设备和消耗品在投入使用前按照校准方法和检测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在得到合格的结论后才可投入使用。4.5.4 供应与服务的质量记录本试验室保存合格的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商及供应品的名录,或者经长期使用证明其供应品质量符合试验室检测要求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至少包括:(1) 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商的名单及通讯地址;(2) 服务和供应品名称;(3) 规格或型号;(4) 质量资质或许可证证明;(5) 本实验室的长期使用记录。供应与服务的质量记录由试验室的资料员负责建档保存,本项执行dysl-pf-08-2006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4.5.5 支持文件1dysl-pf

38、-04-2006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2dysl-pf-08-2006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3合格服务方和供应商名录4.6 合同评审4.6.1 评审程序本试验室对来自客户的检测要求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制定了dysl-pf-05-2006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以满足客户对检测能得到正确、及时和有结果的要求。该程序包括以下内容:(1) 对包括所用方法在内的要求应予适当规定,形成作业文件,并易于执行人员理解和操作;(2) 本试验室有能力和资源满足这些要求得到实现;(3) 选择适当的、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有效的检测方法;(4) 要求、标书和合同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发现客户要求或标书与合同

39、之间存在差异时,应在检测工作开始之前得到有效的解决,使每项合同都能得到本试验室和客户双方的接受。对合同、标书的评审内容还应包括被分包出去的所有检测工作,即若本试验室有部分检测需分包时,一定要在合同中加以明确,取得客户的同意。本试验室要求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若出现对合同的偏离,均应及时通知委托检测的客户。4.6.2 评审记录为保证所签合同、标书的有效性,本试验室应保存包括检测活动的任何重大变化在内的评审记录,以及在执行合同、标书期间就客户的要求或工作结果与客户进行讨论的所有记录,包括工作开始前的评审记录。4.6.3 合同变更在检测工作开始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或标书,技术负责人则应重新进行合同或标书

40、的评审,并将所有修改后的内容通知本试验室内外的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4.6.4 支持文件dysl-pf-05-2006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4.7 申述和投诉4.7.1 总则受理客户的投诉是提高本试验室信誉和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之一。因此,本试验室对来自客户的投诉应适时作出安排并妥善处理。4.7.2 投诉的处理本试验室处理客户投诉工作由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负责人应制定出本试验室处理投诉的文件化程序,并主持受理、处理和答复投诉的全部工作。质量负责人应将处理投诉所开展的调查和纠正措施的全部过程形成记录,交资料员归档保存。处理投诉的程序执行dysl-pf-06

41、-2006处理投诉程序。4.7.3 附加审核当客户或其他人员及机构的投诉涉及到本试验室的质量方针或管理体系、或对检测报告的正确性提出疑问时,质量负责人应及时对本试验室的管理体系以及相关领域的工作、员工职责进行审核。4.7.4 支持文件1.dysl-pf-06-2006处理投诉程序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8.1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保证本试验室为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风险控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当发现或被确定某项工作或活动为不符合时,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按照程序文件所赋予的职责和权利对本试验室工作中存在并已经确认的不符合工作、偏离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政策和程序的活动立即实施纠

42、正措施。纠正措施执行dysl-pf-07-2006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4.8.1.1 发现问题本试验室应通过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的观察来努力发现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可能存在或已经发生的问题。这种观察可以通过不符合工作的控制、内部或外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的反馈或员工的反映等方式进行。4.8.1 .2原因分析实施纠正措施的负责人应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所有潜在原因,如客户的要求、样品、样品规格、方法和程序、员工的技能和培训、消耗品、仪器设备及其校准等,从中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4.8.1.3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当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应确定将要采取的纠正活动,

43、并选择和实施最能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为经济合理地安排纠正措施的实施,纠正措施的确定应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本试验室应将纠正活动调查所要求的任何变更制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4.8.1.4纠正措施的监控负责实施纠正措施的人员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活动是适用的和有效的。4.8.1.5 附加审核在实施纠正措施以后,如果对不符合或偏离的鉴别导致对本试验室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符合认可准则产生怀疑时,本试验室的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应尽快依据本质量手册的规定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管理体系的审核,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8.2 预防措施实施有效的预防

44、措施,既可消除潜在的不符合情况或其他潜在的不期望情况,也可化解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避免出现质量风险和其他可能出现的不期望结果,以及对本试验室与客户利益的损害。本试验室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管理体系方面,都应分析确定潜在的不符合原因和所需要的改进工作。如需采取预防措施,则应制订、执行和监控这些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以减少类似不符合情况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并以此来改进和提高本试验室的质量工作。预防措施执行dysl-pf-07-2006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的制订及实施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应经常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并适时制定相应的所需改进的预防措施及其实施计划和程序。预防措施程序

45、应包括措施的启动和控制,以确保其有效性。4.8.3改进措施本试验室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8.3.1 需改进工作内容的确认本试验室通过严格维护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并且建立各部门、各岗位间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集思广益,分析从体系运行、质量方针实施、目标的实现、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结果的信息,判断在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的缺欠以及需改进工作内容。质量负责人负责提出需改进工作内容并由试验室主任确认。4.8.3.2 改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需改进工作内容确认后,由质量负责人提出改进计划

46、和措施,试验室主任批准后实施。4.8.3.3 改进效果的确认改进计划和措施实施后,根据实施效果进行审核,由质量负责人提出审核意见及是否需要持续采用改进措施报试验室主任确认,由本试验室主任通报改进情况,并确定进一步的工作。4.8.4支持文件dysl-pf-07-2006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4.9 记录4.9.1 总则记录是为完成的检测工作或达到的结果所提供的客观证据,也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文件。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种。4.9.2 质量记录质量记录表明质量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同时也为管理体系要素运行的有效性和质量活动的可追溯性提供客观证据,并为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依据。客观、真实、准确、及

47、时地做好质量记录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准则。质量记录应包括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报告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记录执行dysl-pf-08-2006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4.9.3 技术记录4.9.3.1 检测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测活动中所有观测到的原始数据和现象。每项检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保证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原始记录应当字迹工整、清晰,内容齐全,不得省略与涂改。记录应包括负责抽样的人员、从事各项检测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签字或标识。4.9.3.2 检测观察数据、结果和计算值应在工作活动时予以现场记录,并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识别。4.9.3.3校核人

48、员应对试验人员填写的原始记录进行认真系统的审核,以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当记录出现错误时,由原记录人员杠改并保持原记录仍可辨认,即在原废除的数据(或文字)上划二道水平线并加盖执行人的名章后,再在错误记录的右上角填写正确的有效的数据(或文字)。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4.9.4 记录保存技术负责人负责本试验室检测活动记录的管理,质量负责人和资料员协助做好质量记录和档案的管理。所有记录应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等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对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另外,还应建立相应的程序来保护和备份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防止未经授权

49、的侵入或修改,并明确规定记录的保存期。4.9.5 支持文件dysl-pf-08-2006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4.10 内部审核4.10.1 总则为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必须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独立的、系统的检查,使管理体系按照要求运行,并实现自我完善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降低检测风险的目的。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4.10.2 内审要求为保证管理体系持续地适应外部要求,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体系年度常规内部审核,审核范围包含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当遇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安排对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的审核。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内审员来执行,但内

50、审员不应审核自己从事的工作。内审员对要求整改的问题实施监督检查,保证在议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内审员对整改实施的结果还应进行跟踪,并对整改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直至验证有效为止。4.10.3 内审的实施审核工作由质量负责人在审核前制定出详细的内审实施计划,经试验室主任批准后,按时间和对象实施审核。审核中应做好审核记录,依据审核标准认真检查和核对事实,分析不符合的原因和不符合的事实。内审员对采取的整改和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审核中如对发给委托人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示怀疑时,则质量负责人应立即书面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所有有关方。审核的实施应执行dysl-pf-09-2006管理体系内部

51、审核程序。4.10.4 支持文件dysl-pf-09-2006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4.11 管理评审4.11.1 评审目的管理评审是对本试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通过管理评审,对试验室管理体系中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必要的改进,使管理体系更有效地运行。4.11.2 评审要求管理评审由本试验室主任主持,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必须参加,其他人员可有选择的参加或列席。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分析研究内审结果和其它有关管理体系的重要变化以及听取委托人的要求,并对管理体系的调整和改动做出决定。试验室主任每年至少对试试验室的管理体系组织一次评审,如遇特殊情况也可临时安排评审。管理评审内容如下:(1) 质

52、量方针的贯彻情况与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2)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3)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4) 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6)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结果;(7)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8)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9) 客户的反馈意见;(10) 客户投诉;(11) 改进的建议(12)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等。4.11.3 评审的实施评审的组织与实施由试验室主任做出计划和安排,由办公室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应事前根据试验室主任的要求准备评审的文件,评审用的文件必须包括内审汇总报告和委托人意见反馈。当遇法律、法规、检测标准、体系标

53、准发生变化,外审结果和能力验证成绩不够理想,或遇重大检测事故等情况发生时,则由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准备相应的评审文件。评审重点对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做出判定,并提出对现行体系的调整、修改、补充、完善的具体实施意见。评审中由办公室负责人记录评审过程,并写出评审报告。该报告经质量负责人审核后试验室主任批准。管理评审实施执行dysl-pf-10-2006管理评审程序。4.11.4 整改措施管理评审时应记录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由此采取的整改措施。技术负责人应确保这些措施在适当和约定的时间内得到实施。4.11.5 支持文件1. dysl-pf-10-2006管理评审程序第五章 技术要求本试验室为提供给客户的

54、“产品”是检测报告的检测数据和结果,而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质量的参数。因此,试验室的技术要求就是对本试验室所作检测的总的测量不确定度有影响的各个因素的控制要求,确保出具技术上有效(即正确可靠),测量不确定度满足要求的测量数据,是本试验室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最基本任务。决定检测正确性和可靠性,即对总的测量不确定度有影响有以下因素:(1) 人员技术水平;(2)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3) 检测方法及方法有效性的确认;(4) 设备和消耗性材料技术条件的控制;(5) 测量的溯源的有效性;(6) 抽样方案的正确性和所抽样品的代表性;(7) 检测物品的制备。 由于上述因素对总测量不确定度都会有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对(各类)检测之间明显不同,但试验室负责人在检测方法及程序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选择和校准所用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由于上述因素对总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在各类检测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试验室应充分重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从中鉴别上述因素对不同检测项目总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的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