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_第1页
祁连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_第2页
祁连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_第3页
祁连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_第4页
祁连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祁连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 赵 元顺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因地处祁连山南麓 中段而得名, 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风光旅游区, 境内 景色如画 、物产丰富, 早在元朝就以 “八宝 ”名闻天 下,可谓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 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 的 神话故土 。 江南的细腻风韵 、北方的粗犷神奇, 在 这里 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使祁连赢得了 “高原明珠 ”、 “牧 区江南 ”、“天境祁连 ”“、东方小瑞士 ”之盛誉 。充 分展 示了祁连独特的自然景观 。一、生态文化旅游及祁连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的意义(一)生态文化旅游 生态文化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 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

2、的自然文化景观, 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 、保护生态环境 、降低旅游 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 况下进行 。 从其定义来看, 生态文化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 方面:一是回归大自然, 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 、旅行 、探索, 目的在于享受清新 、轻松 、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 探索 和认识自然, 增进健康, 陶冶情操, 接受环境教育, 享受自然 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生态文化旅游不仅充分体现人与自然 、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而且 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 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 现。(二)祁连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意义 1、有利

3、于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 生态文化旅游是为了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活动 。因此 ,生态文化旅游强调把旅游带给资源 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受的限度内, 旅游设施要与自然景观协调 , 达到并维持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 性。祁连县拥有丰富的煤 、石棉、砂金等矿产资源 41 种,种类 多,品位高,且贮量丰富 。同时,境内森林茂密, 野生动物种类 多,数量大,而且多为珍禽异兽 。 畜牧业资源丰富且品质优 异,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水力水电资源丰富, 县境 内分布有默勒河 、黑河 、八宝河 、托勒河等大小河流 247 条, 年径流量 23.22 亿立方米;独特的地理构

4、造使境内地貌多异, 景观奇特 。 自然资源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这是老天爷 和老祖宗给我们的恩赐 。但这些资源一般都具有不可再生的 特性,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 。只能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 以利用,并在利用时尽可能加以保护, 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 。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对目前的祁连旅游业尤其 显得重要 。 保护祁连今天的生态环境, 就是保护明天的祁连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所以,祁连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意义重 大。2、有利于提高旅游环保意识 生态文化旅游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和回归大自然的指导 思想下产生的 ,是一种欣赏 、探索和认识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 动,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注重

5、在旅游活动中人与自 然的情感交流 。 使人类真正认识到大自然是生命的 源泉和人类发展的基础,学会热爱自然 , 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但旅游现实中 , 有的人看到风景 区内的花草树木, 便信手攀折 、摘取,有的人为了爬 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 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更有甚者,滥伐滥砍、滥挖滥采、随意放牧、捕杀野生动 物等破坏行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使祁连县采取 更加有效的措施遏制各种破坏资源生态的现象。3、有利于物种保护生态文化旅游十分重视物 种的保护,在生态旅游中,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息。祁连县是青藏高原

6、地区物种相 对集中的典型区域。祁连县境内森林茂密,为野生动 物的生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野生动物种类多, 数量大,而且多为珍禽异兽。主要物种有国家一级、 二级保护动物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约20余种,相对储量2万余头(只);天然植物种类多,其中雪莲、冬 虫夏草、大黄、柴胡、黄芪、羌活、雪莲、麝香、鹿茸等 药用植物达368种。尤其是祁连的黄蘑菇和冬虫夏 草在省内外享有很好的声誉 。这就必须保护好祁连 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二、祁连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祁连素有“山之宗、水之源”的美誉,它以自然景 观为特色,有雪山、森林、草原、丹霞、峡谷、河流的完 美结合,以历史文化为脉络,有夏塘卡约文化遗址

7、、 隋炀帝西征古战场 一 覆袁川、隋唐三角城、元代峨 堡古城、藏传佛教寺院一 阿柔大寺、西路红军战场 遗址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潜力巨大 。近几年,国 家在祁连开展了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如自然保护区 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黑河源 头流域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祁连县积极把握机 遇,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逐步解决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生 态、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大力发展生态 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精品一是打造了 “王牌”景点。祁连县近年来积极开发以自然 生态与

8、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旅游景区一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之一 “祁连山草原 ” 与天共长的“祁连林海”、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驯鹿基地 、变幻多姿的“祁连石林”、历经风霜洗礼的格萨尔王边城遗址、神奇瑰丽的油葫芦自然保护区等构成了“天境祁连”独具魅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目前,重点将牛心山、卓尔山、祁连山 草原景区内的草原、雪山、瀑布、峡谷、动植物“五大景观”连 点成线,打造集度假、休闲、娱乐、体验、探险和综合性为一体 的王牌景区。打造峨堡丝绸古镇一峨堡小城镇青海“北大 门”的新形象。二是挖掘岀鲜为人知的文化遗存。祁连县积极挖掘以丰 富的高原生态、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等文

9、化遗 存一“唐蕃古道”、“阿柔部落”、“蒙古六旗”、“回族拱北”为 代表的文化积淀。有夏塘卡约文化遗址;隋炀帝西征古战 场一 覆袁川;隋唐三角城;元代峨堡古城;藏传佛教寺院一阿柔大寺;西夏末代皇帝行宫遗址;卡约文化遗址和以阿咪东索传说为主的地方神话以及郭米“则柔”;阿柔“逗曲”;红色旅游一 红军西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纪念苑 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民间文化艺术。依照西夏末代皇帝西进祁连避难时修建的烽火台遗址投 资162万元在卓尔山旅游景区重新修建了一座高达9.3米的烽火台和象征民族团结的祥和塔。三是推岀宣传名片。随着景区建设的不断完善, 祁连县 以“大美青海一 香港行”、“北

10、京宣传周”、“珠三角推介会”、 “兰州旅游交易会”等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成 功举办“中国最美丽的草原 一 祁连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 ”、 “金秋丰收节”等声势较大、影响深远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继祁连山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后,祁连牛心山又被评为中国百座避暑名山,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东方小 瑞士 ”、“天境祁连”、“中国的乌拉尔”等旅游品牌也相继打 响,祁连成为我省重要的国家4A级自然风光旅游景区和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在发行天境祁连导游词、祁连旅游画册等基础上,投资60万元的资 源片、风光片、歌曲片出炉发行, 开通祁连旅游网站 等形式大力进行宣传。四是打造民族特色风情。生

11、态文化旅游要发展 农家生态休闲旅游、无公害农产品、旅游商品等为重 点,实施“农家乐”、“牧家乐”和“风情园”。以“农(牧) 家乐”为主要形式,以乡村、牧区特色就地取材,吃农 (牧)家饭、住农(牧)家屋、休闲娱乐在农(牧)家,领 略民族风情。祁连县城现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农 (牧)家乐餐饮点冰沟避暑山庄 、八宝农庄、龙泉山庄31V1 lQ4-2i)13 Cbma Acsttcmic Joumal I electronic Publishinci House, All filus icsertcd.群文天地-2012年第9期hitxuki.nti等15户,其中农家乐12户、牧家乐3户。就2010

12、年,各农(牧)家乐共接待29360人次,收入达120万 丿元。(二)奠定了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为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祁连县本着“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05年设立旅游发展基 金,并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开发可研报告;2007年投资208.6万元的卓尔山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投资710万元修建了小东索旅游公路;2009年投资370万元修建 新城区人工湖,并配备了游桥、码头、划船等基础设施,投资 4000余万元的星级祁连大酒店投入使用,投资600余万元新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红军西路军、解放军二军纪念苑, 投资1.045亿元实施了黑河源头生态治理工程。2

13、010年又多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开发“阿咪东索”景区、冰沟人 工湖、峨堡古城景区恢复建设项目等,使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大力实施以八宝镇为核心的城镇 “亮化”“美化”工程,为省内外游客营造了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旅游环境,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2010年祁连县接待游客 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6080万元,同 比分别增长 46%和55%,祁连县文化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 势。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一)尽力解决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既要利用资源开发旅游,又要保护好资源, 这是一个不易处理的矛盾。所以要正确处理自然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 系,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

14、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 利益的关系。资源与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旅游,毁掉资源、环境就是毁掉旅 游。理论与实践都表明,环保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以保 护为主,旅游服从保护,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服从生态效益,以长远利益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 从而使生态区走上一条保护一一开发一 增值一一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二)加快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祁连县旅游起步晚,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滞后,应在现有的祁连玉产品、观赏石、鹿产品及包括野生菌 、野菜、黄蘑 菇等为主的土特产品以及开发的祁连玉石、祁连黄蘑菇、祁连山野菜为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挖掘

15、旅游商品,包括挖掘除阿柔藏族风情、卡力岗撒拉族风情、郭米则柔等民族特色文化。开发本地土特产、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地方 特色的饮食等,使祁连翠玉、民间刺绣、祁连牦牛、祁连神鹿、 祁连藏系羊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以及民族文化 更上档次。(三)合理规划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布局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是生态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 前提和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祁连县在景观设计上,虽然尽量 做到了能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气氛协调, 但要更好地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并在其中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受破坏, 还必须要科学制定、不断完善生态旅游的布局和规划。具备制定旅游

16、规划的统一标准,组建旅游规划的专业机构和一支 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四)加强生态文化旅游的管理机制加强旅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完善的制度。例如对生态保护区的开发, 要根据环保法律, 规定哪些部分严禁开发,哪些部分可以开发以及开发的规 模、开放的季节,规定哪些地 区禁止带入火种,禁止狩猎 和毁坏林木,在景区禁止遗弃垃圾和生活用品等。另一方面,经济手段也可以用来为管理工作服务,例如为了使环保规定得到贯彻,有些旅游区采取对旅客 预收押金的办法,在旅游完毕后证明对环境没有损 害才予退还;还有些地方用提高或降低门票价格的 办法来控制游客人数等 。(五)规范市场监管力度随着“天境祁连一

17、 东方小瑞士 ”生态旅游品牌的成功 打响,祁连旅游服务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农家乐、宾馆、旅游特色产品经营及文化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随之产生了服务质量及旅游消费矛盾。祁连县虽然成立了文 化旅游协会。但对规范管理,提高文化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文 化旅游服务行业和游客合法权益等方面还应该进一步规范。对全县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有待加强,针对服务意识淡薄的情况,要进一步增强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逐步加强对景区景点、旅游商品购物行业等规范管理,保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引导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六)凸岀民族特色文化风情祁连县城虽有民族特色的餐馆和农(牧)家园,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特别是原汁原味、鲜美地道的牛羊肉,还有味美异 常的野生黄蘑菇、极具藏族、蒙古族、回族等 民族特色的 奶 茶、酸奶和别有风味的手抓羊肉,但还应继续挖掘和体现祁群文天地-2012年第9期32僉 194-2!013 China A cad oiiic Jonfiial f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