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1.gif)
![完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2.gif)
![完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3.gif)
![完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4.gif)
![完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b4ee15f9-91ff-4562-9aa9-baa1c2355d7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植物角里的科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教学难点: 选出科学问题。教具准备: 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
2、子,好 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 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 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 过程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 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 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 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 分析
3、大家作出的各种 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 我们应及时排除, 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 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 ?说说理由。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比如, “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 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 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 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
4、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 步的探究。四、计划与组织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 实验思路。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 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 为下节课的实验 做好准备。在实验中探秘教学目标:1、经历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结论、把实验 结论和同学们共享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3、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坚持实验观察,并做好记
5、载。4、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6、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人准备一株矮小的植物。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标签纸4 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学习1、谈话: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 教学说明: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植物角植物变化而产生的问题的记忆,提出研究问题。 学生可能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猜想: 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 和长期只在花 盆的一侧浇水有关; 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等。 学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据, 有的
6、则是无依据的。 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猜想,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 排除不合理的猜 想。2、提问: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 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科学探究的经验, 提出“做实验 ”。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 证,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验证意识。二、设计实验1、谈话: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 们的猜想呢? 教学说明:小组内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建议小组内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问题。2、小组讨论:各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实验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你们控制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变量?请各小组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教学说明:
7、实验方案的制定, 应该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 相信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探究 经历,能较好地设计一个对比实验。3、交流实验方案: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进行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 哪个小组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学说明: 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何, 能反映全班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 在全班交流的 过程中,师生会发现一些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从而有指向地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4、全班共同分析: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合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学说明: 在学生分组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 及时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 题,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完善。5、完善实验方案:请各小组完善你们的实
8、验方案! 教学说明: 学生在分析样本后, 会反思自己的实验方案, 然后在小组内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三、组装实验材料1、准备实验材料: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教学说明:在准备实验材料之前,学生要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实验需要的材料。2、分组组装实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方案组装实验材料。教学说明: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 可能有一些实验材料没有写进实验方案中,也有可 能一些材料多余了,有可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再次修改。3、小组分工: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和记录?教学说明:组装好了,小组同学应该有一个分工:有记录员,有操作员,有观察员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对实验的有序进行将起到很好
9、的保障作用。 教师应鼓励学生, 在实验观 察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4、反思与评价:在组装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认为本组同学表 现如何?教学说明: 在实验装置完成后, 有必要对组装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是 一个不断修正实验方案的过程, 也是一个在经历中获得积极体验的过程。 对小组同学、 班级 同学积极性的评价,对本组同学经验的反思,都会是一种深刻的探究体验。第二课时一、汇报交流 提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各小组都有哪些发现? 教学说明: 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 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把学生这些观察报告在全班进 行交流, 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小组实
10、验的成果, 也是师生共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的 需要。教师应引导向光性小组和向水性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汇报交流。二、归纳分析1、讨论:各小组实验的情况有相同的地方吗?教学说明: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发现分组实验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从而进一 步发现,控制的变量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2、思考: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学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阳光控制组可以得出 结论:植物生长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长, 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实; 而水份控制组得出的结论是: 植物生长方向和浇水的方向无关,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伪。3、提问: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11、?教学说明: 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解决新的问题, 是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一般 经历, 这也应该成为小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 就是要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4、小结: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向有光的地方倾斜,科学家通过研 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三、延伸拓展 问题: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 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有关吗?怎样 知道?教学说明: 一个研究的结束, 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的开始。 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 考,意在为进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笔。研究仍在继续教
12、学目标:1、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和进步的。2、让学生再一次经历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 新的问题仍在发现中, 研究仍在继续中, 本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研究植物根的向水 性。教学准备: 油菜种子、不透光的纸盒四个,剪刀、胶带、花盆四个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在研究植物的身子为什么会长歪时,我们还有了新的意外的发现。你发现了哪些 问题?学生说一说。二、合作探究。1、反思与提问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进行选取。 ( “植物的根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 ”“植物 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吗? ”)假如学生能提出更有价值且适宜他们研究的问题,教
13、师也要 加以鼓励和指导。2、猜想原因,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 “研究根吸水的实验 ”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证实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具 体方法见教材。实验中,还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 1-2 滴红墨水,这样将有助于观察。 第二个实验 “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 ”,是观察大豆或稻子等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来说明 根具有向水生长的性质。三、分析与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做出结论。课文中的 “知识链接 ”是对学生本单元探究学习的知识补充和综述,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阅读。第二课时一、导入经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植物有许多特性, 这对于我们
14、更好的种植、 管理植物有很大的 帮助。二、表达与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并应用到实践中。2、写一份管好植物角的建议书并交流。三、回顾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内容,理清教材脉络。2、试写出本次 “旅行 ”经过的地方。3、师生交流评议。四、拓展1、学生阅读 “科学自助餐 ”,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让生活充满阳光教学目标:1、知道进行一项大的活动(事情)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计划和组织。2、能较好的分析讨论他人的经验。3、培养学生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教学准备: 实
15、验室进行暗室效果设计,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一些场景图片。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课时,打开实验室的门(不大) ,让学生进入 “暗室 ”。 师:走进这个房间瞬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这时,学生的感受会有两方面,一是阴凉舒适,最多的是昏暗害怕、不方便。鼓励学生能从 不同的侧面对事情进行评价,选定我们今天 “想使这里亮起来 ”。二、回顾反思 师:我们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师生交流。三、计划与组织师:假如你是地下停车场的负责人, 你是那条街道的负责人, 当你发现这里采光不足时,你 会怎么做呢?学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种各样的灯,既
16、节能又美观。 (因为电视、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 ) 没有去实地考察、广集方案的意识。师:这么大的工程,我们怎么能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商量就去草率的进行呢?想一想我们 “郑 东新区 ”是多么的美,我们的 “水立方 ”、“鸟巢 ”、还有那世人称赞的 “奥运会开幕式 ”,“奥运 会的口号”,舞动的 京”字,熊猫的名字 这些活动大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得这么出色 呢? 学生讨论,但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活动也可 “招标”。师:人们对于一项重大的事情, 不是拍拍脑门, 一次冲动就做出决定的。 很多时候通过招标、 邀请、比赛、论证会等方式, 广征方法和建议, 从中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后, 才进行实施的。 我们也可
17、以开展一个 “采光设计方案邀请赛 ”,邀请我们全体学生参与设计, 从中选取最佳方 案,让其我们每个小组都来设计吧。师:就像我们家卫生间、 厨房一样, 能通过改造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时,我们是不会把房子 推倒重建的。 也像我们身边的都市村庄一样, 怎么改也达不到现代大都市的要求时, 我们就 会设计一套新的方案,重新进行建造。我们的设计方案相应的可以分成 “改进型方案 ”和 “理 想型方案 ”两种。出示 15 页的“采光方案设计邀请赛 ”图片,注意要求。 师:你们对哪里的采光不足进行设计呢?怎样参加这次邀请赛呢?小组讨论, 制定一个可行 的研究计划。小组讨论,写计划。 (这时的学生还可能没有达到 “
18、实地考察,发现问题 搜集资料,制定 方案 实验验证方案,用模型解释解决方案 ”的水平)教师巡视倾听、必要的指导。 师:我们可以参考 16 页奇妙小组的研究计划,对比自己的方案,修改完善我们的总体研究 计划。教师进行小组指导。四、交流总结。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改进方案,师生评议。探寻光的路线教学目标: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 程度有关。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19、。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 镜子,铝板, 纸板, 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 ,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二、模拟实验。1、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1)演示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学生猜测,大胆假设。(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2、阅读资料(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
20、,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师生评议。(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 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知识链接:阅读课文第 17 页。了解什么是光源。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 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 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 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墨翟)三、问题解决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 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
21、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 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 让每一组学生利用 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 在使用镜子之后, 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 次实验。3、拓展研究: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 颜色不同的材料, 依次进行反光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 的反光特点。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 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四、拓展学习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2、作业: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
22、的资料。第二课时一、交流收集的资料1、谈话: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 以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 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1、谈话: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2、交流展示: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阅读:自主阅读
23、 P28/29 页的科学自助餐。4、改进方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 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三、拓展实验验证我们的方案能否成功。把光请进来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学重点: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学准备: 手电筒、大小不同的纸盒、实验记录表。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前面的设计是否成功呢?用什么办法检验最有效?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导 入新课。板
24、书课题:把光请进来二、实验与验证。1、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交流,发现设计中的不足。3、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三、整理与分析。1、学生小组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四、反思与总结。根据第二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改进, 不一定设 计都能变成现实。我的阳光小屋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一个“阳光小屋 ”。2、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
25、料,对本小组“阳光小屋 ”的设计进行创新。3、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 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4、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5、乐于展示小组成果,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1、教师: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光的分解课件等。2、学生: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记录本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1、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2、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激趣导入。二、表达与交流。1、思考:我心目中的 “阳光小屋 ”是什么样的?2、交流:把自己
26、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师生交流评议。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 “阳光小屋 ”。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 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2、制定计划: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提示: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究计划。3、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与改进。第二课时一、收集和阅读资料。阳光1、谈话:同学们的 “阳光小屋 ”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自己的 小屋 ”美丽明亮。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漂亮?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 P25 页资料卡,了解更多关于
27、光的知识。 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观点,学生会获取更多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制作 “人工彩虹1、提问: “彩虹小屋 ”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2、谈话:怎样制造 “彩虹小屋 ”?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3、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棱镜投射到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 哪些颜色? 如果现象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合而成。4、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教师辅以课件进 行展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三、制作 “彩虹小屋 ”。1、试一试: “
28、彩虹小屋 ”能看见彩虹吗?2、交流:我们的 “彩虹小屋 ”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第三课时一、交流 “阳光小屋 ”的设计。1、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样改进我们的设计? 2、学生交流。二、提出新的问题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2、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学生小组交流,代表汇报。3、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适的机会我们再研究。三、单元教学评价1、思考:如何评价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从哪几个方面评价我们的学习? (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 自己制定评价的内容和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29、用。 ) 2、自我评价:我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3、小组评价:我们小组的同学表现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4、班级互评:其他小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小结。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奇思妙想 设计篇教学目标: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准备: 录像(交响乐合奏、自制乐器演奏) 、橡皮筋、吸管、树叶、尼龙线、金属管、 金属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胶水、细线、直尺、队鼓、锣、钗、三角铃、口琴、塑料 泡沫颗粒。教学重点: 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 会动手
30、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主题。1、(播放视频课件) 利用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旋律, 帮助学生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 不同的音效,激发学习兴趣,揭示 “大家动手做乐器 ”的单元教学主题。2、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音乐会,好不好?教师板书课题。二、确定目标。1、师生交流。你都知道哪些乐器呢?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给这些乐器分类。 (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2、拓展视野。教师此时向他们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 选用,从而确定制作目标。同学们 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以自己发明一种乐器。 教师展示自制乐器的图片。 (图片展示
31、:吸管风琴、铁管编钟、土琵琶、柳笛等。 )3、确定目标。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 本单元,我们将自制一种简单的乐器,并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请大家讨论,准备做哪一种 乐器呢?小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 “科学资料本 ”上。 请各组汇报自己的乐器名称。三、可行性分析1、制作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否则,是不会成功的。想一想,我 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在 “科学资料本 ”上。小组讨论后认为,制作 “可乐音乐罐 ”这件乐器,需要这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板书) : 样版:别人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有哪些? 工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胶布 知识: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经济:买七个易拉罐饮料还有一个方面,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 小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想一想,制作自己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难是无法解决的, 那恐怕得重新确定制作目标了。 预测一下, 制作过程中存在着 不可解决的困难吗?四、制订计划1. 画小组路线图:师: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做哪些事?请用“路线图 ”的形式把小组的工作步骤画出来。 (如果同学们没有接触过 “路线图 ”,则教师要呈现下图,供学生参考借鉴)“可乐音乐罐 ”制作小组行动路线图(为便于相互观摩、评价, 要求学生将路线图用
33、彩笔画出来。)讨论、绘图,然后集中展示各组的路线图。2. 画班级路线图有些步骤是共性的, 如解决这几个知识点的疑惑; 有的步骤是具有个性的, 各组之间不一样, 如组员的分工、 准备的工具与材料等。对于共性的步骤,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全班一起来解 决;个性的步骤,由各组分头行动。 (教师一边讲述,一边板书下图)全班行动路线图3. 绘制乐器结构图: 请同学们将准备制作的乐器画出结构图,要在图上标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数量。 (教师在 银幕上呈现一幅乐器结构的样版图) (学生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下一节课我们首先解决同学们普遍存在的知识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课后也搜集这方面的资 料。心灵手巧 制作篇教
34、学目标:1、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2、能找到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与音高的方法。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难点: 能找到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与音高的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适合制作乐器的材料。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制作什么乐器,激发学生制作的欲望和兴趣。二、动手制作。1、选择材料。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2、动手实验。学生小组实验各种不同材料发声的大小、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师生评议。3、制作乐器。小组合
35、作制作乐器。 (教师强调在使用小刀、剪子时要注意安全)4、改进乐器。 学生小组演奏乐器,发现不足,合作研究加以改进。三、总结。 各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制作成果。精彩纷呈 展示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3、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的各种乐器
36、。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话导入新课。二、展示交流。1、教师公布规则。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要求加以简单的介绍。(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乐器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3、师生共同评出 “最佳创意奖 ”、“最佳制作奖 ”。三、拓展。教师适时的引出噪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 (学生阅读 “科学自助餐 ”)第四单元 登上健康快车我给健康下 “定义 ”教学目标: 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 2、对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健
37、康。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教学准备: 人体健康测试记录表。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提问:什么是健康?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完善学生的理解。 板书课题:我给健康下 “定义 ”二、探究学习。1、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五幅图。说一说:他们的行为健康吗?师生交流评议。2、人体健康测试。学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 21 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测试自己和好朋友的健康状况。并将 测试情况记录在测试记录表上。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讨论。 分析:从测试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代表交流汇报,师生评议总结。三、拓展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确
38、定研究主题。 (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主题) 。登上健康快车教学目标: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 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教学难点: 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手表、跳绳、神经系统课件、血液循环系统课件。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 那怎样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呢?就让 我们一起登上健康快车 。二、探究活动。1、计划于组织。( 1)学生完成 “脉搏频率与各种运动的关系 ”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 “情绪与脉搏快慢的关系实验设计 ”研究方案。(3)学生自读 “小资料 ”,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师加以讲解引导。2、事实与证据。(1)学生搜集证据,对 “情绪与脉搏快慢的关系 ”的实验加以研究。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研究情况进行交流。3)学生自读 “资料卡 ”,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三、总结。健康大本营教学目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龙门式直线滚镀生产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汽车租赁公司个人用户自驾租车押金合同
- 2025年度国际贸易实务价格条款实施规范合同
- 2025年度沟渠施工材料采购与供应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居间合同范本二零二五年版
- 2025年度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城市绿化植物供应与养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家电家具租赁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国际能源资源开发与合作合同汇编
- 2025年度企业员工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执行与解约合同
- 教体局校车安全管理培训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导播理论知识培训班课件
- 空气能安装合同
- 电厂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四大名绣课件-高一上学期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 起重机械生产单位题库质量安全员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试题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学大纲
- 《客舱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第14讲 应急撤离
- 危险化学品押运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