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文-《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及其使用频率》_第1页
大学生论文-《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及其使用频率》_第2页
大学生论文-《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及其使用频率》_第3页
大学生论文-《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及其使用频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本文由英语论文网 免费提供摘要: 日语人称代词相当丰富,因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不同,需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代写日语论文但是,由于深层的文化原因,使用频率很低。 关键词: 日语; 人称代词; 使用频率 日语的人称代词相当丰富,尤其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常用的第一人称有:“、”等,第二人称有“、”等。第三人称却只有“彼、彼女”。有如此丰富的人称代词是因为日本人在谈话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性别和听话者的关系选择不同的词所造成的。但令人惊讶的是,有如此繁多的人称代词,在日常交谈中,却很少听到有人使用,而交谈却能顺利地进行,这

2、与日本自古以来是单一同质的民族和日本社会的封闭性密切相关。 1.0丰富的人称代词日本被公认为:“序列社会”(论资排辈社会),自古以来,上下等级差别分明,江户时代(16031867)有“士农工商”不同阶层,(金田一春彦,1988:228)而且同一身份的人中又规定了明确的主从关系,这种上下阶层的分明渗透到日本的各个角落,成为日本社会的一大特点。在等级森严、社会地位靠世袭继承的传统社会中,人们对于相互间的上下关系特别敏感,这种心态自然会体现在语言行为中。明治时代福泽谕吉在旧藩情一书中说“隔墙闻声,其上士下士、商农之别,可察也”。(真田信治,1996:14-27)虽说现在不像从前那么严格,但其影响却根

3、深蒂固。所以,几个日本人聚在一起,便会根据年龄、社会地位等标准,意识到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周平等,1992:274)年龄、身份、地位、性别等不同,所使用的词语也相应的不同,所以,日语的词汇复杂多样,人称代词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1)第一人称的用法:日本人对长辈、上级或在郑重场合自称时,用“”或郑重词“”。“”是男性自称词,主要用于关系亲密的同学、朋友和低于自己的人,一般的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不分场合都自称“”,但一旦就业,成为社会人,就要视对方和场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自称词。昭和27年“敬语”(“今后的敬语”)的国语审议会指出:“男子学生用语、社会人、使、教育上注意。”(铃

4、木孝夫,1992:142-143)男性对非常熟悉和亲密的同辈和晚辈也可自称“”,它比“”更直率,甚至有点粗鲁,老人用则给人倚老卖老的感觉。表现自己狂妄自大时,男性用“我辈”。但是女性不能用“、我辈”,除前面提到的“、”外,可以用女性专用词“、”,等同于“、”,只是稍随便些,用于熟悉的人。2)第二人称的用法:男性对关系亲密的同辈和晚辈及上级对下级,可亲切地称呼“”,丈夫对妻子也可用“”。“”近世以后作为向对方表敬意,用于长辈、上级或者同辈,但现在敬意程度降低,大多用于同辈或晚辈。或者亲密的男女关系之间,女性呼称男性的呼称语,特别是妻子呼称丈夫时的用语。关系亲密而且随便,用“”,谈话语气轻松随意。

5、“”是对对方敬称。“”男性对同辈或者晚辈使用的对称词,还有辱骂对方的意思。现代日语中,一般第一人称“”或“”对应第二人称“”,“、”对“”,不过应该一提的是现在有些女学生之间也有用“、”的不良倾向。(佐久间鼎,1988:28-31)这一现象折射出了人们对身份、地位性别等社会属性差异观念上的变化。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传统的身份制度,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不重视,对于男女性别差异的认识也无法和过去相比(真田信治,1996:61),因此,反映到语言上就是男女差异的不断缩小,说明女性的语言使用区域在扩展。3)第三人称的用法:作为第三人称代词,日语原来没有这两个专用名词,“彼”只是书面语,有一种

6、翻译腔。(佐久间鼎,1988:32)“彼女”也是到明治时期对应英语的“she”,作为翻译词而速成的。原来“彼”指示人,不分男女。即使现在作为人称代词,“彼”也不用于小孩,“彼女”也不用于小孩和上了年纪的女性。就是用“彼女”也是用于老而妖冶的女人,因而转为情人的名词使用,“彼”加“氏”指情夫。(金田一春彦,1988:167-168)因此,常用指示代词取而代之。指身边的人用近称,对方身边的人用中称,两者以外的用远称。根据言及对象和听话人的关系,熟悉的或地位低下的人用“人、人、人”,反之,用“方、方、方”,非常亲密的人或轻视言及的对象,也可以用“”。4)人称代词的发展:日语的人称代词远不只这些,还有

7、指示代词的转用,如“、”等,事实上现代日语里很多人称代词也来自指示场所或方向的词的转用,如“”本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后来转借对对方表示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人称代词的尊卑也发生了变化。谈话者指自己的代词,刚使用时有贬低自己的意思,但在使用过程中变成了骄傲自大的意思,只能用于轻视对方时的用词。如“”最初是名词“”(您的仆人)的意思,明治时期作为学生用语,发展为口语,现在成了不能用于长辈和郑重场合的词语。第二人称的变化,与第一人称相反,如“”直到中世中期作为对长辈的尊称,现在只用于极其亲昵的同辈或晚辈或作轻蔑辱骂人的词。(新村出,1991)5)直观了解:人称代词的不断变化,在

8、使用中不断地交替,令人有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永野贤的语考现学里的一段话,可让我们领略其变化,也对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等选择不同的人称代词现象,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故事中的人物是狮子、熊、狼、狐狸、猴子、兔子和小家鼠,他们一起去郊游,同样的心情,表达方法却大相径庭。首先,狮子命令熊“辈昼寝思。、见张”。熊对狼说“昼寝。贵样见张”。狼对狐狸说“昼寝。、见张”。狐狸对猴子说“昼寝。、见张”。猴子对兔子说“昼寝。、见张”。兔子对家鼠说“、昼寝。、见张?”。最后小家鼠也困了,说“见张赖相手”。(金田一春彦,1988:20-21)这段话里措词的变化,词语的不同,唯有日语能够表达,这是日语的特性,从

9、这段话里,对日语表达的多样性可窥其一斑。 2.0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日本人是单一同质的民族,自古以来,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生,这就需要相互帮助、共同协作,形成了很强的集体主义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日本人尽量避免摩擦,珍视和睦。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宪法的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所以,日本人在言语行动时,充分考虑他人的立场、心情及相互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依存和尊重,贯穿“和”的精神。1)代词的省略:正因为如此,日本人不会在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之前,明确阐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而往往是先察觉他人的想法,去调和自己的行动。在“察文化”、“思文化”的文化背景下,日本人把跟对方同化看成是一种美德。(铃木孝夫,

10、1992:201)所以,在谈话时,希望心情一致,并为心情一致而高兴。而在谈话中使用“私”、“私”,有坚持自己的主张,给人不快的感觉。指对方的代词因为有使身份下降的意思,日本人认为用人称代词呼称对方是失礼的,(金田一春彦,1988:160-167)所以尽量避开或者省略它。对比下面这段对话就可以看出这种省略的必要性。A.、全然眠、睡眠不足。/A.、私全然眠、睡眠不足。B.夜更。/B.夜更。A.、10时横。/A.、私10时横。B.、问题。/B.、问题。前者地道,后者生硬。如果认为省略人称代词,会使句子逻辑性不强,缺乏行动的主体性,恰恰相反,省略反而使句子更加日语化,这正是单一同质民族特性的体现。是日

11、本社会的封闭性、人间关系结构的反映,是狭小的日本的日语特征之一。(杉本,昭和59:315)2)第一人称代词的替代:说话者和晚辈交谈时,可以从对方的立场看自己的亲属称谓称自己,来代替第一人称。如父母对孩子自称“父/(爸爸)、母/(妈妈)”,哥姐对弟妹自称“兄/(哥哥)、 /(姐姐)”。这种亲属称谓可用于社交转称,如对邻居的孩子自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哥哥)、 /(姐姐)”。(方经民,2001)另外,上级对下级可以用表示身份的名称来代替。老师对学生自称“先生”,如“先生方见”(看老师这边),医生、护士、警察等面对孩子自称“医者、看护妇、巡”。这种用法也是和听话者

12、同化的表现,是“思文化”的体现。3)第二人称代词的替代:第二人称对长辈、上级绝对不可直接呼称或言称,要用亲属称谓或表示身份的称呼代替。如父母哥姐要称“父、母、兄、 ”,如果呼称父亲“”那是不可思议的事。同样,对老师、上级部长、顾客等分别用“先生、部长、客”称呼,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可称呼其职业名,如“八百屋、连手”等,尽量避开人称代词。必须注意的是,日语的这种亲属称谓是以家中最小的孩子为中心。儿子、儿媳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称呼父母“/(爷爷)、/(奶奶)”。夫妻之间无孩子前,妻子叫丈夫“”,有孩子后,站在孩子的角度称其“父/”或“”。语言学家铃木孝夫先生在文化中写道:乘地铁时,看见一个老太太指着身

13、边的空座位,对一个抱着孩子好象她女儿的年轻女子大声喊道:“、”(妈妈到这里坐)。(铃木孝夫,1992:167)更令人惊讶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居然可以指对方,金田一春彦先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公园看到迷路的孩子,女警察问“、来?”,(金田一春彦,1988:161)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我,和谁来的?”,如果不知道“”指的是迷路的孩子,那真令人费解,但当知道所指,就恍然大悟,原来是问“小朋友、和谁来的?”。第一人称取代第二人称的这个特例,也是以最小的孩子为中心造成的,更体现出了日本的“思文化”。乍一听,感到不可理解,日语真是错乱的、不合逻辑的语言,但这正是日本文化的体现,是心理上和孩子同一步调,把自己的

14、立场和孩子同一化。(铃木孝夫,1992:168)4)其他:由于授受表达、敬语等也能够区别人称,所以,在这些句子中很少涉及人称代词,这也是人称代词使用频率低的原因之一。这不属于本文所涉及的范围,在此不做进一步分析。 3.0结语日语的人称代词名称是舶来品,是明治初期学者们学习西欧语法而处理的结果。它仅仅是直译了一个异质的语法概念,与日语的语用事实难以相容,尽管现在作为人称代词被使用,实际上,多是表示场所或方向等有具体意义的实词的转用,是一种暗示性的迂回曲折的用法。这种暗示性表明,日本人不仅不太使用,而且不想使用,尽量避开人称代词,而用其他委婉语替代,这是典型的避讳特性。(同上:129-145)委婉

15、语的产生,大抵是从禁忌开始的。(陈原,1983:343)避开禁忌而又要表达就只好用曲折的、暗示性的委婉语来代替。可以说,正是由于日语人称代词的避讳特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变化,频繁替代,使人称代词发展到现在如此丰富。 参考文献:1金田一春彦. 代写日语论文日本语(上、下)M.东京:岩波书店,1988.2真田信治.日本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6.3周平等.日本风情录M.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4铃木孝夫.文化M.东京:岩波书店, 1992.5佐久间鼎.现代日本语表现语法M.东京:出版, 1988.6新村出.辞苑(第三版)Z. http:/www.51lunwen.o

16、rg/ 东京:岩波书店,1991.7杉本.文化史M.东京:枫社,昭和59年.8方经民.日汉亲属的语用情景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39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3.本文由英语论文网独家提供资源,如有雷同,纯属盗版。欢迎各位光临获取更多有用资料。英语论文网http:/www. 51代写留学生论文/StudentPapers.html留学生论文/papercustom.html代写英国论文/uk/代写澳洲论文/australiathesis/代写新西兰论文/newzealandthesis/代写美国论文/usa/代写留学文书http:/www.51lunw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