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县定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1页
定安县定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2页
定安县定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3页
定安县定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4页
定安县定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定安县定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安县定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年) 文本 定安县定城镇人民政府定安县定城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零一零年十一月 2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前前 言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执行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强化经济社会 发展宏观调控的一项基本手段。随着“科学发展观” 、 “五个统筹” 、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 列先进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落实,客观上促使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更 新与转变,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

2、划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科学 引导与调控功能,势在必行。 由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安县定城镇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1997-2010 年) 是在土地供给紧缩政策的宏观背景下编制的, 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 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分解落实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分配的用地控制指标,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持续高效利用,合理利用本镇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进而获取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 态效益,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对上一轮土

3、地利用总 体规划进行修编。 本规划以定城镇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 2005 年定城镇人口 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本镇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结合 本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全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 调整和安排,并划定土地用途管制区,并制定相应管制措施。 本规划以 2005 年为规划基期,2006-2010 年为规划近期,2011- 2020 年为规划远期。 1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 第一条 规划修编目的和依据.1 第二条 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2 第三条 规划修编的原则.3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4

4、第四条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布局.4 第五条 土地利用特点及其主要问题.7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 .9 第六条 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9 第七条 土地利用的目标.9 第八条 土地利用具体指标.11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3 第九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13 第十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14 第十一条 未利用地的开发.16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措施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措施 .17 第十二条 土地用途分区.17 第十三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17 第十四条 一般耕地区.18 第十五条 林业用地区.19 第十六条 园

5、地用地区.20 第十七条 其他农地区.21 第十八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22 第十九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23 第二十条 独立工矿用地区.24 第二十一条 旅游建设用地区.25 第六章第六章 耕地和优质农用地保护耕地和优质农用地保护 .26 第二十三条 耕地和其他优质农用地保护.27 第二十四条 确定合理的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连片集中保护优质耕地.28 第二十五条 管护措施.29 第七章第七章 村镇和重点建设项目与布局村镇和重点建设项目与布局 .31 第二十六条 村镇建设项目.31 第二十七条 旅游建设项目.31 2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第二十八条 交通水利建设项目.31 第八章第八章

6、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32 第二十九条 土地开发整理任务.32 第三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目标.32 第九章第九章 近期规划近期规划 .33 第三十一条 规划近期土地调整指标.33 第三十二条 近期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3 第十章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4 第三十三条 强化土地利用管理、切实解决民生问题.34 第三十四条 落实土地开发整理任务.34 第三十五条 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34 第三十六条 建立规划公示制度,加强群众监督.34 第三十七条 依法公告规划.35 第三十八条 落实规划实施资金.35 第三十九条 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与检查.35

7、1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第一条 规划修编目的和依据 1规划修编目的规划修编目的 规划修编着眼于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 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重点解决定城镇近远期土地利用与管理中面 临的问题,明确土地利用的目标与各项用地指标,划分土地用途管 制区并落实管制措施,促进定城镇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与可持 续发展。 2规划修编依据规划修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4) 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 ;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 号

8、) ;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532 号文) ; (7).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 期工作的通知 (琼府办200580 号) ; (8).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2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9).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国土资发 200951 号) ; (10).海南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指南 (海南省国 土环境资源厅发布) 。 (11).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12).定安县定城镇总体规划(2009

9、2020) ; 第二条 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落实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配的各项用地指标,优化土地利用 结构与布局,协调城乡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和基 本农田,强化土地利用用途管制,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 机制,为定城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合理的土地保障。 以建立节约型社会为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树立节约集约用地 观,在既不影响经济建设,又能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妥善处理定安县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矛盾,统筹 协调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和近远期之间的各业用地需求, 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0、与布局,促进城乡互动和产业结构升级,严 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建立土地利用的生态 安全格局。立足服务定安县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确保定安县的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3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第三条 规划修编的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 基本国策,不断优化用地结构,使土地资源的配置由粗放利用为主 向集约利用为主转变,保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2、依法科学编制,多方参与,统筹兼顾,切合实际。原则性与 灵活性相结合,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提高 规划的可操作性;因地制宜,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突出定城镇特色; 有的放矢,完善制度监管

11、。 3、坚持供给制约与需求引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业 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与严格限制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 4、重视土地资源的挖潜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全 面推进土地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行“集约利用、规 模经营”的用地模式。 4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第四条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布局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定城镇土地总面积为 14579.98 公顷,其中农用地为 11141.48 公顷,建设用地为 2705.24 公顷,未利用地为 733.26 公顷,分别占镇土地总面积的 76.42%、18

12、.55%、5.03%。 1.农用地农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 (1)耕地。耕地面积为 6538.28 公顷,占农用地的 58.68%,占 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44.84%。耕地主要种植稻谷、玉米、薯类、豆类、 糖料、瓜菜及其他经济作物。 耕地地域性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春内村、桐卷村、西岸 村、美太村、秀龙坑村等村委会,以水田和旱地为主,其中灌溉水 田占 59.23%,旱地占 40.77%。 (2)园地。园地面积为 705.58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6.33 %,占全镇总面积的 4.84%。 园地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深田村委会、美南村委会、秀 龙坑村委会、西岸村委会

13、以及龙州乡农场等,包括果园、茶园、橡 胶园和一些其他的园地。主体为木本园地,草本和其他园地较少。 其中果园面积为 53.40 公顷,占园地的 7.57%;茶园面积为 0;其他 5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园地面积为 652.18 公顷,占园地的 92.43%。 (3)林地。林地面积为 2990.79 公顷,占农用地的 26.84%。 。 林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20.51%。 林地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春内村委会、深田村委会、西 岸村委会、美太村委会、秀龙坑村委会、金鸡岭农场等,以有林地 为主,另外还包括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有林地面积为 2877.21 公 顷,占林地的 96.20

14、%。 (4)设施农用地。设施农用地面积为 77.99 公顷,占农用地的 0.70%。林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0.53%。 (5)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主要包括畜禽饲养地、坑塘水面、 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农村道路、田坎等。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828.84 公顷,占农用地的 7.44%,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5.68%。 其他农用地中的坑塘水面等地类因规模小,多呈点、线状分散 分布于镇域内。农村道路用地主要为连接各居民点之间的用地。 2005 年农村道路用地面积为 265.22 公顷,占农用地的 2.38%,占全 镇土地总面积的 1.82%。 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城乡建设用地

15、、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 其他建设用地,2005 年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2705.24 公顷。 (1)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 和独立工矿用地,总面积为 2398.77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88.67%。其中: 6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城镇建设用地为 1215.26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50.66%。 农村居民点用地为 1137.02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47.40%,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且用地布局比较分散。 独立工矿用地为 46.49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1.94%, 独立工矿主要分布在南珠社区居委会、山椒社区居委会、

16、罗温村委 会、金鸡岭农场等地,用地较为集中。 (2)交通运输用地。主要为公路用地,总面积为 107.23 公顷, 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3.96%。高速公路贯穿整个定城镇,对与定城 镇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好的拉动作用。 (3)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包括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用地,总面 积为 72.10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2.67%。水库水面为 63.73 公顷,占 水利设施用地的 88.39%;水工建筑用地和其他水利设施用地为 8.37 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的 11.61%。水库水面主要分布在金鸡岭农场。 水工建筑用地主要分布在各水库周围。 (4)风景名胜及其特殊用地。总面积为 127.14 公顷,占建设

17、 用地总面积的 4.70%。 3.未利用地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主要包括自然保留地、滩涂、河流水面、沙地、裸岩 石砾地。总面积为 733.26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5.03%。其中 自然保留地 140.61 公顷,河流水面 311.71 公顷,内陆滩涂 280.94 公顷。自然保留地主要为荒草地,其分布主要零星分布于镇域各个 7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地区。 第五条 土地利用特点及其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利用的特点 (1)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 本镇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76.42%,其中耕地面积比重最大, 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58.68%。其次是林地和园地,分别占农用地总面

18、积的 26.84%和 6.33%。 (2)土地利用率较高,农用地后备资源不足 本镇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已开发利用各类土地 13846.72 公顷, 土地利用率高达 94.97%。未利用土地面积为 733.26 公顷,其中自然 保留地 140.61 公顷,适宜开发利用的荒草地等很少,且大部分位于 山区丘陵地带,分布比较零散,地块小,水源不足,适合植树造林 的多,宜于耕作的少,且河流水面用地也不适宜开发,因此,本镇 后备农用地资源比较缺乏。 2.土地利用主要问题土地利用主要问题 (1)农村居民点利用率不高,利用效益未能有效发挥 根据定安县公安局人口和各国营农场人口统计数据,2005 年定 城镇农村人

19、口为 5.3 万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1137.02 公顷,农 村居民点人均用地 214.53 平方米,远远超过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规定的上限(150 平方米/人) 。另一方面,农村 8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居民点建设缺少系统规划,表现为居民点内部空间结构分散、布局 混乱、闲置土地比重较高,土地利用效益尚未得到应有发挥。 (2)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 济社会的发展,未来定安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加快,需要增加 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面积耕地,未来耕地保护与经济发 展和城镇化建设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3)土地利用集约度和规模效

20、益较低。主要体现为农用地利用 的市场化程度低和双重用地现象较突出。 1.农用地利用市场化程度低。由于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仍然较强, 经营理念和素质较低,土地利用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农业产业化程 度低,单位土地投入少,产出少,农业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程 度较低。 针对此问题,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用地结构和 布局,因地制宜地生产发展,提高农用地的综合利用和集约利用; 抑制农用地置荒或作其他用途,保证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连片性, 提供农业规模经营的土地基础;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和 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同时建立相应的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动 机制,为实现规模经营创造软件和硬件条件。 2.

21、双重用地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 数量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理论上农村居民点占全镇居民点用地 的比重应逐年减少,但定城镇农村居民点比重仍呈逐年增加之势。 主要的原因是移居城镇的农村居民在城镇和农村均占有用地,双重 9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用地现象的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10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 第六条 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 以保护耕地为核心,以基础设施用地配置为先导,加快旅游产 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巩固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的同时,积极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同时借

22、助 国际旅游岛建设,依托丰富的热带农业作物资源及“海口后花园” 的地理优势,将使定城镇凸现地区中心城镇的功能,承接海口产业 转移,成为定安县县域城镇体系中心,成为引领县域发展的商品物 流中心、交通枢纽、信息传递中心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建设成 为定安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一方面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 构,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提高农业的产值和效益。 第七条 土地利用的目标 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综合协调 耕地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土地利用关系,调 整优化用地结构

23、和空间布局,统筹各类各区域用地,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土地利用保障,以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定 城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依据定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其功能定位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结合定城镇土地利用的特点与问题,在定城镇土地利用战略的引导 下,确定规划期内定城镇土地利用的总目标为: (1) 、落实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加强用地的空间整合,优化城乡用地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为加快定安县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2) 、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积极推进土地整

24、理复垦,实 现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占补平衡。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 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3) 、围绕定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调整建设用地 结构,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统筹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配置,优 先保障城镇建设、重点区域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4)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促进土地功能在 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有序发展。 2.发展重点发展重点 (1) 、定安县北部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商贸基地; 依托定城镇处于定安县北部,南渡江下游南畔,东靠高速公路, 西与新竹镇接壤,南与雷鸣镇为邻,北与海口市隔江相望,海南东 环高速公路从镇

25、东部穿过,县域交通干道的交通枢纽位置,积极发 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在区域有一定影响的 特色农产品市场,成为服务定安北部区域的商贸基地。 12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2)、以橡胶、槟榔、胡椒等热带生态作物和甘蔗、荔枝、时鲜 瓜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生态农贸型城镇; (3)、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丰富南丽湖风景区旅游 产品,并成为其有力补充,依托良好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和特色农副 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与南丽湖风景区在旅游产品上相 互补充,并形成旅游带,做大做强定安县的旅游业,更大程度上吸 引海口及岛外游客。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项目要体现当地特色,如游

26、客参与式的生态农业体验、生态果园、生态农庄,农家乐等,游客 可以体验原生态的旅游产品。 第八条 土地利用具体指标 1耕地总量与基本农田保护耕地总量与基本农田保护 规划期全镇耕地总量保持在 6174.45 公顷,基本农田 4778.79 公 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77.55%,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185.73 公顷以内。 2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至 2020 年全镇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3128.143002.97 公顷以内。 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7031728.66 公顷以内,其中定城镇镇区建设 用地控制在 1515.741490.74 公顷以内,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在 1

27、165.421065.42 公顷以内,特殊用地 95.35 公顷,旅游建设用地 19.63 公顷,交通建设用地 109.38 公顷,水利设施用地 8.07 公顷。 13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3园地指标园地指标 2005 年园地面积 705.58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4.84%; 2010 年调整为 653.7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48%;2020 年调整为 589.8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05%。 4林业指标林业指标 2005 年林地面积 2990.7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0.51%;2010 年调整为 3171.5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21.75%;2

28、020 年调整为 3352.2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22.99 %。规划期通过科学规划,合理 布局,实现全镇林地资源集约合理开发利用,使局部地区水土流失 得到科学治理,热带天然林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热带速生 丰产用材林和热带经济林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全镇生态环境的进一 步改善。 5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指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指标 定城镇通过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基本农 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进一步开展基本农田和农村居民点整 理,推进土地整理与复垦,落实耕地补充义务量。 规划期内全镇根据县级分配指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共

29、补充耕 地 70.44 公顷,其中复垦补充耕地 70.44 公顷,建设占用耕地 185.73 公顷,规划期内达到“占一补一” ,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近期 (2006-2010)补充耕地 23.25 公顷,其中复垦 23.25 公顷;远期 14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2011-2020)补充耕地 47.19 公顷,其中复垦补充 47.19 公顷。定 城镇土地整理面积和复垦可增加的耕地面积详情见附表 3。 15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九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 到 2020 年农用地总面积 10958.33 公顷,较 2

30、005 年减少 183.15 公顷,农用地总量的减少主要为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农用地占全 镇土地总面积由 76.42%降低至 75.16%。 1.耕地耕地 到 2020 年全镇耕地总面积为 6174.45 公顷,比 2005 年减少 363.83 公顷,耕地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42.35%,占农用地面积的 56.24%。 规划期内必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控制在 185.73 公顷以内。通过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达到 70.44 公 顷以上,其中包括其他各镇的在本镇的补充耕地量,以保证整个定 安县内的耕地总量平衡。 2.园地园地 到 2020 年全镇园地总面积为 589.8

31、6 公顷,比 2005 年减少 115.72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4.05%,占农用地面积的 5.70%。园地重点是为了发展热带特色农业和反季节瓜菜等。 3.林地林地 适当开发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地进行 16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植树造林,注重防护林的建设与保护,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到 2020 年全镇林地总面积为 3352.25 公顷,比 2005 年增加 361.46 公 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22.99%,占农用地面积的 31.75%。 4.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 到 2020 年全镇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363.45 公顷,比 2005 年净减 少 46

32、5.39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3.44%。其他农用地减少主要是考 虑其过于分散的局面以及较低的生产效率,所以将部分其他农用地 转为园地或其他经济作物用地,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5.设施农用地设施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经营性研制的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 工厂化作物栽培的生产设施用地及相应附属用地。到 2020 年全镇设 施农用地面积为 78.32 公顷,比 2005 年净增加 0.33 公顷,占农用地 面积的 0.74%。设施农用地的增加主要是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 而新建的设施农业用地。 到 2020 年全镇农村道路用地面积为 119.83 公顷,比 2005 年净 增加 5.36

3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0.96%。农村道路用地的增加主要 是为了适应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各方面人口的增加而扩建和新建部分 农村道路。 第十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 到 2020 年建设用地总面积 3128.143002.97 公顷,较 2005 年增 加 297.73422.90 公顷,占全镇土地面积的 20.6021.46%。 17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1.城镇工矿用地城镇工矿用地 到 2020 年全镇城镇工矿用地总面积控制在 17031728.66 公顷以 内,比 2005 年增加 441466.91 公顷。其中定城镇镇区建设用地控制 在 1490.74 公顷以内。 2.农村居民点

34、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 到 2020 年全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控制在 10651165.42 公顷以 内,比 2005 年减少 71.6 增加了 28.4 公顷,占全镇建设用地面积的 比例由 2005 年的 7.80%增降低到 7.3199%。 3.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 到 2020 年总面积达到 109.38 公顷。重点为环岛东干线高速横 穿全镇,和在镇域西边规划的中线高速路。 4.水利设施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到 2020 年总面积达到 8.07 公顷,较 2005 年净减少 64.03 公顷, 但主体仍为水库水面用地。 5. 独立基础设施用地独立基础设施用地 独立基础设施用地是指独立于城镇、

35、居民点之外的供水、供电、 供气、邮政、电信等呈点状分布的其他基础设施用地。独立基础设 施用地全部为新增建设用地,分配到各个村委会,以保证经济发展 对于独立基础设施用地是需求。 6.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 18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主要包括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宗教用地和殡葬用地, 2020 年规划总面积为 116.44 公顷,较 2005 年净减少 10.7 公顷,其 中旅游用地面积为 19.63 公顷,主要为定安新城十里长廊开发旅游 建设用地,特殊用地面积为 95.35 公顷。 第十一条 未利用地的开发 因地制宜的将部分宜耕荒草地开垦为耕地,充分利用裸土地、 裸岩石砾地、滩涂进

36、行植树造林,到 2020 年全镇未利用地面积为 618.67493.68 公顷,比 2005 年减少 114293.58 公顷,其中荒草地为 132.08 公顷,较规划前减少 8.15 公顷,主要转为园地或者其他农用 地,以满足农业用地的需求。全镇土地利用率由 2005 年的 94.97% 提高到到 95.76%。 19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措施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措施 第十二条 土地用途分区 依据本镇土地资源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基于土地用途和 管制措施的差异性,将镇域范围内的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 并制定各个土地利用区的用途管制规则与措施,对

37、土地利用实行控 制和引导: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林业用地区、园地用地 区、其他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 地区和旅游建设用地区。 第十三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 是指为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农副产品供应对主要耕地进行特殊 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规划期末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为 4856.33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规则: 1、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海南省基 本农田保护区管理规定 ,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各项用地审批。 2、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房、 建坟、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它破坏基本 农田的活动,

38、禁止改变基本农田用途。 3、建立基本农田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结合国家土地开发整理 政策,加强区内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提高配套 20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4、除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建设用地,经国务院批准可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外,其余建设项目 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5、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严禁安排城镇村新增非农建设项目和未 列入项目清单的其他非农建设项目;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 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 6、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可以多划一定比例的基本农田,用 于规划期

39、内补划建设项目清单内难以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 基本农田,包括难以确定用地范围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 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 (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等) ,在不突破多划的基本农 田保护规模的前提下,可以不再补划基本农田,简化相应用地报批 程序。 ; 7、运用高精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 行动态监测与评估。 第十四条 一般耕地区 是指除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区,为农副产品生产发展需要而划 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包括现状耕地中规划建设占用以外的耕地和 宜耕地规划为耕地的部分。规划期末确定一般耕地区面积为 1461.20 公顷。

40、一般耕地区管制措施: 21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耕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 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未利用地应当优 先整理、复垦、开发为耕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 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能扩大其面积。 3、不得破坏、污染或荒芜区内土地,禁止占用耕地进行除农田 防护林之外的各类造林、绿化带建设活动。 4、禁止非农建设占用区内土地,确保实现规划期内的耕地保有 量目标,特殊情况下,占用一般耕地进行非农建设,应当尽量利用 劣地,土地用途转变必须严格审批,实行占补平衡; 5、提倡

41、和鼓励区域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保持和培 肥地力,鼓励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和对本区域范围内的非农用地适 度开垦为耕地。 第十五条 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现有 成片的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和苗圃,其 中已划入其它土地用途区的林地除外;已列入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 项目的造林地,如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增加 的集中连片林地;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运输、营林看护、 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等设施用地,及其它零星土地。规划期末确定 全镇林业用地区面积为 3429.79 公顷。 22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林业用地区管制

42、措施: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 设服务的营林设施,严禁擅自改变本区的林地用途。 2、加强林地的抚育管理,改善林相,实行有计划更新,不得随 意毁林。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缺株,必须及时补种。防止各类非农建 设占用水源涵养林及其他各种防户林。加强造林和护林,稳定提高 林业用地的综合效益。 3、区内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在耕地占 补平衡后,方可转换用途; 4、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 5、鼓励林业用地区内严重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按照规划要 求,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6、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优化林种结构,进一步发挥林地的经 济效

43、益,建设永续利用的用材林基地。 7、建立区域林地保护补偿的机制与标准,采取财政转移支付、 生态移民等措施,促进林业用地区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8、由村庄用地规划为农用地区域,可作为村庄用地有条件建设 区,在不突破规划村庄用地指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村庄建设。 第十六条 园地用地区 园地用地区是指为发展现代热带特色农业种植龙眼、荔枝等果 树和橡胶、槟榔、椰子等热带木本作物需要及其种植园服务设施建 23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设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规划期末确定全镇园地用地区面积为 679.40 公顷。 园地区管制措施: 1、区内土地因地制宜栽培热带作物、热带水果作物,主要用于 园果产品生产;鼓

44、励建设热带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严禁非本区服务 设施的各类建设占用名、优、特种植园。 2、优化园地利用结构,间套种耐阴作物,提高园地综合利用率 和产出效益。 3、鼓励园地区内影响种植业生产的耕地或其它农用地调整到适 宜的园地用地区。 4、区内土地严格限制发展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的 作物入园,加强科学论证与技术指导,因地制宜栽培热带作物、热 带水果作物,禁止建设占用。 5、区内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按原用途使用,不得随意采 伐破坏。 第十七条 其他农地区 指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林业用地区及园地区以外, 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包括生长草本植物为 主的牧草地、其他草

45、地以及用于养殖等农副产业的设施用地。规划 期末确定全镇其他农地区面积为 919.31 公顷。 其他农地区管制措施: 24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草本作物和牧草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和为 其他农业生产服务,在不破坏生态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后备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综合效益; 2、区内现有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复垦或调整为一般 农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 扩大面积; 3、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农用地,控制区内用途改变,确 需改变要按有关规定严格审批; 4、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 (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以 及不宜在居民点、工

46、矿区内配置的国家与省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 外)。 第十八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 指为定城镇城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用地面积为 1811.91 公顷。 (1)城镇允许建设区 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也是规划确定的城镇 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包括规划期内将保留的 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城镇允许建设区主要包括定 城镇建成区以及规划城镇预留地。 用地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 25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 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 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

47、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 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严格执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按照 国家规定的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2)城镇有条件建设区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用地,在不 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 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 用地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县城、建制镇建设,包括属于城镇的各类 园区用地,各类园区面积必须在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内控制,尽量在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统筹布局,并与周边其他用地相协调; 区内土地符合

48、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 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新增的用地应尽量依托城镇已有 的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地质灾害危险区; 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第十九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 为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全镇范围内的 26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农场居民点和村庄用地。区内面积为 1057.861165.42 公顷。 (1)农村居民点用地允许建设区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确定的农村居 民点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包括规划期内将保 留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 区内土地主要

49、用于为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 用安排应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相关规划相协调; 区内新增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主要 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布局需要,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规划实施过程中,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 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依据村镇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村庄合并、迁村并点等农村 居民点土地整理工程,逐步实现村庄建设的集中化和规模化,提高 村镇建设用地的集约水平。 (2)农村居民点用地有条件建设区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 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 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 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

50、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 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新增的用地应尽量依托农村居民 点已有的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地质灾害危险 区。 27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第二十条 独立工矿用地区 指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以外,为工矿业发展需要划定 的土地用途区。区内面积为 212.92 公顷。 (1)工矿允许建设区 工矿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确定的工矿建设用地 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包括规划期内将保留的现状建设 用地和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 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工

51、业用 地; 制定各类工矿用地审批标准和用地效率考核体系,鼓励盘活 工业存量用地; 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 (2)工矿有条件建设区 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 管制规则: 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 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 区内土地使用符合工矿建设规划,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 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 28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第二十一条 旅游建设用地区 为满足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娱乐等活动需要划定的 土地用途区。区内占地为 221.

52、05 公顷。 (1)旅游用地允许建设区 旅游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确定的旅游用地指标 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包括规划期内将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 和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 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特色旅游、生态旅游、相关文化活动及必 要的游览设施建设;严禁占用区内的旅游景观资源,以及不合理的 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等破坏旅游景观的活动。 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旅游有序开发的需要,合理布局基础 设施用地;土地利用必须符合旅游区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区内旅游 建设用地,禁止旅游设施用地占用基本农田。 鼓励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前提下发展旅游产业,促使区内土 地实现复合功能; (2)旅游用地有条件建设

53、区 旅游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 允许使用区内土地进行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农业生产活动和适 度的游览设施建设; 29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 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 第六章第六章 耕地和优质农用地保护耕地和优质农用地保护 第二十三条 耕地和其他优质农用地保护 (1)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利用各种渠道补充耕地。 强化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作用,严格执行土地 利用计划,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 非农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实施“先补后占”,并从数量和质量 两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

54、衡”;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组织实 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鼓励有 条件的地区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确保全县的耕地保护目标实现。保 证规划期末定城镇的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6174.45 公顷,2010 年的耕 地保有量不少于 6350.37 公顷。同时积极开展耕地补充工作,利用 各种渠道增加耕地面积,将通过对农用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 70.44 公顷。 (2)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合理引导农用地结构调整,保证其 他优质农用地数量和质量不降低。 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相对集中园地,适度扩大林地面积,合 理推进牧草地整治;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不 破坏土地耕作层,不

55、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积极发展优 30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质粮食、经济林果、水产等特色产业,重点保障优势产业对农产品 生产用地的需求。 (3)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规划期内从根本上改善耕地的生产条件,确保全镇耕地稳产。 彻底解除平原农田的洪涝灾害的威胁;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 解决秋冬农田用水;扩建提水工程;种地养地,科学施肥,培肥地 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第二十四条 确定合理的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连片集中保 护优质耕地 (1)规划期内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依据基 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在规定期限内调整划定基本农田, 并落实到地块

56、和农户,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得低 于原有质量等级。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除法律规定的情形 外,其他各类建设严禁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须经国务院批 准,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规划期内,全镇基本农田面积为 4778.79 公顷。各个村基本农田分 布指标详细情况如附表 7。应着重春内村委会、美南村委会、桐卷 村委会、西岸村委会和秀龙坑村委会等基本农田较多的村实行优质 农用地监测管理制度。 (2)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区域,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把优质 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引导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分布。基本农田保护区 31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规

57、划已经成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农田保护工 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以往的基本农田规划存在“保 优不保劣,保近不保远”等倾向,导致基本农田零散分布,增加了 土地流转过程中建设用地占用零散基本农田所引发的纠纷。对此, 建议对基本农田实行“优质集中”管理。 第二十五条 管护措施 (1)经济补偿 采取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改变种植业比较效益较低的弱势地位, 充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一是应当建立耕地保护奖励基金, 根据耕地开发和保有量、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生产贡献率和基本农 田保有量,按照一定的奖励标准,奖励给对耕地保护做出突出贡献 的政府和农民;二是应当完善区域性耕地保护的财

58、政转移支付制度, 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挂钩,使 工业开发和农业生产能够平等地享受财政奖励,使保护耕地同样得 到经济实惠。 (2)政策引导 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中 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耕地保护基金,专项用于耕地质量和粮食 生产能力的提高,重点是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力度,加大中 低产田改造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 生产效益,积极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2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力度,特别是注重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 使耕地占补平衡真正达到数量和质量并重

59、。进一步加大对水土流失、 耕地沙化、盐碱化等的治理力度,建设环境友好的耕地生态系统。 (3)公众参与 依托网络、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加大对耕地保护法律法 规、耕地保护形势、耕地资源忧患意识、耕地保护成效、耕地保护 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资源消耗、生态成本纳入政绩评定体系之中, 增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保护耕地的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耕 地的意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4)监控监督 应加快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耕 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涉及非法 占用耕地的违

60、法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使其违法成本远 超出现行征(占)地相关税费及补偿安置费用的总和,使耕地红线 真正成为一条高压线。 33 / 53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第七章第七章 村镇和重点建设项目与布局村镇和重点建设项目与布局 第二十六条 村镇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塔岭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项目级别为省级,建设年限 为 2006-2020 年,项目规模合计 129.24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84.30 公顷,占用非耕地 44.94 公顷。 第二十七条 旅游建设项目 旅游项目 1 处,为定安新城十里长廊开发,定安新城“十里长 廊”项目位于定城镇塔岭新区至南丽湖出口、高速公路西侧 2500 米 范围,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