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技术规范山西辰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4日前言11范围12引用标准13术语13.1 标准状态13.2 颗粒物23.3气态污染物23.4无组织排放23.5无组织排放监控点23.6 荒煤气23.7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23.8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33.9 调试期间33.10 检测期间33.11 复检期间43.12 校验期间42.13参比方法43.14 相对准确度43.15满量程值43.16标定43.17预处理54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连续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描述54.1可视化信息子系统84.2炉顶连续监测系统84.3装煤
2、时连续监测系统84.4出焦时连续测定系统84.5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84.6出焦定位系统84.7气象系统85技术要求85.1外观要求85.2环境条件:85.3供电电压:95.4安全要求:95.5校准95.6净化95.7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95.7.1.6异常情况自动恢复功能115.7.1.7故障自检测功能115.7.2通讯系统125.7.2.1通讯接口的定义125.7.2.2协议的层次结构125.7.2.3协议交互的模式145.7.2.4超时重发机制155.7.2.4.1请求回应的超时155.7.2.4.2执行超时155.7.2.5控制通讯155.7.2.6下位机之间及下位机和智能设备仪器之
3、间的通信方式155.7.2.6通讯编码165.7.3数据通讯及处理设备165.7.3.1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拓扑结构165.7.3.2中控工作站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选型要求165.7.3.3中控工作站基本标准:215.7.3.4中控工作站基本报表:215.7.3.4.1炉顶颗粒物测试表215.7.3.4.2装煤测试表225.7.3.4.3 拦焦测试表235.7.3.4.4 炉门泄露测试表245.7.3.4.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表245.7.3.4.6治理设施开停表(最近5次)255.7.3.4.7产量显示255.7.3.4.8当月测试数据统计表265.7.3.4.9当年测试数据统计表265.7
4、.3.4.10当日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275.7.3.4.11当月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275.7.3.4.12当年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275.7.3.4.13当日产量汇总表285.7.3.4.14当月产量汇总表285.7.3.4.15当年产量汇总表285.7.3.5下位机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选型要求285.7.3.5.1颗粒物测试仪285.7.3.5.2 SO2浓度测试295.7.3.5.3 H2S浓度测试295.7.3.5.4炉门CH4泄露测试295.7.3.5.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295.7.3.6数据传输过程及数据处理过程的计算方法规定305.7.4气象系统305.7.5数据查询和检索31
5、5.8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315.8.1排放源参照点设置315.9污染源排放标准325.10采样频率345.10.1颗粒物测试仪345.10.2SO2浓度测试345.10.3 H2S浓度测试345.10.4炉门泄露测试345.10.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346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定位置346.1可视化信息子系统346.2炉顶连续监测系统356.3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356.4出焦时连续测定系统366.5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366.6出焦定位系统366.7气象系统377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方法377.1一般要求377.1.1调试3
6、77.1.2检测377.1.3复检387.1.4效验387.2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387.3气态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388安装时的质量保证399认可和效验检测3910 运行管理39前言为了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范和实施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贯彻清洁生产标准 炼焦行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55-2000的技术指导,针对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具体情况,对其安装、主要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时的质量保证等进行规范。检测的主
7、要技术指标是指把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分别安装到焦炉炉顶、装煤车、拦焦车上,正常运行168h后,为保证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必须要认定的指标。技术指标的检测时段为168h,同时还要考验系统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连续检测系统的技术指标检测合格并运行90d后,再进行一次复检。每年应对安装机械化顶装煤焦炉的连续监测系统进行一次校验检测。1范围1.1本技术标准规定了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时的质量保证。1.2本技术标准适用于监测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物、SO2、H2S以及加煤口、上升管及炉门的泄露点数。2引用标准
8、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技术规定中引用成为本规定的条文。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HJ/T126-2003清洁生产标准 炼焦行业HJ/T76-1996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LD/98-1996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T 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212-2005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3术语3.1 标准
9、状态标准状态是指温度273K。压力为101 325Pa条件。3.2 颗粒物颗粒物是指燃料或燃料和其他物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液体和烟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3.3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是指以气体状态分散在烟气中的各种污染物。3.4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于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3.5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依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的规定,为判断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3.6 荒煤气
10、在炼焦生产过程中,煤气是除焦炭以外的最重要的化工产品(煤气对干煤的产率为1519%),炼焦炉的出炉煤气也称“荒煤气”,其中含煤焦油、粗苯、氨、硫化氢、化合水等杂质。3.7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是指对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浓度进行连续地、实时地跟踪测定及对加煤口、上升管、炉门泄露点的连续监测,每个污染源的测定和监视时间不得少于总运行时间的75%。3.8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是指连续测定机械化顶装煤焦炉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浓度,监测泄露点等,所需的全部设备。它主要包括一下系统:1)数据采集子系统
11、主要包括:a) 炉顶连续监测系统b) 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c) 出焦时连续监测系统d) 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e) 出焦定位系统f) 气象系统2)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a) 主要可视模块和支撑环境b)报表及其它可输出信息。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完成对采样点数据的采集并检测出污染物浓度,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完成数据的处理,生成图表、报表、并且控制和管理数据采集子系统。3.9 调试期间在检测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前,未经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要求无组织排放烟气无组织排放烟气的连续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68h)3.10 检测期间在未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检测
12、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68h)3.11 复检期间在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检测系统技术指标检测合格,仪器连续运行90d以后,复检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检测系统技术指标所要求的运行时间(不少于24h),复检时不得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3.12 校验期间对正常运行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技术指标进行校验所要求的运行时间(不少于24h)校验时不得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2.13参比方法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3.14 相对准确度参比方法和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法同步测定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取同时区间的测定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之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与参比法
13、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3.15满量程值“FS”为“full scale”即“满量程”的英文缩写,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置本系统的最大测量值。通常设置为高于排放源最大排放浓度的12倍。3.16标定 用标准气体和零气对检测气体浓度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以确定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3.17预处理 所需检测的气体不能满足仪器检测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相关的净化或加湿等处理才能被正常检测。4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连续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描述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可以分成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1)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包括:a)炉顶连续监测系统b)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c)出焦时
14、连续监测系统d)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e)出焦定位系统f)气象系统2)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a)主要可视模块和支撑环境b)报表及其它可输出信息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的监测任务种类来划分,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有害物质浓度的监测,另一个就是对炼焦炉有害烟气泄露的监测。测试完后需要把将相关数据通过有效实时的通信方式(有线或无线)传输到本系统的“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并经过数据转化和数据处理得出测试结果储存起来。数据采集子系统由是测试设备和控制这些测试设备的下位机组成。测试设备包括:滑行车车载颗粒物测试仪(HKLW)、滑行车车载摄像机(HSX)、装煤车车载颗粒物测试仪(ZKL
15、W)、拦焦车车载颗粒物测试仪(CKLW)、SO2测试仪、激光测距传感器等。下位机包括:滑行车车载可编程控制器(HPLC)、装煤车车载可编程控制器(ZPLC)、 拦焦车车载可编程序控制器(CPLC)。 可视化信息子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设备、监控中心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信息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等),简称中控工作站。如下图:4.1可视化信息子系统4.2炉顶连续监测系统4.3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4.4出焦时连续测定系统4.5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4.6出焦定位系统4.7气象系统5技术要求5.1外观要求5.1.1使用仪器应具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单
16、位、制造日期。5.1.2仪器各零部件应连接可靠,表面无明显缺陷,各操作键钮使用灵活,定位准确。5.1.3仪器各显示部分的刻度、数字清晰、涂色牢固,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5.1.4仪器外壳或外罩应耐腐蚀、密封性良好。5.2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在以下环境中能正常工作a) 环境温度:-2045b)相对湿度:90%c)大气压:86106Kpa5.3供电电压:AC220V10%,频率 50Hz5.4安全要求:5.4.1在1035 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仪器电源引入与 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小于20M5.4.2仪器应设有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人生触电。5.5校准仪器应能用手动或自动方法进行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校准。
17、5.6净化仪器应具有防止光学镜头、插入烟道或管道的探头被烟气污染的净化系统,净化系统能克服压力,保持光学镜头、插入烟道或管道探头的清洁。5.7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应具有记录、储存、显示、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打印、故障告警、安全管理和数据、图文传输功能。仪器应设置RS232、RS422、RS485中任一种通讯接口。5.7.1系统运行5.7.1.1数据采集和控制由控制中心协调各子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整体系统的运行,由各子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采样、测试、数据采集。当系统或子系统运行不正常时发出警告信息。5.7.1.2数据存储所有子系统将采集到的各种原始数据传至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存储主要是图像
18、数据和前端数据采集部分所采集到的数据包括以下内容:1)整点的气象数据2)炉顶14个采集点,各点的采样时间、采样次数、每次采样的颗粒物浓度。3)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为几号炭化室的那个装煤孔、上升管的图像,第几次拍摄的,及拍摄时间。4)装煤车为几号炭化室出焦,开始、结束时间,颗粒物、H2S浓度拦焦车为几号炭化室出焦,开始、结束时间,颗粒物、SO2浓度5)炉门泄露监测采样,所采样为几号炭化室哪一侧炉门的气体,采样时间,所测特征气体的浓度。原始图像数据应该至少保留一个星期。烟气测试结果(颗粒物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等)以及泄漏测试结果要求保留在数据库中至少两年可以供查询和打印。5.7.1.3文档管理控制中心对
19、数据文档进行文档保存和备份,能自动生成运行参数报告、数据报告、故障时间报告、不当数据识别剔除。5.7.1.4接口数据应具有扩展功能,向上可以进入互联网,向下可以扩展子系统,实现多系统互连接。5.7.1.5安全管理管理软件基于C/S网络数据库 具有权限管理和系统控制功能。非工作人员不能进入数据和控制中心系统。管理权限分为两级:1)系统管理员:可以更改系统的设置,并对整个系统具有维护权限。2)一般工作人员:由系统管理员所建立,只能进行规定的工作。工作人员所有的管理操作日志都将被记录入数据库。定时给出各种设备的运转状况图表。对数据库采集部分可以进行指令控制例如各种设备的标定可以由上位机进行指令控制,
20、并可以在数据采集部分或数据和控制中心进行修正和校准。5.7.1.6异常情况自动恢复功能受外界强干扰、偶然意外或掉电后又上电等情况发生时,造成系统中断,系统应能实现自动启动、自动恢复运行状态并记录出现故障的时间和恢复运行时的时间。5.7.1.7故障自检测功能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80%应该都有通过逻辑方法自动检查的功能。通过有效的通讯方式传输到中控工作站,向工作人员发出提示或者报警信息。5.7.2通讯系统系统具有数据通讯功能,能够将各子系统采集的数据及信息及时准确的传到控制中心;提供互联网接入功能,向有关部门定时传输数据和图表,并随时接受数据查询炉门、小炉门泄漏测试部分与上位机通讯采用网线传输方式。
21、数据传输的速度应该达到10M以上。可视化信息子系统内各服务器及微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要达到100M以上。5.7.2.1通讯接口的定义上位机与现场机实现通讯,现场机在结构上有二种类型,一种是现场监测仪器将监测、存储、通讯接口和远程传输集成为一体(如视频服务器),自身实现通讯控制功能;另一种监测仪器带有模拟输出接口或数字通讯接口,挂接于数据采集传输PLC,通过数据采集传输PLC实现数据转发。数据采集传输PLC再通过电台的通信方式传输给上位机。5.7.2.2协议的层次结构数据传输通讯协议对应于ISO/OSI定义的7层协议的应用层,在基于不同传输网络(该传输网络被称为本规范的基础传输层)的现场机和上位
22、机之间提供交互通讯。应用层依赖于所选用的传输网络,在选定的传输网络上进行应用层的数据通讯,在基础传输层已经建立的基础上,整个应用层的协议和具体的传输网络无关,使本规范适应于所有通讯介质,即介质无关性。协议结构如下图所示:现场机上位机应用层应用层基础传输层基础传输层基础传输层依据不同的传输网络有不同的实现。目前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有以下两类实现的方式:一类是基于TCP/IP的,如:l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rneral Packer Radio Service 缩写GPR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缩写ADSL)l 码分多址(
23、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 CDMA)等这一类方式的使用建立在TCP/IP基础之上,这时的基础传输层就是Internet的TCP/IP。另一类是非TCP/IP的,如:l 公共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缩写PSTN)l 短消息数据通讯等l 无线电台这一类方式的使用建立在点对点的通讯链路上,这时的基础传输层就是简单的点对点通讯链路。可用下图概括上述两类情况:传输连接建立传输控制层(TCP)基础传输层无线电台网际层(IP)其它串行通讯EIA/TIA-232串行通讯EIA/TIA-232网络接口层5.7.2.3协
24、议交互的模式完整的命令由请求方发起,响应方应答组成,具体步骤如下:1) 请求方发送请求命令给响应方2) 响应方接到请求命令后应答,请求方收到应答后认为连接建立3) 响应方执行请求的操作4) 响应方通知请求方请求执行完毕5) 命令完成5.7.2.4超时重发机制5.7.2.4.1请求回应的超时在一个请求命令发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回应,认为超时。超时后重发,重发规定次数后仍未收到回应认为通讯不可用,通讯结束。超时时间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超时重发次数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5.7.2.4.2执行超时请求方在收到请求回应(或一个分包)后规定时间内未收到返回数据或命令执
25、行结果,认为超时,命令执行失败,结束。具体数值根据经验选取。5.7.2.5控制通讯上位机对下位机有控制功能,能够将可视化信息子系统的各项控制指令及时准确的传至各个子系统。5.7.2.6下位机之间及下位机和智能设备仪器之间的通信方式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如下协议:a) 简化的协议b) 智能仪器厂家提供的通信协议设计人员和智能仪器厂家共同协商所制定的通信协议5.7.2.6通讯编码从中控工作站到下位机群的每个设备必须有统一的编码,以方便对每个设备的识别。从中控工作站到下位机群的每个子系统必须有统一的编码,以方便对每个子系统的识别。5.7.3数据通讯及处理设备5.7.3.1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拓扑结构
26、5.7.3.2中控工作站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选型要求5.7.3.2.1硬件数据处理硬件主要包括用于人员操作的工程师站点和用于数据处理的服务器站点5.7.3.2.1.1微机服务器技术要求:1)基本规格 设备类型 机架式服务器 软盘驱动器 1.44MB 3.5英寸 光盘驱动器 48X 主板扩展插槽(个) 6 支持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NT 4.0,Microsoft Windows 2000/Advance Server 中文版,Novell Netware 5.1/6.0,Redhat Linux7.2 /7.3,Turbo Linux 7.0,Red Flag Linu
27、x 3.0,SCO Unixware 7.1.1 2)处理器 处理器类型 Intel Xeon 标称主频(MHz) 2800 CPU核心 Prestonia 标配处理器数量 1 最大处理器数量 2 处理器缓存(KB) 512 处理器外频(MHz) 133 3)内存 内存类型 ECC REGISTERED DDR 标准内存容量 256MB*2 最大内存容量 12GB 4)存储 硬盘类型 SCSI 挑错(20分) 随机硬盘容量(GB) 73GB 热插拔硬盘 支持 SCSI控制器 Ultra 320 SCSI IDE控制器 Ultra ATA 100 5)网络 网卡类型/数量 1000M自适应以太网
28、卡+10/100M网卡 6)电气性能 电源类型 1+1冗余电源 电源数量 1+1 额定电压(V) 100/240v 额定功率(W) 460 7)环境参数 工作温度() 5 - 35 工作湿度 20% - 80% 工作高度(米) 3100 存储温度() -40 - 70 存储湿度 5% - 95% 存储高度(米) 106005.7.3.2.1.2微机主要技术指标:1)一般规格 台式机类型 家用 处理器品牌 Intel 处理器类型 Pentium 4标称主频(MHz) 2400 处理器核心 Northwood 处理器缓存 一级缓存:20KB;二级缓存:512KB 处理器运算位数 32位 2)主板规
29、格 内存类型 DDR 配置内存容量(MB) 256 3)存储设备 硬盘类型 IDE 硬盘容量(GB) 60 硬盘速度(rpm) 7200 光驱类型 DVD-ROM 光驱速度(X) 16 内置软驱 有 4)显示器 显示器类型 纯平 显示器尺寸(英寸) 17 5)视频/音频 显示卡 GeForce4 MX440显存容量(MB) 64 声卡 集成 音箱 2.1音箱 Modem/网络 调制解调器 56K 6)网络 集成 输入设备/接口 鼠标 联想因特网光电鼠标 键盘 个性飞梭键盘 外部端口 PS/2键盘、鼠标、USB2、COM2、1394接口 7)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30、 XP 附件 无 8)外观 机箱类型 ATX立式机箱 9)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 10-30 工作湿度 20-80% 存储温度() -30-50 存储湿度 5-95%5.7.3.2.2软件5.7.3.2.2.1操作系统及网络数据库 操作系统采用视窗系统(简单易用、易于操作) 数据库采用 C/S结构的网络数据库5.7.3.2.2.2图像识别及管理控制软件图像识别应该达到在晴朗天气下用肉眼所能达到的识别的荒煤气泄漏的能力。管理软件 是基于C/S网络数据库 具有权限管理和系统控制功能。非工作人员不能进入数据和控制中心系统。5.7.3.3中控工作站基本标准: 数据和控制中心可视化功能包括: 数据和控制
31、中心应该具有测试对象按一定刷新间隔的监控画面,有定格,来回拖动和放大的功能。 对系统自身的不正常情况以及测试不合格等情况有报警功能。自动生成相关报表,例如:设备运转情况表、测试结果表、设备标定情况表等等。灵活和方便的查询方式及打印功能。系统应具备画面显示、表格显示、故障显示、进网功能、系统调阅功能、告知功能。5.7.3.4中控工作站基本报表:报表中的达标标准依照本规范的5.9进行设定。5.7.3.4.1炉顶颗粒物测试表序号采样点测试时间测试值是否达标1机侧1223344556677(下风向点)8焦侧89910101111121213131414(下风向点)15最大值16平均值- 5.7.3.4
32、.2装煤测试表序号下风向点下风向值平均值备注颗粒物H2S颗粒物H2S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达标结论 5.7.3.4.3 拦焦测试表序号下风向点下风向值平均值备注颗粒物SO2颗粒物SO2112233445566达标结论 5.7.3.4.4 炉门泄露测试表序号机侧焦侧泄露位置测试时间泄露位置测试时间1234567891011泄露率 5.7.3.4.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表 序号炉盖上升管泄露位置测试时间泄露位置测试时间1234567891011泄露率泄露率5.7.3.4.6治理设施开停表(最近5次) 设备名称: 序号开机时间停止时间累计运行时间备注12345本周
33、运行率本月运行率本年运行率5.7.3.4.7产量显示年 月 日出焦次数单孔炭化室产量累计产量本日本月本年5.7.3.4.8当月测试数据统计表年 月 序号测试内容测试次数达标次数达标率1炉顶颗粒物浓度2装煤车颗粒物浓度3装煤车H2S浓度4拦焦车颗粒物浓度5拦焦车SO2浓度6炉门泄露7炉盖泄露8上升管泄露5.7.3.4.9当年测试数据统计表 年 序号测试内容测试次数达标次数达标率1炉顶颗粒物浓度2装煤车颗粒物浓度3装煤车H2S浓度4拦焦车颗粒物浓度5拦焦车SO2浓度6炉门泄露7炉盖泄露8上升管泄露5.7.3.4.10当日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年 月 日序号设备名称启动次数启动时间停止次数停止时间当前状
34、态5.7.3.4.11当月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年 月 序号设备名称启动次数停止次数运行时间运转率运转率:运转时间/总时间5.7.3.4.12当年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年序号设备名称启动次数停止次数运行时间运转率5.7.3.4.13当日产量汇总表年 月 日出焦次数单孔炭化室产量累计产量本日5.7.3.4.14当月产量汇总表年 月 出焦次数单孔炭化室产量累计产量本月5.7.3.4.15当年产量汇总表年 出焦次数单孔炭化室产量累计产量本年5.7.3.5下位机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选型要求5.7.3.5.1颗粒物测试仪a) 测试原理:光散射法、K值修正。b)采样精度:5%(F.S)(满量程)5.7.3.5.2
35、 SO2浓度测试a)测试原理: 电化学法b)测试精度:5%F.S5.7.3.5.3 H2S浓度测试a)测试原理电化学法b)测试精度5%(F.S)5.7.3.5.4炉门CH4泄露测试a)测试原理:电化学法b)测试精度:检测到CH4的存在性5%(F.S)5.7.3.5.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 摄像机、云台、视频服务器、图像处理服务器。a)测试原理:摄象计算机图形识别d)测试精度:99%5.7.3.6数据传输过程及数据处理过程的计算方法规定图像识别中对图像二值化的处理。前端数据采集所给出量纲分别是:测试对象 数制 量纲颗粒物 十进制 mg/m3SO2 十进制 4-20mA电流信号CH4 十进制 4
36、-20mA电流信号H2S 十进制 4-20mA电流信号温度 十进制 4-20mA电流信号压力十进制 4-20mA电流信号湿度十进制 4-20mA电流信号风向 十进制 4-20mA电流信号光照度十进制 4-20mA电流信号在数据和控制中心都要转化成国标量纲单位。通过烟气颗粒物浓度乘K值计算苯可溶物(BSO)、苯并芘(BaP)的浓度。5.7.4气象系统系统应该具有气象测定功能,做为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参与整体系统的运行,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焦炉现场的气象条件,如:风向、大气压力、相对湿度、环境温度,并将数据通过通讯系统及时传输至控制中心。5.7.5数据查询和检索系统具有数据查询和检索功能,能够从控制
37、中心及互联网有条件的查询和检索历史数据打印告警信息和各种图表,实时显示污染物浓度和泄露情况。5.8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5.8.1排放源参照点设置依据HJT 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在GBI62971996中规定H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为该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本底(或称背景)值,因此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监控点的污染物浓度,其中一部分由本底或(或背景)值作出贡献,另一部分由被测无组织排放源作出贡献,设置参照点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本底值的大小。所以,设置参照点的原则要求是: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参照点要
38、力求避开其近处的其他无组织排放源和有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要注意避开那些可能对参照点造成明显影响而同时对监控点无明显影响的排放源;参照点的设置,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的污染物本底浓度为原则。参考点的设置距污染源排放点最近不得小于2m。5.8.2排放源监控点设置依据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及HJT 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并利用本系统灵活的在线监测优势,采用固定点和下风向点相结合的监控点设置方式。监测点的设置距污染源排放点最近不得小于2m。1)颗粒物监测点:炉顶设置12个固定点,装煤楼两侧各设置6点;机侧、焦侧各3点。炉顶根据风向确定2个下风向点,装
39、煤楼两侧各1点。装煤车周围设置12个可选点,装煤时测试下风向点及平均颗粒物浓度拦焦车周围设置6个可选点,拦焦时测试下风向点及平均颗粒物浓度。2)SO2监测点:拦焦车周围设定6个可选点、拦焦时测试下风向点及平均SO2浓度3)H2S浓度测试监测点:装煤车周围设置12个可选点、装煤时测试下风向点并计算平均H2S浓度4)炉门泄露测试监测点:机焦两侧每个炉门上方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监测点:炉顶全部炉盖和上升管5.9污染源排放标准根据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如下: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
40、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依据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中指定的机械化联焦炉无组织排放标准。a. 1997年1月1日之前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的机械化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下表执行。 现有机械化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mg/m3标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污染物颗粒物苯可溶物(BSO)苯并a芘(BaP)颗粒物苯可溶物(BSO)苯并a芘(BaP)颗粒物苯可
41、溶物(BSO)苯并a芘(BaP)排放标准值1.00.250.00103.50.800.00405.01.200.0055b. 1997年1月1日起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的机械化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下表执行。 新建机械化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mg/m3标准级别二 级三 级污染物颗粒物苯可溶物(BSO)苯并a芘(BaP)颗粒物苯可溶物(BSO)苯并a芘(BaP)排放标准值2.50.600.00253.50.800.00405.10采样频率5.10.1颗粒物测试仪每个成焦周期测试一次,每次采样10秒钟、再求平均值。5.10.2SO2浓度测试每个成焦周期、每个炭化
42、室出焦时各采样一次,每次采样10秒钟再求平均值。5.10.3 H2S浓度测试每个成焦周期、每个炭化室装煤时各采样一次,每次采样10秒钟再求平均值。5.10.4炉门泄露测试装煤后两个小时之内进行测试进行测试,精度要求99% (例如84个炭化室168个炉门泄露测试可以有一个不准确)5.10.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装煤后两个小时内测试,精度要求99%6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定位置6.1可视化信息子系统可视化信息子系统的工作和安装位置应该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机房当中。机房应该满足如下要求:1)中控工作站机房的大小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工作,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15m2。2)机房应采用密封窗结
43、构。有条件时,门与机房间可设有缓冲间,保持温度和湿度的恒定、防止灰尘和泥土带入机房。3)机房内应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使机房温度能控制在25C5C,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4)机房供电电源电压波动不能超过220V10%。机房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机房要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4。有条件时,配备UPS 电源。5)机房应配备专用通讯线路,有条件的地方建议至少配备两条以上的程控电话线路。 6.2炉顶连续监测系统安装在焦炉顶部,检测能够反映炉顶1.5m高处颗粒物排放情况的位置上,具体到炉顶部要能够检测焦炉机、焦两侧的14个检测点(包括两个随风向参数变化的下风向点);并同时能够监
44、视焦炉每个炭化室的装煤孔和上升管。便于日常维护,安装位置易于接近,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检查和调整检测仪器的性能,更换部件等。6.3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 安装在能够反映准确监测装煤时逸出的煤气状态的位置,采样点的具体安装位置要置于装煤车底部,能够采集到装煤车装煤时逸出的烟气。便于日常 ,安装位置易于接近,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检查和调整见车仪器的性能,更换部件等。 6.4出焦时连续测定系统 安装在能够反映拦焦时逸出烟气状态的位置,采样点的具体安装位置要置于拦焦车集尘罩边缘,能够采集到从集尘罩边缘逸出的烟气。便于日常维护,安装位置易于接近,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检查和调整见车仪器的性能,更换部件等。 6.5炉
45、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安装在能够准确监测炉门泄露时逸出烟气状态的位置,即采样点安装在焦炉机、焦两侧并能对机、焦两侧每个炉门上方的空气进行独立循环采样。便于日常维护,安装位置易于接近,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检查和调整见车仪器的性能,更换部件等。 6.6出焦定位系统 出焦定位系统有3种定位方式同时使用:1) 在拦焦车集尘罩上安装磁性开关,在焦炉焦侧安装磁铁,通过拦焦车PLC检测磁性开关的开关记数来判断当前拦焦车的位置。2) 在拦焦车上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在拦焦车轨道起点的反光板,来确定拦焦车的具体位置。3) 通过出焦规律来确定拦焦车的具体位置(无需要安装,只需要在系统软件中实现即可)。6.7气象系统 与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安装在一起,为整个系统提供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照度等。7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方法7.1一般要求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解决方案:智能城市管理
- 消防应急避险
- 3.2.3离子反应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糖尿病个人教育与护理
- 传统毛笔课件教学课件
- 日常生活食品安全
-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培训教材
- 布谷鸟节奏游戏教案反思
- 弧度制说课稿
- 海水的运动说课稿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4-6节)
- JJG 667-2010液体容积式流量计
- GB/T 708-2019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6072.4-2012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4部分:调速
- GB/T 1927.5-2021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第5部分:密度测定
- GB/T 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14996-2010高温合金冷轧板
- 【写作讲座】如何提升高中英语写作能力
- 公路工程概论全套课件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红楼梦》深入研读学习任务群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