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早过关AF_第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早过关AF_第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早过关AF_第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早过关AF_第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早过关A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早过关(10) AF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2017-11-17; 命题人:张立鹏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化合物中,地衣、甘蔗、细菌、变形虫都具有的是A纤维素 B淀粉 C糖原 D核糖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物质、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H、O、N、P是ATP、质粒、RNA共有的化学元素B蓝藻、酵母菌、水绵、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中都含有脱氧核糖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核糖体中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生物进化

2、提供原材料B.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是亲代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C. 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后,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 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5某新药刚问世,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根本原因可能是A. 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

3、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 药物的作用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抗药性强的个体D. 后来的药量用少了,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新品种B. 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染色体畸变C. 诱导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获得的纯合子,即为可育良种D. 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7假设A、b代表水稻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了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过程中从子一代开始选种B. 经过

4、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应用的原理和相同C. 过程需要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者幼苗D. 过程育种过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8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编码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该突变基因相应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而导致的遗传病。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编码的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B. 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C. 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期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 该病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转接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9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具有相

5、同基因的细胞转录出的mRNA不一定相同B. 改变基因的结构,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B.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 Aa自交通过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11某二倍体植物基因A1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基因A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变异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B. 正常情况下A1和A2可存在于同一

6、个配子中C.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A1的长度较A2短 D. 该个体的子代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1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改变都会引起性状的改变B. 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子代C.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发生的D.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13下图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图中ad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中,过程a、b、c发生的场所和所需酶的种类完全相同B. 与过程a相比,b、d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分别是 “UA”和“AU”C. 根据中心法则,不同生物的相同

7、基因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从而决定相同的性状D. 逆转录病毒HIV侵染T细胞后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为dabc14下列关于基因、性状和蛋白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 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 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D. 基因的某个碱基改变,其控制的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15下列关于核酸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均为双链结构,RNA均为单链结构 B. 大肠杆菌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C. DNA和RNA均为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D. 各种RNA均由DNA转录而来的1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DNA的

8、说法正确的是A. 摩尔根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B.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C. 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物质D. DNA复制与RNA逆转录产物相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相同17己知一小鼠的基因型为XBXb。该小鼠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A. 第二极体中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B. 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C. 若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则极体中必不含有B基因D. 卵细胞中必然含有B基因,极体中可能含有b基因18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

9、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B. 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 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D. 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19某AaBb植株自花受粉,经检测发现ab的花粉中对50%的致死率,则其后代出现双显性表现型个体的概率约为A. 17/28 B. 19/28 C. 9/16 D. 32/4920玉

10、米叶片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正确的是A.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F1自交,则F2幼苗中深绿色个体占3/8B.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成体均为浅绿色C.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D. 若含a基因的花粉不育,浅绿色植株自交,子代中深绿:浅绿=1:221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色氨酸可在发育的种子中转变为生长素B. 促进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C.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现象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

11、性D. 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受高浓度乙烯的抑制2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植物激素必须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B. 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C. 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D. 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23根据图示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A. abc B. cbd C. bac D. a=b=c24将灵敏的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引起兴奋的刺激,且ac=db,有关该实验的论述,正确的是A.

12、神经细胞膜在某种特定状态时,会出现膜外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B. 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C. d所在的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D. 一般情况下,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25下列有关突触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要消耗能量B.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 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2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

13、、神经递质等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27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如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种群的增长为指数增长B. ad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C. 该种群受到的环境阻力d点时最大D. 捕捞后该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点水平较合理28东亚飞蝗成虫产卵于土壤中,从孵化成幼蝗到发育为成虫大约需要35天,幼蝗的翅不发达,在地表或矮草间跳跃,活动范围小;成虫的翅发达,善于飞翔。幼蝗和成虫大量取食植物的叶片,对农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关于东亚飞蝗的叙

14、述中正确的是A. 调查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方法中不涉及样方法B. 年中,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受气候、食物的影响很大C. 卵、幼蝗、成虫的分布呈现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 使用性外激素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法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 防治农田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量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D. 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差别不大30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中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直接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B氨基酸、

15、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自由通过核孔C变形虫对食物的摄取与体内线粒体有关D水浴加热煮沸时,DNA中的氢键和蛋白质中的肽键都会断裂,导致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第II卷(非选择题)31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果肉中的光合色素时,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CaCO3,以防止_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若需绘制果肉中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需以_为纵坐标。(2)图1所示的装置放于恒温环境中,如果光源及位置固定,且光照充足,果肉薄片数量 保持不变

16、,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电极检测到的O2浓度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单色光下O2浓度。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_来改变氧电极检测的数据。(3)图2中的515min内,若该段时间内光照、温度均保持恒定,容器内氧气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最可能的原因是_,猕猴桃果肉在515min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mol/min。32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闰绍细胞是脊髓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右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脊髓在反射弧中属于_。图中的效应器是_。(2)刺激a点,产生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对_的通透性增加而内

17、流,产生_电位。闰绍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使_(填“Na+”“K+”或“Cl-”)内流,从而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3)刺激b,在图中_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_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其原因是_。(4)闰绍细胞发挥的作用是_。33共芦笋的幼苗是一种名贵蔬菜,又名石刀板,为XY型性别决定。在某野生型窄叶种群中偶见几株阔叶芦笋幼苗,雌雄株都有。(1)仅从性染色体分析,雄性芦笋幼苗产生的精子类型将有2种,比例为_。(2)有人对阔叶芦笋幼苗的出现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二是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鉴定阔叶石刀板出现的原因。_。(3)现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的结果,为

18、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选用多株阔叶雌雄株进行交配,并统计后代表现型。若后代_,则为_突变。若后代_,则为_突变。(4)已经知道阔叶是显性突变所致,由于雄株芦笋幼苗产量高于雌株,养殖户希望在幼苗期就能区分雌雄,为了探求可行性,求助于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先用多株野生型雌石刀板与阔叶雄株杂交,该技术人员做此实验的意图是通过该杂交实验判断_染色体上。若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后代_,养殖户的心愿可以实现。8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纤维素和淀粉属于多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糖原属于多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核糖是单糖,是RNA的成分,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中,所以这些生物都具有的是核糖,故选

19、D。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化学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糖类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D【解析】试题分析:质粒是中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A正确。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真核或者原核细胞,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DNA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C正确。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有20种,tRNA有61种,密码子有64种,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tRNA一定改变,但是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0、,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B【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相关知识的要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突变是不定向的,不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是亲代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形成了比正常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多一条的配子参与了受精作用,B正确;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前,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农药的使用仅起到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变异,C错误;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有子西瓜,其内部的种子是三倍体,D错误。【点睛】本题属于易错题,主要的错误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定势及对

21、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够,表现在:1)错误的认为使用农药会引起害虫发生抗药性变异,没有注意到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有没有使用农药害虫都会产生变异,农药的使用仅起到定向选择作用,即淘汰掉抗药能力弱的害虫个体,导致害虫种群内抗药基因频率升高。2)在无籽西瓜育种过程中,对第一年和第二年收获的果实及种子分辨不清,要注意西瓜的果肉(正常食用的部分)是母本的体细胞发育来的,与该次受精作用无直接关系,而种子内部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与该次受精作用直接有关,即第一年在四倍体母本植株上收获的是四倍体有籽西瓜,其胚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而第二年收获的才是三倍体无籽西瓜。4D【解析】A.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

22、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B.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如4N西瓜的形成,以及有地理隔离而不出现生殖隔离,如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 、C错;D. 共同进化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5C【解析】病毒本身存在抗药性差异,药物的作用只是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抗药性强的个体,导致抗药性逐渐增强。6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不同育种方式的原理和方法,明确

23、各种育种方式的操作程序及优缺点,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新品种,A正确;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染色体畸变,B错误;诱导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获得的纯合子,经选择淘汰后可选育出可育良种,C错误;在单倍体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而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错误。【点睛】不同生物育种方式比较:名称原理优点缺点杂交育种基因重组使分散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即“集优”育种时间长局限于同一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有利

24、变异少,需处理大量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子代均为纯合子,加速育种进程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所需品种所获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7B【解析】杂种第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选择,应是从第二代开始选择,A项错误;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经过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是基因工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项正确;过程是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因为单倍体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种子,C项错误;过程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

25、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项错误。【点睛】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方法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代表实例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操作简单,目的性强育种年限长矮秆抗病小麦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高产青霉菌株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京花1号”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

26、状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转基因抗虫棉8D【解析】翻译的肽链缩短也可能是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或增添,导致mRNA中提前现终止密码,A错误,D正确;突变不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改变,B错误;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种结构蛋白,该病例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9C【解析】同一生物体的不同体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含有的基因相同,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出的mRNA不完全相同,即具有相同基因的细胞转录出的mRNA不一定相同,A项正确; 改变基因的结构,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生物的性

27、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项正确;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C项错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D项正确。10B【解析】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A项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故B项正确;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的重新组合,A与a属于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Aa在遗传时只会发生基因的分离,不会发生基因的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

28、遗传,C项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或突变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项错误。11A【解析】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该位置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从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取终止,A正确;突变后产生的基因A2是基因A1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同一个配子中只有等位基因中之一,B错误;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的长短,C错误;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所以后代遗传信息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12D【解析】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改变都会导致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

29、,A项错误;体细胞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B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但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C项错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D项正确。13D【解析】真核细胞中,a表示DNA复制,其场所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该过程主要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b表示DNA转录,其主要场所在细胞核,需要RNA聚合酶;c表示翻译,其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与a过程DNADNA相比,b过程是DNAmRNA(特有“A-U”的碱基配对方式)

30、,c过程是mRNAtRNA(特有“U-A”的碱基配对方式),B错误;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且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错误;逆转录病毒HIV侵染T细胞后,先逆转录形成DNA,再复制形成DNA,并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因此其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为dabc,D正确。【点睛】分析题图,根据箭头两侧的物质,确定5个字母代表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注意d、e过程是真核细胞不能发生的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D【解析】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这是间接途径,A正确;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1、,这是直接途径,B正确;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C正确;基因的某个碱基改变属于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相应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15B【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生物界核酸的种类和功能,要求考生明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同时明确DNA和RNA的种类、分布、结构及其功能。生物界的DNA大多为双链结构,少数DNA为单链结构,而RNA均为单链结构,A错误;大肠杆菌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DNA和蛋白质均为染色体的主要成分,C错误;细胞内的各种

32、RNA均由DNA转录而来的,但病毒的RNA不是由DNA转录而来的,D错误。16B【解析】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A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项正确;DNA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项错误;DNA复制与RNA逆转录产物相同,都是DNA,但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NA复制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TA、AT 、CG、GC,逆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UA、GC、CG、AT,D项错误。17B【解析】根据小鼠基因型可知其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BXb,染色体复制后,变成

33、初级卵母细胞其基因组成为XBBXb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若次级卵母细胞为XBB,则第一极体为Xbb;若次级卵母细胞为Xbb,则第一极体为XBB。若次级卵母细胞为XB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都为XB;若次级卵母细胞为Xbb,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都为Xb;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规律。但核心只有两点:一是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加倍;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实质。18D【解析】甲突变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

34、色体,已经在间期进行了DNA复制,可以含有4个a,A正确;乙突变体植株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而另一条增添了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基因突变,甲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也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矮化植物,C正确;若乙突变体植株自交,且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aaa、aa0、00(0代表不含a基因的染色体)三种矮化植株,D错误。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基因分离定律19A【解析】某AaBb植株自花受粉,经检测发现ab的花粉中有50%的致死率,则雌配子AB:Ab:aB:ab=1:1:1:1,雄配子AB:Ab:aB:ab=2:

35、2:2:1,所以后代双显性表现型个体的概率=1/4+2/7-1/42/7+1/42/72=17/28,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计算的技巧,根据提供信息分析雌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利用配子法计算相关后代的表现型比例。20C【解析】浅绿色植株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但aa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则AA:Aa=1:2,再自交,后代AA占1/3+2/31/4=3/6,Aa占2/32/4=2/6,aa占2/31/4=1/6,所以F2幼苗中深绿色个体占3/6,A错误;浅绿色植株Aa与深绿色植株AA杂交,后代浅绿色:深绿色=1:1,B错误;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个体不断被淘汰,则A

36、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C正确;若含a基因的花粉不育,则浅绿色植株Aa自交,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a=1:1,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a=2:1,所以后代AA:Aa:aa=2:3:1,因此子代中深绿:浅绿=2:3,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离定律计算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的分离比,明确aa个体是不能产生后代的。21C【解析】色氨酸可在发育的种子中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与茎相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故促进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B正确;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受

37、高浓度乙烯的抑制,D正确。22C【解析】植物激素作为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与动物激素一样,必须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A正确;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B正确;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作用显著,但不是由特定的组织细胞产生,C错误;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但也受自身基因组的控制,D正确。23B【解析】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所以生长素含量C大于d,由于左图胚芽鞘尖端有玻璃隔板,a侧生长素含量不大于b,A错;a不等于b,D错;a不大于c,C错。24B【解析】人体内神经细胞内部始终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部,A错误;静息状态:a、b处电位均为外正内

38、负,由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电位计指针偏向右同时刺激c、d,当由c处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a时,由d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刚好传导到b,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由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指针先向左偏转;d点刺激引起的兴奋则不能传递到左侧神经元,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向右传导时,a、b处均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因此指针又向右偏转,故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B正确;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的完成过程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没有中间神经元,C错误;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由左侧神经元传向右侧神经元,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

39、维上进行单向传导,D错误。故选B。25D【解析】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需消耗能量,其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抑制性递质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的改变,可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值增大,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阴离子(如Cl)内流,则使突触后膜抑制(膜电位仍维持外正内负,但电位差发生改变)。26A【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稳态的含义,要求考生理解稳态的含义,明确内环境的成分及其发生的反应,进而分析、判断各选

40、项。人体血浆的成分处于稳态而不是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A错误;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B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B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27C【解析】根据其种群增长曲线可知,该种群是一个“S”型增长,故不会是指数增长,A错误;ad段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减小,B错误;d点该种群不再增长,已经达到环境的最大承受值,故该种群受到的环境阻力d点时最大,C正确;捕捞后该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水平较合理,因为b点是其增长率最大的点,故D错误。28B【解析】调查东亚飞蝗的虫卵的种群密度常常采用样方法,A错误;由于东亚飞蝗取食植物的叶片,而

41、植物的生长受气候的影响,所以年中,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受气候、食物的影响很大,B正确;卵、幼蝗、成虫都是同一种群,这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的体现,因为群落的结构体现在不同种群的分布差异上,C错误;使用性外激素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法,D错误;【点睛】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化学信息传递进行有害动物防治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不是化学防治。29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防治农田害虫,使农田中农作物固定的能量尽量少流向害虫,而保留在农作物中被人类所利用,从而使能量尽量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C错误;不同生

42、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往往差別很大,D错误。30C【解析】试题分析: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是DNA,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的是由DNA转录形成的mRNA,A项错误;核孔是沟通细胞核与细胞质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流的通道,可以选择性地转运核内外的物质,因而对细胞的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B项错误;变形虫对食物的摄取是胞吞,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需消耗能量,故与细胞内的线粒体有关,C项正确;水浴加热煮沸时,DNA中的氢键断裂使双链解旋分开,而蛋白质只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并没有受到影响,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特点及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43、,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31 叶绿素 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 吸光率 高于 CO2(NaHCO3)浓度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中NaHCO3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呼吸速率无显著变化,故氧气增加速率逐渐减小 610-8【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色素的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与计算等知识,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提取果肉中的光合色素时,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CaCO3,以防

44、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若需绘制果肉中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需以吸光率为纵坐标,以光的波长为横坐标。(2)各种可见光均能用于光合作用,但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图1所示的装置放于恒温环境中,如果光源及位置固定,且光照充足,果肉薄片数量保持不变,拆去滤光片,则果肉薄皮可接受到各种单色光,因此单位时间内,氧电极检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此外,一定范围内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光合作用,故通过改变CO2(NaHCO3)浓度可以改变氧电极检测的数据。(3)图2曲线表明,在515min内,若该段时间内光照、温度均保持恒定,容器内氧气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最可能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中NaHCO3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呼吸速率无显著变化,故氧气增加速率逐渐减小。分析图2可知,黑暗条件下猕猴桃果肉细胞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