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8第八章配位化合物2_第1页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8第八章配位化合物2_第2页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8第八章配位化合物2_第3页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8第八章配位化合物2_第4页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8第八章配位化合物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体,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第三节 配合物在水溶液的稳定性,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Cu(NH3)4SO4在水溶液中,8-3-1 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8-3-1 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实际上 Cu(NH3)42+在溶液中是分步解离的,实际上 Cu(NH3)42+在溶液中也是分步生成的,8-3-2 配离子稳定常数的应用,1. 计算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的离子浓度,例1. c(Cu(NH3)42+)=1.0103molL-1, c(NH3)=1.0molL-1,计算溶液中c(Cu2,平衡浓度/molL-1 x 1.0 1.0103,x=4.810-17,c(Cu2+)=4.810-17molL-1,1.

2、计算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的离子浓度,开始浓度/molL-1 0.10 0.50 0,x=9.910-8,例2 将10.0mL、0.20molL-1AgNO3溶液与 10.0mL、1.00molL-1NH3H2O混合,计算 溶液中c(Ag,平衡浓度/molL-1 x 0.50-20.10+2x 0.10-x,c(Ag+)=9.910-8molL-1,2. 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解:c(OH-)=0.001 molL-1 , c(Cu2+)= 4.810-17 molL-1,无 Cu(OH)2沉淀生成,例3 在1L例1溶液中加入0.001 mol NaOH。问有无Cu(OH)2沉淀生成,2. 判

3、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解:c(S2-)=0.001 molL-1 , c(Cu2+)= 4.810-17 molL-1,有 CuS沉淀生成,例4 在1L例1溶液中,加入Na2S, 使 c(S2-)=0.001molL-1。问有无CuS沉淀生成,2. 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例5 计算在1L氨水中溶解0.010mol AgCl, 所需NH3的浓度,平衡浓度/molL-1 x 0.010-y 0.010,x=0.22,所需c(NH3)=(0.22+0.02)molL-1=0.24 molL-1,2. 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例6 1.0L6.0molL-1氨水可溶解AgCl多少mol,

4、平衡浓度/molL-1 6.0-2x x x,1.0L 6.0 molL-1氨水可溶解 0.25 mol AgCl,解:设可溶解AgCl x mol,3. 判断配离子之间的转化,例7 向Ag(NH3)2+溶液中加入KCN, 通过计算判断Ag(NH3)2+能否转化为Ag(CN)2-,Ag(NH3)2+能转化为Ag(CN)2-, 并转化完全,向着生成更稳定的配离子方向进行,3. 判断配离子之间的转化,配离子的稳定常数与转化完全程度的关系,例8 向Ag(NH3)2+溶液中加入Na2S2O3 , 判断Ag(NH3)2+能否转化为Ag(S2O3)23-,3. 判断配离子之间的转化,配离子的稳定常数与转化

5、完全程度的关系,例8 向Ag(NH3)2+溶液中加入Na2S2O3 , 判断Ag(NH3)2+能否转化为Ag(S2O3)23-,3. 判断配离子之间的转化,水溶液中离子的配合反应, 实为配离子之间的转化 Cu(H2O)42+4NH3 Cu(NH3)42+4H2O,4. 计算配离子的电极电势,例9 已知E (Au+/Au)=1.83V, Kf (Au(CN)2-) =1.991038, 计算E (Au(CN)2-/Au,4. 计算配离子的电极电势,例9 已知E (Au+/Au)=1.83V, Kf (Au(CN)2-) =1.991038, 计算E (Au(CN)2-/Au,cAu(CN)2-=

6、c(CN-)=1molL-1,4. 计算配离子的电极电势,例9 已知E (Au+/Au)=1.83V, Kf (Au(CN)2-) =1.991038, 计算E (Au(CN)2-/Au,即生成配合物,使Au的还原能力增强,例10 已知E (Co3+/Co2+)=1.92V, Kf (Co(NH3)63+) =1.581035,Kf (Co(NH3)62+)= 1.29105,计算E (Co(NH3)63+/Co(NH3)62,解:设计一原电池,)Pt|Co(NH3)62+, Co(NH3)63+, NH3 Co3+, Co2+|Pt(,即 Co(NH3)62+的还原性比Co2+强; Co3+

7、的氧化性比Co(NH3)63+强,结束,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第三节,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8-4-1 配合物的类型,主要有:简单配合物 螯合物 多核配合物 羰合物 原子簇状化合物 同多酸及杂多酸型配合物 大环配合物 夹心配合物,简单配合物,由单齿配体与中心离子直接配位形成的配合物,螯合物,由多齿配体与中心离子结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如,Cu(en)22,乙二胺为双齿配 体,与Cu2+形成 两个五原子环。 配位数4,螯合物,由多齿配体与中心离子结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如,乙二胺四乙酸有 六个配位原子, 与Ca2+形成五个五原子环。 配

8、位数6,螯合物,螯合剂形成螯合物的配合剂,一般为含有O、S、N、P 等配位原子的有机化合物。配位原子之间要间隔两个或三个其它原子,特性特殊的稳定性,螯合物,螯合物稳定性,螯环的大小一般五原子环 或六原子环 最稳定,螯环的多少一个配体与中 心离子形成的 螯环数越多, 越稳定,特性具有特征颜色,螯合物,如 在弱碱性条件下,丁二酮肟与Ni2+形成 鲜红色的螯合物沉淀,用来鉴定Ni2,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原子结合所形成的配合物,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羰合物,羰合物(羰基化合物,以CO为配体的配合物,符合有效原子序数规则(简称EAN,过渡金属形成体与一定数目配体结合,

9、以使其周围的电子数等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数(即有效原子序数,如Cr(CO)6 6个CO提供12个电子, Cr原子序数为24,核外电子数为24, Cr周围共有电子(24+12)个=36个。 相当于同周期Kr(氪)的电子数(36), 因此, Cr(CO)6可稳定存在,符合有效原子序数规则(简称EAN,如 Mn(CO)6+ 6个CO提供12个电子, Mn原子序数为25,核外电子数为25, Mn周围共有电子(25+12-1)个=36个, 相当于同周期Kr(氪)的电子数(36), 因此, Mn(CO)6+可稳定存在,过渡金属形成体与一定数目配体结合,以使其周围的电子数等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数

10、(即有效原子序数,簇合物,原子簇状化合物(簇合物,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原子以金属-金属键(M-M键) 直接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 Re2Cl82- 有24个电子成键,其中: 16个形成Re-Cl键 8个形成Re-Re键 即填充在一个轨道 两个轨道 一个轨道 相当于一个四重键,原子簇化合物(簇合物,Rh2Fe(CO)12,原子簇化合物(簇合物,Rh13,同多酸、杂多酸型配合物,同多酸、杂多酸型配合物,同多酸型配合物由多核配离子形成 的同多酸及其盐,同多酸、杂多酸型配合物,杂多酸型配合物由不同酸根组成的 配酸,大环配合物,大环配合物,骨架上带有O、N、S、P、As等多个配位原子的多齿配体所形成的配合

11、物,如Na与苯并-15-冠-5形成的配合物,苯并-15-冠-5,夹心配合物,如 二茂铁(C5H5)2Fe,第四节结束,结束,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第四节,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1.分析化学方面,离子的鉴定,1.分析化学方面,离子的分离,Zn2+、 Al3,过量NH3H2O,Zn(NH3)42+ Al(OH)3,无色白色,1.分析化学方面,离子的掩蔽,Co2+(含Fe3,丙酮 KSCN,Co(NCS)42- Fe(NCS)n3-n,艳蓝色血红色,干扰,为消除干扰, 先加入足量NH4F(或NaF,Fe3+ + 6F- FeF63- (无色,在分析化学上,这种排除干扰 的作用称为掩蔽效应。 所用的配位剂称为掩蔽剂,配位催化方面,配位催化 在有机合成中,利用配位反应,而 产生的催化作用。即反应分子先与催化剂 活性中心配合, 然后在配位界内进行反应,如Wacker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