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常见动物一、 水产动物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涉及到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对虾、梭子蟹等)、软体动物(扇贝、乌贼等)。其中鱼类部分的知识在新课标中很重要。因此本节内容在常见动物一节中居重要地位。教材主要通过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让学生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对鱼鳃的介绍内容为重点内容。其次通过对虾、蟹、扇贝、乌贼等动物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水产动物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水产资源,最后通过和鱼类的比较,得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教材的难点是探究鱼鳍的作用,尝试用观察、实验来研究动物。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本课的核心环节。在“实
2、际用”栏目中,重点说明水质污染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及水产资源的保护。学生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善于表现自己,思维活跃,好动而且好奇心强,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直观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物或标本观察并进行讨论、思考、发言。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鱼比较多,如鲫鱼、鲤鱼和鲢鱼等,学生对鱼的外形和结构名称比较了解,所以在外形和结构名称上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把重点放在内部结构(如鳃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以下几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学生不能按一定顺序回答鲫鱼外形的结构名称、对鲫鱼身体三部分的划分界限描述不准确、不能说出侧线的作用、在探究鱼鳍作用中对探究结果
3、描述不准确。所以在这些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设计理念 (1)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重过程,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愉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双自主”。(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先从认识多样的水产动物入手,然后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再探究鱼鳍的作用,最后观察鲫鱼呼吸现象、鳃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原理。在进行完鲫鱼结构和生理的教学后,再深层次了解多样的水
4、产动物。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鱼类的形态特点。 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出水产动物的概念。 4.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技能性目标:探究鲫鱼的呼吸过程,尝试用观察、实验来研究动物。情感性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关注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课时安排 1或2课时教学准备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或有关的投影片以及常见水产动物的实物或标本,其中图片包括鲫鱼外形图、鱼鳃结构图、淡水鱼和海洋鱼图、常见水产动物图、鱼骨骼图以及混合放养图解等。学生4-6人为一组,以组为单位准备好三个玻璃缸和活鱼(有条
5、件的学校用大玻璃鱼缸和200克大的鲫鱼、无条件的学校用小玻璃鱼缸和一两左右的小鱼)、木板条、线绳、纱布条等用品供学生探究活动选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说出水产动物的概念。描述鱼类的形态特点。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探究鱼鳍的作用。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通过探究鲫鱼的呼吸过程,尝试用观察、实验来研究动物。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情感。关注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关注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学生举手回答:虾、蟹、鱼、河蚌等。水产动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对人类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或养殖的动物。学生观察、回答
6、出各动物的名称。它们生活在水中,可食用。学生观察、回答:口、鼻孔、眼、头、鳃盖、鳍(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侧线、尾等。鲫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讨论后回答鳃盖后缘以前是头部,臀鳍前面往后是尾部,头部和尾部之间是躯干部。学生观察、讨论、回答。外形:梭形,减少对水的阻力。有鳍,游泳。体色: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不容易被水上和水下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体表:有鳞片,起保护作用。可分泌黏液,减少对水的阻力。学生可能说不出侧线的作用。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写出实验方案。学生可能作出的假设:胸鳍和腹鳍可划水、控制运动方向或保持身体平衡等,尾和尾鳍可控制运动方向、推动前进或保持身体平衡
7、等。学生说出本组的假设和实验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部分修改。学生实验并进行交流。鲫鱼的嘴在不停地一张一合,鲫鱼是在呼吸。学生实验、观察、回答:张开口吞水闭口鳃盖活动,鳃孔张开水流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利用鳃来进行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不断地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排到水里。学生静听。鲤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大麻哈鱼、鳕鱼、比目鱼等。学生观察、回答。鱼有脊柱,有许多块椎骨构成,叫脊椎动物。其它的虾、蟹、贝类等没有脊柱叫无脊椎动物。学生回答鱼类的主要特征(略)。鱼类、龟、鳖等是脊椎动物。海蛰等是
8、无脊椎动物。水质受到污染、酷渔滥捕。第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治理污染源,防止水体污染,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杜绝掠夺式的捕捞野生水产资源,如毒鱼、炸鱼。第三,有计划的发展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水中缺氧。及时换水或用加氧机输氧。主要区别在经济价值。学生静听或阅读。学生静听。导入1: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田野动物,在水产品市场上我们还能看见许多水产动物,谁来举几个水产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产动物(板书) 打开书让学生朗读什么叫水产动物?导入2:出示龟、鳖、贝类、虾和蟹等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是什么动物。问学生这些动物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途,然后教师归纳:这些生活在水
9、中的,对人类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或养殖的动物叫水产动物,今天我们以鱼为代表动物来学习水产动物的结构、生理特点。导入新课。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照图3-7来观察鱼缸中鲫鱼,能看到哪些结构?让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如从前向后、由整体到局部)。然后让学生观察鲫鱼的身体分哪几部分?讨论各部分的界限是如何划分的?教师注意引导。我们都知道鱼生活在水中,仔细观察鲫鱼在外形上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生活,这些特点有什么意义?可相互讨论。教师提示侧线的作用:测定方位,感知水流水温。鲫鱼长有鳍,可用来游泳,鲫鱼在水中游泳时,这些鳍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请每组同学根据现有条件,参照技能卡,在不伤害鱼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实
10、验来证明这些鳍的作用,并将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入教材57页空格中。(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给学生5-10分钟时间)在假设中教师提示:胸鳍、腹鳍起到什么作用?尾和尾鳍起到什么作用?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时参考技能卡。请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说出本组的假设和实验设计。教师对其科学性和操作性进行指导。让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教师到各组中指导,之后以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对各组结果进行简评。以上我们探究了鲫鱼鳍的作用,我们在探究时都看到了鲫鱼的嘴在不停地一张一合,鲫鱼是在干什么呢?鲫鱼怎么呼吸呢?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鲫鱼在呼吸过程中,口和鳃盖的变化情况。当鲫鱼在水中相对缓缓游动的时候,用吸管在它的口前方滴一滴红墨
11、水,观察鲫鱼吞入的水从哪里流出来?并结合小辞典的内容,推测鲫鱼吞水的生理意义? 教师出示鲫鱼鳃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一步讲解。鲫鱼生活在淡水中,属于淡水鱼类,我们常见的淡水鱼还有哪些?出示淡水鱼类图让学生观察。此外我国还有许多海洋鱼类,谁来说几种?教师出示海洋鱼类图让学生观察。进行简要的讲解。水产动物除了鱼类外,还有许多,让学生看书59页,教师或让学生简要说明其经济价值。也可出示水产动物图让学生观察。以上水产动物虽然和鱼一样生活在水中,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知道是什么吗?出示鲫鱼的骨骼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水产动物中的鱼类有什么主要的
12、特征呢?让学生相互讨论,回答。教师出示几种水产动物图,让学生判断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水产动物,是不是我国的水产动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不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才能恢复和保护我国的水产资源呢?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想一想:1池塘里养的鱼,有时成群地浮到水面,不断地向外探头张口。虾池里养的对虾和鱼缸里养的金鱼,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你能说出原因吗?该如何处理?2水产动物和水生动物是不是一回事?开眼界:让学生观察教材61页插图,教师讲解或让学生阅读“开眼界”:混合放养。教师可出示混合放养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教师总结:在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鱼类的形态特点、鱼类的主要特征、水产
13、动物的概念,同时我们会发现,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常见动物中除了水产动物外,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会学习其它类动物。二、家 禽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家禽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家鸽的外部形态特征、骨骼标本及几种动物骨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沉浮实验,探究家鸽在外部形态上和内部结构上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进而总结出鸟类的基本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了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实际用”栏目,使学生了解养殖家禽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开眼界”栏目的设立,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同鸟是
14、我们的朋友,确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生分析鸟类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物,也是学生日常接触比较多的一种动物,因此,对鸟类的探究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比较了解。但对家鸽的肌肉分布特点和骨骼特点认识不足,对家鸽为什么能够飞翔缺少探究,特别是对家禽的养殖没有感性认识和实践,难以了解养殖家禽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保护鸟类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提倡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是
15、“学习共同体”。课堂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常见的家禽,说出常见家禽的名称。(2)举例说出家鸽的形态结构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鸟类的基本特征。(4)说出家禽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资源价值。技能性目标:(1)尝试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究家鸽的形态结构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家鸽的骨骼及其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情感性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2)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认同鸟是我们的朋友。确立环保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回顾相关知识,搜集与鸟类有
16、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搜集家禽养殖和家鸽飞翔的影片片段。 家鸽标本、家鸽整体骨骼标本和家兔整体骨骼标本。鸡(家鸽)、猪(兔)、鱼的肋骨、脊椎骨各一块。打印“家鸽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表格。教学过程目标内容学 生 活 动教 师 活 动设置情景识别常见的家禽探究家鸽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1)观察(2)实验(3)讨论、交流(4)得出结论(5)分析结论概述鸟类的基本特征说出家禽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资源价值认同鸟是我们的朋友。确立环保意识。1观看家禽养殖和家鸽飞翔的影片片段或观察标本、图片。2识别其中的动物。 (鸡、鸭、鹅、家鸽)3小组讨论,这些动物属于哪一类群?(鸟类、家禽)4阅
17、读并回答家禽的定义。5讨论回答(生蛋、有羽毛等)(家鸽善于飞翔,鸡不善于飞翔)这时可能有同学提出为什么家鸽善于飞翔,鸡不善于飞翔?6提出问题。(为什么家鸽善于飞翔?)7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家鸽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外部形 态体呈纺锤形,分头、颈、躯干、尾、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翼。羽 毛体表被羽,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其它部位生有绒羽。肌 肉胸部肌肉非常发达骨 骼骨薄,部分愈合,胸骨发达,上面生有高耸的龙骨突。(以上填写仅供参考)8观察实验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并尝试解释这一现象。(鸡骨比较轻,猪骨重)观察、分析、讨论、交流()9思考、讨论(家鸽(鸡)不排尿)10阅
18、读11分析并得出结论12思考回答(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13阅读并回答14概述鸟类的基本特征15讨论、交流、回答(鸵鸟、鹌鹑等)16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回答17认同鸟是我们的朋友。确立环保意识。1播放展示有关家禽养殖和家鸽飞翔的影视标本图片。2请同学们说出其中的动物名称?它们属于哪一类群?3小结并肯定同学们的回答。4请同学们从知识链中找出家禽的定义并板书。5请同学们讨论说出家禽的特点。6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家鸽善于飞翔?)7出示家鸽标本,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出家鸽外部形态特征。 请同学们查阅小辞典,说出家鸽的羽毛特征。出示家鸽整体骨骼标本和家兔整体骨骼标本,请同学们
19、说出家鸽的骨骼结构有什么特点?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请同学们讨论说出家鸽的肌肉哪里最发达? 8实验将鸡、猪的肋骨、脊椎骨各一块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鸡骨浮起,猪骨下沉)再将鱼肋骨放入(鱼肋骨下沉)小结并肯定学生的回答。给出正确结论。(鸡的骨浮在水面,是因为它的密度小。)9请同学们想一想,家鸽还有哪些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提示:家鸽(鸡)与狗在排泄途径上是否相同?10让同学们阅读“想一想”11让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观察和实验,分析并得出家鸽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12根据家鸽形态结构的特点和适于飞翔的生活习性,我们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3请同学们阅读“知识链”并分析说明为什么家鸽善于飞翔,而鸡不善于
20、飞翔?14根据我们对鸟类的认识和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概述鸟类的基本特征。15除了鸡、鸭、鹅、家鸽外,同学们还能举例说出其它的家禽吗?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16除了家禽,你们还知道哪些鸟的名称?它们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17小结,明确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保护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三 家畜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水产动物”和“家禽”两节内容探究学习以后,进一步以“家兔”为代表来探究学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类群哺乳动物。教材首先从常见的哺乳动物家兔入手,通过观擦、实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及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尝试饲养家兔等小动物。并且逐渐让学生形成动物体
21、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重点:通过对家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及对家兔体温的测量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探究家兔的体温。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及好奇心。适于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于家兔,学生有许多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知识经验,再通过一些直观手段,使学生在鼓励、点拨、启发和建议下通过自己的亲自观察、探究掌握知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动手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培养他们的一些基本技能。 设计理念 (1)突出探究活动。通过学生
22、主动地“观察、实验、触摸、思考、讨论”,使他们亲历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 (2)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地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发展。教学性目标知识性目标 1.说出家兔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征。 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技能性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尝试实验、观察、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情感性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3、 2.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 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实物家兔 浸制标本 温度计 多媒体教室、光盘 学生:课外活动组成员 记录本(或表格) 教材 笔记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 题 引 入方案1: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回答。 明确本节课的探究问题。 方案2:学生观看录像并听老师提示,明确本节课探究的问题,学生积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方案1:用语言导入:你们见过哪些家畜?请同学们说一说。再想一想这些家畜的生活习性如何?它们有那些共同特征?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方案2:在电教室上课,首先播放一段录像,指导
24、学生观看,同时提出:这些动物属于哪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观 察 探 究(1) 方案1:仔细观察。描述家兔的外部形态特征。分小组讨论:家兔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家兔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方案2:学生观看,总结出家兔的外部形态特征。从画面里观察出家兔的生活习性。讨论:家兔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家兔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2) 方案1:参照课本67页320图,认真观察家兔的“内脏浸制标本”,默默认识并记住每一个器官的名称和特点。说出“膈”这一器官的位置、形状。看书理解“膈”的作用,并回答出来。想一想:前面所学的“水产动物”和“家禽”这些动物有没
25、有“膈”? 方案2:电教室上课,仔细观看屏幕上家兔的内脏器官,通过视听效果认识并记住各器官的名称。特别注意观察“膈”的收缩和舒张与胸腔的扩大与缩小。进一步理解膈的作用。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理解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1)方案1:展示实物家兔一只,并出示观察目标。也可以让一些学生上前模一摸家兔的毛及乳头。 方案2:电教室上课,播放一段“家兔生活状态”的录像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家兔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家兔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方案1:展示家兔“内脏浸制标本”指导学生要按照课本插图一一对应所观察到的结构,使学生牢记各器官结构名称,理解其形态特点。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教师特别注意指导学
26、生看清楚家兔膈的结构、位置、形状。提问:膈有什么作用?教师指出: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方案2:电教室上课,通过多媒体投影大屏幕显示家兔的内脏器关。指导学生观看和听讲解。提示学生注意膈的活动与胸腔大小的关系。结束播放后,让同学们思考问题。提问: 膈有什么作用?观 察 探 究(3) 方案1:活动小组同学介绍活动全过程。学生们认真的听。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方案2:认真学习“技能卡”注意老师强调的问题。积极踊跃地参与。几个学生协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测出家兔当时的肛温、腋下温度。学生学会测量家兔体温的方法。课后准备实施。方案1:教师课前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指导他们学习测量家兔的
27、体温,并以表格形式记录结果。上课时让活动小组的学生讲述测量家兔体温的经历并出示结果,教师对活动小组的工作加以评价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测量结果进行说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生在活动中也体会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方案2:教师准备一只实物家兔,指导学生先自学课本“技能卡”,同时强调说明关键处,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问:谁来测量一下家兔现在的体温?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教师适时地加以指导,并教给他们认识温度计。教师布置任务:课后以小组形式活动,测量家兔在不同温度下的体温情况,列表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分析归纳总结开拓回忆前面所学的“家禽”知识,并与家兔进行对比,从而理解家兔的结构更复杂。以小组形式讨
28、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派代表回答。 形成统一结论,也可举例说明: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它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相适应。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哺乳动物主要特征。纷纷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哺乳动物主要特征。自学“实际用”,汲取更多的知识。学生阅读“开眼界”,了解形形色色的哺乳动物,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家禽”中家鸽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提问:家兔与家鸽在形体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教师对所回答的问题进行评判,启发提示学生得出结论: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它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相适应。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线索:家兔外部形态
29、特征(毛、乳头等)生理结构(膈、肺等)生理特点(体温、生殖发育),师生共同归纳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你常见的哪些动物具有这些特征? 教师补充关于家畜经济意义、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等知识,扩展知识拓宽视野。四、农业益虫教材分析本节“农业益虫”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选择了节肢动物中的社群动物蜜蜂为代表动物,“探究竟”中按照动物体从总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依次观察蜜蜂的身体分部,胸、腹、触角及足分节的形态学特征。特别突出了要结合小辞典的有关内容观察探究蜜蜂适于采集花蜜的口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知识链”又介绍了蜜蜂的群体组成,节肢动物的概念,蜜蜂对人类的益处。最后概括了其它农业益虫与工农
30、业生产的关系。本节教学重点是节肢动物的特征。蜜蜂适于采集花粉和花蜜的特殊结构是本节的学习难点。学生分析 蜜蜂能采集花蜜和花粉,人人皆知,但不是所有蜜蜂都有此行为,这与蜜蜂的群体角色不同有关,还与蜜蜂适于采集花蜜的口器特点相适应,这两点学生不很清楚。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七年级的初中生,蜜蜂的感性经验接触过很多,但亲自科学地观察其形态特点的时候很少,因此,本节课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与学生共同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设计理念(1)突出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触摸、思考、比较、归纳”等,使其经历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他们逐渐建构新知识,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牢固地掌握知识,不易遗忘。
31、(2)提倡动手实践,参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描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描述蜜蜂适于采集花粉和花蜜的身体结构特点。 技能性目标:1.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对各种节肢动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性目标:1.树立科学地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资源的意识。2.初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种蜜蜂、工蜂后足的图片、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的视频资料; 蜜蜂的标本、蜻蜓、螳螂的标本、刚死
32、的蜜蜂; 大屏幕、电脑、实物投影仪、放大镜。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景引入观看空中飞舞、花中采蜜的蝴蝶、蜜蜂影视画面或图片,听老师的问题,从而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主题,立刻融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多媒体、录像、幻灯或彩图展示蜜蜂的生活习性及形态,同时用语言导入:你知道蜜蜂是怎样采集花粉和花蜜的吗?是否所有的蜜蜂都具备这个功能呢?蜜蜂属于哪一类动物?让我们来一一探究这些问题。观察探究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 方案1:观察蜜蜂的标本,对照教材P72图3-28及教师给出的各种蜜蜂的图形资料,辨别标本中的三种蜂,说出判断的依据。 方案2:观看大屏幕上的三种蜜蜂的标本图像,与教
33、材中的图形进行比较,辨认三种不同的蜜蜂,并说出判断依据。 观察工蜂的口器,对照图3-29及小辞典的知识,认识工蜂的嚼吸式口器。用放大镜观察工蜂的第三对足,对照教材及给出的工蜂后足影视图片,找到花粉刷和花粉筐。观察蜜蜂的体表,把上述观察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中。观察蜜蜂标本,指出身体分那几个部分?胸部和腹部各由几个体节组成?胸部上长有什麽。记录这些观察结果。观察蜜蜂头部的触角,记录。由两名同学上讲台触摸一只刚死不久的蜜蜂身体,说出感觉。方案1:让课代表按小组分发蜜蜂的标本,用各种手段显示三种蜂的图片,指导学生从外部形态上区分三种蜜蜂。方案2:若标本数目少,可以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实物投影图像与学
34、生共同观察,并与教材中的图形进行比较判断。教师指出:三种蜂中只有工蜂才能采集花粉和花蜜,它们是怎样采集的呢?这与它的口器有关,回忆学过的昆虫口器特点,观察蜜蜂的口器组成。 帮助学生认识工蜂的口器。这种口器既能嚼碎食物,又能吸吮汁液。出示工蜂的第三对足的影视图片,指导学生对照图形找到工蜂标本的花粉刷和花粉筐。再让学生观察蜜蜂的体表。指导学生观察蜜蜂的身体。对于腹部的第1、2节,教师可提示学生:它并入后胸与第2节紧缩为细腰,帮助学生数清腹部的体节数。 提出问题:它的触角形状像个什么?有无分节?拿出一只刚死不久的蜜蜂,建议由两名学生来摸一摸,让他们说出感觉。分析归纳总结学生认真观看大屏幕中的画面。小
35、组讨论教材“大家谈”中的第一个问题。派代表说出本组的答案,其它组的同学要认真听,若认为不全面可以进行补充。播放有关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的影视画面,并让学生思考P73“大家谈”中的第一个问题。组织各小组的回答情况,对于回答较好的组给予表扬鼓励。分析归纳总结观察大屏幕上的蜻蜓、螳螂的标本图形,并与蜜蜂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把蜻蜓、螳螂的标本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指导学生把它们的身体、触角、足、体表等方面与蜜蜂相比较,进而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开拓应用理解农业益虫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际用”、“开眼界”,总结农业益虫对人类的作用,并说给大家听。举出我们当地的一些农业益虫
36、及作用。五、农业害虫教材分析第三节常见的动物分六个部分,以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为线索,重点介绍几种不同动物类群的基础知识。农业害虫是继“农业益虫”之后又一类节肢动物的学习内容。教材要求通过对蝗虫形态、结构的观察,得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蝗虫的口器(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一节中已有所了解)、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探究蝗虫的呼吸门户,以及介绍蝗虫的发育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蝗虫为什么对人类有这么大的危害,以及防治蝗灾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教材中通过“实际用”栏目,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防治害虫,开阔了学生
37、的视野。学生分析本节课是以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蝗虫为例介绍农业害虫,对于蝗虫农村的学生都很熟悉,尤其是蝗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育状况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城市学生了解很少,所以农村学生学习本节课,要相对容易一些,但在探究蝗虫的呼吸门户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设计理念本节教学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昆虫的形态特征。2.说出昆虫发育经历的几个过程。3.说出
38、常见害虫的一些防治方法。4.识别常见的农业害虫。技能性目标:1.尝试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2.尝试探究蝗虫的呼吸门户。情感性目标:1.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养成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蝗虫模型、蝗虫发育过程标本、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教学课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三只蝗虫,收集有关蝗灾和治蝗的资料。教学过程目 标学 生 活 动教 师 活 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看多媒体课件,小组代表宣读课前收集的有关蝗灾的资料。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播放蝗灾的多媒体课件,对
39、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设疑。提问:小小的蝗虫为什么这么厉害,田野里还有哪些害虫呢?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观察活体蝗虫,参照图332,找出蝗虫身体各部分的分界线,认识蝗虫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以实验组为单位填写下列表格。身体分部器官头部触角()对复眼()对单眼()对解剖咀嚼式口器实物标本并加注名称胸部前胸前足()对中胸中足()对前翅()对,革质气门()对后胸后足()对后翅()对,膜质气门()对腹部气门()(18体节)听觉器官()对(第一体节两侧)产卵器(雌性),交接器(雄性)指定小组宣读观察结果,每个组进行交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蝗虫标本,并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
40、导,给予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先仔细观察蝗虫口器的外形,然后用镊子取下口器的各个部分,参照图333摆放在解剖盘内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蝗虫的上颚,有什么感觉?结合小辞典,想一想,蝗虫口器的特点,对蝗虫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播放蝗虫咀嚼禾本科植物的课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探究的精神。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找到气门的位置,数一数,共有几对?并回答。各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探究的步骤,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实际操作。对
41、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蝗虫的呼吸门户是气门。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设疑并提问:蝗虫的呼吸门户在哪里?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利用窒息法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完善探究方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或观看蝗虫发育过程多媒体课件,参照图334,了解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分析要防治蝗虫,应该在蝗虫发育的哪个阶段采取措施效果最好?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治蝗的有效措施。小结练习巩固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保持学习
42、积极性,最后小结有关内容。巡视、指导。六 寄生虫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择了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和对人体危害比较严重的猪肉绦虫为代表动物,从寄生虫的角度渗透了动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探究学习两种寄生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寄生、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及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难点是解读人体感染蛔虫的流程示意图。 另外通过讲解人体感染蛔虫过程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过程及蛔虫的生活史。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及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下基础。在教材编排上从情景导入入手,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信息处理能
43、力。学生分析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蛔虫病或见过蛔虫的同学并不多。关于蛔虫的致病机理学生并不清楚,如果能很好的导入,会引起学生很浓的学习兴趣。再者,学生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不是很清楚,学生在学习蛔虫侵染人体过程上有难度。设计理念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教学。按“感知理解内化”的过程进行学习。 寄生虫寄生在人体中,并对人体造成危害。关于寄生虫对人体的侵染过程只凭借学生想象很难理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积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利用小品、挂图、标本及多媒体课件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创造情景、营造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并使学生对寄生虫的认识由感知到理解,最后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突破重点,攻克难点。设计中注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育,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寄生、寄生虫、宿主的概念。 了解: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知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举例:说出常见寄生虫的生活特点及防治方法。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和比较蛔虫和绦虫的形态结构挂图或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有关寄生虫的名称、形态特点、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等方面的有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农业园租赁合同模板
- 水产养殖销售代表聘用合同范本
- 美容院防水施工合同
- 儿童摄影相机租赁协议
- 股份质押合同三篇
-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承包合同三篇
- 车辆租赁公司和员工安全协议书(2篇)
- 挖机在工地干活合同范本
- 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 工商银行解除贷款合同流程
- 2024年中国建设银行个人人民币贷款合同版B版
- 《古希腊罗马建筑》课件
- 2023年凉山州德昌县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考核招聘考试真题
- 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
- 《风险评估培训》课件
- DB13-T 5931-2024 珍珠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条件
- 肿瘤科介入治疗及护理
- 心理统计与SPSS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SVG图形渲染性能提升
- 华南理工大学《固体理论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女性学: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