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章编码:XXXX日期:2021年x月x日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页码:第18页 共18页高二数学选修1.1教案最新范文师生可以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以下是整理的高二数学选修1.1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二数学选修1.1教案范文一:椭圆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
2、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类比、归纳问题的能力。_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授人以鱼
3、,不如授人以渔。”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三、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认识椭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椭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2.画椭圆:通过画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4.椭圆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定义。5.推导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化简,突破难点,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学生手中的图形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
4、程,并且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了再认识。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7.巩固练习:以多种题型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8.归纳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9.课后作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10.板书设计:目的是为了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便于掌握。四、教学评价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通过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并为知识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高二数学选修1.1教案范文二: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学
5、情分析】:(1)“常用逻辑用语”是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常用逻辑用语,更好的理解数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错误。(2)“常用逻辑用语”应通过实例理解,避免形式化的倾向.常用逻辑用语的教学不应当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应该通过数学和生活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常用逻辑用语的意义,体会常用逻辑用语的作用。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只要求通过数学实例加以了解,使学生正确地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3)“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重在使用.对于“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不仅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载体,而且需要把常
6、用逻辑用语用于后继的数学学习中。(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含有逻辑联结词“且”、“或”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以及会对新命题作出真假的判断;(3)情感与能力目标: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教学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或”命题、“且”等命题,以及对新命题真假的判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问题1: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7、1)12能被3整除;(2)12能被4整除;(3)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通过数学实例,认识用用逻辑联结词 “且”联结两个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知识建构 归纳总结: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p且q”.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概括出一般特征。三、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1中每组命题p,q,让学生尝试写出命题 ,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 联结两个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逻辑联结词“且” 联结成的新命题的真假。2、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2中每个命题,让学生尝试改写命题,判断
8、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归纳总结:当p,q都是真命题时, 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假命题时, 是假命题,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 改写一些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原先命题的真假。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命题p和命题q以及命题 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一般规律。四、学生探究 问题2: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判断真假。(1)27是7的倍数;(2)27是9的倍数;(3)27是7的倍数或27是9的倍数; 通过数学实例,认识用用逻辑联结词 “或”联结两个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归纳总结1.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
9、记作“pq”,读作“p或q”.2.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命题p和命题q以及命题“pq”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一般规律。三、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3中每组命题p,q,让学生尝试写出命题“pq”,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或” 联结两个命题,根据“或”的含义判断逻辑联结词“或” 联结成的新命题的真假。课堂练习 课本P17 练习1,2 反馈学生掌握逻辑联结词“或”的用法和含义的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课堂小结 1、
10、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p且q”.2、当p,q都是真命题时, 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假命题时, 是假命题.3.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4.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归纳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作业 1. 思考题:如果 是真命题,那么pq一定是真命题吗?反之, 如果pq是真命题,那么 一定是真命题吗?2. 课本P18 A组1,2.B组.3. 预习新课,自主完成课后练
11、习。(根据学生实情,选择安排)课后练习1.命题“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 )A.简单命题 B.非p形式的命题C.p或q形式的命题 D.p且q的命题2.命题“方程x2=2的解是x= 是( )A.简单命题 B.含“或”的复合命题C.含“且”的复合命题 D.含“非”的复合命题3.若命题 ,则p( )A. B.C. D.4.命题“梯形的两对角线互相不平分”的形式为( )A.p或q B.p且q C.非p D.简单命题5.x0是指 ( )A.x<0且x=0 B.x>0或x=0C.x>0且x=0 D.x<0或x=06. 对命题p:A = ,命题q:A =A,下列说法正确的
12、是( )A.p且q为假 B.p或q为假C.非p为真 D.非p为假参考答案:1. D 2.B 3.D 4.C 5.D 6.D1.3.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学情分析】:(1)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和简单运用,本节课继续学习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和简单运用;(2)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读作“非p”或“p的否定”;了解和掌握“非”命题最常见的几个正面词语的否定:正面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否定不是 不都是 至少有两个 一个也没有 某个 某些(3)注意 “且”、“或” “非” 的含义和简单运用的区别和联系。(
13、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含有逻辑联结词“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能对逻辑联结词“非”构成命题的真假作出正确判断;(3)情感与能力目标:能准确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教学重点】:(1)了解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2)区别“或”、“且”、“非”的含义和运用的异同;【教学难点】:(1)简洁、准确地表述“非”命题以及对逻辑联结词“非”构成命题的真假判断;(2)区别“或”、“且”、“非”的含
14、义和运用的异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问题1:如果 是真命题,那么pq一定是真命题吗?反之, 如果pq是真命题,那么 一定是真命题吗?问题2:下列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判断真假.(1)35能被5整除;(2)35不能被5整除; 通过数学实例,认识用逻辑联结词“非”构成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知识建构 归纳总结:(1)一般地,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非P”;(2)若P是真命题,则必是假命题; 若P是假命题,则必是真命题.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概括出一般特征。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4中每组命题p让学生尝试写出命
15、题 ,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非”构成一个新命题,根据“非”的含义判断逻辑联结词“非”构成命题的真假。2: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命题:(1)p:对任意实数x,均有x2-2x+10;(2)q: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9=0(3)“ABCD”且“AB=CD”;(4)“ABC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解:(1)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2x+1<0;(2)不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9=0;(3)AB不平行于CD或ABCD;(4)原命题是“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它的否定形式是:ABC既不是直角三角形又不是等腰三角形.学生探究 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及真假:并指出“
16、或”、“且”、“非”的区别与联系.(1) 不等式 没有实数解;(2) -1是偶数或奇数;(3) 属于集合Q,也属于集合R;(4)解:(1)此命题是“非p”形式,是假命题。(2)此命题是“pq”形式,此命题是真命题。(3)此命题是 “pq”形式,此命题是假命题。(4)此命题是“非p”形式,是假命题。 通过探究,归纳总结判断“p且q”、 “p或q”、 “非p”形式的命题真假的方法。归纳总结:1.“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当p、q为真时,p且q为真; 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p且q为假。(一假必假)p q p且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2.“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当p、
17、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或q为真;当p、q都为假时,p或q为假。(一真必真)p q P或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3.“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当p为真时,非p为假; 当p为假时,非p为真.(真假相反)p 非p真 假假 真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概括出一般特征。提高练习 1.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p:2+2=5; q:3>2(2)p:9是质数; q:8是12的约数;(3)p:11,2; q:1 1,2(4)p: 0; q: 0解:p或q:2+2=5或3>2 ;p且q:2+2=5且3>2 ;非p:
18、2+2 5.p假q真,“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真.p或q:9是质数或8是12的约数;p且q:9是质数且8是12的约数;非p:9不是质数.p假q假,“p或q”为假,“p且q”为假,“非p”为真.p或q:11,2或1 1,2;p且q:11,2且1 1,2;非p:1 1,2.p真q真,“p或q”为真,“p且q”为真,“非p”为假.p或q: 0或=0;p且q: 0且=0 ;非p: 0.p真q假,“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假.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p且q”、 “p或q”、 “非p”形式的命题的形式特点以及判断真假的规律,区别“非”命题与否命题。课堂小结(1)一般
19、地,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非P”;(2)若P是真命题,则必是假命题; 若P是假命题,则必是真命题.(3)1.“ 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当p、q为真时,p且q为真; 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p且q为假。(一假必假)p q p且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2.“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或q为真;当p、q都为假时,p或q为假。(一真必真)p q P或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3.“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当p为真时,非p为假; 当p为假时,非p为真.(真假相反)p 非p真 假假 真归纳整理本节课
20、所学知识。反馈学生掌握逻辑联结词“且”的用法和含义的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布置作业 1. 课本P18 A组3.2. 见课后练习课后练习1.如果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则下列错误的是( )A.“p且q”是假命题 B.“p或q”是真命题C.“非p”是真命题 D.“非q”是真命题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A.5>2且7<3 B.3>4或3<4C.78 D.方程x2-3x+4=0的判别式03.若命题p:2n-1是奇数,q:2n+1是偶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或q为真 B.p且q为真 C. 非p为真 D. 非p为假4.如果命题“非p”与命题“p
21、或q”都是真命题,那么( )A.命题p与命题q的真值相同 B.命题q一定是真命题C.命题q不一定是真命题 D.命题p不一定是真命题5.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中,“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真的一组为( )A.p:3为偶数,q:4为奇数 B.p:<3,q:5>3C.p:aa,b,q:a a,b D.p:Q R,q:N=Z6. 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为真是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为假是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为真是 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为真是 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 B. C. D. 参考答案:1. D 2.A 3.B 4.B 5.B 6.B高二
22、数学选修1.1教案范文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教学重难点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则条件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这时B是A的必然结果,则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如果A既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又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则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同时B也是A成立的充要条件。(二)充要条件的判断1若成立则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2.若且BA,则A是B成立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B是A成立必要且非充分条件
23、。3.若成立则A、B互为充要条件。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分两步:_(1)充分性:把A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B;(2)必要性:把B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A。二、范例选讲例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在ABC中,p:A>B q:BC>AC;(2)对于实数x、y,p:x+y8 q:x2或y6;(3)在ABC中,p:SinA>SinB q:tanA>tanB;(4)已知x、yR,p:(x-1)2+(y-2)2=0 q:(x-1)(y-2)=0解:(1)p是q的充要条件 (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练习1(变式1)设f(x)=x2-4x(x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长在迎国庆歌唱比赛上的总结发言
- 小学2025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 《小小营养师》课件大班健康活动
-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二零二五年度讲师兼职与全职工作合同3篇
- 2024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装饰劳务分包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借贷履约担保合同3篇
- 三节光谱法仪器与光学器件培训讲学
- 2024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大学面试口头自我介绍
- 广告宣传物料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集合复习-章课件
- 策略家庭治疗案例
- 数学优生培养计划与措施
- 消防控制室值班服务各项管理制度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在眼科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
- 商业秘密保护指导意见宣传培训方案书
-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 采购缺乏计划性的整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