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厂与配套管网工程功能性试验方案_第1页
再生水厂与配套管网工程功能性试验方案_第2页
再生水厂与配套管网工程功能性试验方案_第3页
再生水厂与配套管网工程功能性试验方案_第4页
再生水厂与配套管网工程功能性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功能性试验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1、设计概况12、现场水源情况及排水2三、试验总体部署31、工程管理目标32、项目管理组织体系33、劳动力计划44、主要材料计划45、试验安排5四、满水试验方案51、满水试验应具备条件52、施工程序63、水位观测74、蒸发量的测定75、渗水量计算86、满水试验标准87、沉降观测9五、气密性试验91、气密性试验应符合要求92、试验精度应符合规定93、测读气压应符合的规定104、气密性试验要达到的要求10六、水池渗漏处理10七、应急预案及抗风险措施151、成立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152、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163、现场危险源辨识及处

2、理预案18八、施工注意事项21九、附图:21一、编制依据1、给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2、结构施工图纸3、工艺设计图纸4、以往类似工程经验二、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根据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用以考核检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渗水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以免污水渗漏,再次污染环境;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遭受腐蚀,影响结构安全,为保证水池满足设计使用的要求,须进行满水试验。各个构筑物都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概况如下:清水池:有盖,共有 2 个池体,每座设计水深 4.88m,每个池体满水水量为 440 方。水池长:29.2m,宽:29.2m 水面面积为 29.2*

3、29.2=852.64,水池的浸湿总面积 29.2*4*4.88+852.64=1422.624。允许渗水量1422.624*2=2845.24 Ld=2.845 M3d。生物池:厌氧池及缺氧池 1 为有顶板封闭式池体,缺氧池 2 及好氧池为敞口池体。共有系列 14 四个池体,每座设计水深 6.0m,每个池体满水水量为8915 方。水池长 78.2m,宽 19m,水面面积为 19*78.2=1485.8,水池的湿润总面积(78.2+19)*2*6+1485.8=2652.2。允许渗水量 2652.2*2=5304.4Ld=5.304 M3d。膜池及设备间:水池为敞口池体,膜池共计 8 个,每座

4、设计水深 3.6m,每个池体满水水量为 520 方。水池长 24.2m,宽 5.9 米,水面面积为24.2*5.9=143,水池湿润总面积(24.2+5.9)*2*3.6+143=360。允许渗水量360*2=720Ld=0.72M3d。膜清洗水池设计水深 4.45m,池体满水水量 367方。水池长 16.5m,宽 5m。水面面积 16.5*5=82.5,水池的湿润总面积(16.5+5)*2*4.45+82.5=274。允许渗水量 274*2=548Ld=0.548M3d。反冲洗水池设计水深 4.2m,满水量 444.5 方。水池长 28.8m,宽 3.675m,水面面积 28.8*3.675

5、=105.8,水池湿润总面积(28.8+3.675)*2*4.2+105.8=994.9。允许渗水量 994.9*2=1989.8 Ld=1.99M3d。臭氧接触池为有盖,设计水深 7.1m,满水量为 778 方,水池长 27.4m,宽 4m。水面面积 27.4*4=109.6,水池湿润总面积(27.4+4)*2*7.1+109.6=555.5。允许渗水量 555.5*2=1111Ld=1.111M3d。细格栅间、膜格栅间、曝气沉砂池及砂水分离间:水池为敞口池体,进水井、细格栅间、膜格栅间、曝气沉砂池、出水井联合闭水,水深分别为: 5.73m、1.6m、1.8m、3m、4.52m,满水水量为

6、485 方,水池长分别为6.7m、10.6m、16.2m、4.2m,宽为 1.5m、6.7m、3m、4.2m、1.6m,水面面积6.7*1.5+10.6*6.7+10.8*4.2+16.2*6+4.2*1.6=230.2,水池湿润总面积(6.7+1.5)*2*5.73+(10.6+6.7)*2*1.6+(10.8+4.2)*2*1.8+(16.2+6)*2*3+(4.2+1.6)*2*4.52=389。允许渗水量 389*2=778Ld=0.778M3d。粗格栅间及进水泵井:水池为有盖,水深分别为 1.084、0.784、2.884m,满水水量 200 方,水面面积 3.3*4.8+1.2*9

7、.65+7.5*8=87.42,水池湿润总面积(3.3+4.8)*2*1.084+(1.2+9.65)*2*0.784+(7.5+8)*2*2.884=107。允许渗水量 107*2=214Ld=0.214M3d。配水泵房:有盖,设计水深 6.41m,满水量 255 方,水面面积11.35*3.5=39.8,水池湿润总面积(11.35+3.5)*2*6.41=190.4。允许渗水量 190.4*2=380.8Ld=0.381M3d。膜池臭氧接触池:工作压力35mbar;试验压力52.5mbar;24h 的气压降不超过 10.5mbar。序号构筑物尺寸设计水深2、现场水源情况及排水1)水源:生物

8、池、细格栅、粗格栅水源接入点为粗格栅周围降水井,膜池水源为生物池满水,清水池水源为就近 DN100 水管,配水泵房水源为清水池满水。详细见附图。2)排水:满水试验施工完毕后,拟将水全部退至厂区北侧临时排水管网。详细见附图。三、试验总体部署1、工程管理目标1)质量目标:合格;2)工期目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各施工顺序,保证在各构筑物土建施工完成后 2 周内完成满水试验工作;3)安全目标:事故内为零;2、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为保证满水试验顺利进行,我项目部特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成立满水试验领导小组。实行项目部和专业施工队的二级管理模式。组织机构图如下满水试验施工队3、劳动力计划为保证满水试验的顺利进行,特

9、投入 20 名工作人员。劳动力计划表序号工种数量备注1电焊工22气焊工23电工14观测、看守人员55壮工104、主要材料计划序号机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水泵4 寸台103 台备用2蒸发箱500300个33标尺个34水位测针个35刻度尺个36水准仪架17水管DN100m1008方木5cm*10cm10cm*10cm方209大绳m50010游泳圈个2011救生衣件2012测温仪个113测压仪个114空压机台115配套充气截门套15、试验安排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情况,现场单个构筑物土建施工完成后随即进行满水试验。清水池分 1、2两个池体,先进行 1池体满水试验,合格后将 1池体水抽至 2池体;清水池满

10、水试验合格后降水抽至配水泵房进行满水试验。生物池满水先进行系列 1、4,合格后将水抽至2、3 系列进行满水;生物池满水合格后将水分别抽至膜池系列 14 和 58 进行满水试验。粗格栅、细格栅分别从井点抽水进行满水试验。满水试验合格后降水通过临时管线直接排入厂区北侧临时管线。臭氧接触池满水试验合格后进行气密性试验。气源采用空压机充气。四、满水试验方案1、满水试验应具备条件(1)水池闭水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1)水池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设计强度;2)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以及回填土以前;(2)水池闭水试验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外观质量检查合格;2)构筑物内清理完毕,无杂

11、物积水现象;3)有闸的预留孔洞按闸封堵,无闸的预留洞用砖封堵,位于水池底板以下的管道应封堵坚固不得漏水。4)满水试验所需材料设备进场,人员到位;5)将池内清理干净,修补池内外的缺陷,临时封堵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6)检查充水及排水闸门,不渗漏;7)设置水位观测标尺;8)标定水位测针;9)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10)充水的水源应采用清水并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统的设施;11)试验脚手架搭设完毕,并符合安全规定。2、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清理检查内壁-封堵预留洞口注水浸泡-检查外壁及预留洞口渗水情况-验收缓慢放水这期间应注意满水试验必须用清水逐池缓慢地放水试验,发现渗漏点要做好标记。试水水位应

12、放至正常使用的最高水位,经三个昼夜的观察、记录,无渗漏再逐步放水。(1)、准备工作充水之前首先将池内清理干净,以免充水后池内浮渣漂浮水面, 影响测试精度。池内外缺陷要修补平整,对于预留孔洞,预埋管口 及进出口等都要用 240mm 砖墙外沫防水砂浆进行临时封堵,同时封堵外侧用抛撑撑牢防止水压力大冲破封堵,还必须严格检查充水及 排水闸口,不得有渗漏现象发生,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设置充水 水位观测标尺,用以观察充水时水位所达到的深度,水位观测标尺 可以用立于水池中部的塔尺,也可在池壁内侧弹线标注标高控制线, 接下来就是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统的准备,搭设测试平台及出入水池 的人行通道。(2)、充水1)向水

13、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 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对大、中型水池,可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 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现场准备充水 1/3观察 24h充水 2/3排水、填土观察 24 h充水完毕观察 24h2)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 2m/d。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24h。3)每次充水宜测读 24h 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待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4)当设计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5)

14、充水过程中设置专人看管。3、水位观测1)充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2)充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 1/10mm。3)充水至设计水深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24h。5)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小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6)观测过程中发现渗漏及时与相关部位取得联系进行处理。4、蒸发量的测定1)现场水池构筑物多为露天开敞式,由于温度的变化,风力的影响及空气的对流等因素的影响使池

15、内水量蒸发,水池面积越大, 则由于蒸发造成水量损失越大,对于这一因素如果不加考虑,则势必造成总渗水量数值偏大,导致错判。所以,在测定水池水位下降的同时,必须对蒸发量的大小进行定量的测定。作业现场,可用薄钢板焊成直径为 50 厘米,高 30 厘米的水箱, 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经检查无任何渗漏的条件下在其间充水约 20 厘米置于水池中部,使水箱内外水位基本保持一致,在测读水池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内的水位。2)在水池易观测部位设置水位观测工具(千分尺),及测量蒸发量的水箱。3)露天水池,需进行蒸发量的测量,蒸发水箱的读数间隔也为24 小时。4)池体有盖时蒸发量可忽略不计。5、渗水量计算水池渗水量

16、按以下公式计算:Q=A1(E1-E2)-(e1-e2)/A2式中:Q渗水量(LM2d)A1水池水平面面积A2水池浸湿总面积E1水池中水位测读初读数E2测读 E1 后 24 小时水池中水位测读末读数e1测读 E1 时,蒸发水箱中水位测针初读数e2测读 E2 时,蒸发水箱中水位测针末读数当连续观测时,前次 E2、e2 即为下次 E1 和 e1 值,若遇下雨,当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时,此时 e1、e2 为负值,则测试结果无效,必须待雨停重测。6、满水试验标准在满水试验中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水池渗水量按池壁和池底的浸湿总面积计算,钢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过2L/m2d。水池闭水试验应填写试验记录

17、,格式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附录 D 的规定。构筑物不得有漏水现象,渗水量不得超过 2L/d;满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池壁外的各项工序及回填土。7、沉降观测7.1 监 测 点 的 设 置1)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共布置观测点 10 个。2)观测点间距宜为 1525m;观测基点位于构筑物外侧,在不影响基点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远离构筑物。3)监测点设在池顶面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方便查找;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7.2 监测方法周期(1)监测方法1)采用精密水准仪,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

18、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测量精度宜采用级水准测量, 视线长度宜为 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 0.3m。(2)监测周期构筑物注水前,确定初始值。注水中,每次注水完成后 24 小时观测 1 次;如发现沉降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每隔 2 小时观测 1 次。直至满水试验完成后整理累计沉降量。观测点布置详见附图。五、气密性试验1、气密性试验应符合要求1) 臭氧接触池满水试验合格后进行气密性试验2)工艺测温孔的加堵封闭、池顶盖板的封闭、安装测温仪、测压仪及充气截门。3)经检查充气及排水阀门不能渗漏;2、试验精度应符合规定1)测气压的 U 型管刻度精确到毫米汞柱;2)测温度的温度计刻度精确到 1;

19、3)测池外大气压的大气压力计刻度精确到 10Pa。3、测读气压应符合的规定1)测度池内气压值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2)每次测度池内气压的同时,测度池内气温和池外大气压力, 并换算成同于池内气压单位。池内气压计算P=(Pd1+Pa1)-(Pd2+Pa2)*(273+t1)/(273+t2) P池内气压降(Pa)Pd1池内气压初读数(Pa) Pd2池内气压末读数(Pa)Pa1测量 Pd1 时的大气大气压力(Pa) Pa2测量 Pd2 时的大气大气压力(Pa)t1测量 Pd1 时的池内气温() t2测量 Pd2 时的池内气温()4、气密性试验要达到的要求a) 试验气压宜为池内

20、工作压力的 1.5 倍;b) 24H 的气压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 20%六、水池渗漏处理5.1 缝隙渗漏成因A.表面渗水:a.混凝土抗渗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运输或浇灌过程中产生离析;b.振捣不当,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c.养护不当,养护时间过迟,养护天数不够或每天掩护次数不能满足,致使混凝土早期脱水。B 裂缝渗漏:a.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骨料不洁净,含泥量大, 配合比不准确,振捣方法不当,养护不及时等,以及大体积混凝土 水泥水化热造成的温度裂缝等。b.混凝土孔洞、蜂窝渗漏:混凝土孔洞、蜂窝产生的原因大致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振捣不密实,模板漏浆,较

21、高较大的构件未分层浇捣因漏振而产生蜂窝,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形成特大蜂窝等。C.施工缝渗漏:a.施工缝留置位置不当,主要表现在底板与墙交接处施工缝留在底板和墙面垂直施工缝;b.施工缝位置未清理干净,松动颗粒及水泥薄膜未剔除; c.接槎处模板不密实造成漏浆;d.浇灌混凝土时,施工缝处未进行铺浆处理; e.投料不当,混凝土粗骨料集中;5.2、水池渗漏水处理首先对渗漏水处的孔洞、松散等重大缺陷部分进行仔细查找。采用注浆法进行处理。5.2.1 注浆法综述a.注浆是一种新型化学注浆堵漏技术,它采用双液注浆。将按比例称好的三种原料加水搅拌制成甲液,按比例称好的固硫加水搅拌制成乙液,当两种液体混和后即发生聚合

22、反应,30 秒钟初凝,2-3 分钟反应完毕,终凝成胶体。注浆采用水溶形式注入结构层,浆液粘度低,渗透性好,可注入 0.1mm 以下的裂缝;浆液可在潮湿、水速大、水量多条件下凝聚;凝胶还具有抗渗性好、遇水膨胀、耐侵蚀等特点,胶体抗压强度 0.01-0.06MPa,抗拉强度为0.02-0.04MPa。b.注浆法主要使用于漏水量较大、水流分散、不利于封堵裂缝及个别出水点、面。根据裂缝状况确定封堵位置。进行内部注浆,以封闭水流通道及裂缝,或使水流相对集中,便于封堵。漏水量大于150mL/min的集中出水点,采用引水注浆的方法进行堵水。先在出水点上钻孔,钻孔深度以不穿透结构层,不小于 20cm为宜,这样

23、既可避免注浆时出现浆液超扩散现象,又可疏通出水点周围盘根错节的细微裂隙,起到泄压作用。然后将孔内的碎石浮碴清理干净, 用速凝胶泥把外径为25mm的塑料软管埋入引水孔内,再用砂浆修整口部。5.2.2 注浆具体施工步骤a.表面清洗:把裂缝左右约 10cm 的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b.割缝或钻孔:在渗水缝隙左右各 3cm 处用切割机割深为 6-8cm的缝,为凿槽做准备。c.凿槽:人工凿出深度为 8cm(施工缝)或 6cm(衬砌裂缝)的槽,一般凿成内大(6cm)外小(4cm)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防水层有 2-3cm 厚。d.预埋注浆管:针对于供水管道与埋套管缝之间漏水,先对漏水点凿

24、毛深度不大于 70mm,用水冲刷干净后,安装麻丝绳,再用封堵材料进行封堵预埋 1-2 个注浆管导流。e.注浆:等封堵材料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从注浆管注入浆液;根据旁边相应注浆管流出浆液情况判断注浆效果,力求浆液充满缝隙并分布均匀;注浆压力控制在 0.3-0.4MPa,一般通过现场测试确定;注浆完成后,用铁丝扎牢注浆管口,以防浆液流出;等浆液硬结后,割断注浆管。f.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 普通砂浆找平,厚度 0.5-0.8cm。g.养护:在 3 天内进行喷水养护5.2.3 注浆原则点漏注浆先注水量较小者,后注较大者;环向裂缝由下向上依次注浆;水平或斜裂缝由

25、水量较小端向较大端注浆;面漏由周边向中心依次注浆。5.2.4 注浆结束标准考虑因素以表面渗漏水是否已经有效封堵为原则。注浆时的疏导封堵技术措施:在布孔上应考虑注浆时对已有渗漏水的封堵,在注浆时应进行疏导注浆,即先注稀浆,当渗漏水中有浆液溢出时则逐渐改变浆液浓度,调节浆液的凝胶时间,使渗漏水处通过注浆由内向外疏导封堵。如果注浆时部分渗漏点不能达到溢浆目的,则进行渗漏点设孔注浆, 从而达到由外向内的浆液填充并封堵。5.3 渗漏部位分类治理5.3.1 伸缩缝渗漏治理方案a.先将施工缝处凿一条深 40mm,宽 60mm 的“V”型缝,用水冲洗干净。b.固定注浆通道及注浆管用 2.5 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

26、泥固定注浆通道 PE 泡沫条,在固定PE 泡沫条时,每隔 50cm 左右埋设一根注浆管,注浆管采用 10-13mm 的耐压橡胶软管,该管已作为引水管又作为注浆管用。c.注浆堵漏止水和柔性密封防水施工从一侧开始注高分子注浆材料注浆压力控制在 0.3-0.5MPa 之间, 待注浆的旁边一孔冒浆时可停止注浆,并关闭阀门后再从另一孔注浆堵漏,然后依次顺序进行,待全部注浆完毕后观察有无渗漏,如个别地方仍有渗漏可以从最近的一孔补充注浆直到不漏为止。割管后再做密封剂施工。5.3.2 大面积(蜂窝)渗漏治理方案a.面层法:适用于结构的大面积渗漏水治理。一般情况下,大面积渗漏水治理无法迎水面进行,只能在背水面处

27、理。对于混凝土轻微渗水,可用抗压密封剂涂抹在混凝土表面,用刮板施工,一般施工 2-3 遍,直至不见水影为止。对于有明显渗漏水的孔洞和缝隙, 按孔洞和裂缝渗漏水处理的方法,逐个进行止水处理。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水压较小的不甚严重的慢渗漏水时(如冒汗、洇湿等)可于背水面涂刮抗渗漏剂,使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覆盖层,起到防渗作用。具体做法为:将基层表面处理平整光滑,凹凸不平处用水泥砂浆填平、压平抹光,同时除去基层表面灰尘、油污等, 以利防水层粘结牢固。上述工作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即可使用抗渗漏剂施工。b. 注浆法:遇有大面积渗漏水时,也可采用注浆方法处理,根据渗漏水情况可在结构上布置注浆孔,可布点成

28、梅花形、三角形或一字形,然后进行注浆处理,以在结构内部形成防水帷幕。此外,还可采用“面层封闭注浆”的方法,即先下管,然后用抗压密封剂大面积抹面,待防水涂层强度达到要求后,从注浆孔注浆堵水。 5.3.3、孔洞、点渗、预埋件、穿墙管道渗漏治理方案A.孔洞、点渗渗漏治理方法a、堵漏法:用无机堵漏材料直接堵塞。遇到孔洞较小或孔洞较大但水压不大的慢渗漏水情况时,可采用无机防水堵漏材料直接堵塞。操作程序为:根据渗漏水情况,查出漏水点,以渗漏点为圆心凿洞(直径为 1-3cm,深为 2-5cm),孔洞壁尽量与基面垂直,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堵漏材料 捻成与孔洞形状相近的锥团形,待其开始凝固时,迅速压入洞内,并向

29、孔洞壁四周挤压密实,使堵漏材料与孔洞壁紧密结合,堵漏完毕经检查无渗水现象时,即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压至与板或墙面平齐。b、下管法:适用于孔洞水压较大的急流或涌水的渗漏水处理。具体作法为:清除漏水处空鼓的面层及粘结不实的石子,然后剔成孔 洞,深度视渗漏水量而定。在洞底铺一层碎石,碎石上盖一层与孔 洞大小一样的铁皮或油毡片,并在其上开一小口,将胶管插入孔中, 使水顺管流出,然后用速凝材料把引水管周围孔洞一次灌满,待堵漏材料开始凝固时,用力把孔洞四周堵漏胶泥挤压密实,并使胶泥表面低于结构面不小于 1.5cm,堵塞完毕并经检查无渗漏水后,拨出胶管,堵塞孔眼,最后用抗压密封剂分层抹压至板面齐平。当孔洞漏

30、水压很大时,可采用木楔等堵塞孔眼,将水止住,并用堵漏材料封堵。经检查无渗漏水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抗压密封剂作防水层。治理孔洞渗漏水也可采用嵌缝法,即在剔槽中采用堵漏材料堵塞止水后,用双组份聚硫密封剂嵌填沟槽,最后连同其他部位作防水层。另外,对于地下结构出现的孔洞渗漏水情况,还可采用注浆法进行堵漏,可单孔注浆或于孔洞周围钻孔注浆。B.预埋件、穿墙管道渗漏治理方案a.当预埋件周边渗漏时,将其周边剔成环形沟槽,清除预埋件锈蚀,并用清水冲刷伸缩缝后采用填塞堵漏止水材料、嵌填双组份聚硫密封剂或灌注堵漏浆液等方法进行处理。b.当穿墙(地)管道周围出现渗漏水时应沿管道周边剔成环形沟槽,用水冲刷干净后,用堵

31、漏材料堵塞严实,经检查无渗漏后,在表面分层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 浆或抗压密封剂与基面齐平,也可用密封材料嵌缝,管道外 250mm 范围涂刷防水涂料,还可采用灌注堵漏浆液的方法处理。c.对于管道穿透内墙部位渗漏水,可将穿管孔剔凿扩大,然后埋设预制半圆套管,在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处用注浆法进行堵塞。七、应急预案及抗风险措施1、成立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1.1、应急组织机构1)项目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经理、副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等组成,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并明确各应急专业组长。2)应急组织结构图现场救护组: 宁辉现场保护组: 范亚旭现场通讯组:紧急救援组: 范华1.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及工作要

32、求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指挥处理紧急情况,保证突发事件按应急救援预案顺利实施;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及通讯工作;负责所需材料、人员的落实;负责与上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联系及情况汇报;负责与相邻可依托力量的联络求救; 负责工程项目生产的恢复工作。项目部应急专业组职责:事故现场抢险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物资及设备的抢救、危险品的转移等。事故现场救护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护送重病伤员到医疗中心救治。事故现场保护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人员的清点及疏散工作。事故现场通讯组职责:负责收集相关单位部门的通信方式,保证各级通讯联系畅

33、通,做好联络工作。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整体配合、协同作 战、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必须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数量充足、状态良好,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各项救援工作正常运转。各应急小 组成员必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熟练掌握防护技能。项目部安全 领导小组必备的资料与设施;数量足够的内线和外线电话、或其它 通讯设备;危险品数据库:危险品的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物理 化学特性;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名称、数量、型 号大小、状态、使用方法、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现场 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实施方案。各专业小组人员联络方式、现场员工名单表

34、、各宿舍人 员登记表;2、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应急专业组人员应立即开展工作,及 时发出报警信号,互相帮助,积极组织自救;在事故现场及存在危 险物资的重大危险源内外,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特别是突发事件发 生初期能采取的各种紧急措施,如紧急断电、组织撤离、救助伤员、现场保护等;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必要时向相邻可依 托力量求教,事故现场内外人员应积极参加演练。2)事故现场由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任现场指挥,全面负责事故处理工作。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不能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的,必须委派一名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或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启动应急

35、系统,控制事态发展。3)各应急专业组人员,要接受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立即按照各自岗位职责采取措施,开展工作。事故现场抢险组,应根据事故特点,采用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开展事故现场的紧 急抢险工作,抢险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人员的救援、事故现场内外易 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封存及转移等,其次是贵重物资设备的抢救;随 时与应急领导小组、保护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事故现场 救护组,应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救治及护送受 伤人员到医疗急救中心医治;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4)事故现场保护组,应开展保护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及清点工作。现场保护组人员应

36、指引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区,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的人员,并根据现场员工名单表、各宿舍人员登记表,经事发现场人员的证实,确定事发现场人员名单,并与到达安全区人员进行核对,判断是否有被困人员;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事故现场通讯组,保证现场内与其相关单位及应急救援机构的通讯畅通;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级领导小组报告。对发生的工伤、损失在一万元以上的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必须及时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伤者人数、姓名、性别、年龄、受伤程度、事故简要

37、过程和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得以任何借口隐瞒不报、谎报、拖报,随时接受上级安全领导机构的指令。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应根据事故程度确定,工程施工的停运,对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并提防相应事故造成的伤害;根据事故现场的报告,立即判断是否需要应急服务机构帮助,确需应急服务机构的帮助时,应立即与应急服务机构和相邻可依托力量求教,同时在应急服务机构到来前,作好救援准备工作。3、现场危险源辨识及处理预案3.1、施工现场危险源分析现场重大危险源分析表重大危害因素名称活动场所根源及状况用电危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溺水施工现场违反劳动纪律忽视安全高处坠落危害施工现场违反劳动纪律忽视安全现况管道破裂、构筑物渗漏

38、造成管涌施工现场违反安全管理制度、未制定 详细的管理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3.2、施工现场重大危害的预防监控及应急预案3.2.1、触电事故预防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编制临时用电专项组织设计,配备专业电工,绘制现场图,按图施工;制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临时用电架设完工后,未组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用电器材、设施、设备的采购,应查验生产厂家资质和产品合格证,防止和杜绝伪劣产品流入工地;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各种用电 设施、设备必须经检验合格,使用五芯电缆,严格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一保险;对各种用电设备、机具操作人员严格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和救助知识教育;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定期检查维护,使临时用电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对接触电施工的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注意事项的安全技术交底;定期对临时用电设施、漏电保护进行检测,使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