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际贸易理论》PPT课件_第1页
《当代际贸易理论》PPT课件_第2页
《当代际贸易理论》PPT课件_第3页
《当代际贸易理论》PPT课件_第4页
《当代际贸易理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本章我们介绍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由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挑战 基于技术差距和产品生命周期论国际贸易理论 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4.1 国际贸易新发展对传统贸易理论 挑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以上现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得到解释,这迫使经济学家寻求新的贸易理论

2、来解释这些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种努力促成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4.1.1 挑战之一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4.1.2 挑战之二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

3、此,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论所不能解释的,表: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4.1.3 挑战之三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

4、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而某些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呢?这一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内难以找到答案的,产业领先地位转移的例子,汽车:美国是最早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国,现在则大量进口日本汽车。最近几年,韩国也成为重要的汽车出口国了。 纺织品:它是欧美最早向其他国家大宗输出的产品,二十世纪初,洋布占领中国市场,挤垮了土布。几十年后情况则相反,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的纺织品,充满欧美市场。而欧美成了纺织品的净进口国。 家

5、电:美国于1923发明了第一台电视机,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国内连一台电视机都不生产了,全部靠进口。日本在六十年代后成为电视机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九十年代以来,韩国和中国也逐渐成为电视机的生产和出口国,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传统贸易理论假设,完全竞争,技术相同,产品异质,规模经济,技术革新,技术差距论,技术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模型,偏好相同,偏好不同,需求决定论,没有贸易壁垒,政府介入,战略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分析起点:传统贸易理论假设放松,4.2.1 技术差距论,一)创新理论 (二

6、)技术差距理论,一)创新理论,美J.ASchumpter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方式: New product; New process ; New market ; New material ; New organization,创新与经济周期(1,少数企业技术创新,获得超额利润,众多企业模仿,该行业繁荣,刺激投资 带动相关行业,激发社会投资热情,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经济繁荣,创新与经济周期(2,模仿企业增多,超额利润减少,需求萎缩 投资减少,经济衰退,超额利润趋于零,经济跌入谷底,直至新一轮创新出现,二)技术差距论,美M.Prosner(1961)国际贸易与技术变

7、化提出,各国技术创新发展速度不一,技术创新国发明出外国尚未掌握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国际间技术差距(technology gap,创新国有技术垄断优势,后进国对该产品有需求,需求时滞,创新国出口该创新产品,在产品国际移动 的同时存在技术溢出,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后进国逐渐掌握该技术,技术差距消失,反应时滞,掌握时滞,模仿时滞,几个概念,需求时滞Demand Lag: 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后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品认识到其价格,有需求。 反应时滞Reaction Lag: 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掌握时滞Mastery Lag:后进国开始模

8、仿该产品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反映时滞掌握时滞,Reaction Lag,若后进国自行生产效益不大,反应时滞就长,创新国可以长期保持出口优势。因此,反应时滞取决于: 规模效益; 贸易壁垒; 后进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大小,Mastery Lag,取决于: 创新国的技术转移意愿; 后进国的国内需求强度; R&D经费; 技术基础; 生产条件,t0 t1 : A国技术创新,处于垄断地位;B国对此无需求,A国国内生产并消费 t1 t2 : B国开始进口新产品;在t2 A国生产和B国进口达到最大 t2 : B国自行生产并供应国内市场 t3: B国技术与A国持平,完

9、全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停止进口 t4: B国自给有余,可以供应A国市场,Conclusion,贸易基础:技术差距 贸易流向:创新国模仿国 贸易规模:取决于需求时滞与模仿时滞 贸易利益:创新国获利多,4.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于行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作了很好的解释,但如何解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呢?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通过分析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贸易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这一理论就是所谓的“产品生命周期论,雷蒙德弗农小传,雷蒙德弗农 (Raymond Vernon)是二战以后在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方 面一位最多产的作者。他的著作反映

10、了他多方面的职业生涯,包 括将近20年在政府部门供职,短时期从商,担任过3年“纽约市区 研究”中心的主任,以及从1959年开始与哈佛大学有成果的合作, 先是在商学院,在那里他是国际商业的教学和研究骨干,后来是 在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管理学院,在那里直到退休他 一直是克拉伦斯狄龙(Clarence Dillon)国际问题讲座教授,4.2.1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本逻辑,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认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要投入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在产品的创新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最初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并走向大规模生产,产品生产只需标准

11、化技术和大量非熟练的劳动力即可,此时产品投入要素比例从资本密集型转变成劳动密集型,因此产品的生产优势逐渐由发达转向发展中国家。这正是当代国际贸易中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换的重要原因,4.2.2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进口,出口,创新国消费,创新国生产,模仿国生产,模仿国消费,进口,0 T1 T2 T3 T4 T(时间,Q(产量,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出口,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4.2.3 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导入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此阶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

12、:产品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始生产,但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 第四阶段:产品标准化,只需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 第五阶段: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4.2.4 维农对技术差距论的拓展,解释了技术差距产生与消失的原因 指出了技术的动态变化导致的比较优势本身

13、的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相对先进的产业。 不能一味满足于吸引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成熟技术,要加强创新,否则永远落后。 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地设立研发中心,第三节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世界贸易为什么会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到以工业产品为主?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有不同的贸易模式? 一、决定需求的因素 二、需求偏好不同产生的贸易 三、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一、决定需求的因素,偏好 收入水平 消费者预期 特殊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消费者构成等,二、需求偏好差异而产生的国际贸易,从上图可知,即使在资源禀赋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仅仅由于两国之间需求偏好的差异也

14、可能产生贸易,三、重叠需求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1961)提出 建立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 、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平均收入水平可以作为衡量两国需求结构或偏好相似的主要指标。 、一种产品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条件。 、两个国家消费偏好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也越相接近,或是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越大,一)代表性需求,一般而言,平均收入高的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也较高;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收入分化现象,因而对同类产品的需求也会分为高低不同的几个档次。 Representative Demand(代表性需求):一国的平均需求档次(消费量最大的需求)就是该国的代表性需

15、求,二)生产与贸易模式,各国生产者总是瞄准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档次,增加产品的产量或产出规模,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果,重叠需求(Overlapped Demand,yA,yB,重叠需求,yA(Japan) yB(US) RD:Japan 4 US5 OD:3-5 Japan:E 4 & M 5 US:E 5 & M 4,结论,收入水平有差距代表性需求不一致有贸易;但差距不能太大否则无重叠需求无贸易。 收入水平接近(有重叠需求),但不能相同,否则代表性需求一致无贸易,Linder也指出:该理论主要针对工业制成品的,对于初级产品的贸易仍主要由廪赋差异理论来进行解释。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强调了

16、收入在消费结构中的作用。事实上,消费结构不仅与收入水平相关,而且还受气候、风土人情、文化和消费嗜好等因素的影响,4.4 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假设的国际贸易理论,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的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有两个重要的假定:其一,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二,规模收益不变,即不存在规模经济。正是通过修正传统贸易理论这两个假设前提,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在古典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解释的“产业内贸易”和同类国家间贸易的现象,4.4.1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完全竞争市场 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差异产品和价格歧视 基于产品差异的国际贸易 基于价格歧视的国际贸易,1)完全竞争市场,商品具有同质性

17、,即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 市场中厂商数量众多,单个厂商在市场中对价格的影响微弱,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信息充分,2)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二战后,差异产品、垄断势力和价格歧视的存在使国际贸易的现实离完全竞争假设已经越来越远: 差异产品:产品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有差异不能完全替代;垄断势力和价格歧视: 垄断势力: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巨型企业(如美国汽车市场上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对产品的价格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面对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可以实施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虽然出售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

18、格,3)基于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基本上是同质的(如铁矿),国际贸易中行业间贸易大多是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如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同时向澳大利亚出口玉米)。但是,大多数制造产品都是差异产品(如汽车),这些产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消费者把其视为不同的产品,大量差异产品的存在是行业内贸易出现的重要原因(美国既向日本出口汽车,又从日本进口汽车,4)基于价格歧视的国际贸易,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 国际贸易中存在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价格歧视行为与行业内贸易,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企业具有垄断势力,有能力决定产品价格; 市场必须是分割的,不存在转售现象; 在不同的市场上,企业面临不同

19、的需求弹性,P,Q,有垄断势力企业的需求曲线:P=P(Q,P1,P2,Q1,Q2,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基于价格歧视的行业内贸易,MC,P,P,内销Qd,出口Qf,Pd,Pf,Pf,MRd,MRf,Dd,Df,Q,Q,本国市场,外国市场,价格歧视条件下的行业内贸易,价格歧视行为可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国外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企业为追求利润极大化,仍有出口动力,因为这比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要好,如果国外同类企业也采取类似行为,就会形成行业内贸易(本例中假设没有运输成本,MC为常数,4.4.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基于内部规

20、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1)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规模经济的的内涵 规模经济的判断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含义,Economics of Scale 企业在扩大规模时,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增加幅度,即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 反之,则称为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cs of Scale,a.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即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这是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由“聚集效应”而带来的

21、规模经济,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Example,假设第一个在中关村开业的电脑销售公司只有一间铺面,每天出售一台电脑。设在北京郊区的电脑生产基地不得不专程开一辆车将这台电脑送到中关村,收取100元。 如果该公司增加了铺面扩大了规模,每天能够出售10台电脑,此时电脑生产基地仍然只需用一辆车子将这10台电脑运送到中关村,那么,每台电脑的运输成本就只有10元,由此产生的平均成本下降就是内部规模经济。 如果现在有10家电脑公司聚集在中关村,每家公司每天只出售1台电脑,这些公司可以共同雇用一辆车子运送电脑,每个公司为此只需支付10元就够了

22、。由此产生的成本的下降就是外部规模经济,规模报酬(收益,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规模报酬Return to Scale(相对于要素而言) 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比例增加后,总产量的增长幅度与要素增长幅度之比较。 Economics of Scale(相对于成本而言) 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一定按相同比例)增加后,总产量的增长幅度与总成本增长幅度之比较,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递增 在外部规模

23、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报酬递增自然存在着规模经济。 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则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只是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产出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比例,b.规模经济的度量,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成本,产量,LAC,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c.规模经济下的条件下的PPC,X,Y,A,B,2)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封闭经济中的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在行为 开放经济中具有内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的行为:行业内贸易 一个例子,a.封闭经济中的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

24、垄断竞争企业行为,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图中封闭经济中企业的规模经济表现为LAC曲线逐渐降低,垄断竞争表现为企业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封闭经济中,长期竞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表现为在均衡点E,LAC与D相切,b.开放经济中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行为与国际贸易,P,Q,AC,MC,MR2,D2,P2,Q2,D3,LAC,P3,MR3,Q3,Q,P,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E1,E2,E1,E3,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短期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长期内超额利润重归于0,但产品价格下降,本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福利也增加,a) 短期影响,b) 长

25、期影响,c.规模经济与发达国家间贸易:一个例子,规模经济与行业内双向贸易,上图表明,即使发达国家具有相同的资源禀赋,相同的技术条件,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发达国家间进行贸易也是有利可图的,d.贸易模式(pattern of trade,由于两国的资源禀赋、生产技术、消费偏好都相同,这种分工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可能是由于历史、起步、文化或者政策等因素造成的,e.内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意义,1、对传统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2、贸易模式的不确定性使得政府为企业 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战略性贸易理论; 3、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是个良性循环,3)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厂商的集中导致的

26、行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外部规模经济的原因: 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 共享劳动力市场 有利于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如果现在有10家电脑公司聚集在中关村,每家公司每天只出售1台电脑,这些公司可以共同雇用一辆车子运送电脑,每个公司为此只需支付10元就够了。由此产生的成本的下降就是外部规模经济。这个专业的送货公司就是专业化的队伍,专业的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各企业的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外溢到相邻企业,从而使各个企业都从这种知识外溢中受益。大量的专业信息,通过个人关系、各种社区联系、人员流动等等进行交流,节省了空间交易成本。新知识的利用速度大大加快,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1、干中学(learn by

27、doing,指劳动者在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熟练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干中学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霍恩德尔现象(Horndal)。瑞典的霍恩德尔钢铁厂建于18351836年间,在以后的15年没有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然而,年产量的每年2%的速度提高,其原因是由于工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提高了技术和熟练程度,1936年经济学家怀特在飞机制造和实践中确定了学习曲线。他通过实践证明,积聚的产品每翻一番,每架飞机的成本便会有一定程度(如20%)的下降。 随后,阿罗提出了所谓“干中学”理论,认为普遍存在于制造业的“学习效应”,使产出扩大的同时,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导致平均生产成本下降。阿罗特

28、别强调,一个国家的技术(特别是工艺技术)依赖于这个国家过去生产的产品数量总和,拥有最大积聚产品数量的国家通过过去不断的学习效应达到最低成本,因此要比较少积聚产品数量的国家拥有更好的出口机会,2、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由于存在干中学的学习效应促使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个产业历史累积产量每翻一番,其平均成本会下降20%30,学习曲线图示,AC,O,历史累积产量,3,2,200,300,400,600,800,先进国,后起国,a.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E1,E2,E3,E1,E2,E3,D1,D2,S1,S2,LS,超额利润,P,q,Q,P,q1,q2,Q2,Q1,P1

29、,P2,P3,AC1,AC2,MR1,MR2,MR3,MC1,MC2,参与国际贸易后,短期内企业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但长期内企业经济利润重新回到0;对国内消费者而言,产品的长期价格下降,社会福利增加,存在外部经济时的生产和贸易,a)行业,b)企业,b.坎姆模型:外部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贸易,说明外部规模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说明为什么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甚至消费者需求偏好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照相机W,电脑T,Wmax,Tmax,E1,PPT曲线,无差异曲线I,PT/PW,规模经济和PPT及生产模式

30、,反映规模经济的PPT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表明增加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递减的。图中还假设两国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和需求偏好相同,表现为两国的PPT和I是完全相同的。在没有贸易时,两国的生产和消费均衡点为E,两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的产品,规模经济与PPT及没有国际贸易时的生产和消费模式,W1,T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坎姆模型,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如国一国专门生产W,另一国家专门生产T,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W和T的生产成本都会下降,然后两国再进行交换,则双方的福利都会增加,在图中表现为贸易后的均衡点E2比没有分工和贸易前的均衡点E1所达到的效用水平更高,PT/PW,Kemp Model :Pa

31、ttern of Trade,在坎姆模型中,因两国资源禀赋、生产技术、消费偏好都相同,故分工具有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的格局取决于哪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率先达到规模经济。这中规模经济推动的国际分工有两种实现的形式。 一是先起步并发展较快的国家最先实现规模经济(自发); 一是两个起步相同的国家为避免资源的浪费,互相协调,分别发展两种产品的生产,例:瑞士、泰国手表生产与贸易模式,设瑞士、泰国生产手表,具有外部规模经济,但厂商内部无规模经济;D为世界手表需求;泰国工资低于瑞士,设泰国AC位于瑞士AC之下。(先行优势,贸易利益,没有贸易时,泰国能以P2的价格生产满足国内需求,而自由贸易使得泰国以P1的

32、价格进口,显然,泰国社会福利恶化,4.5 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理论发展 (二)产业内贸易程度测定 (三)理论解释,Inter-industry Trade,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指同类的可替代的产品之间的贸易。这是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这种贸易通常发生在要素禀赋或需求结构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产品流动的双向性 产业间贸易的对象流动是单向的,一国出口一种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产品内贸易的对象既进口又出口。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 消费的可替代性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进出口产

33、品不是自己不能生产的,也不是因为成本和价格上的原因,4.5.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产业的涵义:这里所说的产业是指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和同质有区别) 产业内的商品可分为两类 、同质商品:产品间可以完相互替代,即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消费偏好完全相同。(如钢材等) 、异质商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两国边境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 在矿石、钢铁、木材和玻璃等建筑材料等大宗交易产品当中,运输费用占据了总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 季节性贸易。有些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国家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矛盾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例

34、如,欧洲一些国家之间为了相互解决用电高峰期而进行的电力“削峰填谷”的进出口。另外,一些果蔬的季节性进出口也属于此类。 大量的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中,转口国的进口项目和出口项目中就出现了同类产品,在统计上构成了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相互倾销。不同国家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有可能在竞争对手的市场上倾销自己的产品,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 政府的外贸政策。如果一个国家政府在对外贸易政策中实行出口退税、进口优惠时,国内企业为了与进口商品竞争,就不得不以出口得到出口退税,然后再进口以享受进口优惠,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in

35、tra-firm trade)也称为公司内贸易,指的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产生的国际贸易。由于统计上常常将零部件、中间产品以及加工产品都视为同样的产品,因此,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异质商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水平差异:产品属性相同,更多地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的偏好。(主观差异) 垂直差异:是同类产品在产品档次上的质量差异(客观差异) 在通常标准上,西方学者将一般将SITC作为划分产业内的标准。前三位数字相同,4.5.3 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一)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 (二)产业内贸易的界定 1、产业内贸易的SITC界定 2、产业内贸易的分类,一)产业内贸

36、易的测量方法,经济学家通常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I IT) 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目前用于测度产业内贸易的最权威公式是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公式(Grubel-Lloyd Index,当X = 0 ,M0或 M = 0 ,X0时,IIT = 0, 说明该国的这个产业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当X = M 时, IIT = 1, 说明该国的这个产业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计算公式,某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Mi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进口值;i 个别产业,通常情况下:0IIT1,IIT值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

37、低; IIT值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二)产业内贸易的SITC界定,在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时,同类产品是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前三位数来划分的,10大类(Section), 67章(Division), 261个组(Group), 1033个分组(Subgroup), 3118个项目(Item,三位数的划分即是在SITC中为同一“组”的产品就是同类产品,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1985年的修订,SITC编码 描述 0 食品和活动物 02乳品和禽蛋 022 牛奶、奶油和乳制品(除黄油和奶酪) 0221 牛奶(包括脱脂牛奶)、奶油,非浓缩或加糖的 02212 含脂牛

38、奶(含脂量1%到6,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描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如:低脂牛奶的SITC编码是02212。以下是SITC从最大范围到最详细描述的一列,表4-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 (,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attern and Welfare,产业内贸易则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自然(竞争)产生,也可以协议分工。 产业内贸易使贸易参加国获得两方面的利益: 规模经济导致的低成本和低价格; 消费者享受了差异产品(多样性假说

39、,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第一节 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一、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 1、中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 2、中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量 3、中国主要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4、中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国际比较 二、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点,1. 中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0食物和鲜活动物;1饮料和烟草;2非食用原料;3矿物燃料等;4动植物油等;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机械及运输设备;8杂项,1985-2006年我国产业内贸易指数发展趋势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指数上升很快,特别是从上

40、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IIT指数逐年递增的趋势非常明显,2003年最高达到0.77,近几年则有回落。 按照国际上通常把IIT指数大于0.8的产品作为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的原则, 2006年,我国各大产业的IIT指数都有了较大提高,第1类(饮料和烟草)和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的IIT指数都已在0.8以上,表明这些产品的对外贸易已经转变成了产业内贸易模式,1. 中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1)总体状况分析,在各类产业中,2006年IIT指数大于0.5的产业所占百分比,基本都高于1980年的水平,除第2-4和8类产品的IIT指数在0.5以下外,其余产业的IIT指数都大于0.

41、5。 说明我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贸易模式的产业数量已越来越多。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正日显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级产品的IIT指数整体上明显低于工业制成品。我国初级产品(除第1类外)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我国的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一度较高,尤其是第0类的食品和活动物和第3类的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在1995年曾分别达到0.76和0.98的高度,可是以后逐年下降。第0、3类产业IIT指数下降的幅度都不大,大致在0.5左右。第1类产业的IIT指数则近两年上升趋势较明显,2)我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而我国第2

42、类、第4类产品的IIT指数则下降较快,它们的IIT指数不仅在初级产品中下降得最快,而且在整个九大类产品中也下降得最多。 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初级产品仍是按照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来参与国际贸易,它们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不够发达,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是以制品产业为主要支撑的,1985-2006年我国贸易产业内贸易总量,4、中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国际比较,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产业内贸易指数(单位:,东南亚主要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二、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点,1、源于相似产品在生产技术上差距的产业内贸易 2、源于加工贸易发展带动的产业内贸易 3、源于弥补资源缺口的产业内贸易 4、源于消费者对产品多样

43、化偏好的产业内贸易 5、源于中间产品交换的产业内贸易,1、源于相似产品在生产技术上差距的产业内贸易,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建设, 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一些产品的生产上已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在高新技术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外贸结构在高技术产品基础上的水平分工程度还很低, 因此, 在机械类、车辆类、电机电气电子类产品的对外贸易中, 我国出口的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 进口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两国生产者在产品层次上分工, 依据各自的优势生产各自具有竞争力的差异产品, 然后进行交换, 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中国19922003年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结构,2、源于加工贸易发展带动的产业内贸

44、易,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1995年加工贸易首次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贸易方式,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商品总值52.67%。 但加工贸易的发展主要建立在我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上,主要从事中下游的加工和组装业务,我国仍处在国际分工的底层, 由于加工贸易进口零部件比重大,因此产业内贸易与产品零部件的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用进口零部件进行加工,然后用于出口,只要这些加工程序不改变产品分类,这种进出口贸易就构成产业内贸易,例如,进口压缩机、出口空调器;进口显像管,出口电视机;进口集成电路,出口信息技术产品。 加工贸易的发展大大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也使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从“二 、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3、中国主要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中的数据表可以看出这些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有了明显提高,如:第71章和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