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扎根山区21年优秀教师徐立科事迹材料】_第1页
2021年【扎根山区21年优秀教师徐立科事迹材料】_第2页
2021年【扎根山区21年优秀教师徐立科事迹材料】_第3页
2021年【扎根山区21年优秀教师徐立科事迹材料】_第4页
2021年【扎根山区21年优秀教师徐立科事迹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扎根山区21年优秀教师徐立科事迹材料】 我们对着茫茫的四明湖痛悼您,湖水哽咽;我们对着苍翠的狮子山痛悼您,群山无言。我们的好校长,您别走声声深情呼唤,无法留住他远去的脚步。 他走了,走得突然而匆忙,来不及向深爱的父母、妻子和 _道别,来不及向同事嘱托工作,来不及再看一眼令他挂心的学生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万般不舍,疲惫地走了。 2月28日晚9时16分,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徐立科因突发脑溢血昏迷,经抢救无效病逝,年仅42岁。 3月3日,泪雨纷飞,徐立科出殡的日子,学生们赶来了,同事们赶来了,老家梁弄镇甘宣村的乡亲们赶来了上千名自发赶来的群众从甘宣村一直排到梁弄镇上,为的是送徐立科最后一程,为的是

2、见徐立科最后一面。 一位普通人民教师的逝去,缘何牵动众人的心弦,缘何令这片 _红土地动容? 徐立科走后1个多月,记者再次来到梁弄镇,追寻他扎根山区21年,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足迹,倾听人们一段段眼噙泪花的回忆,一位好教师、好校长的形象在眼前日渐清晰。 到山道弯弯处培桃育李,志在桃源,趣在其间 他是山乡的好 _,将青春奉献给生他养他的 _老区 将在88年6月30日出师,到山道弯弯处培桃育李,志在桃源,趣在其间矣!这是21年前,就读宁波师范学院的徐立科于毕业前夕,在毕业纪念册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 徐立科的妻子郑娟飞每次翻开这本纪念册,念着丈夫亲笔写下的一字一句,无限感慨。她曾问丈夫:农村出来的孩子

3、都巴望着跳出山门,你为何还要回到这个并不富裕的山村当孩子王?我是农民的 _,从泥土中走来,我的根在农村,希望用所学的知识培育更多的桃李,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成才。当年高考,徐立科选择上师范,立志学成后回家乡当一名教师。毕业后,他毅然回归生他养他的故土。 身立三尺讲台,只为桃李满天下。21年来,他始终坚持着这个信念,辛勤耕耘于山区。 徐立科先后在让贤中学、横岙中学、梁弄镇初级中学任教,不仅教学出色,还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直至去世前的校长,以他的能力和资格,完全有机会调到城里工作。再加上郑娟飞是梁弄镇初级中学的语文老师,当地 _门有政策,夫妻双方在农村工作满10年

4、的教师,有资格申请进城工作。 然而,徐立科不但自己不愿离开梁弄,妻子申请调动和 _到城区读初中的计划也被他一一否决。 _今年就要参加中考,如果上了余姚城区的高中,家长在城区工作能更方便照顾,于是,郑娟飞准备了请调报告。但徐立科知道后不同意:我们都说农村学校老师难留,我是校长,你是校长家属,如果连你都要调到城里去,其他教师怎么会安心在农村工作?你的调动还是算了吧。 农村学校的条件毕竟比不上城市, _送孩子到城区择校现象并不少见。当初, _徐心怡将读初中时,有人建议徐立科想办法让孩子到城区读书,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对妻子说:连校长的 _都不愿在自己的学校念书,说明这个学校不好,谁还愿意把孩子交给我

5、们,谁还会对我们学校有信心?我们的家在梁弄,孩子就该在梁弄镇初级中学读。 在他的影响下,当年,曾想把孩子送到余姚城区读书的5名梁弄镇初级中学教师,都把子女留在梁弄念书。这几年,该中学转学的学生也明显减少。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三四百份农村教师申请调离的报告,但21年来徐立科从没写过一份调动报告,难能可贵。余姚市教育局副局长诸建立深有感触地说,因为城乡不平衡、老师收入不高,农村教师流失十分普遍,但徐立科全心全意地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在农村学校一扎就是21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工作需要以人为本,需要爱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是学生的引路人,用博大无私的爱点

6、燃孩子心灵的火种 山里的孩子比较野,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需要更多的爱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每次提起徐立科,梁弄镇初级中学的老师们总会想起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 对学生的这份爱,21年来不仅没有间断,反而与日俱增。 因为心中有爱,他总能在校园里1000多名学生中发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陈奕臻曾是一个爱打架的孩子,平时喜欢惹是生非。徐立科经常抽时间找他拉家常,得知孩子单亲家庭,很是心疼。如果愿意,你就叫我叔叔吧,有什么烦心事和难事都可以找我说说。一次次关切的谈话,温暖了陈奕臻孤独的心灵。 去年下半年的一个中午,徐立科巡视校园时发现一名新生吃饭时间却在校园游荡。见孩子脸色不好,他就上前询问

7、。原来这个孩子是孤儿,平时吃饭就靠邻居照顾,解决一顿是一顿。徐立科听后心里不是滋味,立即带她到食堂,给孩子买了饭菜。事后,他和其他校 _商量,在校3年,该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校团委从学校爱心基金中定期给她发放生活费。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情绪波动大、逆反心理重,容易误入歧途。对待学生,徐立科总是真诚地交流、睿智地劝导、小心地呵护。 汪锦聪不会忘记,是徐老师苦口婆心的开导,将他从网瘾中拉了出来。徐立科发现住校的汪锦聪上课经常打瞌睡,一了解,原来小汪经常在夜自修后溜出去上网吧,为了省钱上网,每餐只吃方便面。你再这样下去不行啊,书读不好,身体也垮

8、了徐立科推心置腹,帮他分析利害得失。经过4个多小时的促膝长谈,汪锦聪终于被徐立科感动。从此,他再也没有去校外网吧玩。 徐吉焕不会忘记,是徐老师让他懂得如何自信地生活。 徐吉焕曾是郑娟飞班里的学生,父亲过世早,母亲靠务农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因为生性顽皮,母亲又无暇管教,徐吉焕成了村里的小捣蛋。郑娟飞了解到他家里的情况,就和丈夫商量帮帮这个孩子。如果家长和学生同意,就让他住到我们家吧。初三下半学期,徐吉焕成了徐立科家中的一员。徐立科夫妇将 _的 _腾出来,新买了床、书桌,给徐吉焕布置了一个学习生活的小天地。 徐老师不肯收一分钱,不但给我补习功课,还给我烧菜做饭,让我 _到家的温暖。说起15年前的往事

9、,徐吉焕历历在目。他至今记得自己参军前,徐老师说的一席话:人各有所长,都可以为社会作贡献,你参军报效祖国一样很出色。如今,已退伍回余姚自主创业的徐吉焕,谈及徐老师时不禁潸然泪下。 马洪波不会忘记,那个暑假,徐老师放弃1个多月的休息时间,为他们20多名编外学生无偿补习。 那一年,初中学科调整,科学一科变动最大,很多孩子都不适应。老家许多乡亲找到徐立科,请他帮忙给孩子补习。了解到孩子们也想利用暑假充充电,徐立科二话没说便答应下来,向学校借来桌椅、黑板,给这些并不在自己学校就读的编外学生义务 _起来,搭上了休息时间不说,还贴钱给家住得比较远的孩子张罗午餐。 几位家长过意不去,想给徐立科交点补课费或送

10、点土特产表示谢意,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连送几个苹果,都被他们夫妻俩退回来了。甘宣村村民 _、颜菊娣夫妻俩每次说起徐立科,都会抹眼泪:村里人只要遇到孩子学习、教育上的难事,都喜欢找阿科帮忙。阿科不管多忙多累,从来没拒绝过。 赵建飞曾是徐立科在横岙中学任教时的首届学生,现在在浙江传媒学院任教。她感慨地说:从徐老师身上,我懂得人民教师的深刻含义。 正是徐立科无私的爱开启了学生的心扉,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种,勉励学生做一个文明、自信、智慧、大气的阳光少年。 年轻人能在我们农村学校安下心教书不容易,我们更要给他们多些关心 他是同事可亲的兄长,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能在我们这个不富裕的农村安下心

11、教书、静下心育人不容易,特别是那些刚来的年轻教师,我们能帮就多帮些。这是徐立科经常和妻子唠叨的话。 梁弄镇初级中学团委书记黄彬是从江西引进的人才。毕业那年,按照江西省的政策规定,大学生如果到外地就业,必须缴纳一笔出省费。当时,黄彬的父亲刚去世不久,家里也不富裕,这笔出省费让一家人一筹莫展。徐立科得知后,帮他筹措垫付了这笔钱,让他安心在学校工作。 考虑到学校里10多名外地教师可能饮食不习惯,徐立科就叮嘱学校食堂,多做些适合他们口味的特色菜,给他们改善伙食。每次有外地老师生病、操办婚事、 _安家,他总是像帮自家兄弟姐妹一样忙前忙后。 901班的班主任黄萍飞,3年前从绍兴文理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家乡梁弄

12、当老师。我曾经是徐校长的学生,正是他的言传身教感染、影响着我们,让我作出回乡工作的决定。 对同事百般关照,对妻子却从没有特别的照顾。自从徐立科8年前担任分管德育工作的学校 _以来,同在一个学校工作的郑娟飞就与评优、晋升绝缘了,这是他和妻子约定的规矩。 每年负责考核班主任的他,总是将妻子排除在评优范围之外。娟飞工作不比别人差,这太委屈她了。前任校长孙建春经常为郑娟飞叫屈,也有同事私下为郑娟飞鸣不平,但徐立科一直坚持这个有些不近人情的惯例。 阿科的脾气 _,别人觉得 _的事情,在他眼里却顺理成章。他是为了把更多评优的机会留给其他老师,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善解人意的郑娟飞自然理解丈夫的想法。 总是学校

13、的事儿大,等把学校的事情搞好再说 他是学校的好管家,用智慧和心血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徐校长是为了学校累垮的。梁弄镇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周健三沉痛地说,其实去年下半年起,他就经常感觉颈部阵痛。但为了工作,他将身体检查的时间一次次地推迟。实在疼得熬不住了,就到镇卫生院挂点滴应急。 就在昏迷前一天,他还在和我商量学校建塑胶跑道的事,还挂念着校园排污工程改造和第一教学楼西侧外墙维修的落实情况学校总务主任陈斌高对没有早点押徐校长去医院深感后悔:他总说等把学校的事情搞好再说,对自己的事总不上心。 徐立科留在办公桌上的遗物中有4本日记本,翻开一页页,事无巨细记录的都是学校的事情。 梁弄镇初级中学的沙石跑

14、道凹凸不平,一遇到刮风就尘土飞扬,不利于孩子的安全、健康,学生们也盼望学校能有一条塑胶跑道。徐立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争取上级支持,他在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余,一趟趟地跑镇 _、跑部门,不厌其烦地汇报、申请。 梁弄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谢东海还记得,那天听说镇里准备把塑胶跑道项目列为实事工程时,徐校长笑得合不拢嘴。他说:阿科是个不会偷懒的人。虽然老区的教育硬件底子薄,但他总在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像尽职尽责的家长操持着一个大家庭。 学校缺少一间电脑房,徐立科就到处筹资金。宁波市侨办、余姚市侨办 _被这位为学校和学生奔波的校长所感动,牵线搭桥后,侨商廖春荣先生同意资助20万元。不久,学校有了新机房

15、和新电脑。廖春荣感觉这个山区校长干事实在、有责任心,在新机房启用当天再次决定出资1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 徐立科经常说:山里的学校条件不比城区,为了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更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为了落实改善学校设施的资金,不善社交的他四处奔波求助。 分管学生德育工作的头两年,徐立科为了方便管理500多名住校生,他动员妻子和 _一起住到学校宿舍。三口之家就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 _里,还要交租金和水电费。郑娟飞说:其实,我们家离学校走路也就10多分钟,阿科觉得和学生一起住在学校,更方便照顾他们。每天晚上他都要在校园里转好几圈,等学生都休息后才回来。 学校的1000多名学生都认得徐立科,因为早上当他们步入校门时,这位面带笑容的校长早早地站在校门口看着他们走进校园。而晚自习结束的时候,他又会出现在校门口,目送学生离开后才放心。 在徐立科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学校,最牵挂的是学生。2月19日上午,在去余姚市人民医院检查的路上,徐立科还一直和妻子聊着学校的事;在离医院只有两个路口,突发脑溢血昏迷的前几分钟,他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