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九首课时二》PPT课件.ppt_第1页
《诗词九首课时二》PPT课件.ppt_第2页
《诗词九首课时二》PPT课件.ppt_第3页
《诗词九首课时二》PPT课件.ppt_第4页
《诗词九首课时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望岳,杜甫,2021/3/4,1,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诗圣”,其诗是“诗史”。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有杜工部集,作者介绍,2021/3/4,2,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2021/3/4,3,杜甫的生平 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1、

2、读书与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之前) 2、长安十年时期 (三十五到四十四岁) 3、战乱流离时期 (四十五到四十八岁) 4、漂泊西南时期(四十九到五十九岁,2021/3/4,4,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 安乱时期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蜀相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老年时期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2021/3/4,5,望岳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

3、、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2021/3/4,6,知音 明意 悟情,2021/3/4,7,诗意,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从齐到鲁青翠连绵,一望无边。 大自然将田地之间的神奇秀美都赋予了你,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目送归鸟入林,眼眶几乎都要睁烈。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2021/3/4,8,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加“夫”则惊奇、赞叹,也更强烈。泰山

4、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021/3/4,9,钟”:拟人,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虚写) “割”: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实写)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021/3/4,10,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对泰山向往之至,亟欲攀

5、登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实景,2021/3/4,11,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3/4,12,诗句的品读体会,首联仰慕之情 溢于言表 挺拔雄伟 横跨齐鲁 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遥望 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尾联-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

6、2021/3/4,13,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2021/3/4,14,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域之广阔,景色之秀美,山势之高峻,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2021/3/4,15,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2021/3/4,1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

7、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极望,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3/4/2021,17,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

8、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注解】: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评

9、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轻黄鹂,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和之忧伤。全诗表露了 恬静的胸怀和忧伤之情怀,评析,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

10、,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 , 。 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 ,,独怜幽草涧

11、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练 习,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 贾岛,朗 读 诗 歌,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 贾岛,朗 读 诗 歌,整体感知,题李凝幽居从体裁上讲属于 ( ),共四联八句,四联依次称为( )( )( )( );从题材上讲属于( ),通过写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进而写到友人幽静的居处,最后卒章显志。前三联写景,暗含叙事,

12、最后一联( ),表达对( )的向往,整体感知,题李凝幽居从体裁上讲属于 ( 五言律诗 ),共四联八句,四联依次称为( 首联 )( 颔 hn 联 ) ( 颈联 )( 尾联);从题材上讲属于( 田园诗 ),通过写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进而写到友人幽静的居处,最后卒章显志。前三联写景,暗含叙事,最后一联(抒情),表达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首联属于环境描写,开篇点题(诗题中的“幽居”二字):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附近也没有别的人家。白描勾勒环境的幽深僻静,语言洗练,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首联属于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品味文本,闲居少邻并,

13、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句中的“ 僧”,是作者自称。诗人写景,难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 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俱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 “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谐,品味文本,从字面意思看,这两句诗写出了什么意境,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条小桥,但见月光照耀下的原野,色彩斑斓;晚风轻拂,云脚(雾)飘散,仿佛山

14、石在移动。这一联以幻写真,亦真亦幻,更显出月色的迷离,环境的清幽,造化的神奇。 对于这两句,你还有不同的理解么,品味文本,换一种思路想想看,颈联在敲门之后未写开门、进门,而是直写游园。“桥”字承上“池”字,“野”字、“云”字承上“荒”字。“荒园” 内一片“野色”,月下“过桥”,将“野色”“分” 向两边。“荒园”内有石山,月光下浮起夜雾。 “移”步登山,触“动”了山石夜雾。“移石”对“过桥”(律诗颈联必须对仗),自然不应作“移开石头”解,而是“踏石”之类的意思。用“移”字,实显晦涩。 这一联,较典型地体现了贾岛琢字炼句,力避平易,务求新奇的诗风,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作者对李凝怎样的期望,

15、尾联是抒情,点明全篇主旨(卒章显志)。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品味文本,孰”能成诵,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01 入境法 悠闲独居,无邻为伴。 草覆小路,直通荒园。 鸟儿栖息,僧人敲门。 景色可分,云石难辨。 暂去复来,君莫食言。 02 串字法,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 书 过 来,链接:关于贾岛的“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

16、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传说贾岛炼“推”、“敲”字不决,后世乃以斟酌文字为“推敲,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探究1:“推”和“敲”哪个更好,理由有哪些,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笃笃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

17、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朱光潜先生所谓调和,换言之就是和谐,情和景(境)自然融合,而不只是划一整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动与静的调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和动的调和,又是动和静的调和调和有千万种,调和的程度就要看情与境的吻合程度,要看它能否触发心绪,契合心境,合作探究,赞同。题目即已经言明“幽居”。草径、荒园、鸟宿树、月下门、分野色、动云根等物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清雅静谧的李凝幽居图。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敲门声惊动“宿鸟”,以动衬静,更显寂静。“移石动云根”又从视觉形象上以云之动写了环境是幽静。故而全诗都突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