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0张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0张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0张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0张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0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本课内容,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强化皇权,全面改革官制,明太祖朱元璋,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明朝还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这些举措,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读书人的创造性。太过集中的专权,不仅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更让社会失去了进步的原动力,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2,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

2、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二、明太祖强化皇权,地方,取消,设立,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中央,废除,制度和,提升,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司法,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明成祖又成立,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行中书省,三司,丞相,中书省,六部,五军,锦衣卫,东厂,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

3、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锦衣卫印,东厂的“锦衣官校,特务人员,侦查缉捕,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写有“朝廷心,腹”的大匾,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内容的变化,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2,文体的变化“八股文,明朝科举考试,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

4、思想,3,影响,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史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史料二,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史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清廖燕明太祖论,四、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朝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朝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3,商业,北京

5、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上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182,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探究一:有人认为“明朝

6、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有人认为“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正确,为,什么,1,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2,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取士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3,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消极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探究二:丞相的设立与废除及废除的原因,1,设立与废除,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其直接目的是防止大臣专权。明太祖时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目的是强化皇权,2,废除的原因,解决传统的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明,太祖杀掉丞相胡惟庸之后,正式下令废除了在中国已经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而且规定,如果后代有人敢再建议重新设立丞相,就要治其重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