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石油地质基础知识_第1页
(完整版)石油地质基础知识_第2页
(完整版)石油地质基础知识_第3页
(完整版)石油地质基础知识_第4页
(完整版)石油地质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word文档可编辑可修改 一、解释概念:1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 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2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 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 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 (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 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3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 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生物标志化合物:4石油 的荧光性:石油中 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轻质油 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 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 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

2、荧光。5石油 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凡焗油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 的特性,称为旋光性。6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7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 的天然气。8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 的气体。9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 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 的地下水,即油层水。10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 的总含量。(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 的固体物质总量。)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的有机质。12沥青

3、: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 的部分13成熟温度 :随着埋藏深度 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 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 的深度。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 的温度。16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17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 的温度范围。18TTI: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 的影响。19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 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20石油热裂解: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小分子,生成为较

4、高氢含量 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烃类,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21石油热焦化: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元素 -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 的固态残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干酪根也变得贫氢。22湿气指数:( C2C4)/(C1C4) 的比值即为湿气指数。23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 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 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24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的岩石称生油岩。25生油层:由生油岩组成 的地层。

5、26生油层系:在一定地质时期内,焗油相同岩性 -岩相特征 的若干生油层与其间非生油层 的组合。27有效烃源岩: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烃类 的岩石。28含油岩系:包含有储集岩并含油油气 的烃源岩系。29生物气(细菌气):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 的气体。30油型气:腐泥型有机质演化进入成熟阶段后形成 的天然气。31煤层气: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 的煤成气。32煤型气(煤成气):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 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 的天然气。33煤气发生率:从泥炭阶段到某一煤阶,每吨煤所生成 的烃类气体 的总量(体积)。34低熟油: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 的各

6、种低温早熟 的非常规石油。35氯仿沥青“ A”:岩样未经稀酸处理,用氯仿抽提出 的产物,称为氯仿沥青“A”或游离沥青。36总烃含量:从氯仿沥青“ A”中分离出来 的饱和烃 +芳烃。37储集层:储集岩构成 的地层叫储集层。38总孔隙度:岩石中全部空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 的百分数。39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 的、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有流体在其中渗滤 的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 的百分数。40有效渗透率 (相渗透率 ):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项流体 的渗透率,称相渗透率。41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 的比值。42*岩石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 的孔隙和喉道 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

7、连通关系。43*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 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 的毛管压力。44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散逸 的非渗透岩层。45初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层向储集层 的运移。46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层之后 的一切运移,包括在储集层内部、沿断层或不整合面、油气藏调整和破坏 的再运移。47油气二次运移 的通道:包括连通孔隙,裂缝,断层(垂向运移主通道),不整合面(侧向运移重要通道)。48优势通道:油气自然优先流经 的二次运移通道,是有效通道 的一部分。49输导体系:指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过程中所经历 的所有路径网络,包括连通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及其组合

8、。50圈闭:储集层中可以聚集油气 的场所。5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 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地基本单位。52原生油气藏: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第一次聚集起来(在生油层系中)53次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破坏后形成 的。(在非生油层系中)54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沉积盆地内由封闭层分割 的异常压力系统。55凝析气藏:地下为气态,开采到地上为液态 的气藏。56深盆气藏:盆地中央或凹陷深部致密砂岩中气水关系倒置 的动态圈闭气藏。57煤层气藏:焗油一定规模,并含有商业性开采价值煤层气 的煤岩体。58天然气气水合物:实在特定低温和高压条件下,甲烷等天然气体分子天然地 被封闭在水分子 的扩大晶格中,形成似冰

9、状 的固态水合物。59油气田:指 的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 的同一面积内 的油藏、气藏、油气藏 的总和。60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 的一系列油气田 的总和。61含油气区:指 的是同一大地构造单元、有同一地质发展历史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 的盆地一级构造单元称含油气区。62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同一 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 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 的沉积盆地。63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指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内(凹陷区),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岩生成 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相似 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少 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

10、在时间和空间上良好配置 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其顶为区域性盖层所限制,底为烃源岩层。64烃源岩潜量指数(累积生烃潜量):面积为 1 m 的烃源柱 的最大生烃量。65*13C:衡量轻重碳同位素相对组成 的指标,可以反映油气 的生源,成熟度,可用于油气源对比。 13C( %0) =( 13C/12C) sam-( 13C/12C)stad(13C/12C)stand1000填空题1油气藏 的定义中 的 单一圈闭 的单一涵义主要是指受 (单一要素 )控制,在单一 的(储集层 )中,具有统一 的 (压力系统 )统一 的 (油气水界面 )2石油与煤类 的元素组成 的区别是 :煤类 的含量比石油中 (多)而

11、氢却比石油中(少)氧在石油中也较 (少)3对于碎屑岩储集层 ,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 ,其(渗透率 )越高渗透率随着 (有效孔隙度 ) 的增加而有规律 的增加 .4一般认为沉积有机质向油气 的生成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生物化学生气 )(热催化生油气 )(热裂解生凝析气 )(深部高温生气 )四个逐步过度阶段5根据干酪根元素中碳 .氢氧 的含量分析结果 ,可将其划分为 (型干酪根 )(型干酪根)(型干酪根 )三种类型 ,其中以(型干酪根 )类型对油气生成最为有利 .6苏林分类 的四种为 (硫酸钠型 )(重碳酸钠型 )(氯化钙型 )(氯化镁型 )7圈闭 的最大有效容积 ,决定于圈闭 的 (闭合面积 )(

12、储集层 的有效厚度 )(有效孔隙度)8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 ,若沉降速率 (远远超过 )沉积速率 ,水体则急剧变深 ,生物死亡后 ,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受 (巨厚水体 )所含氧气 的氧化破坏 9目前在石油地质上最常用 的利用包裹体测温方法是 (均一法 )10较老地层中生成 的油气运移到较新地层中聚集 ,称为(古生新储 )11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 ,若沉降速率 (显著低于 )沉积速率 ,水体则 (迅速变浅 ),乃至盆地上升为陆地 ,沉积物暴露地表 ,有机质易遭受 (空气)所含氧气 的氧化破坏12油气源 的丰富程度 ,取决于盆地内烃源岩系 的发育程度及其有机质 的度)(类型)(热演化程度 )(丰13有

13、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 的性质有关 ,也与岩石中流体 的 (性质)和他们 的 (数量)比例有关14在沉积盆地 的发育历史中 ,当(沉降速率 )与(沉积速率 )相近或前者略大时 ,才 能形成有利于原始有机质迅速向油气转化并广泛排烃 的优越大地构造环境15储集层物性是只其 (孔隙性 )和(渗透性 )16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的深度范围是 (沉积面积 1500m)温度介于 (1060C),以(细菌)为主,相当于炭化作用 的泥炭 褐煤阶段 .17生物标迹化合物主要用于 (油源)对比和 (油油)对比18碎屑岩储集层 的粒间孔隙是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属于(原生孔隙 )19.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 的正烷烃

14、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 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20.将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 95%以上,重烃不超过 5% 的天然气叫(干气)凡气体成分含重烃气较多这称为(湿气)21.可燃有机矿产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固态)三类22.石油 的烃类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大类23.按孔隙 的大小或裂缝 的宽度,以及它们储存和渗滤流体 的能力,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24.石油 的组分组成包括(油质)(胶质)(沥青质)25.苏林以 Na+/Cl-、(Na+-Cl-)/SO42-和(Cl-Na+)/Mg2+这三个成因系数,将油田水

15、划分成四个基本类型,即:(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硫酸钠)。26.石油 的烃类和组成有(链烃),(环烷烃),(芳香烃),石油 的非烃组成主要包括( O,S,N) 的化合物。27干酪根 的基本结构单元有(核),(桥键),(官能团),(和侧链),(被包裹组成)28.天然气在地质条件下 的产状有(气顶气),(气藏气),(溶解气),(凝析气)。29油田水 的来源主要有(沉积水),(渗入水)和(深成水)30.除了碎屑岩和碳酸岩盐之外,可能成为储集层 的岩石还有(火山岩)(结晶岩)和(泥质岩)31.依据碳酸岩盐裂缝 的成因,可将其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沉积构造裂缝)(压溶裂缝)(溶蚀

16、裂缝)32.油气运移 的基本方式为(渗滤)和(扩散)33.按岩性盖层可分为(泥岩盖层)(膏岩盖层)(碳酸岩盐盖层)34.油气二次运移 的通道主要有(孔隙)(裂缝)(断层)(不整和面)35.列出不少于 3种研究油气藏 的形成时间 的方法(据圈闭形成时间确定油气藏 的形成时间)(据生排烃期确定油气藏 的形成时间)(据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 的形成时间)(据自生矿物 的同位素年龄)(据包裹体 的均一温度)简答题1按毛细管直径大小可将孔隙分成哪几种?他们 的特点如何?按毛细管直径大小可将孔隙分成三种类型,即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特点:( 1)超毛细管孔隙:管型孔隙直径大于 0.5mm,裂

17、缝宽度大于 1.25mm;自然条件下,流体在其中可以自然流动,服从静水力学 的一般规律。(2)毛细管孔隙:管型孔隙介于 0.50.0002mm,裂缝宽度大于 0.250.0001mm;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孔隙 的作用,不能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孔隙 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 (3)微毛细管孔隙:管型孔隙直径小于 0.0002mm,裂缝宽度小于 0.0001mm;在这种孔隙中,由于流体与周围介质之间 的巨大引力,在通常温度压力条件下,流体也不能自由流动。2.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的阶段性和各阶段 的主要特点和产物?(1)未成熟阶段(生物甲烷气阶段、干酪根 的形成阶段):埋

18、藏浅、T、P低,微生物作用活跃,主要 的烃类产物微生物甲烷,同时伴有 CO2、H2O等非烃类气体和少量富含重杂原子液态产物,在有利 的条件下,这部分液态产物较大,能够排出并形成工 业性 的油气聚集(2)成熟阶段:埋深较大,温度、压力较高,主要 的地质营力为随埋深不断升高 的地温,为烃类 的主要生成阶段。这一阶段 的前期热催化作用活跃,以液态产物为主;随着地温 的升高,热裂解作用逐渐增强,主要产物逐步向凝析油和湿气过渡。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低热( R0=1.7%)、成熟( R0=0.7%1.3%)和高熟阶段( R0=1.3%2.0%)(3)过成熟阶段(热裂解干气阶段):埋深很大、温度压力很高, R0

19、2.0%。高温下,尚未裂解 的干酪根短链直接裂解为干气,同时所生 的液态产物也大量裂解为干气,干酪根则向贫氢 的石墨化方向转化3.何为固态气水合物?其形成条件如何?为什么它可能成为新领域?21世纪油气勘探 的(1)固态气水合物是在特定 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 的扩大晶格中,呈固态 的结晶化合物。(2)固态气水合物 的形成与压力和温度有着密切 的关系;(3)油气勘探表明,在基地、永久冻土带、大洋海底存在着丰富 的固态气水合物,它是一个潜在 的巨大能源新领域,因此,他将可能成为新领域。21世纪油气勘探 的4油源对比 的内容,目 的及依据是什么?油源对比是依靠地质和地球化

20、学证据,确定石油和烃源岩间成因联系 的工 作。内容包括两方面:油与源岩之间 的对比和不同储层之间 的对比;目 的:追索油气来源,判断油气运移 的方向和距离以及油气 的次生变化, 搞清油气与源岩之间 的成因联系,确定勘探目标,指导油气 的勘探和开发工 作。油源对比 的依据: 1)来自同一烃源岩 的油气有亲缘关系,在化学组成上具有相似性;不同烃源岩生成 的油气差异较大;( 2)烃源岩中排出 的油气与残留油气具有相似性。5简述影响沉积物有机质丰度 的主要因素。生物产率因素:控制因素包括:营养供给,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含盐度,掠食生物,水化学性质等。具有较高生物产率 的环境:浅海,深湖半深湖,前三角

21、洲,沼泽。保存条件:控制因素包括:氧化作用强度,静水,低能,有机质 的类型,沉积物 的堆积速度。稀释作用:丰富 的有机质总是与细粒岩石相伴。1. *天然气按产状分为哪些类型1.聚集型:以游离状态聚集在一起 的天然气。包括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 2.分散型:溶解气,煤层气,固态气水合物。2. *石油 的物理性质有什么总体特征?原因何在?共性:石油都是电 的不良导体,都是可燃 的,都具有荧光性及旋光性,绝大多数石油比水轻,都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个性:不同来源 的石油其颜色,密度,凝固点,粘度等性质差别很大。原因:石油主要是由 C,H两种元素构成 的烃类化合物组成 的,因而表现出共性。同时,

22、石油是由不同化合物组成 的混合物,不同来源 的石油其化合物 的组成有很大 的差别,因而表现出不同 的物性。3.简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原生、次生) 的主要因素。原生储集物性: 1)与碎屑颗粒 的矿物成分有关,一般石英较好,长石较差;2 )与碎屑颗粒 的粒度和分选程度有关:粒度越小,渗透率越低;颗粒 的分选程度越好,孔隙度和渗透率也越大。3.与碎屑颗粒 的排列方式与圆球度有关:立方排列,堆积疏松,储油物性好,斜方排列较差;颗粒圆球度越好,其孔隙度,渗透率越大;4.与胶结物 的性质和多少有关:泥质胶结 的砂岩较为疏松,渗透性较好;而钙质,硅质,铁质胶结则较差。胶结物含量高,孔渗变差。粒间孔隙多

23、被它们充填,孔隙体积和孔隙半径都会变小,孔隙之间 的连通性变差,导致储集性质变差。5.与成岩作用有关:压实作用:随埋深增大,孔渗减小;化学沉淀,胶结变差,溶解,压溶变好。次生孔隙则与溶解作用,构造运动导致 的裂缝等有关。4. *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的现代模式。1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深度:0-1500M,温度:10-60,与沉积物成岩作用阶段相符。主要能量以细菌活动为主。产物是: CO2,CH4,NH3,H2S,H2O等简单分子,结构复杂 的干酪根。2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沉积物埋深 H:1500 2500m,温度: 60 180时,进入后生作用阶段。这时有机质转化最活跃 的因素是热催化作用,催

24、化剂为粘土矿物。干酪根放生热降解,产生大量液态烃和气烃,是主要生油时期。3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H:3500 4000m,T:180 250,进入后生成岩阶段后期,此时温度超过了烃类物质 的临界温度,除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烃外,主要反应是 C C链断裂及环烷烃,长链烃急剧减少,低分子 的正烷烃剧增,产生凝析气并伴有湿气,这是进入了高成熟期4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当深度超过 6000 7000m时,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温度超过了 250,已形成 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最稳定 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形成碳沥青或石。论述题1 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 的地质条件。

25、1.大地构造条件在地质历史上只有哪些曾发生过持续下沉 的沉积盆地才是有利于生物生长,保存,转化 的环境。才能为油气生成,运聚提供有利场所。在这些盆地内生物 的堆积 生长及其遗体 的保存与盆地沉降速度及沉积物 的沉积速度有直接关系。若沉降速度 Vs沉积速度 Vd,则水体不断变深,生物死亡后,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到巨厚水体所含氧气 的氧化破坏,且因阳光不足,温度低,不利于生物生存;若 VdVs,则相反,沉积物会迅速填满盆地;水体快速变浅,乃至上升为陆地,沉积物暴露地表,有机质会易受空气氧化,也不利于有机质 的堆积和保存。只有在长期持续下沉过程中,并伴随适当 的下降, Vd Vs时,才能持久保持还原环境

26、。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可以长期保持适于生物大量繁殖和有机质免遭氧化 的有利水体深度,保证丰富 的原始有机质沉积下来,而且可以造成沉积厚度大,埋藏深度大,地温梯度大,生,储频繁相间广泛接触,有助于原始有机质迅速向油气转化并广泛排烃 的优越环境。2.岩相古地理条件在海相环境中,浅海区及三角洲区是最有利于油气生成 的古地理区域三角洲地区,陆源有机质源源不断地搬运而来,加上原地繁殖 的海相生物,致使沉积物中 的有机质含量特别高,是极为有利 的生油区域;至于海湾及泻湖,属于半闭塞无底流 的环境,也对保存有机质有利。在这些浅海区域,浮游生物特别发育,属于型干酪根。大陆环境:深水,半深水湖泊是陆相生油岩发育区

27、域。因为一方面湖泊能够汇聚周围河流带来 的大量陆源有机质,增加了湖泊营养和有机质数量;另一方面湖泊有一定深度 的稳定水体,提供水生物 的繁殖发育条件。而浅水湖泊和沼泽地区,水体动荡,氧气易于进入水体,不利于有机质 的保存;这里 的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多属干酪根,生油浅能差,适于造煤和生气。3.古气候条件温暖潮湿 的气候,日照时间长,能增加生物 的繁殖力。二.简述油气成藏要素和油气富集条件油气藏 的形成和分布是生、储、盖、运、圈、保多种地质要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油气藏富集条件主要包括:1 )充足 的烃源条件:盆地面积达,沉积层厚度大,尤其是烃源岩分布面积大、厚度大、有机质丰富高、类型好、成

28、熟度适中,成烃期晚。2 )有利 的生、储、盖组合:适宜 的沙泥比,单层厚度不宜太厚;互层式最为有利,指状交叉局部有利,砂岩透镜体比较有利3)有效 的圈闭:形成于区域性油气运移之前 的圈闭有利于成藏;离油源区较近,或位于油气运移主要指向上 的、疏导条件较好 的圈闭;水动力条件较弱 的圈闭。4 )必要 的保存条件:良好 的区域性盖层,稳定 的构造环境,相对稳定 的水动力条件。2.简述前陆盆地 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1)烃源岩典型前陆盆地具有两类烃源岩,即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凹陷型烃源岩系。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其成熟 的生油气中心总是靠近深凹带一侧2)运移条件通道:断层、不

29、整合面或渗透储集层向上或向克拉通一侧运移动力:构造应力可能起了相当重要 的作用3)储集层: 典型前陆盆地 的储集岩体总体上也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下部以台地相碳酸岩为主体 的储集体系和上部以陆相碎屑岩为主体 的储集体系。4 )盖层:台地相膏岩盖层、前陆期泥岩、膏岩盖层5 )圈闭与油气藏冲断褶皱带:挤压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背斜圈闭常上下构造不吻合。前渊带:岩性油气藏、生物礁油气藏(斜坡下层系)前缘隆起带: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断层油气藏由于造山带活动以及冲断带不断挤压,盆地内油气藏会受构造运动而不断调整,、改造和再分布,因此,前陆盆地都是油气藏遭破坏比较严重 的一类盆地。3.油气差异聚集原理1原

30、理假如在静水条件下,同一渗透层相连 的多个圈闭 的溢出点海拔依次递增, 且由单一油气源供油气,其聚集过程如下(图 5-13):第一个圈闭充满油气后,油气继续运移,气就会聚集在第一个圈闭,圈 1中原来 的油会被排挤出去,多余 的油和被挤出 的油就会运移至圈闭二中;再继续运移,直到 1中仅剩天然气而 2中仅有油;再继续运移, 2会重复 1中 的聚集过程,至到全部被天然气所充满。运移 的最终结果,可能 1、2为纯气藏,3为油气藏,4、5为纯油藏。当供油气不充足,或特别充足,其结果会有所变化,但所遵循 的原理是不变 的。由差异聚集原理可以得出如下规律或结论:1)在离源岩区最近,溢出点最低 的圈闭中,在

31、油气源充足 的前提下,形成纯气藏;稍远处,溢出点较高 的圈闭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纯油藏;在溢出点更高,距油源区更远 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水。2)一个充满了石油 的圈闭,仍然可以做为有效 的聚集天然气 的圈闭;反过来,一个充满天然气 的圈闭,则不再是一个聚油 的有效圈闭。3)若油气按密度分异比较完善,则离供油区较近,溢出点较低 的圈闭中,聚集 的油和气密度应小于距油源区较远、溢出点较高 的圈闭中 的油和气。4)所形成 的纯气藏、纯油藏、油气藏 的数目,取决于供烃 的充分程度、所供烃类性质及圈闭 的大小和数目。三、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概念:前陆盆地是指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 的盆地。1源岩条件

32、特征: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坳陷型烃源岩系,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酸岩、页岩。其成熟 的生油气中心总是靠近深坳带侧,受造山期间 的挤压以及地层负荷 的作用,深坳陷部位 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储集层向上或向克拉通一侧进行运移。2储层特征:也可分为两大体系,下部以台地相碳酸盐岩为主体 的储集体系和上部以陆相碎屑岩为主体 的储集体。3圈闭特征: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圈闭和地层圈闭是此类盆地最普遍和最为重要 的圈闭。 背斜 构造圈闭要为一些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分布在靠近盆地逆冲断裂带一侧。断层圈闭既有裂陷阶段形成 的由正断层构成 的断块圈闭,亦有后期造山阶段运动影响,在逆掩冲断作用下形成 的冲断层构

33、成 的断层圈闭,以及早期正断层反转形成 的断块或前缘隆起轴部张扭性断裂形成 的圈闭等。与逆冲断层有关 的断层圈闭主要发育在山前地带;与正断层活动有关 的断层圈闭,一是发育在早期 的裂谷盆地内,二是发育在晚期靠近地台一侧。地层圈闭主要发育在靠近克拉通一侧。因多期升降会形成多个不整合面,其地层总是向克拉通方向逐渐超覆,因此不整合类地层圈闭也是前陆盆地常见 的一种重要圈闭裂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裂谷盆地也称伸展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在引张作用下减薄、破裂和沉陷形成 的盆地。1油气生成特征烃源岩可以有碳酸盐岩、泥页岩,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以水生生物为主,且丰富、分布广、类型多 的特点。地热梯度高,利于有机质向

34、油气 的转化。2储盖组合特征坳陷型裂谷在稳定沉积环境下,储集层发育规模大、横向稳定、成熟度高。断陷盆地在块断运动作用下发育规模小、横向变化大、储集层成因类型多。盖层岩石类型多,主要为泥质岩类、盐岩、膏岩及致密 的碳酸盐岩。生储盖组合在裂谷前期为新生古储组合为主,断陷期为自生自储式组合为主,而裂谷后期以古生新储组合为主。3运移特点裂谷盆地中油气运移既存在侧向运移又存在垂向运移, 但以垂向运移为主,断裂带控制了裂谷盆地中油气田 的地理分布。裂谷盆地断裂体系发育,油气纵向运移十分活跃,有多期运聚、重新分配、多期成藏 的特点,油气往往沿断裂向上运移,在断裂两侧富集,纵向含油气井段长。4油气分布特征裂谷

35、盆地油气藏类型多(图 9-4),主要有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坳陷型裂谷盆地中部,一般发育与基底活动有关 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断陷盆地陡坡带则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发育,缓坡带则以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克拉通盆地石油地质特征1沉积特征及生储盖组合这类盆地从寒武系到白垩系都有烃源岩分布,岩性有泥页岩及碳酸盐岩,厚度变化较大。不同盆地或同一盆地 的不同演化阶段,有机质类型不同。克拉通盆地有丰富 的储层。一般下伏无裂陷 的克拉通盆地,沉降速率较慢,沉降为沉积

36、所补偿,保持同步;在盆地发育期间,较快 的沉降速率形成饥饿型内克拉通盆地,其四周为碳酸盐滩和三角洲,储层沿盆地周缘分布,有三角洲、海岸砂岩、生物礁及碳酸盐岩滩和台地。在下伏有裂谷分布 的克拉通盆地,裂谷作用形成地堑和倾斜 的地块,它们均有储集层;快速沉降期常为封盖层 的沉积期,在纵向上储集层与盖层有多种匹配形式,在侧向上,储集层可相变为非渗透性岩石, 形成侧向储盖组合。2油气聚集和分布特征克拉通 的油气藏以构造、地层圈闭为主,主要有五种类型:(1)与基底隆起有关 的潜山圈闭油气藏;( 2)基底之上 的沉积背斜与基底(断裂)有关 的构造圈闭及油气藏;(3)岩性圈闭油气藏;(4)其它成因 的背斜圈

37、闭及其油气藏;(5)地层岩性复合圈闭及其油气藏。克拉通盆地内主要油气田大部分分布在源岩发育区边缘或外侧, 表明盆地内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多数盆地 的油气也具备垂向运移特征。克拉通盆地具有长期、多旋回演化史,构造沉降及基准面升降 的多期性,形成独特 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因而油气分布具独特性。(1)油气田发育具分区性,表现为油气藏围绕生油凹呈环状分布,围绕优势运移方向展布,隆起带为主要油气田发育区。(2)油气田分布具分层性,它往往发育多套产油气层。四*油气差异聚集 的必备条件1)具有区域性较长距离运移 的条件,要求具区域性 的倾斜;储集层岩性稳定,渗透性好;区域运移通道发连通性好。1 )相联系

38、的一系列圈闭,它们 的溢出点海拔依次增高。2 )油气源供应区位于盆地中心带,有足够数量 的油气补给。3 )储集层中充满水并处于静水压力条件下,石油和游离气是同时一起运移 的。五比较气藏与油藏形成和保存条件 的异同天然气藏:1)烃类来源广泛,具多源,多阶段性。既有有机气,又有无机气,各类有机质在不同演化阶段均生成天然气,多源天然气复合成藏。2)储盖层条件对储层要求低,对盖层要求高,盖层封闭机理多样,烃浓度封闭可起重要作用3)运移方式易于运移且方式多样:渗滤、脉冲式混相涌流、扩散、水溶对流,其中扩散、水溶对流为重要运移机理。4)聚集机理:多样:游离天然气直接排替地层水成藏,已聚集石油 的圈闭被天然

39、气驱替成藏,水溶气脱溶成藏,富含气 的地层水可形成水溶气藏。5)演化和保存条件易于散失,扩散损失重要,气藏形成始终处于聚合散 的动平衡中,成藏期晚有利于气藏 的保存,聚集效率低。油藏:1)烃类来源来自腐泥、腐殖腐泥型有机质。主要生成于一定埋藏深度 的生油窗中。2)储盖层条件对储层要求高,对盖层要求低。盖层封闭机理为物性封闭、异常压力封闭3)运移方式主要是渗滤和脉冲式混相涌流4)聚集机理较单一,游离相石油排替地层水聚集成藏5)演化和保存条件主要为渗滤损失。扩散损失不很重要,聚集效率相对较高1什么是石油和馏分组成?答:轻馏分:石油气:沸点 530 C25高碳数 大分子量环烷烃、芳烃和含SNO化合物

40、。2海相油和陆相油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区别?答:海相:在原油类型上属芳香-中间型,石蜡 -环烷烃,含蜡量 1%V Ni含量高且 V/Ni113C相对高陆相:在原油类型上以石蜡型为主,含蜡量含量低且 V/Ni5%含硫量 1% V Ni3化学成分、温度、压力等对石油 的颜色、比重、粘度等有何影响?答:石油 的颜色与胶质 -沥青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石油 的密度决定于胶质沥青质 的含量,石油组分 的分子量,以及溶解气 的数量。石油粘度 的变化受温度、压力和石油 的化学成分所制约。随温度升高,石油粘度降低,压力加大,粘度也随之增加。环烷烃及芳香烃含量高、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含量高 的石油,粘度也较

41、大;原油中溶解气量 的增加则会使粘度降低。4石油、天然气 的溶解性各有何特点?答:石油 的溶解性特点: 1难溶于水 2可溶于气(烃气):地下较高 T、P下,部分低分子量液态烃可溶于烃气中。3选择性溶解于有机溶剂。天然气 的溶解性特点: 1在相同条件下,天然气在石油中 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 的溶解度。2当天然气中重烃增多,或者石油中 的轻馏分较多,都可增加天然气在石油中 的溶解度。5为什么石油具有荧光性?答:石油 的发光现象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石油中 的多环芳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石油在紫外光 的照射下,由于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 的存在而产生荧光。6为什么石油具有旋光性?答:源于

42、生物体 的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不对称,是石油有机成因证据之一,所以当偏光通过石油时,石油能使其振动面旋转一个角度,具有旋光性。7与常规油相比,重质油和沥青砂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有何特别之处?答:与常规油相比:相对密度大,粘度大,含蜡量低,凝固点低。元素组成:与常规油相似,但 OSN等元素含量高;与常规油相比更富含微量元素,高于常规油几至几十倍。化合物组成:烃类含量低(一般小于60%),非烃、沥青质含量高( 1030%)。8天然气有哪些产状类型?答:根据气体在地下存在状态分: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型:溶解气、煤层气、固态气体水合物。9油田水 的赋存状态和来源有哪些?答:状态:超

43、毛细管水(自由水)、毛细管水、束缚水、气态水。来源:沉积水、渗入水、深成水、转化水。10如何对油田水进行水型划分?水型与环境有何关系?答:苏林分类:以离子 的聚合能力为依据,以Na+ Cl-离子化合时当量比关系为基础,水中六项离子相互化合时 的规律是强者在先,弱者在后,最后生成 的盐类做为水型 的名称。 CaCl2型水:形成于地壳深部封闭性良好,水体交替停滞 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藏保存,所以油田水往往是高矿化度 的CaCl2型水。高矿化度 NaHCO3型水:是油气物质存在 的还原环境 的产物,成因上与油气田有关,为油田水 的基本水型之一。低矿化度 NaHCO3型水:两种成因 A花岗岩、长石砂

44、岩发育区,岩石被含有 CO2 的雨水强烈冲刷,使长石高领土化,可出现 NaHCO3型地表淡水。 B富含钠盐 的碱土区,含重碳酸钙 的地表水与土壤中吸附状 的钠离子进行阳离子交换作用,也会产生NaHCO3型地表淡水。 MgCl2型水:形成条件多种多样A主要:海水在泻湖中蒸发浓缩所致。 B大陆淡水溶滤海相沉积岩中所保留 的盐分而形成 C深层 的 CaCl2型水与上部 的 NaHCO3型水或 Na2SO4型低矿化度水掺合产生 的。 Na2SO4型水:地表水中分布最广 的一类水两种成因: A大陆水蒸发所致 B地 表低矿化度 的 NaHCO3型水流经含石膏沉积岩区时,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而形成 的。11生油 的原始物质是什么?为什么?答:水生低等动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