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解读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解读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解读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解读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解读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初中语文新课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式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呢?这段时间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使我们认识到语文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因此,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就成了当前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件大事。现我就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对新课程标准做以解读:

2、说课标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我认为它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听、说、读、写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3、过程与方法

3、目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关于总目标,我认为一方面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一是通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有关语文知识的目标并未忽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目标得到强化,特别是过程、方法目标的提出,对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其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一是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4、来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当说,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课程目标中得以很好的体现。比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都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另一方面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上,不仅在总目标的第5项中明确提出“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要求,而且将这一要求贯穿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各项目标之中。在突出学

5、生学习的自主性上,强调“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而“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总之,努力体现课程性质,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目标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特别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是课程目标的显著特点。二、学段目标1、在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学段的目标都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提出的。这样,阶段目标就构成了纵横交织的目标体系。阶段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学段目标十分明确

6、,阶段性十分明显,同时注意体现各个学段之间学习目标的连续性。特别是5-6年级的学习目标,与79年级的学习目标自然衔接,这就从学习目标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初中脱节的问题,使九年的教学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如,识字的学习目标,各学段是这样安排的。 年级 认识的字 学会的字 识字能力 1-2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3-4 2500 2000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6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7-9 3500 3000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2)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阶段目标十分重视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7、过程与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又面向未来,力求做到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各个学段的目标既体现了基础性,又体现了发展性。如, 5-6年级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应用文”。79年级重点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这样的要求,不仅符合学生学习写作的实际,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有机联系,而且反映了贯穿于课程标准之中的语文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3)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它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更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的

8、综合运用能力。在阶段目标中,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是共同的:一是有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能提出学习的专题;二是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尝试解决问题;三是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使研究的问题或拓宽或深入,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四是学习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来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2、根据课程标准,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诗文。 (2)学会抓住季节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 四季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

9、)体会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质疑法、诵读法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理请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4)注重品味语言,积累诗文语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 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说教材这套教材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审

10、美层次方面,即从人类文学的、艺术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如“语文课程标准还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等。这一单元正是对这些内容的具体实践。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有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古代诗歌四首和感受自然,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

11、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说建议一、 教学建议1、注重诵读,品味课文美的语言。课程标准中说: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单元提示也说: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本单元都是辞意双美的课文,感知和理解美的语言和语言的美,是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我首先采用诵读法教学。应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单元提示说

12、“要反复朗读”,春的提示说“多读几遍”,济南的冬天的提示说“反复朗读课文”,秋天的提示说“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古代诗歌五首的提示说“朗读古代诗歌讲究抑扬顿挫”,可见诵读教学在本单元的重要性。2、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课文意境。阅读优美的诗文,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发挥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未必赶得上成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决不比成人差。基于这点,教材有意识地作了一些尝试。例如,秋天的提示主说:“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见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济南的冬天的提示

13、说:“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春的“研讨和练习”中有这样的提示:“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和钻用得好在哪里吗?”“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古代诗歌五首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的题目:“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都明确告诉学生依靠联想和想象去体验课文意境,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事实上对学生来说,联想、想象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3、运用“四学一导”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选取“四学一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自学,研学,示学,检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解决问题。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二、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语文课程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如识字与写字的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书写正确,端正,整洁。阅读的评价,朗读、诵读评价,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