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1. (2015汕头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 a 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生态系统A.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 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 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 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 是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 一一绿色植物,但也有光能自养原核生 物蓝藻,还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
2、生物 硝化细菌等。a是消费者,消费者 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 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c为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 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答案A2. (2015郑州二检)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狼鹰肌狸卜虫鸟危 兔各种毛虫橡树苗草木植物A 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 重捕法B. 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C. 兔参与形成了 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D. 鹰每同化1 kJ的
3、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 kJ的太阳能来支持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图形分析、理解 判断能力。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 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森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在空间上都存在垂直结构; 兔在食物网中参与的有8条食物链,鹰占第三、第四营养级;若鹰的能量全部由 草本植物最终提供,选择最短的食物链,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的同化能量为 1吃0沧20% = 25(kJ),若鹰的能量全部由 橡树苗最终提供,则需草本植物的同化量为 0 kJ。答案D3. 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鱼b为两种小
4、型土著鱼,若引入 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项,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 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 的减少量,故正确。B项,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故错误。 C项,引入鲈鱼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 故错误。D项,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故错误。答案A4. (2015长沙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
5、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 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 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 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 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群落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A错误;戊是分解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B正确;图中乙i和 丙1,有共同的食物资源甲,乙2和丙2有共同的食物资源丙1,存在竞争关系, C错误;由图知丁不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是含氟的气体, D错误。答案B5
6、. (2015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CO2释放量 (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 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 a、b、c都有可能是细菌D. 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解析CO2的释放量相对值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a曲线CO2释放量为正值且不变,表明不进行光合作用,可排除生产者,可能是消费者 或分解者;b曲线CO2的释放量不断发生变化,则一定与光照有关,属于能进行 光合作用的生产者,c曲线CO2释放量为负值,且不变,这说明它有CO2的消耗,但与光照无关,所以应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
7、b、c同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的细菌,分解者如大多数腐生 细菌,三者都可能是细菌;b曲线只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答案D6. (2015连云港模拟)下列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捕食链中的第一、二、 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 (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 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个休数MB牛休数址一丁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洛B. 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C. 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
8、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解析捕食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第一营养级主 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着阳光、空气、水等;从图中看,虽然某些物种的数量 发生了变化,但种类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减少。答案C7. (2015海南卷)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本题
9、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能量流动包括能量 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 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 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 部分流向分解者, 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答案D8. (2014合肥质量检测)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大气中. CL化石燃料A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A、B、C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A、B、C包含的所有种群共
10、同构成生物群落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A代表分解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 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 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 落。答案D9. (2015北京通州模拟)科学家发现,深海冷泉生态系统(最深可达9000多 米)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物密度等特点,其能量的输入主要依靠()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动物的同化作用C. 原核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D.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深海阳光无法到达,无光合作用的进行,只能依靠化能合成细菌把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正确。答案C10. (2015 州模拟)下图
11、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 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 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用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的量表示。故选A。答案A11. (2015安徽安庆二模)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 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 表中数据单 位:102 kJ/(m2年)。下列
12、说法错误的是()种群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6.744.5412.2乙7015.854.2丙930229701丁69.52049.5戊1.6740.41.274A. 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 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 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解析根据各种群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食物网丙乙甲 戊丁,其中丙为生产者,A、B正确;当乙大量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 一丁一甲 一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C正确;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X 102 kJ/(m
13、2年),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 930X 102 kJ/(m2年),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 X2 210 )/(930 X 10) X 100%= 15%, D 错误。答案D12. 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 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 10 kg的肉(不 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B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 20 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 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解析羊一年的同化量=摄入量一粪便量=80(kg)。粪便中的能量是羊未 同化的能量。羊一年的呼吸量=
14、同化量一有机物积累量= 70(kg)。题干中未指出 草的同化量,故不能计算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13. 由于“赤潮”,一条4 kg的杂食海洋鱼死亡,假如此杂食鱼的食物有1/2 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 能量传 递效率按20%计算,该杂食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A. 28 kgB. 280 kgC. 16 kgD. 160 kg解析依题意构建食物网,如图所示。席洋植物早倉炕艾幻趣肉氏曲娄 I /从图中可看出,杂食海洋鱼的食物来自3条食物链,分别是海洋植物杂 食海洋鱼,海洋植物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海洋植物草食鱼类小型
15、 肉食鱼类一杂食海洋鱼。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由得:4X (1/2) 20% = 10(kg);由得:4X (1/4) 20%20% = 25(kg);由得:4X (1/4) 20%20%20% =125(kg)0故共消耗海洋植物的量为 10+ 25+ 125= 160(kg)。答案D14. 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 1左右,这样的 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 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 能够调节生物种
16、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 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答案B15. (2014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物质循环模 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B. 三种生物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之间可进行双向传递D. 可通过观
17、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缸的成分及原理的知识。生态缸是小型生态系统,其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需要放臵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 位臵才能正常运转,以保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但不能放在直射光的环境下, 直射光照易引起水温过高进而导致生物体死亡。 A项正确;图中自养生物为生产 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关系,再根据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 的关系可知为消费者,为分解者,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中的 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关系一般都是双向的,但 是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C项错误;可通过
18、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 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若自养生物等成分能正常生活,则说 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正常,D项正确。答案C16. 雌萤火虫通过发光来招引雄萤火虫完成交尾; 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 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 真菌抱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壤中, 就可以使休眠 抱子提前发芽,使其得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 作用()A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萤火虫发光属于物
19、理信息;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属于行为信 息;植物根分泌的化合物属于化学信息。答案B17. (2014江苏泰州期末)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A .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 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 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解析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 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答案C18. (2015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 就食性而言,
20、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数量的变动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 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而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种群密度的调查与此不符, 可采用 等距取样法调查;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较多,其数量的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 类;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物种的数量及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等; 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隐藏自己,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息,且并不是在同类之间传递信
21、息。19. (2016 东北四校联考)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 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人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 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 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解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环境容纳量会增大,鹰数量会增多;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20. 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 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
22、网的主要种群 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种群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6.744.5412.2乙7015.854.2丙930229701丁69.52049.5戊1.6740.41.274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 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 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解析:根据各种群的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食物网V二甲一戍、丁,其中丙为生产者;当乙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 一丁一甲一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是1
23、39.5X 102 kJ/(m2 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 930 X102 kJ/(m2 a), 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139.5 X 102)/(930X 102)x 100% =15%。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2014新课标全国卷U节选)(7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 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个营养级,营养 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 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
24、回答下列问题:(1) 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间关系的判断等相关知 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1)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戊中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中能量相 差不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可得 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根据(1)中的食物网简图可以看出甲和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戊是生产者,而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乙、戊丙/甲一丁答案(2) 捕食消费者(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2. (13分)图1表
25、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食物网简图。苔类与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 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團1者之间既有(1) 图1中共有 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2) 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 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3) 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除去物种A 一年后,与对 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解析(1)由图1分析知,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苔类为第一营养级 的食物链有2条,白杨树为第一营养级的食物链 5条,次级消费者有I、D、A
26、; 其中A与D有共同的食物G、C,且D是A的食物,因此二者之间既有捕食关 系又有竞争关系。(2)由于有C、F、G等多种动物与E处于同一营养级,当E大 量减少时,E在食物网中的位臵可由同营养级的其他多种生物替代,因而A的数量基本不受影响。(3)由图2可知,C是A的最主要食物,除去 A,则C将大量 繁殖,成为优势种。据题干信息知,苔类与物种C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而E、F则以白杨树中层树枝表面的苔类为食,C的大量繁殖使苔类减少, 进而导致E、F减少。答案(1)7 I、D、A A 和 D(2)E在食物网中的位臵可由同营养级的其他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C大量繁殖,占
27、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23. (2016昆明二检)(12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 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 要物种之一,如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 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 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2)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若鹰要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 kg。(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 其中物
28、种数目的多少称为,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群落的概念等,意在考查考生在识记和理解应用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1)假设高原鼠兔种群的密度为a只/公顷,则有关系:a : 600= 500 : 150,a =2000(只/公顷)。调查高原鼠兔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图中草是生产者,从生产者出发确定食物链的条数,一共有5条。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为其所在 的最长的食物链,即草一昆虫一高原鼠兔一鼬一鹰。求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应 按照最短的食物链,且取能量传
29、递效率20%计算,最短的食物链为草一高原鼠兔 一鹰,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为 1吃0沧20%= 25(kg)。(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丰富度。 使用药物毒 杀高原鼠兔后,高原鼠兔的天敌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一段时间以后,高原鼠兔的数量会因天敌数量减少而迅速增加。答案(1)2000 标志重捕法(2) 5 草f昆虫f高原鼠兔f鼬f鹰 25(3) 群落 丰富度 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少, 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4. (2015合肥一模)(9分)在一简单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 图回答问题。(1) 鹰位于第 养级。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亡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图中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2) 草固定的能量有以下四个去路:锻一蛇 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 自身肖耗; 自身枯枝败叶流向分解者; 。(3)若去除蛇,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环境容纳量将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稳定性等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的识图析图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鹰若以鼠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蛇为食,则处于第四营养级。该生态系统营 养结构简单,则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弱。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 者两种生物成分,缺少分解者。(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的去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组团出行合同范本
- 科技产品市场经济的模型分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压穿孔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社交电商的支付与金融解决方案研究
- 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趋势及影响分析
- 2024年临沂市兰山区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岗位考试真题
- 的逻辑结构与语言表达技巧
- 2024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解员岗位招聘考试真题
- 核定运输合同范本
- 2024年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江苏省2024-2025年跨地区职业学校职教高考一轮联考(机械专业综合理论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租车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改进协议3篇
- 露天矿边坡稳定课件所有章节整合
- 运用PDCA提高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
-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JGJ-T188-200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教案
- TGDCMA 022-2024 信用园区评价规范
- 安徽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聘真题
- 《2023版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