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进化单元测试3_第1页
苏教版生物进化单元测试3_第2页
苏教版生物进化单元测试3_第3页
苏教版生物进化单元测试3_第4页
苏教版生物进化单元测试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届苏教版生物进化单元测试1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时最好选取多基因遗传病B. 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患者应足够多C.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x 100%D. 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解析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A错误;为保 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时应随机取样,并且调查人群足够大, B错误;发病率 较高的遗传病不一定是显性遗传病,D错误。答案 C2. 下列人类遗传病依次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先天性愚

2、型囊性纤维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性腺 发育不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哮喘 猫叫综合征 先天性聋哑A. B. C. D. 解析 单基因遗传病有,多基因遗传病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有。答案 B3. 下图为先天性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 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B. 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的父亲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发 生了差错C. 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I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D. 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 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所致解析 从图示看出,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

3、患者 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 一定来自父方,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差错;若发病原因为减 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可能来自其母亲,也可能来自其父亲; 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 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所致。答案 C4. 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 a控制。调查时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 : 1,其中3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3。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 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B,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2为杂合子C. 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D. 该调

4、查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75%解析 根据患病双亲生出正常男性后代,且男女患病率不同可判断该遗传病为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母病子不病,可推断母31亲中存在杂合子,再由后代男性中患者约占4,可倒推出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为 杂合子。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 xaxa,无论其配偶的基因型如何,所生儿子的基 因型都是XaY,都不会患该遗传病。该调查群体中每个家庭的双亲皆患病,亲 代和子代的基因频率相同,假设调查的家庭数为 100个,患病双亲中的父亲的1 1基因型为XAY,母亲的基因型为2XAXA、2XAXa,则A的基因频率为100+ 50X 2 + 50100+ 100X 2X 10

5、0%= 83%。答案 D5. 某课题小组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家系遗传状况时,发现某地区人群中双亲都 患病的几百个家庭中女儿全部患病,儿子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 : 2。下列对此调查结果较准确的解释是()A 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B 先天性肾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病C 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D 被调查的家庭数过少,难于下结论解析 由题意可知,双亲有病,生下的女儿都有病而儿子中有正常者,说明男 女发病率不同,进而可推知该病和性染色体有关。双亲有病而儿子中有正常者, 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假设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而正常儿子占全部男孩的1/3,据此可知:1/2冶=1/3,解得a为

6、2/3。答案 C6自毁容貌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自觉地进行自毁行为,如咬伤或抓伤自己。大约 50 000名男性中有1名患者,患者在1岁 左右发病,20岁以前死亡。如图是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ninIV 0正常男女 窗患者U死亡A. 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I 2n 2和U 4都是携带着C. m 1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1D. 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约为2 500 000 000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双亲不患病,而后代有患病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 传病,且男性患者比较多,故该病为伴 X染色体遗传病,故A正确;男性患者 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他们的母亲,I

7、2、U 2、川4均正常,则她们应为携带者,故 B正确;川1从其父亲那里得到一个正常基因,从其母亲那里得到致病基因的概 率为2,即川1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故c正确;由题干所给信息无法推导出人群 中女性发病的概率,故D错误 答案 D7. 下列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A. 孕妇孕期接受过放射照射B. 家族中有直系旁系亲属生过先天畸形的待婚青年C. 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D. 孕妇婚前得过甲型肝炎病解析遗传咨询是医生对咨询对象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然后向咨询 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不包括是否得过传染病的情形。答案 D8.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知识后,决定开展一次有关人类遗传

8、病的调查,其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汇总结果,统计分析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A B C D 答案 C9. 500万年以前,人类和黑猩猩还是一家,人类经过基因代谢(即获得新基因,抛弃旧基因)而与黑猩猩区分开。关于基因代谢的说法,不符合生物进化事实的是()A. 基因代谢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B. 人类的基因代谢速率比其他哺乳类快C. 500万年来黑猩猩没有发生基因代谢D. 人类基因组中,脑基因组的基因代谢速率最快解析 500万年来黑猩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黑猩猩一定会发生基因代谢。 答案 C10. 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

9、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A 种群基因库增大B 基因突变频率提高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基因产生定向突变解析 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扬子鳄种 群在繁殖过程中,种群内个体在增多,致使基因库增大;随机交配的种群内, 如不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般是不变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其频率不 会随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答案 A 11下列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

10、排列顺序B. 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 S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数量多解析 突变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的结构, 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序,A正确;自然选择通过选择相应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正确;S型肺炎双球菌是细菌,无染色体,C 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数远大于雌配子数,但雌雄配子种类 及比例一致,D正确。答案 C12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A.甲C.丙D .甲、乙解析 两种群存

11、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 物种。答案 C13. 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 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 = Aaaa,贝U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图示中较能正确表示 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是()ACD解析 开始时基因频率为 A = 25% + 50%1/2 = 50%, a= 50%;由于基因型为aa 的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答案 A14. 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丫、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然有

12、利性狀探存小掘原种A不同性狀”J1:不利性状淘沈境iI :Q!YZ小鼠新 种产生A. 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不是同一物种B. X表示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Y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 Z表示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解析小鼠原种和小鼠新种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两个不同的物种;X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 B15.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 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

13、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 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解析 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未必进化,A错误;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 于男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性个体有两条 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是患者,所以人群中色盲患 者男性多于女性,故不能得出B结论,因为有女性携带者,所以B错误;Aa自 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所以 C错误。答案 D16.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抗锈病(T)对易感染(t)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

14、,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 50%和 50%B . 50%和 62.5%C.62.5%和 50%D . 50%和 100%1解析 感染锈病前,T的基因频率二20% + 2* 60%= 50%;感染锈病后,TT与113Tt的比例为20% : 60%= 1 : 3,因此T的基因频率二4+ 2X4= 62.5%。答案 B1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 同一物

15、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生物没 有进化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内容。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 基因库的差别变大,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认为生物已发生进化了;地 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 ABC18. 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多选)()A. 该种群繁殖

16、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 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发生了进化D. 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 64%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隐性个体aa的频率为0.64,则a的频率为0.8, A的频率 为0.2,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 Aa的频率是2X 0.2X 0.8= 0.32;种群的基因 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若A基因频率变化为0.4,则a的频率为0.6, 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4)2+ 2X 0.4X 0.6= 0.64, 即卩 6

17、4%。答案 ACD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多选)()A.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医学上一般用DNA探针来诊断B. 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容易受环境影响C. 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D. 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选择某个有此病的家族,通过研究统计计算出 发病率解析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主要通过尿液化验来诊断。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可能为遗传病,只要这种病是因为遗传物质改变引

18、起 的就属于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也可能 为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疾病,比如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 率,应随机取样调查,尽量多地调查人群。答案 ACD20.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人体不能利用半乳糖导致半乳糖在肝脏堆积及心智迟滞的遗传病。如图为某半乳糖血症家族系谱图。根据系谱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O表示正常男女 表示患病男女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带有致病基因的男性个体不一定患病C. 10为杂合子的概率为ID.若14与一患者婚配,所生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解析 8、9不是患者,而12、13是患者,说明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

19、遗传病。 带有致病基因的男性个体可以是杂合的显性个体或纯合的隐性个体,不一定患 病。14的基因型为AA或Aa,为Aa的概率为彳,则根据对此家庭的调查结果初步推测,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 色体上的性基因。若用字母T、t表示这对基因,该家庭中甲和乙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有该病的概率约为 。通过进行遗传咨询和 手段,可有效降低该遗传病患者的出生率。 经调查,岛上每256人中有一人患此种遗传病,则该岛人群中 T基因的频率为。选择此地进行调查的原因是 ,有利于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地中海贫血症的患病原因是由于细胞中决定相关蛋白质的基因T发生了突变,T基因既可突变为T1,

20、也可突变为t1,这体现出基因突变具有 勺特点。解析(2)由绘制的遗传系谱图知: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孩,故该病为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乙的基因型均为 Tt,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3)岛上人群 中患病概率为 盘,即tt基因型频率为 盘,故t、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十、H。AaX aaaa|x舟=g。若27号为携带者,10号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3;若7号为纯合子,则10号为杂合1子的概率为1。答案 CD21.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某种地中海贫血症 (单基因遗传病)具有较高的发病 率,为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对岛

21、上若干家庭进行了调查。在一 个祖孙三代的家庭里,丈夫(甲)和妻子(乙)均表现正常,他们仅有的一个孩子为 患有该病的男孩,甲的姐姐和乙的弟弟均为该病患者,而甲乙双方的父母均表 现正常,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下列空白方框中绘制出该家庭三代的遗传系谱图。正常男性 患病男性O正常女性 O患病立性表示娇配艾聚厂J表示亲、子忧关靈因该地区相对封闭,与世隔绝,故选此地区进行调查有利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4)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答案(1)如下图1常隐Tt、Tt 4产前诊断(3)16岛上居民与外界基本无基因交流(或答岛上居民与外界存在地理隔离等,合理即可)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22. 下图曲线表示

22、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请分析回答问题。(1) 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 。21三体综合征属于 遗传病,其男性患者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 克莱费尔特症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患者,请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解释:(填“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异常,形成 (色盲基因用B或b表示)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3) 为避免生出克莱费尔特症患者,该母亲怀孕后应及时接受产前检查。检查方 法是抽取羊水获得胎儿细胞,运用 技术大量扩增细胞,用处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然后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4)右图是某单基因

23、遗传病家系图。 为研究发病机理,通常采用 PCR技术获得大量致病基因,该技术成功的关键是要有 酶。 为诊断2号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通常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 若7号与该致病基因携带者女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答案(1)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或随着年龄增加发病人数急剧上升)染色 体异常 45+ XY 父亲XBY (3)动物细胞培养胰蛋白酶 (4)耐高温(或热稳定)的DNA聚合(或Taq)DNA分子杂交(或用DNA探针检测)423. 人的正常与白化病受基因 A和a控制,正常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受基因B和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假设白化病基因与相对应的正常基因 相比,

24、缺失了一个限制酶切点,图1表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图2表示甲、乙、 丙3人白化基因或相对应正常基因的核酸分子杂交诊断结果示意图。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限制酶切点56 9 78nr9仰患白化吕患镰刀型细 师病女昌胞贫血症男is蠶甲乙丙探针位置限制酶酶切基因片段与探针杂交显示常男女的电泳帯图谱图1图2(1)由图2可以判断出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2)已知对I 3、1 4个体进行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其电泳结果都与甲的相同。u 6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 ,川9个体正常的可能性为 。(3)白化病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病这两种性状所体现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分别为(4)如果要通过产前诊断确定川9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常用

25、的有效方法是解析由于正常基因有三个切点,限制酶能将基因切成两个DNA片段,而突变 基因由于失去一个切点,限制酶不能将基因切成两段而成为一个 DNA片段,因 此正常基因与探针杂交后显示的带谱有两条,而突变基因只有一条,因此由图可以看出,乙的基因型为 AA,甲的基因型为Aa,丙的基因型为aa。由12个体 患白化病可推知,U 6个体一定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由 n5是镰刀型细胞贫 血症患者可推知,1 1、I 2个体为杂合子,因此n 6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2AaBb。 13、I 4个体的电泳结果都与甲相同,说明二者的基因型为Aa,因此n 7个体的基因型为*AA、3人*。由n 8个体是镰刀型细胞贫血

26、症患者,可知 I 3、I 41 2个体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为Bb,因此U 7个体的基因型为3bB、|Bb。只考虑白2 11化病,可推出,川9的患病概率为4= 6,只考虑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川9的患 病概率为3x|x6,则川9正常的概率为|x9=27。猫叫综合征是由第5号染 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此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 胞中的染色体。20答案 (1)AA aa (2)AaBB或AaBb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羊水检查(从羊水中抽取胎儿脱落的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染色 体,对胎儿的细胞进行核

27、型分析)24. 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 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 a、b和c之间形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 。(2) 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 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 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3)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28、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解析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 a、 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1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原来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 = 10% + 2X20%)=1 120% ,d = 70% + 2 X(20%) = 80%;第二年种群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D = 4% +32%)=20%, d = 80%;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是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答案(1)地

29、理隔离生殖隔离 (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选择和隔离25 .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 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 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 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黑色浅黑色灰色主要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图21杂色(1) 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的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由图1可知,种群1和种群2(选填“是”或“不是” )同一物种。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种群2中具有基因型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 A和a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的结果。(4) 图2中的甲虫具有多种体色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解析(1)新基因的产生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新基因的出现将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2)种群1和种群2之间发生基因交流,没有 形成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3)从图1中可以看出,种群2中灰色个体生存的 数目多,说明aa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