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5/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1.gif)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5/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2.gif)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5/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3.gif)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5/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4.gif)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5/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0b2f47c6-2b2b-4d10-8407-cd63325fa2ce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内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教学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 使自己更健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非智力 因素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问题意识为先导, 改变学 生原有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 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从而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理念。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 节。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为进一步学习下节 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呼吸是人体
2、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 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要呼吸。 鼻是 用来呼吸的器官, 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 这些器官对吸入的 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较少,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初步 认识到呼吸道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 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 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心理上发育不成熟,思维模 式仍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经 验,对交流本质的分析上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 有资料。四、教学策略
3、师生合作式、图文结合式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呼吸道的作用。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 通过分组讨论合 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并 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能归纳总结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归纳总结。七、课前准备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八、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1、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们 先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憋气实 验,结束后告诉老师憋气时 你们的感觉。2、通过这个试验大家认为 呼吸对我们来说重要吗?3、评价同学的
4、回答。呼吸对 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 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没有 呼吸我们就无法生存。既然1、认真进行试验并回 答问题。3、思考冋题,进入新 科。贴近生活,创设 情境,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引入课题,自然 过渡呼吸对于我们这么重要,那 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又有 哪些器官参与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呼吸道 对空气的处理。呼 吸 系 统 的 组 成1、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 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 个人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 气,需要不断呼吸,需要不 断的从空气获得氧气,并排 出体内产生的CO。呼吸依靠 呼吸系统来完成。那么首先 来一起了解一下呼吸系统的 组成。(根据书43页)下面 同学们
5、六人一组,观察图W -25,结合生活经验,填出呼 吸系统的组成。2、那呼吸道又是又什么组 成的呢?看呼吸道组成图, 前后左右讨论。图中所缺信息已经填写 完整,来一起总结一下呼吸 道的组成。板书讲解气体 进入的过程及在肺内发生气 体交换。从图中我们知道由鼻、 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共同 构成的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 的通道。那么除了这个作用 以外,呼吸道还有是那么作 用呢?1、认真阅读课本上呼 吸系统组成的信息。2、回答问题,呼吸道 的组成。根据生活经验和书本 知识补充呼吸道额度 组成。通过观察与讨论 的结合,培养学 生归纳总结现有 知识的能力。通过呼吸道结构 挂图,使学生熟 悉自身结构。呼吸道1、通
6、过前面结构的学习,我 们已经知道呼吸道保证气体 顺畅通过的结构,那除了这 个作用以外还有什么呢?我 们来看看资料分析能带给我 们什么样的答案。2、大家六人一组分析讨论 资料分析并给出答案。3、功能和结构相适应,那这 些功能和它具有的哪些功能 相适应呢?4、呼吸道能对进入人体的2、分组讨论资料分析3、结合书上的文字和 图片回答问题。4、回答问题。并举出通过观察与讨论 的结合,培养学 生归纳总结现有 知识的能力。空气进行处理,那它的处理 能力是不是无限制的呢?为生活中空气污染引起 的人体疾病。什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有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环境污 染。5、通过资料分析哪
7、位同学5、回答问题并牢记养通过生活中常见知道痰是如何产生的?为什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疾病,使学生主么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随动关注生活,养地吐痰?成良好的生活习的 作 用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 随着尘埃漂浮在空气中容易 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危害 他人健康。所以我们要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 痰,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惯。6大家在平时看电视的时6、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候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冋 题,北欧人的鼻子跟咱们的 鼻子不一样啊,他们的鼻子 鼻端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刚才学习了呼吸道能使 进入的空气温暖。结合这个 来回答一下。来一起总结一下呼吸道 的作用。板书学完了呼吸道的结构和 作用,我们来思考一个与呼 吸道结构相关的问题。古人 说:“食不言,寝不语”。从 小父母也总告诉我们吃饭的 时候不要说话,这是为什么 啊?(可根据书45页回答)今天学完以后,吃饭的 时候大豕不要说笑,避免食 物进入气官对我们造成伤 害。问题。总结书后关于发生的知识大家作将课本的理论知为课外拓展了解一下。识带到生活中,本节课除了要知道呼吸系统养成良好的生活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更 要养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前台服务总结
- 酷咖食品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10月石家庄房地产市场调研总结报告
- 2025-2030全球环锭细纱机单锭检测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有机天然肥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风冷单螺杆式冷水机组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航空航天设备零部件用超声波清洗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网红孵化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池护照(DDP)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冷加工喷丸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
-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政治试题 含解析
- 宁夏“8·19”较大爆燃事故调查报告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 初三科目综合模拟卷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劳动合同薪酬与绩效约定书
- 消除医疗歧视管理制度
- 足疗店营销策划方案
- 学校安全一岗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