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彼此合作才能成功,组织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群体行为,三个故事,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究竟有什么区别,于是他找到了上帝,请求他带自己去看看。上帝欣然答应了。他们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景象:一群饥饿不堪的人们正拿着一把长勺拼命往自己嘴巴里送东西,但是那把长勺实在太长了,比他们自己的手臂还要长,所以他们无法弯曲自己的手臂把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去。有的人的手臂甚至弯曲得变形了,但是还是没有吃到任何食物。地狱果然是一副活生生的惨像,故事一:天堂和地狱,他们又来到了天堂,那个人被自己眼前所看到的惊呆了天堂里的人们也是拿着一把同
2、样长的长勺,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吃到了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把获取的食物都舀给了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吃,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每个人也都吃到了食物,在一个破庙里,住着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他们经常为了抢占向阳通风的窗户而争吵不休。 有一天,破庙突然着火了,瘸子的腿脚不便走不了、瞎子的眼睛不便也走不了。眼看两人就要活活烧死,在这紧要关头,瞎子终于说话了:“我们还是团结合作吧,我背着你,你给我指方向,咱们一起逃出去吧!”就这样,他们两人都逃过了这次劫难,故事二:瞎子和瘸子,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一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旅游到了埃及。他来到奥博斯城时参观了这里的鳄鱼神庙。在树林成荫的神庙里,许多大鳄
3、鱼在大理石砌成的水池中打着瞌睡。到了给神圣的动物喂食的时候,佣人们用珍贵的餐具给鳄鱼送来了油炸沙鸡、火腿、馅饼和各种蛋糕。这些讲究的食物,并没有引起希罗多德的兴趣,而一种灰色的小鸟确使他感到惊奇,故事三:鳄鱼和小鸟,希罗多德发现:饱食后的鳄鱼张着大嘴趴在那里,这种灰色的小鸟立即飞到鳄鱼的嘴里,在鳄鱼的牙齿间大胆的跳来跳去。这时鳄鱼只要把嘴一合,十来只小鸟立即会被它吞下去。可是鳄鱼从来不这么干,因为鳄鱼知道,这种灰色的小鸟是他的牙科医生,没有这种小鸟的帮助,鳄鱼的牙齿很快会坏掉,人是社会动物,不仅是出自选择而且还因我们不得不如此。我们要依靠他人来满足我们所有的物质需要和大部分精神需要。我们与别人
4、一起工作、学习、吃饭、运动,实际上,有如此之多的人类生活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以致于人们把不和别人往来的人看成是不正常的并往往送之以“孤独的人”这一称号,事实上,在社会中与他人不和的人心理上是痛苦的,教学目的:掌握群体、团队、委员会等与组织的关系。 重点、难点:群体、团队的概念及关系,群体间与群体内行为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目标,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第二节 群体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 第四节 群体行为 第五节 群体冲突 第六节 团队管理 第七节 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群体的概念 二、群体的类型,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一、群体的概念,一)定义: 1、
5、群体是指同类人或事物组成的整体。 如大学生群体、英雄群体 2、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一、群体的概念,二)群体的特征: 1、群体内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2、群体成员互相影响,互相依靠,彼此感到他们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 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力量,一、群体的概念,三)群体存在的基础 安全需要。 情感需要。 尊重和认同(地位)需要。 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需要,二、群体的类型,一)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在大型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
6、联系中一起。在小型群体中,人们之间有更多的直接接触,二、群体的类型,二)开放群体与封闭群体 开放群体经常更换成员,成员来去自由,成员的地位和权力不稳定;封闭群体成员比较稳定,成员等级关系严明,而开放群体中成员的地位和权力不稳定,二、群体的类型,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有组织正式承认、组织结构、目标、任务所确认。一般有明确的编制和组织形式,成员有明确的分工、责任、权利、义务、群体还有规章制度、纪律、规模标准。群体成员主要从事组织规定的活动,个体行为趋向组织目标,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第二节 群体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 第四节 群体行为 第五节 群体冲突 第六节 团队管理 第七节
7、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群体的形成 二、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三、间断平衡模型,第二节 群体发展的阶段,1961年,社会心理学家谢立夫进行了一项经典研究,完整地揭示了人们从个体形成群体的全过程。 这一研究请互不相识的12岁男孩参加夏令营。他们来自不同学校和街区,社会阶层上都属于中产阶级白人家庭。 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一个星期,参加实验的被试被分为两个独立人群,相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研究分别安排两个人群进行一系列活动,如一起做饭、修游泳池、玩垒球、一起做绳梯。结果,这一阶段的一起活动和交往,使两个人群分别从原来的聚合状态转变成了群体。每个小组都发展起了自己不成文的规则、非正
8、式的领导者,以及其他一些一个组织化群体所具有的特点。甚至两个小组分别自发地为自己的群体起了名字。一个叫响尾蛇,一个叫雄鹰。至实验第一阶段结束,群体每个成员的角色已发生明显分化,并且稳定下来,一、群体的形成,实验第二阶段安排两个群体相遇,彼此之间开展一系列诸如橄榄球、垒球及其他项目的比赛。竞争的结果,两个小组出现了明显的我们情感,我们和他们的意识发生了明显分化。群体成员分别将自己的群体看作是内群体,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更优越,而将对手看成为外群体,似乎对方的特点都不合自己的愿望。竞争引起了对于对手群体的敌意。第二阶段结束时请被试在两个群体中择友,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本组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分别达
9、到92.5和93.6,一、群体的形成,实验第三阶段是探索如何减轻或消除群间的冲突。实验安排两个小组被试一起进行一系列共同活动,如玩撒豆游戏,即先把豆子撒下,然后捡起来猜捡到的豆子数目;一起用餐、一起看电影短片。然而,这样的操作并未有效减轻双方的敌意。有一次两群体还在吃饭时发生了直接冲突,一、群体的形成,研究的进一步安排是提供两个群体必须一起协同活动的机会。如一起修野营基地的贮水池,否则大家都会缺水;一起协力将卡车拖出泥潭等一系列共同活动。结果,两个群体的敌对情绪明显减缓。野营生活结束时再次进行择友测验,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对方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与第二阶段的结果形成了显明对
10、照。 显然,交往、共同活动和目标一致,是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谢立夫等人巧妙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一、群体的形成,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 第三阶段:规范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二、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模型,二、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模型,第四阶段:执行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第五阶段:中止阶段,对于长期
11、性的工作群体而言,执行任务阶段是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而对暂时性的委员会、团队、任务小组等工作群体而言,因为这类群体要完成的任务是有限的,因此,还有一个中止阶段,三、间断平衡模型,群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像五个阶段模型中所描述的那样需要经过统一的一系列阶段,而是在群体如何形成和变化的方式上有一些明显一致的地方。这种模型认为群体发展的过程基本上以接近中间的某个时间划分两个阶段,三、间断平衡模型,在第一阶段中。群体首先界定任务、确定目标,并且这些在第一阶段中不太容易发生改变。 第二阶段发展到最后,以最后冲刺迅速完成任务而宣告结束,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第二节 群体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 第四节
12、 群体行为 第五节 群体冲突 第六节 团队管理 第七节 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群体角色 二、群体内成员关系 三、群体规范 四、地位 五、凝聚力 六、群体规模,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一、群体角色,一)群体角色的种类 角色种类一般有三种典型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 : 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任务角色: 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维护角色:包括: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和监督者,群体成员角色种类,维 护 角 色,任务角色,二)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二、群体内关系,一)群体成员关系分析工具 社会测量法:也称社交测量或社会测量,是由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莫雷诺于
13、1934年最先创造的。它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莫雷诺的心理地图学) (二)群体成员关系分析所涉及的主要概念 1、社交网络 2、簇,三、群体规范,一)什么是群体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衡量每个成员行为的标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进行预测并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方式。 规范的一般特征:由群体成员建立逐渐形成或改变规范具有一定的适用灵活性,三、群体规范,二)群体规范的类别 与绩效有关的规范: 与群体形象有关的规范: 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规范,三、群体规范,三)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1、个体的特征; 2、群体的构成; 3、群体的
14、任务; 4、地理环境; 5、组织规范; 6、群体绩效,三、群体规范,四)群体规范的功能 1、群体支柱的功能; 2、评价准则的功能; 3、约束行为的功能; 4、行为矫正的功能,三、群体规范,五)群体规范的分析与控制 1、群体规范的分析 皮尔尼克认为群体的规范与组织的利益有直接关系,提出用规范分析法分析群体规范并进行改良。 (1)明确规范内容 (2)编制规范剖面图 (3)进行改革,五)群体规范的分析与控制,2、群体规范的控制 (1)强化群体规范 1)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本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 2)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 3)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
15、; 4)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机会,因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 5)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规范将受到驱逐,五)规范的分析与控制,2)削弱群体规范 1)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 2)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与他们建立联合战线; 3)防止内部分歧; 4)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 5)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三、群体规范,六)群体规范的建立方式 1、主管或者同事的明确声明 2、群体历史上特殊事件 3、最初的做法 4、过去延续下来的做法,四、群体地位,一)群体地位的含义 群体地位是指对群体或群体成员在组织和群体中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界定。 地位常
16、以权力、资源、角色、仪式等加以区分和维持,四、群体地位,二)地位的分类 正式地位是工作群体正式给予的,包括头衔、丰厚的薪水、宽敞的办公室、灵活的工作安排等。 非正式地位是个体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获得,四、群体地位,三)确定地位的标准 不同群体确定地位的标准不同 年龄、资历、学历、收入水平、能力等 不同的标准会影响群体的绩效,五、群体凝聚力,凝聚力是指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一)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 态度和目的的一致性 加入的难度 外部的威胁 群体规模 奖酬体制 群体的组合方式 与外界的关系 群体的绩效 领导作风,五、凝聚力,二)凝聚力的作用 增强满意感 增
17、加沟通机会 与生产率的关系较为复杂 增强群体意识,积极 消极,诱导,高 低,凝聚力与诱导关系图解,I组,II组,III组,IV组,生产率,时间,沙赫特实验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结论:高凝聚力条件比低凝聚力条件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与生产率的关系较为复杂,一)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二)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三)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人均效率,人数,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的关系,n,六、群体规模,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第二节 群体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 第四节 群体内行为 第五节 群体冲突 第六节 团队管理 第七节 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
18、二、社会顺从、依从行为 三、社会助长、抑制与惰化行为 四、模仿、暗示 五、群体决策,第四节 群体内行为,一)社会从众行为的含义 群体成员行为并非完全是个体意志的产物。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一之达成一致的现象,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二)从众行为形成原因分析 从众行为的个性特征 从众行为的情境因素,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三)从众行为的二重性 1、积极作用 (1)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预定的目标。 (2)从众行为能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 (3)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有助于组织
19、规范、秩序的形成,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三)从众行为的二重性 2、消极作用 (1)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抑制创造性。 (2)容易使决策或决定出现偏差。 (3)容易造成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造成重大的损失,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四)管理从众行为 1、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 (1)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群体氛围。 (2)让权威人物发言表态。 (3)有人暗示他人讲出领导意图,然后加以肯定。 (4)树立点型的榜样人物,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四)管理从众行为 2、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 (1)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 (2)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增强自信
20、心。 (3)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群体集会。 (4)领导提出不同意见。 (5)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 (6)控制“自然领袖”的影响,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二、服从与依从行为,一)服从 1、定义: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 原因: (1)社会角色关系(合法权力) (2)责任转移,2、服从的表现 表面服从,内心也服从; 表面服从,内心并不同意,即所谓口服心不服; 表面不服从,但内心服从; 表面和内心都不服从的情况,二、服从与依从行为,二)依从 1、定义: 个体接受他人的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称为依从。 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关系,大多数不是命令服从模式,而是请求依从模式。依从是个体之间发生
21、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二、服从与依从行为,二)依从 2、依从技术: (1)“登门槛”技术 (2)留面子技术 (3)过度理由效应,1、登门槛技术,登门槛效应”泛指一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要求,从而诱使他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个体在接受一个请求后,增强了在某个特定问题上的投入,增强了责任意识,从而增强了对更大要求接受的可能性。(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2、留面子技术,与登门槛效应相反,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3、过
22、度理由技术,过度理由效应是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外在的理由取代人们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三、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及惰化行为,一)社会促进 1、含义: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三、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及惰化行为,一)社会促进 2、社会促进的两种效应: (1)结伴效应 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 (2)观众效应 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二)
23、社会抑制作用 1、含义: 社会抑制作用是指在群体的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减弱的现象,三、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及惰化行为,二)社会抑制作用 1、作用机理: (1)他人的存在和由他人造成的种种干涉,可以导致个体的精神不集中。 (2)他人的存在可能会激发个体过高的焦虑水平,使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三、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及惰化行为,三)社会惰化 1、含义: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的是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减少的现象,三、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及惰化行为,三)社会惰化 2、形成机理: 社会惰化行成的原因是因为个体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
24、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如果让个体相信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效率可以被精确地鉴别(测量)出来,或是对个体行为的贡献单独进行测量,则即便与群体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个体也不再有惰化现象出现,三、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及惰化行为,三)社会惰化 3、减少社会惰化的情境: (1)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 (2)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可以有效地激发人们的投入水平; (3)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激励引导; (4)群体成员有团队精神; (5)个体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三、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及惰化行为,一)模仿 1、模仿的概念 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 模
25、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个体感知到他人行为时,会有重复这一行为的愿望,模仿便随之而来,四、模仿和暗示,一)模仿 2、模仿的特点 (1)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 (2)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四、模仿和暗示,二)暗示 1、暗示的含义 暗示是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 暗示有三个环节,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四、模仿和暗示,二)暗示 2、暗示的分类 (1)按信息来源分
26、: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的信息源来自他人;自我暗示的信息源来自于本人。 (2)按暗示的目的分:可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有意暗示指有明确目的的暗示;无意暗示则是无明确目的的暗示,四、模仿和暗示,二)暗示 2、暗示的分类 (3)按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分:可分为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直接暗示的暗示者直接对被被暗示者施加影响;间接暗示的暗示者对被暗示者间接施加影响。 (4)按暗示效果分:可分为暗示及反暗示。前者达到了暗示者的预期效果;反暗示则达到了反效果,暗示信息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四、模仿和暗示,二)暗示 3、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暗示者的特点 (2)被暗示者的特点 (
27、3)暗示所处的情境,四、模仿和暗示,五、群体决策,一)群体群策概念 群体决策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决策集体所作出的决策。 (二)群体决策优点 第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避免个人决策的主观片面性。 第二,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五、群体决策,三)决策群体的组成原则 1、知识结构上的互补; 2、性格、气质和决策风格上的互补; 3、年龄、性别、所处阶层的合理分布; 4、决策群体的人数;(511人,四)群体决策的问题,1.冒险转移 有些情况下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倾向于冒险,其原因认为是冒险转移,冒险转移的理论解释。 (1)责任分摊的假设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3)社会比较作用
28、的假设 (4)效用改变的假设 (5)“文化放大”假设,四)群体决策的问题,2、小集团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贾尼斯认为决策群体的思想作风也会影响决策的质量即“小集团思想”。 (1)顺从性思维 (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3)盲目乐观情绪 (4)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5)首创精神的假象,五、群体决策,四)群体决策的问题 3、群体决策中创造性激发的两重性 群体活动具有复杂性,主要就表现在群体决策中的创造性上面。在顺利的情况下,一群人在一起劳动比单干能产生更多的创新的观念。相反,它也会扼杀成员的个性和创造性,五、群体决策,五)群体决策的方法 1、头脑振荡法 头脑振荡的原意是指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用于群体决
29、策则是指认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把有关的人员召集有一起,让他们就某一专门问题无拘束地发表意见,五、群体决策,五)群体决策的方法 2、反向头脑振荡法 从头脑震荡法中还派生出另一种方法,叫做反向头脑振荡法。它的涵义是让人对某个方案只提批评意见,尽量挑毛病,甚至吹毛求疵,从而根据批评意见修改这个方案,五、群体决策,五)群体决策的方法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程序如下: ()就预测内容写成若干条涵义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 ()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十人,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 ()将专家的
30、意见收集起来,对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处理,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 ()将统计结果再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统计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议进行修改,但全过程都需保密 ()将修改过的意见再寄给专家,五)群体决策的方法 4、提喻法 提喻法是由哥顿提出的,故又称哥顿法。其做法是邀请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与即将进行的决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运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讨论,五、群体决策,5、方案前提分析法 方案前题分析法与提喻法相类似。它并不支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而是讨论这些方案所依据的前提。 这种方法有下述几个优点: 第一,参加备选方案讨论的专家,往往也是这些方案提出者。 第二
31、,如果参加讨论的人数较多,意见很杂,则难于解决意见分歧。 第三,由于深追方案的前提,可以对方案的论据了解更透彻、更深入,从而增加选择方案的把握,五)群体决策的方法,6、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主持者向与会者通知开会地点与时间,但不告知议题。 与会者到齐后,主持者宣布议题,一般每次只议一个题目,解决一个问题,通常不超过两小时。 主持专家宣布全体进行“沉默准备”,发给每人绝笔,并规定时限。 到指定时间后,每人依次宣读自己准备好的意见,但每轮只读一条,并记录将发言要点记在大家可见的黑板上 大家对不明白处提出问题,由原提议解释澄清。 将各备选方案,按照各自对其质量高低的,列出顺序 记录员将每条意见的获票
32、数写在黑板上,五)群体决策的方法,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第二节 群体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 第四节 群体行为 第五节 群体冲突 第六节 团队管理 第七节 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冲突的性质 二、冲突的来源 三、减少冲突的策略 四、引起冲突的策略,第五节 群体冲突,一、冲突的性质,一)冲突的含义 1、冲突概念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认知、感情和行为表现上的不一致或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冲突和竞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一方所采取的行为是与否会影响到另一方目标的实现,一、冲突的性质,二)组织中冲突的层次 个人内冲突:个人内心
33、在目标选择或认识统一方面的冲突。 个人间的冲突:由于两人对问题、目标或行动上的认识、态度、立场的不同造成的冲突。 群体内的冲突:一个群体内的成员由于对问题、目标或行动上的认识、态度、立场的不同造成的冲突。 群体间的冲突:即群际冲突,在组织内多发生在不同部门之间,并导致竞争行为和一胜一负的结果,一、冲突的性质,三)冲突观念的演变 1 .冲突有害观:冲突是群体内功能失调的结果,冲突都是不良的、消极的、有害的,出现冲突是一件坏事,势必造成组织、群体、个人之间的不和、分裂和对抗,破坏正常关系,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减少冲突,最好是避免冲突,三)冲突观念的演变,2 .冲突有益观的观
34、点 最早提出冲突有益的观点的是刘易斯科塞: 1、群体内部的冲突,能够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组织体系(与社会体系)。 2、冲突发泄预防极端反应。 3、群体间冲突增加群体内的凝聚力,三)冲突观念的演变,3 .冲突辩证观 冲突既有有利方面,也有有害方面。 伊万赛维奇和马特逊对冲突情景的分析,二、冲突的来源及过程,一)冲突过程,阶段一 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阶段二 认知,阶段三 行为意向,阶段四 行为,阶段五 结果,二、冲突的来源及过程,二)冲突的来源 1 .信息不畅;2.认识不同;3 .利害冲突;4.个性差异 5.组织原因。机构不合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6.竞争原因。对竞争缺乏引导,进行不正
35、当竞争;7.工作性质原因。工作性质不同,互不了解;8.群体素质原因,群体成员特别是领导者思想水平、素质水平不高,从而导致群体成员与群体之间的冲突,三、减少冲突的策略,一)设置超级目标 (二)采取行政手段 1.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来减少冲突 2.设置综合领导 3.向上级申诉,由上级仲裁,三、减少冲突的策略,三)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立场与利益) 1.竞争型方式 2.回避型方式 3.体谅型方式 4.合作型方式 5.妥协型方式,三)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高,坚持程度,合作程度,竞争型,回避型,体谅型,高,低,妥协型,合作型,四、引起冲突的策略,关于如何引起冲突,罗宾斯提出了几种具体方法。 1.委任态
36、度开明的管理者 2.鼓励竞争 3.重新编组,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第二节 群体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 第四节 群体行为 第五节 群体冲突 第六节 团队管理 第七节 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教学内容,一、团队的概念和类型 二、创建团队的过程 三、团队情商 四、团队学习 五、创建成功的团队,第六节 团队管理,一、团队的概念和类型,一)团队的含义 1、团队的概念 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采用共同的工作方法,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 团队是特殊类型的群体,定义,工作群体,工作团队,目标,个人绩效,集体绩效,配合,中立的,有时负面,积极的,责任,个体,个人
37、的和相互的,技能,任意的、多样的,互补的,2、团队与群体的区别,3、团队的基本要素,互补的技能、为数不同的成员、共同的工作方法、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相互承担责任,一、团队的概念和类型,二)团队的类型 1.按照团队存在的目的和形态进行分类 (1)问题解决型团队。 (2)自我管理型团队。 (3)跨职能团队。 2.按照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的功能进行分类 (1)生产/服务团队。 (2)行动/磋商团队。 (3)计划/发展团队。 (4)建议/参与团队,一、团队的概念和类型,三)团队角色 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往往充当不同角色。贝尔宾提出的团队角色理论。他通过一系列模拟练习发现:任何成功的团队必须包括含担任不同角色
38、的人。他认为,成功的团队是应该由具有不同性格、承担不同角色的人构成的,团队内的主要角色,二、团队建设的意义,团队建设的每个成员都不构成正式组织中的“岗位”这个角色不是组织在雇佣他时由工作合同、职务说明书、岗位规范明确规定的,而是团队根据个人的天赋、特长、爱好、技能自觉得经过整合形成的,因此,团队能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合作精神处理和商议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各个团队都是以团队目标为导向,这种看似不分工、职责不规范、考核不够系统,便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要比发自正式组织的行政指令快而有效。这就是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三、创建团队的过程,阶段一:准备工作。在团队正式形成之前,首先确定是否必要建立
39、这个团队。 阶段二:创造工作条件。在这个阶段,要为团队提供完成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支持等。 阶段三:团队形成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完成三件事情:首先,确定团队的成员,其次,团队成员必须理解和接受团队的使命和目标。最后,在组织正式宣布团队的使命和职责。 阶段四:提供持续的支持。在团队开始运行之后,管理者也需要不断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消除存在的障碍,使团队工作得更好,四、团队情商,一)什么是团队情商 所谓的团队情商是指一个团体的综合情绪控制调节能力。 具体而言它是由以下诸因素决定的:该团队成员的个人情商平均水平;该团队领导管理层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情商水平;该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水平,四、团队情商,二)提升团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绿色办公装修标准合同3篇
- 2024年货车驾驶员辞职和解约合同
- 2024年物业公司维修工派遣协议
- 2024年茶具展会参展合同(展位面积与费用)
- 2024年版连锁加盟合同(餐饮业)
- 2024年版权许可使用合同(独家授权)
- 2024张家港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合同
- 2024年规范化采购协议模板指导稿
- 2024年玉米购销合同
- 2024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项目创新点挖掘与总结3篇
- 住宅小区绿化管理规定
- 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
- 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第7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 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
-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 高考日语基础归纳总结与练习(一轮复习)
- 会计科目涉税风险点风险
- 香椿矮化密植栽培
- GB/T 4214.3-2023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洗碗机的特殊要求
-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讲义三
- YY/T 0606.7-2008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7部分:壳聚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