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舜帝陵在王坛的论点2013年7月28日版_第1页
关于舜帝陵在王坛的论点2013年7月28日版_第2页
关于舜帝陵在王坛的论点2013年7月28日版_第3页
关于舜帝陵在王坛的论点2013年7月28日版_第4页
关于舜帝陵在王坛的论点2013年7月28日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4 10论舜帝陵在王坛正本论舜帝陵在王坛 论点人:杜学峰2013年7月28日论舜帝陵在王坛前言: 笔者在人民网上愕然看到张首鸣撰写的青坛、王坛、江南九疑地面考的文章,推断舜帝陵可能在王坛的说法,舜帝陵几千年来存在很多争议,又无确切的依据来判断定位,现舜帝陵争议的地点有两个:湖南宁远舜帝陵及山西运城舜帝陵,可是以上两地均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说明舜帝陵在存在,本人根据我们村武定岗及舜皇庙周边地形地貌及当地人文传说,二年来苦心查相关资料,我个人认为湖南宁远舜帝陵是远古那个皇帝为造势而建的陵庙。而山西运城舜帝陵最多只是个衣冠冢而已,只有我们绍兴王坛有存在较多的依据来判别舜帝陵的存在,判断出武定岗位置可能

2、真正的舜帝陵位置,虽然现在还不能肯定舜帝陵的真正存在,但可以肯定我们绍兴王坛是个祭天地神灵的地方,因为武定岗方圆3公里犹如一个巨大的向盘(古时用来看风水的物品),如果要得到考证,需要我们政府花很大的精力及定心,靠我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解开已经存在几千年的谜团,本人希望政府组织专门机构来研究,揭开4200年前的历史真相,对王坛及绍兴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旅游资源价值,整个华夏民族可以倍感欣慰。 杜学峰2013年7月28日一:地理地貌1. 武定岗位于绍兴王坛镇舜皇村西北侧,海拔高度90米,现均为茶山及梅树已荒芜,武定岗:武定功成,远方安宁之意。武定岗实景照2.根据卫星地图对比,现在武定岗位置与大禹陵位置极相

3、似,同是座南朝北,北面也是河道,且河道尾部分叉,河道头部与山向接,且河道同时向东汇向曹娥江,我个人根据像形字推断水像“人”字,山像“山”字,加起来就是个“仙”字,或许这是风水原因吧。3.大禹到过绍兴的,安葬在绍兴肯定是选好地点的,而且跟舜安葬的选址肯定不会相差很多,这就说明为啥禹陵位置跟舜皇庙位置雷同的原因。禹陵位置图 舜皇庙(武定岗位置图)4.武定岗位置前面有江,四面环山,是皇陵的最佳地点,也是皇陵的风水宝地,且遍布(石坛、青坛、王坛)地名、各个祭坛,我推断,以海螺山舜皇祭坛中心到青坛的距离及到石坛的距离是几乎相等,以海螺山为中心点连线青坛及石坛,延长线位置正是武定岗,根据卫星地图观察,站在

4、海螺山可以跟石坛是可以遥望的,或许还可以望到青坛,石坛现还看得到一座小山,青坛或许是隧道上面的小山。5.根据皇陵周边有四大神兽守护的说法,本人查证武定岗周围所有的山岗山脉,确实存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像型的山,玄武为现舜皇庙位置乌龟山,朱雀为郑张村于舜皇村之间的后龙塘、鸡头山、黄老园的位置,白虎位于竹来山附近,青龙位置就在罗镇村的陶家坞山的地方,武定岗正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神地”的居中位置。武定岗下是磨园里(墓园里),四大神兽地雕栩栩如生,有卫星地图与图腾图片对比为证,6.四神兽东南西北分布图 (1)东方青龙图腾及地形图像对比 : 青龙图腾 罗镇村的陶家坞地形图青龙位置实

5、景照(2)南方朱雀图腾及地形图像对比: 朱雀图腾 张家坪鸡头山地形图朱雀位置实景照(3)西方白虎图腾及地形图像对比: 白虎图腾 沙坞武荡岗地形图 白虎位置实景照(4)北方玄武图腾及地形图像对比: 玄武(龟蛇)图腾 现舜皇庙乌龟山地形图舜皇庙乌龟山实景照7. 关于 神兽的说法:在上古时代(一般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

6、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我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朱雀上升;夏秋之交,白虎露

7、头;秋冬之交,玄武升起。又有人总称为“四大神兽” 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黄为中央正色。与金木水火土对应。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古时期道教四神分布及星宿图(图中东西方位有误)观点:难道四大神兽只是镇守庙堂?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肯定是镇守帝王的陵墓安宁,因为只有镇守帝王的陵墓才有可能建造每一个大几万平方米的巨大像型四神地雕8. 根据现场考察现在山顶存在较多的石块,石块不大在5cm*5cm10cm*10cm左右,且均为

8、圆形的,由于时间长的原因吧,又不是砾石,是跟加工过一样的,此处没有开山过,哪里来的石块,且5*5、10*10的石块均在山顶根据当地人将这里挖下去好几米都是这样的土,我推断这是三合土,用来封顶用的。武定岗有东山头西山头,中间有个湾塘名为星起湾,舜陵所在地推断位置在东山头或西山头,东南位置下是远古时期的陵庙所在地,现地名为庙基坪,比现在还早的舜皇庙遗址就在庙基坪,这就印证了前有陵庙后有陵墓基本设置。 舜帝陵位置推断图 原陵庙位置图9. 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崩于苍梧之野可以理解为死于野外群山,而不是死于朝中,更不会是这个地方的地面名死的,葬于江南九疑可以理解为安葬在江的南

9、面,当时夏朝不可能按江海河来区分行政区域的,而不是现在有区域分界为江南江北,九疑是指水汇集的地方,而此地正是水汇集的地方,我查阅了卫星地图,总共有10条河流汇入小舜江。 10. 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 姚丘,“在上虞县西四十里,一名桃丘,俗传舜所生处”。 据查,姚丘在汤浦之上浦,时属上虞,时属会稽或山阴,今属上虞市,双江溪距离舜的出生地上浦为10公里左右,人死回故里,且相距10公里也不远吧。11. 该处陆路交通虽然不方便但有水路可以沿溪而上,古时道路不通但水路还是有的,原始的水上交通或许就是竹排,我的石坛舅公辈时候都是撑竹排逆流而上顺流而下运送物资的,而且竹排可以到达现

10、在的嵊州马溪村,根据老辈讲,原来是有撑竹排的组织的拿政府工资的,还要时常的去开水路,水大的时候用杆子撑,水小的时候就在排路上用绳子拉。小舜江几千年前或许与曹娥江水位标高相当,现由于年长日久山地冲刷山石沉淀江底导致江面升高,而出现水位高差较大,看现在小舜江江底的砾石深度就知道。如果当时水位相当的话,那水路交通岂不是很方便。我推断当时舜的灵柩就是用竹排运送至武定岗下(排(婆)至石),然后在抬上武定岗下葬的。婆至石位置图:本人推断其实舜老年南巡是因为感到自己人至将逝回到老家归宿有禹跟随,把国家大权交给了禹,禹把舜的后事办好包括做好皇陵至舜驾崩后离开绍兴至山西运城继位。12. 武定岗周围从前有很多古树

11、的,记不清了,到现在还有较多的在现场。13. 根据周边地面考证,武定岗下面为妙渚(庙址),前面为寺前,可以理解为该地确实有一个寺庙的,而不是小舜江对面的舜皇庙。14.农历9月27日为舜帝祭拜日,根据青王坛及石坛地名 推断每逢9月27日当时朝廷肯定进行祭拜活动,祭拜活动就在王坛,由于四神守护以武定岗几公里以内肯定不得进入圣地,青坛真好是管理祭拜及守护舜帝陵的驻地,此处正是古道的终点,根据道教设坛的考证,在王坛布置了好几个祭坛就在坎上北侧,(王坛祭坛坐北朝南位置图): 祭坛位置实景照关于青坛王坛石坛存在是说明:中国考古发现的成果,说明祭坛随原始宗教祭祀而产生。如内蒙古大青山莎木佳和黑麻板遗址,发现

12、石块垒砌成的圆形圈祭坛,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四千多年前)的村落祭祀坛场。说明在夏部落时期就已经设坛,这就说明在王坛出现祭坛位置是不奇怪的,建坛的地点选择在山顶之上,是用以祭天礼地的祭坛,玉晨观有青坛,龙虎山大上清宫三门前有虚皇坛,南岳衡山朱陵洞天有露光坛、青玉坛、光天坛、白璧坛、朝天坛。天台山桐柏观有受诰坛建坛的最佳地点,是名山洞府,形胜福地,有宫观祠宇、神异灵迹去处。要选择洞天福地、靖庐名山、玄坛宫观,曾是战场、屠坊、刑狱、冢墓等秽恶之地不可建坛。建坛日期要选择良日,当以方位东西南北定坛之坐向,大都是坐北向南的方位。总之,道教的坛仪法式,是法天象地而立坛,列斗环星,八卦九宫,十方三界,玉京金阙

13、,汇集坛中。道士登临祭坛,心融玄妙,运神会道,三界尊崇,万神朝礼,即可步罡踏斗,焚香祭祷,演示各种科仪法事。15、根据地形图分析在夏时期分明已经对阴阳有较大的研究 在舜皇村附近存在的阴阳地形的小山观点2:人文及传说 1.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在我们武定岗驻过清兵(杜桂林述说,已故),但这个地不是军事重地,为啥要驻兵,莫非这里有重要设施。我想这里保护的应是舜帝陵吧2.我们王坛周围有7只像型乌龟山(沙地村张和兴述说),而且都是头朝上游叫上水乌龟,传说是从曹娥江上爬上来,这都可以问周边老人的,现在都可以找得到乌龟山形状的印记,可见当时是把乌龟当作了崇拜物或神。3.小时候也是听老人说过,原来舜皇庙在现在的

14、舜皇庙对面的武定岗上,由于天灾原因庙倒塌,菩萨飘到江小舜江在乌龟山处卡住了,后人就在此处重建了舜皇庙(杜桂林述说,已故),这就应证了原舜皇庙就在庙基坪的位置。4小时候在山上挖雾葱,就在武定岗位置锄头向下挖掘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小时候很奇怪,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难道下面是空的,或许是有隔层,位置正好在西山头的。(本人亲历)5.南朱雀位置看到过奇特的景象,有人看到有一块棉被大小地方会发光发亮(孙国强述说)不知道什么原因。6.王坛舜皇庙是在100多年就重建的,门前那颗香樟树树龄已经500年了,可见这里的舜皇庙都已存在500多年了,为保护完好,历代政府肯定花了很多保护措施的。 观点3 关于湖南及山西舜帝陵

15、1.关于湖南宁远舜帝陵说(以下为网络抄录)秦始皇为赢姓,是舜帝的后裔。他在三十七年(前210)出游时,于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开帝于九疑山”。也可能就在此后,当时的长沙郡和零陵县加强了舜帝陵庙的建设,将舜帝陵与舜庙合而为一,迁到一块,当时都是帝皇为了自己的政权而造的势,或许是那个帝皇以李代桃在自己的陵周边建了舜帝庙,好叫后人长久敬拜他。三代时期的南方交通还很不方便,特别是作为楚国南部的今永州宁远一带,交通更加不方便。当时,舜帝陵在九疑山的三分石一带。从山下到三分石一带,要翻山越岭,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到达,楚国时期交通也不方便,难道夏朝时期会方便吗?为啥舜帝陵要建到那里。现说舜帝陵在湖南永州宁

16、远,舜的足迹为什么能够到达“遥远的”九嶷山?在夏商朝,中国的版图南部也只以长江为界,为什么更早时期的舜竟然能够深入长江以南几百公里,巡视到永州境内?李学勤说,今人不应该低估古人的活动能力,不少古人活动的范围都相当广,大禹治水也曾经到过今天的浙江,所以舜南巡至永州也不是不可能的。本人论点:大禹是到过绍兴的,但舜是到过永州是有疑问的,永州宁远水系不发达,陆路交通又不方便,更没有像绍兴那样水系汇入东海的地理条件,且距离夏朝国都距离几百公里,宁远没有和舜有任何的瓜葛,没有理由要安葬到遥远的宁远呀。光凭一个原陵庙遗址不能说明舜陵就在宁远。宁远舜帝庙是在1999年重建,2005年才建好,永州的祭拜日期为公

17、历9月28日,舜皇祭拜时间为农历9月27日,时间上不对。本人认为湖南宁远舜帝陵是远古那个皇帝为造势而建的陵庙2:关于山西运城舜帝陵说(以下为网络抄录)关于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经过了数千年没有异词。近年,出于发展旅游经济之需,对于蕴含着巨大旅游商机的舜帝,人皆垂青。于是,山西运城的盐湖区根据有一舜帝庙的情况,提出了“打舜帝牌,唱调产戏,走致富路”的发展思路,在山西运城的鸣条岗大兴土木,也建了一个“舜帝陵”,整个陵庙分舜帝大道、舜帝公园、舜帝广场、舜帝陵庙四部分。 山西运城两作者在所著圣帝虞舜一书中说:“笔者认真阅读各种史料典籍,认为司马迁史记所言“舜葬于江南九嶷”有误。作者在断

18、章取义地沿引、为我所用地断句、歧义解读了尚书、孔子家语、孟子、山海经之后,说:“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市)置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是汉武帝做皇帝年时设置的,又是郡治,其时名声正盛。司马迁未见竹书纪年,故不致“鸣条有苍梧之山”,便认定舜卒葬的苍梧之野为西汉所置苍梧郡,因为多数著作所言舜葬苍梧之野。而舜晚年居冀州(今山西省运城市),距广西梧州五千里左右,如何能卒于苍梧,便以南巡作为理由。”作者又在“南巡之误”一文中指责司马迁说:“先秦各种史籍均无舜晚年南巡狩之举,且南巡到不了湖南。司马迁以南巡狩让舜去广西苍梧,可以说是绝大的漏洞,也许舍此再无别的理由,只好如此落笔。” 对作者这番高论,我们在鸣条在

19、哪里、如何解读“竹书纪年”等文章中已经作了探讨;对于舜帝是否南巡,我们也从传说故事、史实记载、考古依据几个方面作了论述,在这里不多赘言。只就几个常识常理问题稍作说明,以正视听。 其一,司马迁是北人,“二十而南游江、淮,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作了大量考查研究,且父子二人均为汉时太史令,学识渊博,又拥有皇家史馆大量资料。倘若舜帝陵真在山西运城,作为出生于陕西韩城(陕西韩城与山西运城只隔了一条黄河,近在咫尺)且又在西安为官的北人司马迁,岂会不知道离之咫尺处有舜帝陵?司马迁这样孤陋寡闻,连眼鼻子底下有个闻名遐迩的舜帝之陵都不知,这种人还写得出不朽著作史记吗?还有一个柳宗元,生于舜帝帝都蒲坂,亦

20、即山西永济人。其柳宗元集涉舜篇目达篇,有湘源二妃庙碑、舜庙祈晴文,无半句说舜陵在自己家乡而说在九嶷山。 其二,今本竹书纪年帝陵有虞氏对舜践帝位后在位的五十年只记载了十六年,对舜让禹作摄政帝后也只记载了六年,且涉及舜帝只有三年,可知,这是一部非常不完整的编年体书。众所周知,古本竹书纪年原为卷,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亡佚,南宋的时候就只剩了残本三卷。到明代嘉庆年间,有人搜集残存佚文,参照杂史、野史杜撰出今本竹书纪年,此为伪本,因而非常不严谨。不严谨之原因是手里史料不足,于是就只有意断推测编造,其史学价值根本无法与史记同日而语。更何况从古至今,没有过一本“正史”“正经”说过山西境内的中条山就是苍梧山。

21、 其三,说苍梧郡或交州为汉时所立不假,但是,我们切不要不知道尚书皋陶谟说的“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是什么意思;切记不要不知道舜时经禹治水,指天划地以后,其疆域“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 、北发”中的交 是指五岭之南这一史实。 其四,说舜毕生没离开过“冀”,这是对舜毕生“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的不同于其他帝王的秉性太不了解。关于舜帝老来南巡,很多史籍均有记载。且不说舜帝南巡有了却夙愿、凭吊王灵、回避与禹的矛盾、教化三苗等多重原因,即便只有不服王化的三苗人作乱这一条,也够舜帝“修教”“行德”“执干戚舞”好一阵子了。倘若舜帝对南方三苗作乱不闻不顾,自顾躲在“离宫”安享天年,试问这样的舜帝还能得到南方民众数千年如一的尊崇和爱戴吗? 其五,古语中之“陟”字绝不是只有指帝王之死一义,要不然,对今本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中“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如何理解?倘使舜帝在践帝位三十二年就死了,又哪来的“五十年帝陟”?难道舜帝死了两次?且抛开今本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之真伪不说,“五十年帝陟”之“陟”,是指帝王之死不假,但是,“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之“陟”,很显然就是指舜帝南巡。尚书尧典中“五十载陟方,乃死”亦是因南巡而死之义。山西运城为了把舜帝庙说成舜帝陵,在舜帝考略木牌上书:“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