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地面沉降ppt课件_第1页
第十讲-地面沉降ppt课件_第2页
第十讲-地面沉降ppt课件_第3页
第十讲-地面沉降ppt课件_第4页
第十讲-地面沉降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讲 地面沉降,提 纲,一、概述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三、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及规律 四、地面沉降主要特征 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 六、地面沉降监测与预测 七、地面沉降防治,一、概述,地面沉降,定义:地壳运动或开采地下流体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 区别于地表塌陷、地裂缝 世界上已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墨西哥和意大利等。我国也有 50 多个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较严重的有上海、天津、台北、苏州、常州、无锡、宁波等,地面沉降灾害,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DZ0238-2004) 定义: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发生的大面积地表高程降低,并

2、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或过程,地面沉降灾害会给城市建筑物、道路交通、管道系统及给排水、防洪等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城市地面沉降已被列为十大地质灾害之一。它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成因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其影响范围之广、治理难度之大远远超过了其它城市地质灾害,一、概述,地面沉降的危害,一、概述,苏州防汛堤有三次明显加高,据统计,嘉兴市平均田面高程为 2.29m,水位每增加 10mm ,淹没面积增加 1.6 万亩,洪涝灾害加剧,一、概述,洪涝灾害加剧,2003.7.7雨后西工大沉降中心,太原市武家庄村常年积水,一、概述,洪涝灾害加剧,河北平原地面沉降区,宁波地面沉降区常年积水,一、

3、概述,建筑物受损,2003年2月28日因地面不均匀沉降错断西安子午路2m粗的供水管道,2002年12月10因地面不均匀沉降错断西安翠华南路2米粗的供水管道,一、概述,太原市,西安大雁塔,无锡市,建筑物受损,一、概述,建筑物受损,太原市,江阴长泾,西安长安路,一、概述,建筑物受损,一、概述,珠海西区海华新村住宅区落成仅10年,地面沉降最大达1.5m,建筑物受损,一、概述,不均匀地面沉降加速了地铁隧道设施的磨损,建筑物受损,一、概述,不均匀地面沉降加速了地铁隧道设施的磨损,建筑物受损,一、概述,海岸灾害加剧,天津市因地面沉降受风暴潮危害严重,上海市因地面沉降致使防浪堤三次加高,一、概述,根据长江三

4、角洲、华北地区、汾渭地堑主要城市等的研究,粗略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造成的损失累计高达45005000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累计为350400亿元,年均总损失为90100亿元,年均直接损失810亿元,一、概述,到2003年地面沉降面积已达到93,855km2,形成长三角、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面沉降灾害严重区,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图 例,沉降量大于2000mm,沉降量5001000mm,沉降量10002000mm,沉降量小于500mm,西安,太原,天津,上海,无锡,唐海,苏州,常州,杭州,湖州,阜阳,沧州,北京,曲周,绍兴,宁波,温岭,温州,南通,泰州,徐州,衡水,晋州,石

5、家庄,大城,任丘,保定,霸洲,德州,东营,济宁,菏泽,许昌,洛阳,开封,淮北,宿州,台北,大同,榆次,临汾,运城,广州,珠海,海口,昆明,哈尔滨,大庆,福州,嘉兴,扬州,洪湖,屏东,云林,台北,云林,屏东,广州,珠海,海口,我国发现地面沉降的主要城市,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现状图,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上海市地面累积沉降量等值线图 (一九九六二一年,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苏锡常地区2002年 地面沉降速率图,苏锡常地区至2002年 地面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图,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等值线图,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太原市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19562000年,大

6、同市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19881993年,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饱水多孔介质的失水压密原理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土 H = 水h,垂直位移的变化,图1 江苏张家港市、广东珠海市的地面沉降,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图3 垂直位移量的空间变化,规律性:由沉降中心向周边方向逐渐减小,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A,B,A,B,O,O,垂直位移量,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图4 上海闵行区华漕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发展趋势,垂直位移量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图5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面积不断扩大,三、地面沉降的形成

7、机理及规律,水平位移的变化,图6 在亚利桑那州皮卡乔附近,因抽地下水的沉降引发地裂缝,图7 河北沧州因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裂缝,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图8 水平位移量的空间变化,规律性:最大位移在沉降中心的两侧,沉降中心及最外围较小,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图9 地面破坏的表现形式,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抽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1)抽水量的影响,规律性:抽水量越大,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沉降范围越大,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抽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2)抽水方式的影响,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3)开采布局的影响,图12 不同的开采布局对地面

8、沉降的影响,抽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地层对地面沉降的影响,1)地层岩性的影响,图13 不同的地层岩性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性:砂砾层的压缩量小于等有效应力作用下粘性土的压缩量,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地层对地面沉降的影响,2)地层厚度的影响,图14 不同的地层岩性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性:粘性土的累积厚度越大,压缩总量越大,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地层对地面沉降的影响,3)地层组合的影响,图15 不同的地层组合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性:在同等开采条件下,粘性土层数越多,沉降速率越大,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图16 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开采漏斗区与地面

9、沉降中心并不一致,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四、地面沉降的主要特点,区域易发性 时间累进性 过程渐变性 成因复杂性 难以逆转性,区域易发性,国内:17个省(区市)95个城市,多 见,面 广,国外:200多个城市或地区,三角洲平原:上海、苏锡常、南通、嘉兴、桐乡、海宁、广州、珠海、中山、台山、东莞等城市。 冲积海积平原:唐山、沧州、衡水、任丘、河间、南宫、保定等12个沉降中心;天津、盐城、大丰、宁波、温州、台州、海口、北海等城市。 冲积洪积平原:北京、许昌、濮阳、开封、商丘、洛阳、安阳;济宁、阜阳等城市。 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西安、太原、大同、榆次、临汾、昆明福州等城市,世界上最早发现地面沉

10、降:1898年在日本新泻; 有50多个地区的地面沉降量达到了10m(墨西哥、日本、美国等,中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1921年上海; 总沉降面积达5万多km2; 最大沉降量3.14m(天津塘沽区,时间累进性,长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地面沉降发展历时曲线,过程渐变性,锡西地区石塘湾镇历年地面沉降图,成因复杂性,影响因素多 构造沉降:新构造沉降、断裂活动 软土层次固结变形沉降 排水固结变形沉降 工程加荷引起承载土体固结变形沉降 复合性强 二种、三种或四种因素叠加,综合作用,后果不可逆性,粘性土释水压密时,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即使孔隙水压力恢复,粘性土仍保持压密状态,发生塑性变形。 当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11、含水层附加应力增加至其前期固结压力时,含水层通过颗粒间的明显滑动与滚动来调整含水层颗粒骨架而逐渐形成新的应力平衡。当含水层附加应力超过其的前期固结压力时,也将呈现塑性变形特征。 地面沉降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是不可挽回的,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条件;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 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 分析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及可能的成灾范围; 了解地面沉降勘查、监测和防治现状(人工回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及效果,提出预防与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平原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构造:新构造沉降、活动断裂; 地形地貌: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冲积海积平原、冲积湖

12、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前缘、山间盆地的地表形态及高程变化、水系分布及流向、湖沼水域面积及其变化; 松散沉积层厚度、岩性、垂向组合; 各土体(重点是软弱压缩层)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含水层的分布、厚度、补给条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地下水、油气资源的开采利用现状; 地下水水位降低及影响范围; 城市建设(路、桥、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等)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施工中和竣工后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地面沉降区沉降发生时间、分布范围、形状、面积及累计沉降量、历年变化与沉降速率的调查与分析;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

13、失评估,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实例介绍,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25万)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浙江省,总面积30340km2 ,海拔高度35m, 环太湖地带12m,沿江68m,长江三角洲平原第四纪地质特征 厚度大,变化迅速 第四系厚度160210米,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厚度增大;上海浦东第四系厚度250米左右;苏锡常地区第四系相对较薄,厚度变化大,第四系厚度100200米,地下潜山分布区仅6080米。 成因类型多,沉积相变快 海相、海陆过渡相、冲积相、冲洪积相、湖相和湖沼相 历经破坏,难

14、以对比 经历了长江大沉积、大破坏的形成过程,保留下来的第四系已非连续沉积,加大了建立第四纪地层层序、进行区域第四系划分对比的难度,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充分收集、分析区内钻孔资料、物探资料; 有针对性地部署了6个第四系综合测试孔,系统采集了古地磁测试、孢粉、微体古生物分析、14C测年、ESR测年、热释光测年、粒度分析、重矿物、碳酸盐等样品,建立了依据较充分的第四系基准孔。 由多个基准孔带动区内各类钻孔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在对第四系沉积结构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区内含水层组的划分和对比,确定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边界条件,技术路线,基岩构造模型基岩起伏面,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调查、分析,

15、地面沉降迹象及损失调查访问。 井管拔高、海水倒灌,河(渠)水倒流、港口、码头或堤岸失效加高、桥梁净空减少、城市排水不畅、河流泄洪能力降低、建筑物破坏、农田受淹、一次降水过程地面积水范围等,以5年为间隔进行上海市水准复测,全面掌握了地面沉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上海市一九九六二一年累积地面沉降图,苏锡常地区2002年 地面沉降速率图,苏锡常地区至2002年 地面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图,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及现状,累积沉降量200-600mm的沉降面积约4650 km2; 0.6-1.0m的沉降面积约1350km2; 1.01.4m的沉降面积约300 km2; 1.41.8m的沉降面积约30 k

16、m2; 大于1.8m的沉降面积约6.5 km2,地下水超量开采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上海市区90年代占70%)。 地面沉降随地下水的开采而持续发展 年内沉降量随地下水位的升降而变化 地面沉降速率受地下水位控制,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大规模城市建设、建筑物荷载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的重要影响因素(上海市区90年代占30%)。 代表性高层建筑与所在地区对比 典型区对比,地质环境是区域地面沉降重要的内在因素。 松散沉积层厚度、岩性 松散沉积层垂向组合 含水层补给条件,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1)基岩标、分层标组; (2)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3)水

17、准监测网,地面沉降自动监测系统建设,1) 自动化监测系统组成,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2) JS型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3)数据自动采集及处理,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7、地面沉降的监测,对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预测,因影响因素复杂,预测难度较大。近年来,国内外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地面沉降问题较严重的几个城市也先后进行了系统的沉降量观测、模型试验、沉降量计算和预测工作,统计模型 传统的理论模型 数值方法,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这种方法适用于已长期地面沉降及地下水位详细观测资料的地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油、气)引起地下水位(油、气压)持续下降,进而引

18、起介质失水压迷是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所以可利用地下水开采量或地下水水位于地面沉降量的资料,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 例如:根据天津市资料,可得 S =28.13 +0.0067Q 式中:S为地面累计沉降量;Q为累计开采量。 又如,根据上海市资料,得: S = B0 + B1h +B2D +B3H 式中:B0、B1、B2、B3为回归系数;h为水位变幅;D为水位作用天数;H为该水作用期间平均水位,统计模型,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统计模型优缺点,如果建立SQ或Sh的回归方程,即可根据未来的开采计划推算地面沉降量的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适用范围广。只要把主要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可以不考虑

19、复杂的物理过程。但该方法有很大的弱点,从理论上讲,不能对机理有更深刻的了解,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传统的理论模型,这类模型主要是根据土力学固结理论的基本原理,对在某一特定抽水条件下,各岩性层对应的有效应力增量,分别计算器压缩变形量,然后累加,计算地面沉降量,1)砂砾质土的变形量计算 (2)粘性土层的变形量计算 (3)地表某一地点的累计计算量,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1)砂砾质土的变形量计算 对砂砾质土层可按弹性理论处理,其变形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S =(B*)/E 式中:S为变形增量;B为该层的初始厚度;E为平均的变形模量;唯有效应力增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S =(w*g*h)/Es

20、*B 式中:S为变形增量(cm);h为水头变化值(m);w为水的密度(t/m3);g为重力加速度(9.81m/s2);B为砂砾层的初始厚度(m);Es为砂砾质土的变形模量,抽水时,Es= 1/a0为压缩系数,停抽或回灌时,地层回弹,Es= 1/as,as为回弹系数,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2)粘性土层的变形量计算 粘性土的变形量可采用线性公式计算: S=a0/(1+0)P*B 式中:S为粘性土的变形量;a0为某一压应力区间(1-2)的压缩系数;0为粘性土起始孔隙比;B为粘性土层起始厚度;P为水头下降值。 若按静水压力来考虑,上式可写成: S =mr/(1+0)*h*B,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3)地表某一地点的累计计算量,S总(t)=Si(t)=avi/(1+i0)*Bi0*wiw*g*hi 式中:S总(t)为t时刻地面沉降累计量;avi为第i层压缩系数;i0为第i层起始时刻(t0)的孔隙比;Bi0为第i层起始时刻(t0)的厚度;wiw第i层水的密度;hi(t)为第i层t时刻的水头与起始水头的差值,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数值方法,比奥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