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检测19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检测19_第2页
2019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检测19_第3页
2019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检测19_第4页
2019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检测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人口与城市第2课时人口与地理环境(二)【课前检测】一、综合题1.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 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 丰富,民族多,分布广。材料一: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 GDF为6619元(全国为15 033 元/人)“材料二: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和表1反映了 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图6、表4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 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 关性越显著。表1 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坡度范围v 1313。O/ 1717O21 21地形坡度-

2、0.17-0.73-0.66-0.24土地开垦 率0.540.760.780.4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iI1%度与褥拔相关性比较0.4(1) 根据上图,在 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 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 6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誨拔 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m(2)根据表4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者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坦止确项卞母)CA. I】地开星过度B.环境用被)遭受彼坏C.晞水丰富D.修妞梯HE.地形崎岖(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 程造价最

3、低的地区是 (填正确项字母)。A .云贵高原 B .珠江三角洲C .华北平原 D .山东丘陵(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课后检测】一、选择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 400万,离该市1 500 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 “临界点”。据此回答1-2 题。1.“ 1 500万”的数值是()A.人口合理容量B.最适宜人口数量C.环境人口容量D.确定不变的2. 下列措施可以使“ 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A. 控制人口的增长B. 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调入C. 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D. 努力开发当地淡水资源以解决供

4、水紧张问题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8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3-4题。3. 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C.消费水平 D .开放程度4. 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A. 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 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适”的指标。据此回答5-6题。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 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

5、. 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D. 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6.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建立公平的秩序,使 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D.(图2),回答7-8题。A. B.C.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人耐他A I境曲x时阿吋间吋阿图27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 次为()A. I、H、皿B. H、I、皿C.皿、H、ID. I、皿、H8. 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

6、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A.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相结合的道路B. 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C. 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 的地位上D. 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 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 )”(图3) 回答9-11题。9.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 量为()A.8 000B.10 000C.6 0

7、00D.4 50010. 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一一水力资源B.山东一一气候资源D.内蒙古一一水资源C.黑龙江一一矿产资源11. 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A.气候适宜B.自然灾害少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12.图4中甲是历次我国人口普查总人口数据,乙是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流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0-14岁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总数减少15-59岁人口比例甲人u年許枸或(爭)万)上升,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应完善养老体系 流动人口增加,应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A .

8、B.C. D.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据此完成13-14题。13.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914.3283.4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528.18814.07414.95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 丁省14.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 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右图为2018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 比例。

9、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 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中国 匚美国 日本 德国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二、综合题15.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H)806D402U0材料一 美国人口每增加一亿所用的时间。(图5)图5图6材料二美国人口数量及部分消费品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图6)人口资源肉类址张黄国 世界(1)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A .美国的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B .美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在加快C. 美国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D. 19151967年的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比 19672006年快(2) 下

10、列影响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是()A .资源B .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D .消费水平(3) 当美国人口突破3亿人之后,媒体指出“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 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环 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16. 读“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资 (图7),回答下列问题。(1) 上图中诸数值变化的根源是,这种变化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请列举出两项。(能)源消耗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IK60 1R80 1900 1920I960I9B0 3000 2D2O140120im80604020(2)请你根据图中内容,提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三项措施【课前检测】(1)

11、 800-1300 , 1600。( 2) 13 -17 和 17 -21 ; A、B、C E。(3) C(4)优势: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劣势:地形崎岖(或起伏大); 平原面积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地质 灾害频繁;石漠化较严重。【课后检测】参考答案1.C 2.B3.A 4.B5.B6.B7. A 8. A 9. D 10. D 11.C12. D13. C 14.A15. (1)B(2)D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将使其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