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册水平检测试题8_第1页
高二生物上册水平检测试题8_第2页
高二生物上册水平检测试题8_第3页
高二生物上册水平检测试题8_第4页
高二生物上册水平检测试题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题1. 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当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 型为()A. 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 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C. 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D. 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2. 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A:树突t突触t神经元细胞体t轴突B. 轴突t神经元细胞体t树突t突触C. 树突t神经元细胞体t轴突t突触D. 树突t突触t轴突t神经元细胞体3.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 : 1B.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 含X染色体

2、的精子和含丫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4. 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 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储存能量的分子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A .BCD5. 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A. 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 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协调表达D. 细胞癌变都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6.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精卵全能性最高,含有生物体全部种类的蛋

3、白质B .细胞分化是一种阶段性的变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C .癌变的细胞内呼吸速率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衰老的细胞内有 些酶活性降低D.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 程7. 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A. 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B .选择透过性C.专一性 D .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8. 人体肝细胞中的主要糖类是A. 葡萄糖和糖元B .葡萄糖和淀粉C .纤维素和糖元D核糖和淀粉9. 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移位于决定雌性的W性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 后

4、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 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基因重组10.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不变B. 森林或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C. 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D. 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11. (2018 山东卷)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 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 (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 CO的结果B. 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

5、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 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 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是()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 若在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 在H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2. 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 X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 Fi-雄配子一宀幼苗一宀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该育 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过程(1)(2)(3)是杂筛选B. 过程(4)必

6、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 过程(3)必须经过受精作用D. 过程(2)为减数分裂13. 下列曲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是()V(Hib) VfMQ VfJI2O) VfHiO) ABCD14.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B .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C .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 化是相同的二、填空题15.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7、。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A组B组C组P高秆抗病x矮秆易感病P高秆抗病x矮秆易感病P高秆抗病J 丫射线Fi高秆抗病高秆抗病矮秆抗病皿J花药离体培养F2矮秆抗病1矮秆抗病H请分析回答:(1)A组由Fi获得F2的方法是,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I、H、皿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4)通过矮秆抗病H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 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

8、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 和结论)16. (2018 佛山模拟)某医师通过对一对正常夫妻(皿)(妻子已经怀 孕)的检查和询问,判断出丈夫家族中有人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 为A,隐性基因为a),他的祖父和祖母是近亲结婚;妻子家族中患有 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她有一个年龄相差不多 患先天性愚型(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舅舅;夫妻均不带有对方家族 的致病基因。医师将两个家族的系谱图绘制出来(如图),请回答下列 相关问题: oemDH正常勇性正常女性甲病女性乙病性(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先天性愚規男性(3)医师通过咨询该

9、夫妇各自家族中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均无对方家庭遗传病的患者,由此可以判断夫妻双方(填“不带有”或“带有”)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4)丈夫的基因型是,妻子的基因型是(5)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女孩患病的概率的卵细胞的或(6) 先天性愚型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 _的精子与正常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7)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应该采取的措施有:;17. 昆虫变态是指其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变态是与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有关的, 两者共同作用进,保持幼虫状 态并蜕皮成下一龄幼虫;而当保幼激素分泌量减少后就化蛹。 家蚕发 育到四龄末就吐丝结茧和化

10、蛹,蛹再羽化成为成虫。超龄期的幼虫体 大,所结的茧大,产丝也多。下图表示家蚕从 4龄到羽化阶段时期体内二种激素量的变化。昆虫学家已经找到一种具有激素 A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C和能抑制激素A生物合成的物质D,并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据图分析回答:$4龄幼虫| 5龄幼山 II蜕皮 蜕皮化蛹羽化激索品(和对置)(1) 图中A是,B是。(2)为了提高蚕丝产量需要让蚕儿结出更大的茧,应在图中发育时期的时期采用。措施,目的是 ,从这种幼虫发育出的成虫,其子代能否结大茧?。 因为:。(3)菜青虫和家蚕同属鳞翅目昆虫的菜青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昆虫学家利用激素的作用原理成功防治菜青虫。试说明其方法和原0答案解析、

11、选择题1. C解析:该女子的造血干细胞基因改变了,但她的卵原细胞的基因未改 变,其基因型仍为八、W -X H 乂Y,所生儿子全有病,女儿全正常。2. C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突触结构中单向传递,所以树突突触不对。3. C解析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丫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含 X的配子 数(含X染色体的精子+ 卵细胞)多于含丫的配子数(只有精子含丫染色 体);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其丫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无性别区分 的生物体内没有性染色体。4. C5. 解析: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 突变的结果。答案:B6. D7. A解析: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

12、白质分子组成的。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 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8. A9. C10. B11. D解析: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12.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反射弧,传入神经纤维只有一条,起源于伸肌,传出神经纤维共有两条,一条支配伸肌,一条支配屈肌, 所以A项正确;b处位于脊髓中的灰质区域,灰质除可作为低级活动 的神经中枢外,还担负着与大脑皮层联系的责任,B项正确;在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a处先后经历静息电位t动作电位t静息电位 的过程,

13、因此C项正确;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刺激H处,冲动不会传递到神 经中枢,因此不能称为反射,D项错误。答案:D13. D解析:该育种过程中,(1)为杂筛选;(2)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 (3)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的过程;(4)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 色体数目加倍而恢复成正常纯合个体。14. A解析:胃液分泌到消化道中为外界环境。当喝大量水时,pH会明显升高,而不会像内环境一样维持稳定,但不会高于中性。15. A二、填空题16. 解析:(1)将Fi高秆抗病类型自交,在 F2中可获得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和矮秆易感病四种类型, 从

14、四种类型中选择矮秆 抗病I。该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组成为 ttRR或ttRr,其中,不能稳 定遗传的(ttRr)在矮秆抗病植株中占2/3。(2)B组中矮秆抗病类型H 是由Fi高秆抗病类型的花药离体培养直接获得,其基因组成为tR,属单倍体,高度不育。(3)由题干信息可知,A为杂交育种,B为单倍 体育种,C为诱变育种,因诱变育种具有突变率低且不定向等特点, 所以C组最不易获得矮秆抗病品种。(4)矮秆抗病H是单倍体,要经 过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才能得到矮秆抗病小麦新品 种,基因型ttRR,全部为纯合体。(5) 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 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属于变异。导致变异的原因有两种

15、:环境条件 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和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可能原因的实验思路是通过判断该变异性状能否 遗传来获得结论,若该变异性状能遗传,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该 变异性状不能遗传,则是环境引起的。实验方法有两种,其一将矮秆 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二代:高秆:矮秆= 3 : 1(或出现性状 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其二,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 未出现明显差异,贝俶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1)自交 2/3(2) II(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4)秋水仙素(或低温

16、)诱导染色体加倍100%(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 矮秆=3 : 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 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 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贝S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 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17. (1)常 隐 (2)X 隐 (3)不带有 (4)AAXBY 或 AaXBY AAX/ (5)1/2 0 (6)23 + X 23 + Y (7)禁止近亲结婚 进行遗传 咨询提倡“适龄生育” 产前诊断解析:(1)甲病“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患者H5的父亲表现正常,因此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乙病“无中生有”也是隐性遗传病,由于皿11不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W 13的致病 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皿12,由此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于该夫妇不带有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