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秋声赋》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秋声赋》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秋声赋》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秋声赋》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秋声赋》 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入新课,自古文人多悲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一位文人才子,抒发了秋的悲伤。“宋玉悲秋”典故“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辨宋玉是抒发悲秋之情的第一人。后来很多文人不厌其烦地追随“悲秋”的主题,抒写宋玉式的悲凉,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笔下的秋是否有新颖之处,2021/1/16,秋声赋,北宋欧阳修,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3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重点:

2、1反复诵读,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难点: 1文本研习,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体会。 2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宋 蒋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 司空曙,黄花深巷,红叶低窗, 凄凉一片秋声 蒋捷声声慢,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3、,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有些景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些则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样是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吉水(江西)人。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有人问他“何谓六一 ?”他說:“我有古籍一千卷,藏书一万册

4、,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旁人道:“那只有五一罢了,哪里说得上是六一?”欧阳修答道:“再加上我这老翁一名,岂不是六一了吗,六一居士,2021/1/16,关于“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2021/1/16,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

5、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我正在夜里读书,听到有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我惊惧地侧耳倾听,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十分萧瑟,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波涛在夜间汹涌起来,风雨突然而来,它碰在物体上,鏦鏦铮铮,像各种金属一起发出声音。再听,又似奔赴敌阵的战士,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马行走的声音。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啊?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星星月亮明亮洁白,银河横在天空。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 ,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

6、,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我说:“哎呀好悲伤啊!这是秋天的声音,它为何要来呢?要说那秋天呈现的情状啊,它的色彩凄清惨淡,烟雾弥漫白云聚集;它的容颜清朗,天空高远,太阳明亮;秋气凛冽,刺人肌骨;秋意萧索,山川寂静空旷。所以秋天发出的声音,悲悲凄凄,犹如人们在发愤呼啸。(秋风未起时,)繁茂的百草碧绿繁密互争高下,美丽的树木郁郁葱葱让人喜爱。但草被秋风一吹颜色就变,树被秋风一碰叶子就落;那个用来摧残草木使其凋零的,是秋气的一点余力罢了,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

7、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 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译文,秋天是掌管刑法的官,在四季中属阴;又是征伐之象,在阴阳五行中属金.这就是所谓天地间的刚正之气,常常显示出肃杀的心性.自然对于万物,使其春天生长秋天结果。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音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夷则属于七月的音律。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于繁盛,就会走向衰败,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 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

8、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 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啊!草木无情,到时候尚且凋零。人是有情有知的动物,是万物中有生命灵性的种类。许多忧虑使内心有感触,又有无数事情使他的身体劳累.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消耗心中的精气。何况还要思考那些力量无法做到、忧虑那些智慧解决不了的事情。自然会使红润的脸色变得如同枯木,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为什么要用并非金石的身躯,去和草木争奇斗盛?想一想这是受了谁的残害吧,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童子没有回答,垂着头打瞌睡。这时只听见四周墙脚下虫声唧唧,好像在应和着我的叹息,20

9、21/1/16,文本研习,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结合课文谈一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2021/1/16,作者是怎么表现这秋声的? 明确:1.比喻;2.写出了由远及近,由小及大,凭虚而来撞击物体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思考:第一节内容,2021/1/16,作者对秋声的摹写,是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这些比喻的妙处何在? 明确: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的具体可感,2021/1/16,波涛

10、夜惊 风雨骤至 金铁皆鸣 赴敌之兵,比喻,无形有形,抽象具体,2021/1/16,秋声能如此摇动人心,为什么,细雨 波涛 风雨 金铁 战士行走,时小 时大 时显 时隐,质的实感 量的存在,秋声盈耳 秋意无边,比喻,秋声之形,化虚为实的手法,2021/1/16,1、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秋的情状、对秋气的议论,思考:第二节内容,2021/1/16,2、此部分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 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由实入虚。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悲的特点,2021/

11、1/16,秋色 秋容 秋气 秋意,惨淡,烟霏云敛,清明 ,天高日晶,栗冽,砭人肌骨,萧条,山川寂寥,实,虚,秋之为状,烘托手法,秋状,写足,秋声,由实入虚 虚实结合,2021/1/16,3、作者认为“秋状肃杀” 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明确:“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乃秋气所致,2021/1/16,4、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对秋气进行议论的? 明确: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 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 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作者如何写秋气的?体现了秋天的

12、什么特点,肃杀,2021/1/16,5、课题为“秋声赋”,本节作者有没有写“秋声”?又是怎么写的,烘托,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艺概诗概) “秋声之韵味写不尽,以秋状写之。,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秋色、秋容 秋气、秋意 (秋状,2021/1/16,1、面对着萧条肃杀的秋景,作者有何感叹,明确:社会“百忧”,人生“万事”对人身心的莫大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思考:第三节内容,2021/1/16,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明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

13、气对 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的多。因而,想想这是谁 对他们的伤害,就不会去怨秋声了。简言之, 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 残,2021/1/16,秋很肃杀,可是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2021/1/16,对比,欧阳修,童子,对比映衬在本文的运用也是独具匠心的,强调了作者寂寞的秋心,1、童子的反应:莫对,垂头而睡,在文中有何作用,思考:第四节内容,2021/1/16,2、“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的具体意境是什么,明确: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 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鸣,衬托着 作者悲凉的心境。 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 感慨与孤独。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 力,引

14、发读者同声感叹,鉴赏全文,欧阳修是如何构思全文的,听 秋 声,议 秋 气,绘 秋 状,叹 人 生,2021/1/16,文似看山不喜平,秋夜读书耳闻秋声,与童子问答起,由秋状(色、容、气、意、声)、秋气(刑官、兵象、音乐)承,由秋声转到人事,从形象转到抽象;触景生情,托物言志,感悟人生,有问无答,虫声亦秋声,秋声唤心声,小处起、小处收,起,承,转,合,2021/1/16,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

15、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2021/1/16,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2021/1/16,本文以秋声发端,描绘了暮秋山川寂寥、草木凋零的萧条景象,借此抒发了人生易老的悲秋情怀,凝聚了宦海沉浮、人事忧劳、形神渐衰的飘零之感,其中既有理想不得实现、宏图难展的感慨,又流露出无为无忧、超然物外的老庄思想,2021/1/16,了解:本文的独到之处 明确:秋声赋写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