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技术战略的分析方法X_第1页
03技术战略的分析方法X_第2页
03技术战略的分析方法X_第3页
03技术战略的分析方法X_第4页
03技术战略的分析方法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第3 章 技术战略的分析方法与工具 5.5,8.1,8.3,10.13.1 技术 S 型曲线的性质与功能3.1.1 技术 S 型曲线的性质3.1.2 技术 S 型曲线的功能3.1.3 两种技术变革的预测3.2 技术预测3.2.1 预测法的原理与分类3.2.2 趋势外推法的原理与模型: 增长曲线法,包络曲线法3.2.3 趋势外推法的实用算法:简单平均数,移动平均数,指数平滑法 ( 补 )3.2.4 前景法3.2.5 技术不连续性的预测3.2.6 德尔菲 (Delphi) 法( 补)3.3 技术计划3.3.1 技术计划的分类与模式3.3.2 战略规划的作用、特征与氛围3.3.3 中短期计划的有

2、效工具:网络计划技术与关键路线法3.3.4 技术规划的要素3.3.5 技术能力与核心能力的概念3.3.6 基于能力的技术规划3.3.7 技术战略规划与经营战略的衔接3.4 技术战略的分析工具3.4.1 技术审计:静态分析工具:清点技术资产,技术类型的划分3.4.2 技术生命周期:动态分析工具3.4.3 技术组合分析第 3 章 技术战略的分析方法3.1 技术 S 型曲线的性质与功能3.1.1 技术 S 型曲线的性质一种新技术的进步可以用技术性能指标(参数 )来计量,技术性能参数的增长表示这种技术的效用的增大。在用户的心目中,技术性质参数体现了该技术的变换效率。因而,可运用技术性能参数与用户进行沟

3、 通,了解技术在用户心目中的价值。以一种物理现象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一般呈现为 S 型曲线的连续过程。 如果技术进步发生在另一种不同 的基本物理过程上, 那么技术进步的轨迹将从原来的S型曲线跃变到另一条 S型曲线上。因为一种S型曲线是以一种特定的物理过程 (自然现象 )为基础的。这里还应指出一点:技术 S 型曲线仅仅是一种类似的描述。作为一种类比手段,它可以用来对变革的 速度进行推测,但不能用来预测变革将如何发生。因而,可以对技术的S型曲线做如下定义:一种技术的S型曲线是对一种技术的主要性能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常见的渐进过程模式的类比。 它具有如下的性质:一种技术的 S 型曲线取决于一种基本的物理过

4、程;一种技术的 S 型曲线进展的自然局限,是由其构成的物理过程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的; 一种技术的技术进步过程发生中断,是由于新的技术发明应用了另一种物理过程; 这种不连续性表现为不同的和不连续的S型曲线。(图10-1)作为一个实证的例子。为了说明最后一点,以下用有机磷杀虫剂产品创新的累计数曲线3.1.2 技术S型曲线的功能(1)S型曲线的构成与极限技术S型曲线一般形态如图 1-7所示。它是以饱和限理论为基础的技术发展规律。饱和限理论是指某 一特定的技术因受其物理的或自然的制约而使其性能参数趋于饱和的上限。这一规律称为逻辑型规律。按 照该规律,技术性能的提高将近似按指数状发展。技术S型曲线呈现出种

5、种不同的形状。技术的历史性进展显现了各种技术S型曲线的丰富的多种形态。很多技术的S型曲线上出现两个拐点(一个曲线的拐点从数学上来分析,是其二次导数符号的改变)。将技术的S型曲线划分为三个不同发展部分,可作概述如下:其初始阶段为呈指数型增长阶段,S型曲线做顺时针方向转变;过第一个拐点后,S型曲线趋向于一直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直线状增长发生第二个拐点,这时增长速度又趋于“零”;在第三阶段技术的 S型曲线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趋于自然极限。如果人们能 推测出这两个拐点,就可以对技术发展趋势做大致的预测。(2)S型曲线可用于预测技术变革的一般势态从技术的S型曲线来说,改进一种新技术的思想的数量必须同现存于技

6、术曲线初始阶段的新思想成正 比例。同样,对于一种全新的技术也是如此,当新思想出现时,这种新的思想会激发新的思维,从而产生 更多新的思想。这表明会出现新思维的爆发。也可以这样说,当一个重大的新技术非常激动人心时,会有 许多新的思维被激发出来,以图改进这一新思想。实际上,新思想的创造不一定必须同现存思想成正比例。因而要注意区分现象的数学模型与现象的类 比模型。两种模型均被用来描述现象,但是类比模型只能描述现象而不能解释现象。因此,技术的S型曲线并不是一个说明技术变革过程的数学模型,而只是一种历史的类比模型,它通过大量的技术进步历史呈 现出常见的现象。由于技术S型曲线不能作为技术进步的数学模型,所以

7、它并不能用来解释技术变革。要理解和说明这种变革,必须理解技术的形态并弄清楚形态的变化过程。正因如此,技术的S型曲线只可用来推测(猜测)技术变革的一般势态(轨迹),而不能用来准确地预测技术的变革。3.1.3 两种技术变革的预测(1)两种技术变革形成技术变革的基础主要有两种:7H 9山!珂订柱电肚山捅秤厢1)技术的科学基础(或称物理现象或自然现象)发生变化。例如,照明灯技术,当发明日光灯(荧光灯)以替代白炽灯时,其自然现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白炽灯以固体介质的发热而导致固体发光,而荧光灯却以高击穿气体介质而产生光亮,两者发光的物理现象完全不同。每种技术S型曲线是以物理现象为基础。当一种新的物理现

8、象 取代原有的物理现象时,就开始了新的S型曲线。图1-9描绘了这种由于取代不同物理现象引起技术变革所产生的一组S型曲线,由白炽灯的S型曲线转变为荧光技术的S型曲线。2)技术的逻辑结构logic schema(或称发明逻辑inventive logic) 发生变化。例如,集成电路技术,当初把晶体管焊接到印制电路板上,不 仅费时和可靠性差,还限制了在较小的空间上使用大量的晶体管的 复杂电路。于是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柯尔比(Jack.St.C.Kirby)和仙 童公司的罗伯脱诺伊斯(Robert Noyce)几乎不分先后地于1958年9月发明了集成电路。其主要的创新思想 是在硅晶基础上运用雕刻技术,在

9、同样的硅材料上制成原来要用炭材料制作的电阻元件和原来用塑料和金 属镆等材料制作的电容器。集成电路芯片的创新思想在于改变了技术的逻辑排列,而没有改变其物理现象。因为在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仍然是用硅材料制成,而且电子元件仍然在硅材料基上进行联接。这种逻辑上的变化的作用和 力量是巨大的,绝不亚于以变革物理现象为基础的晶体管的发明和创新。(2)对两种技术变革的预测对两种不同的技术变革,需要运用不同的预测方法。1)预测由科学基础引起的技术变革,是对一种技术的自然极限的预测,这取决于对技术现象(即科学基础)的理解程度。科学对技术所使用的物理现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提供了量化的模型。这种模型可以用来预测

10、现象的行为。为技术所使用的物理现象的科学模型愈准确,对技术自然极限的预测也愈精确。2)预测由逻辑结构引起的技术变革,常采用以技术S型曲线为基础的技术预测方法。3.2 技术预测据20世纪80年代中对近1000家大公司的调查,大部分高层领导认识到技术发展上的重要性,但是 在行动上却存在很大差距,因为对技术的战略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工具,现有的方法也欠完善。 高层经理把技术视为一个难以管理的工作,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营销或财务方面。他们往往不参与技术方面 的决策,而技术专家也很少参与战略决策(不少企业没有设置主管技术的副总裁),其结果是把技术看作是一个外在因素,一个不可控的因素。技术战略方面的主要

11、工作只是预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企业经营业 务的影响。直到 90代以后,技术方才在一些大企业中被纳入战略决策过程,从而使技术战略方法和预测 方法获得改进和发展。3.2.1预测法的原理与分类(1)预测法的原理预测法的原理在于预测某一给定变量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的进展并估计其实现的可能性。它一般是根据以往的趋势和某种限定条件预测某一技术未来特性的定量评价方法,例如,技术的性能水平,诸如速度、容量、温度、精确度等。但预测不给出如何达到未来性能水平的方法或途径,预测的任务也不涉及对技术 的发现和改进。然而,通过预测可以使人们了解到未来开发出的技术会产生的影响。(2)预测法的类型1计划的上规的客观的r远景

12、的个別的-*冃特研究计划1定性的预测方法規熬的 !探测的图3-1预测方法分类树(Worlton)预测法是多种多样的,为简单明了起见,这里沿用沃尔 顿(Worlton)的预测方法的分类树(见图3-1)。1)探测法:是指从现况出发,一步一步朝着未来的方向 探测,其所用的方法是从现有的趋势推测未来。最常用的两 种方法:是德尔菲(Delphi)法,这是一种主观的方法,可以 是个人的主观预测,也可以是小组的预测。另一类是技术的 S型曲线,沃尔顿称之为“客观的”、“定量的”探测方法。在主观的个人的探测法方面,尚没有好的预测技术可 用。在个人进行历史性的未来预测时,没有一种完善的度量 方法,以致历史上出现的

13、几个错误的预测成为笑柄,诸如:科学家罗德卡尔文(Lord Kelvin)在绝对温度方面曾作出卓越的贡献,他于1895年做出了如下的断言: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而莱特兄弟于 1904年做了飞行)。著名的科学家 A.爱因斯坦(A1bert Einstein)在1932年断言: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能获取原子能(而4年后于1936年海因和梅纳尔发现了核裂变)。在1977年当时的个人计算机开始引入市场时,小型计算机巨人DEC公司的创建人奥尔森(K.OIsen)曾说:个人在家庭里拥有计算机是没有理由的(所缺乏的应用软件后来被大量开发出来,诸如文字处理、窗这些预测和断言之所以错误,在于他们所低估了

14、某些科学基础,并认为某些科学基础不可能出现,而 后者确实被发现和发明了,于是依托于这种科学基础的新技术也就相继被发明和创新。2)规范法:预测方法不仅能指出某些未来的发明,并能指明把未来变成现实的行动。这种规范化的方 法注重构成现有趋势的基础结构, 而不只局限于探索这种趋势。 这种方法注重寻找创造新技术的种种结构。 其主要方法是把技术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形态分析。技术的预测方法非常之多,教材讨论了以下几种主要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前兆预测法 (亦称领前指标法 ) ;因果分析法;前景法;概率法。3.2.2 趋势外推法的原理与模型趋势外推法 (Trend extrapolation) 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

15、发展趋势推断未来的一类方法的总称, 用于科技、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是情报研究法体系的重要部分。趋势外推的基本假设是未来系过去和现在连续发展的结果。 趋势外推法的基本理论是:决定事物过去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该事物未来的发展,其变 化,不会太大;事物发展过程一般都是渐进式的变化,而不是跳跃式的变化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依据这 种规律推导,就可以预测出它的未来趋势和状态。趋势外推法首先由 R.赖恩(Rhyne)用于科技预测。他认为,应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下6 个步骤:1) 选择预测参数;2) 收集必要的数据;3) 拟合曲线;4) 趋势外推;5) 预测说明;6) 研究预测结果在

16、制订规划和决策中的应用。 趋势外推法是在对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发展作了全面分析之后,利用某种模型描述某一参数的变化规律,然后以此规律进行外推。为了拟合数据点,实际中最常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模型,如线性模 型 (linear models) 、指数曲线 (Fxponential curve) 、增长曲线 (Growth curve) 、包络曲线 (Envelop curve) 、阶跃 函数、技术进步函数、取代曲线 (Fisher-Pry) 、类比、相关分析,等等。(1) 增长曲线法增长曲线模型 (Growth curve models) 可以描述事物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是情报研究中常用

17、 的一种方法。生物群体的生长,例如人口的增加、细胞的繁琐,开始几乎都是按指数函数的规律增长的。在达到一 定的生物密度以后,由于自身和环境的制约作用,逐渐趋于一稳定状态。通过对技术发展过程的研究,发 现也具有类似的规律。由于技术性能的提高与生物群体的生长存在着这种非严谨的类似,因而可用生长曲 线模拟技术的发展过程。增长曲线法几乎可用来研究每个技术领域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描述技术发展的基本倾向,而更重要的 是,它可以说明一项技术的增长由高速发展变为缓慢发展的转折时期,为规划决策确定开发新技术的恰当 时机提供依据。趋势外推法的最常见的曲线是技术的 S 型曲线。图5-2为不同投资状况下的增长曲线示意图。

18、图中0NN2为中等增长速度;0L为低速增长曲线;OHH为高速增长曲线。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技术的增长速度都是同我们在科研与技术开发上所作的努力分不开 的。在投资较少情况下,技术进步将沿着0L的途径发展。在正常投资下,技术按ON的途径发展。如若在临近N的时刻,发现市场或社会对该项技术有特殊紧迫的需求,那么便可追加科研投资。这样便会变更S曲线的形态,使之从 N向H发展。(2) 包络曲线法1) 概念增长曲线描述一项单元技术的发展过程,而包络曲线(En velop curve)描述整个技术系统的发展过程。一项单元技术有功能特性上限,而由一系列先后相继的单元技术构成的整个技术系统,不会因单元技术达到性能上

19、限而停止发展。例如,把计算机作为整个技术系统,则分别以电子管T晶体管T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的相应计算机就是它的单元技术。随着单元技术的更替,计算机技术性能 在不断提咼。由于单元技术的连续更替,在时间寺性图上表现为一系列的 S曲线,随时间的推移,后一条 S曲线的性能比前一条 S曲线的性能有所提高。如果把这一系列S曲线连成一条包络曲线,其形状也往往是一条S曲线。R.艾尔斯(Ayres)通过对整个技术系统实际发展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列举了许多实例,用以说明整个 技术系统的发展是符合包络曲线规律的。例如:粒子加速器工作能量的增加,白炽灯效率的提高,航空发 动机功率的增长,交通工具

20、速度的提高等。这些事实说明,整个技术系统的发展也是连续的,呈现某种规律性,符合或近似包络曲线规律。这一 规律是制订长远科技发展规划的一个依据。2) 用途用包络曲线外推,可以估计某个技术系统的特性参数在未来某一时间将会达到什么水平,适用于长期技术预测。此外,它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实际用途: 用于分析新技术可能出现的时机根据整个技术系统的特性参数遵循包络曲线发展的规律,当某一单元技术的性能趋于其上限时,通常 会有另一新的单元技术出现,推动整个技术系统的发展。按照这个原理,如果将包络曲线法与生长曲线法 结合起来使用,当现有技术的性能水平接近其上限时,规划制订者就应该估计,是否会有另一新的单元技 术出现

21、,从而相应地作出新技术的科研规划和计划,并加以实施,以保持产品的先进性。 用于验证规划中制订的技术参数指标是否合理,为未来产品设计的功能特性参数提供评价依据。 如果目标规定的技术参数值订在外推的包络曲线之上,表明有可能冒进;反之,则可能是偏于保守的。实例,图5-3为以包络线法表现飞行速度的示意图3.2.3 趋势外推法的实用算法(1)简单平均数:yt ,Xt将各变量值Xt直接相加得出变量总量,再除以总项数n,就得到简单平均数。例:某公司下属各店职工按 工龄分组情况工龄组中值X人数y一店二店三店四店五店02年1.0172511025年3.5172536510年7.51725631020年15.01

22、725101合计一4281002020平均工龄一6.756.756.7510.3253.4251 n 1(2)移动平均数:yt 1 -Xt kn k 0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数便是 5.5 ;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n=10)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 1到10 ,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移动平均计算的真谛就是扣除前面的一个数字,加上后面一个数字,是技术分析的基础的所在。移动平均这一概念是建立在著名的道琼斯理论上的。道琼斯理论虽已名扬天下,但理论毕竟有点 玄,而移动平均

23、将这套理论加以数字化,从数字的变动中去预测未来股价短期、中期、长期的变动方向, 更易为广大投资者所接受。例下表所示的是某产品上一年度的月需求情况,采用移动平均法,分别按n=3,n=6和n=9逐期做出预测。月份123456789101112需求161412151821232425263738移动平均预测月份需求n=3n=6n=91162143124151451813.6762115723181682420.6717.1792522.6718.831026242118.6711372522.8319.78123829.332622.331333.6728.8325.22(3) 指数平滑法(Expo

24、nential Smoothing, ES)1) 什么是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布朗(Robert G.Brown) 所提出,布朗(Robert G.Brown)认为时间序列的态势具有稳定性或规则性,所以时间序列可被合理地顺势推延;他认为最近的过去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会持续到最近的未来,所以将较大的权数放在最近的资料。指数平滑法是生产预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用于中短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所有预测方法中,指数平滑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简单的全期平均法 是对时间数列的过去数据一个不漏地全部加以同等利用;移动平均法 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

25、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 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也就是说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 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 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 的加权平均。2)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公式指数平滑预测包括一次指数平滑预测、二次指数平滑预测和三次指数平滑预测等。下面仅介绍一次指 数平滑法:一次指数平滑法是根据前期的实测数和预测数,以加权因子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来预测未来时间 趋势的方法。一次指数平滑法的计算公式yt +1= a

26、t + (1 - o)yt式中,xt时间t的实测值(实际值);yt时间t的平滑值(预测值);yt+1 时间t+1的平滑值(预测值); a平滑系数,又称加权因子,取值范围为oa W1。将yt, yt-1,,y2的表达式逐次代入 yt + 1中,展开整理后,得: a上 + 1(1 + d(l 口尸心-g + + 也1 a)f lXi + (1 时勺1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一次指数平滑法实际上是以ai- ak为权数的加权移动平均法。由于k越大,a - a越小,所以越是远期的实测值对未来时期平滑值的影响就越小。在展开式中,最后一项yi为初始平滑值,在通常情况下可用最初几个实测值的平均值来代替,或直接可用第

27、i时期的实测值来代替。从上式可以看出: yt +i是xt和yt的加权算数平均数, 即新预测值yt +i是根据预测误差对原预测值yt进行修正得到的。a的大小表明了修正的幅度。a值愈大,修正的幅度愈大,a值愈小,修正的幅度愈小。当a=i时,yt +i= Xt;当a=0时,yt +i = yt。因此,a值既代表了预测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变化的反应速度,又体现了预测模型修 匀误差的能力。 尽管yt+i包含有全期数据的影响,但实际计算时,仅需要两个数值,即xt和yt,再加上一个常数a这就使指数滑动平均具逐期递推性质,从而给预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根据公式yi= a + (i - a)yo,当欲用指数平滑法

28、时才开始收集数据,则不存在xo。无从产生yo,自然无法据指数平滑公式求出yi,指数平滑法定义 yi为初始值。初始值的确定也是指数平滑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能够找到 yi以前的历史资料, 那么,初始值yi的确定是不成问题的。数据较少时可用全期平均、移动平均法;数据较多时,可用最小二乘法。但不能使用指数平滑法本身确定初始值,因为数据 必会枯竭。如果仅有从xi开始的数据,那么确定初始值的方法有:a)取 yi =xi ;b)待积累若干数据后,取yi等于前面若干数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如:yi=(xi+ X2+ X3)/3等等。 yt +i具有逐期追溯性质,可探源至yi为止,包括全部数据。其过程中,平滑

29、系数以指数形式递减,故称之为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系数取值至关重要。平滑系数决定了平滑水平以及对预测值与实际结果之间差异的响应速度。平滑系数 a越接近于i,远期实际值对本期平滑值的下降越迅速;平滑系数a越接近于0,远期实际值对本期平滑值影响程度的下降越缓慢。由此,当时间数列相对平稳时,可取较大的a;当时间数列波动较大时,应取较小的a以不忽略远期实际值的影响。生产预测中,平滑系数的值取决于产品本身和管理者对良好响应率内涵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a值是根据时间序列的变化特性来选取的。对于市场预测来说,还应根据中长期趋势变动和季节性变动情况的不同而取不同的a值,一般应按以下情况处理:1)若观察值的长期趋

30、势变动接近稳定的常数,则应取居中a值(一般取0.60.4),使观察值在指数平滑中具有大小接近的权数;2)若观察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动时,即,时间序列具有迅速且明显的变动倾向,则宜取较大的a值(一般取0.60.9),使近期观察在指数平滑值中具有较大作用,从而使近期观察值能迅速反映在未来的预测值中;3)若观察值的长期趋势变动较缓慢,即,时间序列的波动不大,比较平稳,则宜取较小的a值(一般取0.i 0.4),使远期观察值的特征也能反映在指数平滑值中。在确定预测值时,还应加以修正,在指数平滑值y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趋势值b,因而,原来指数平滑公式也应加一个 bo实质上,a是一个经验数据,通过多个值进行试算

31、比较而定,哪个a值引起的预测误差小,就采用哪个。例 下面的时间序列在第 3个月时,需求有一个明显的跳跃式上升。假定初始预测值为500 ,取a为不同的值(0.i0.4),比较按照指数平滑预测的结果。月份i23456789i0ii实际值480500i500i450i550i500i480i520i500i490i500指数平滑预测月份实际值a =0.1a=0.2a=0.3a=0.41480500.00500.00500.00500.002500498.00496.00494.00492.0031500498.20496.80495.80495.2041450598.38697.44797.0689

32、7.1251550683.54501.00992.941118.2761500770.19710.801160.061290.9671480843.17868.641262.041374.5881520906.85990.911327.431416.7591500968.17502.001385.201458.051014901021.35701.601419.641474.831115001068.22859.281440.751480.90121111.39987.421458.521488.54324 前景法前景法是在对环境进行广泛分析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前景进行描述、分析和规划的一种

33、方法。它 既可作为一种预测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规划的工具。(1)前景法的特点与重要性人们对于前景法的理解很不一致。按照其开发的先驱人物卡恩的见解,前景法包括两层含义:(1)对可能发生的前景的描述;(2)对引向未来事件的解释。但其后一点含义己被很多人遗漏,单纯地理解为对可能 前景的描述。为了更好理解前景法,有必要分析其主要特点。1)前景法与前面讲过的 一般预测法 不同,后者大多着重于对某一种特定技术发展的未来状况做出预计, 而前景法则是从总体上预测未来的发展远景。2)一般预测法大多从一种或几种技术发展来预计这些技术带来的后果与影响,例如会给企业或科研组 织带来怎样的机会或威胁,告诫人们应怎样反应

34、,而前景法则从战略高度描绘未来发展的前景,并揭示出 对本单位经营目标的影响。3)前景法与一般预测法 的假设不同。假设通常是对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影响计划的条件做出清楚的预计(例如,未来3年的预算将有0.1%用于发展电子技术, 等等),而前景法则要对未来发展的很多方面因素(经济、技术、社会、政治、生态等)做出更客观的预计。它一般要设定一个主题(社会方面的),预测其未来条件(包括人们的情绪及心理因素 )的变化,并围绕着实现新目标的多方面因素 (往往在十多个以上)进行分析与 描述,包括对部分领域的定量分析与估计。4)前景法虽然从某些情况下可看作是直觉法,但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它是对各种预测技术(包括定性

35、的、定量的)的综合运用。它不像 一般预测法 仅用单一性技法。图3-4前景法示意图5)在预测范围的广度上也不同。一般预测法是预计某种特定技术发展途径的前景,而前景法则往往提供多 种途径与前景的预测。其示意图见图3-4。图3-4中除了表示前景法一般原理外,还体现了风 险最低策略的原理。预测可能从两种不同的策略途径来 影响研究与发展活动。在策略“甲”中,考虑“到前景 A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并认为预测无误,做出了明确指 向前景A的决策。在策略“乙”中,从风险最小出发, 首先从O点出发展,至U 0点,这里不排除任何一种可 能的前景。待到达 0点后再作进一步决策。这是一种 将决策时间延 拓至最后时刻的策略。

36、这种策略一般用于 决策时(例如在O点)尚不能在不同前景(A, B, C)之间作 出明确的抉择,采用延迟决策的策略有利于避免或减少 不必要的损失。从这一分析可见,前景法除了具备进行客观、战略、总体预测的功能与优点外,它对政策形成、战略 目标制定与策略计划拟订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还为项目选择提供准则, 在进行项目排队时, 对于那些能满足多种前景的技术项目,可以列为优先开发的项目。前景法之所以日益获得广泛应用,除了上述意义外,还在于其适应当今世界动态发展的客观环境。由 于重大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政治、社会、经济、生态等条件制约,传统的单因素预测法不能适应重大科学 技术发展预测的需要;另一方

37、面,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和相互作用的加强,企图对长期发展远景做一种 肯定的假设,往往是不切实际的,而能做多前景预测的前景法却日益显示出其适用性与优越性。从这个意 义上说,适宜于做多前景预测的前景法乃是世界范围内多因素高度相互作用的产物。(2) 前景法的三种模式应用前景法时,往往在单一前景法、邻接前景法与多主题思想前景法中选用一种。单一前景法单一前景法用于预测一个主题思想、一种趋势、一种发展前景或一种结构,以引起组织的重视。在表 3-2中举了两个用单一前景法预测的例子。表3-2运用单一前景法的两个实例组织的目标前景设计及结构用途例1目的:某公司促使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 考虑,该公司从长远发展来

38、看能否作为一个化工 产品企业长期存在下去用3页书面报告陈述该公司的发展情况用1976、1980与1990 3个年度的收益说明书描述主要品种的价格、销售额和利润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供企业内的主要部门参考 是企业进行决策的参考资料例2目的:对陆上运输全美电气化的经济复杂性 进行多方面剖析对1985年全美的所有电气车辆进行详细的经济 分析分析对以下各方面的影响:发电,铁道,石油消耗,政府收入,污染,税收政策,服务站,蓄电池工 业,高速公路设计前景分析揭示出发展电气车辆工 业的一系列重要障碍,并提出了发展电 气车辆的努力方向分析也揭示出了存在的某些重要 政策问题,并指出了电气车辆应有的发 展速度(3

39、) 前景法的要点前景法的实践和日益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应用此法中值得注意的经验教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要点:1) 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前景法实践中失败的教训之一是管理者或预测分析人员没能很好理解目标及 其结构。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对前景的分析是最好的,从而不能客观地分析探索各种前景及其组合情况。为 了改进这种状况,就要拟定一些指导原则,并规定明确的目标,作为开展前景预测的依据。2) 配备素质良好的人员。人员配备不当也是前景法实践失败的原因之一。前景法将更多地依赖预测人 员的远见卓识和洞察力,要求他们能从大量繁纷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与见解,能用科学的方法来 处理这些数据资料并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前

40、景预测。在组成预测组时,要注意根据预测目标的需要,配备具有各种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以防偏之于某一方面,要具有能分析各方面环境(社会、经济、技术、政治、生态)的人员,要注意选择不抱偏见、能客观分析环境与情况的人才。3) 要注意深入分析。某些组织使用前景法收效不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前景目标进行深入思考和分 析,因而其前景分析往往对当前的计划无益。对全世界的前景的分析应该是计划的重要背景材料,但很多 组织却在这方面力量薄弱,以致视野不广阔。另一方面缺点是在做世界发展前景分析时,没有将全球前景 与企业活动联系起来,缺少互相作用的信息。这是对前景做深入分析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4) 前景预测的报告

41、不宜过长,一般说来10页左右是比较合宜的,如采用作为高层领域进行讨论的草案,35页即已足够,无论如何不宜超过50页。简练的生动活泼的报告才能引人阅读。(4) 一般预测法与前景法的比较表3-1描述了一般预测方法的缺陷、局限性和前景法的贡献。表3-1一般预测法与前景法的比较一般预测法的局限性前景法的特征远景把事物割裂开来;把东西都看成相等的统一认识事物;事物都不尽相同变量定量的,客观和已知定量或定性,客观的,已知或未知连接静态的,恒定的结构动态的,进化的结构解释过去说明未来未来不一定是过去的重演未来唯一的和确定的多样的和不确定的方法确定的和足量的(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意向性分析,定性模型(结构

42、分析),随机模型(交错影响模式)对未来的态度被动的或适应的(接受未来)主动的和创造的(创建未来)前景法的主要优点:1)一个好的前景预测能给组织带来许多益处,最明显的是增强计划的灵活性,可以预见到许多打乱计划的意外事件并及早免除其影响。前景法有助于人们摆脱那种习惯于把技术发展单纯视为“渐进型”发展 的思维方式2)有助于人们的推测性思维与合理的幻想。3)促使人们从适应环境变化与组织目的的需要来考虑技术发展的前景。4)从科学性客观性方面来看,它有利于增进人们适应未来的能力。325 技术不连续性的预测(1) 一般预测法的局限性现有的技术预测方法的一个主要缺陷是过分强调数量化的变量,缺少对定性因素的考虑

43、,而这正是战 略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例如,预测方法中最有用的部分之一是运用线性回归方程或时间序列来判 明发展趋势。但是技术发展有关趋势有时却不按此规律,技术发展中的不连续性和突变也屡见不鲜。例如 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在过去20年中己有明显的发展模式一一存储芯片的容量成10倍增加而存储一个单位信息的成本下降却是 3倍。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性能参数的变化路径却是难以预测的。一般预测法 无法用来预测技术发展中的不连续性。技术发展的中断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发展趋势。事实 证明,技术创新并不总是沿着渐进发展的轨迹,往往为重大变革所打破,从而引出新的轨迹。一般预测方难以对技术不连续性进行预测。目前,

44、对技术中断进行预测的方法有两种:这两种方法兼 容并蓄,可以同时运用。(2)预测技术中断的方法1)创新过程管理方法:包括各种规格化的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 增进创造性。如上一章所讨论的各种创造技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激发,提高人们洞悉未来和描述未来各种情景的能力。事实上,它包括很多种旨在产生新思想的过程技术(而不是分析工具),使人们不囿于现状。 价值分析。可用来引导技术创新。其方法是基于对产品各部分及其成本的深入分析。价值分析主要 用于制造方面,但也可用来分析研究、发展与生产工程的各环节。这两种过程管理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创造技法用来鉴别重大的技术变革,而价值分析用来推动和评价 渐进型的改进。2

45、)运用前景法对可能产生技术不连续性进行预测。过程管理方法只限于企业内部的分析和预测,没有考虑到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和潜在的外部技术源。 而前景法与此相反,主要用于预测引起技术变革的外部因素。前景法可以弥补前述技术预测法的局限性和缺陷。它不是纯粹的确定型预测方法,而是引出未来的若 干可能的前景,并评价各种前景对企业的影响。3.2.6 德尔菲(Delphi)法德尔菲法是一种预测决策法。组织者针对有关问题,先编写一个意见征询表,要求专家们用书面的方 式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将收集的意见进行统计,整理成文,加上意见征询表再一次寄给同一批专家, 征求第二次书面意见。经过几次意见反馈,逐渐集中和明确,可以得

46、到较好的预测或决策方案。德尔菲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1)制订征询表由于征询表的制订直接关系到征询结果的优劣,所以,首先应在征询表上向各位专家简单介绍德尔菲设想法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规则等,然后提出问题。另外,问题的表述应该有针对性,多个问题时,应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表格应尽可能简明,问题的数量一般不超过26个为宜。2)选择专家尽量选择那些精通本门学科、有一定声望和有代表性的专家,适当选择一些边缘学科、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专家人数为1015人。为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人员的稳定,事先应向 候选专家征求意见,询问是否可以坚持参加此项活动,以避免出现拒绝填表或中途退出的情况出现。3)征询调

47、查 运用德尔菲法一般要经过四轮征询调查。第一轮征询调查可以任意回答,经过领导小组进行综合整理后,用准确的术语制订一个征求意见一览表”再依次进行第二、第三、第四轮征询调查,请专家在 征求意见一览表”中,对列出的意见进行评价,并提出其评价的理由。4)确定结论 在经过四轮的征询后,通常专家的意见会呈现收敛的趋势并最终形成较一致的看法。领 导小组可以据此得出结论。在德尔菲法中体现了以下特点:1)匿名性 在运用德尔菲法时,专家彼此之间互不知晓,这样既不会受权威的意见影响,也不会使专 家在修改意见时担心影响自己的威信,从而保证各种论点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表。2)信息反馈沟通专家能从反馈的调查表中了解到别人对

48、自己观点的意见及其补充,有利于做出新的判断,反对的意见也不会受到压抑,从而达到专家之间的匿名激励。3)对问题作定量处理对于预测时间、数量等问题时,可直接用数量表示;对于规划决策问题可以采用评分的方法,把定性的问题量化。3.3 技术计划有些学者认为预测与计划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技术预测是技术计划的伴侣。因为两者均须预测未来, 都要使预期的未来能得到实现。这就是技术预测和技术计划的本质。但两者终究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技术计划工作不仅要做好长期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更需要通过长短期 计划安排,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当前的决策和行动计划,把企业中有关研究与发展和技术的种种活动 很好地组织起来,使各部门的行动协

49、调一致,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潜力,达到最优的绩效和经济效益。3.3.1技术计划的分类与模式(1)技术计划的分类1)从计划期限来分 长期计划:战略规划,510年或10年以上 中期计划:35年的研究与发展计划 短期计划:年度及年度以下2)按照科学研究的种类来分,可以分为 基础研究计划:基础研究是为推进科技进步而进行的初步探索。企业的基础研究往往是一种定向的 基础研究,它或多或少关系到其当前或未来的经营范围。 应用研究计划:应用研究是为了探寻有实用目的的新知识和可能的新的技术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 动。它有明确的实际目标,一般是同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有关的研究。 试验发展计划:试验发展是为了引入、开发新

50、材料、新产品、新装置、新方法,或是为了对现有材 料和中间生产作重大改进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3)按照研究与发展的对象来分 产品研究与发展计划(或称新产品开发计划) 工艺研究计划 新材料研究计划4)按照科学研究的作用(所解决的问题)来分,可分为 战略性规划,其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与发展的目标、所需的资源以及资源的分配与使用等关键性问 题。 纲领性计划,其主要任务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战术行动纲领,以及在某特定时期内应 完成的具体战术性计划。 项目计划,或课题计划,其任务是为实现战术计划所拟订的详细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如对于科研 与发展过程的具体设计、规定科研流程、人员的组织以及职责范围的确定

51、,等等。(2)计划系统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表 计划系统模式设计与选择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倾向于规范性和细化|倾向于灵活性和粗化组织企业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管理风格拟订和执行政策;强调权威实行广泛民主;注重逐日运作思考;注重直觉思考; 重视计划工作中的经验环境的复杂性环境稳定;较少竞争;市场、顾客众多环境动荡;市场、顾客单一;竞争激烈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生产提前期长;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整体化制造 过程;高技术;市场对新产品响应慢生产提前期短;简单的制造过程;低技术;市场对新 产品响应快问题性质面临长时期新的、复杂的困难问题面临短时期的困难问题计划系统目标协调部门间活动训练经理人员332战略规划的作用、特

52、征与氛围(1)战略规划的作用1)战略规划对高层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有效地减轻领导在这方面的重担。2)战略规划会迫使经理层去思考和回答哪些是企业最重要的技术战略问题、应如何去处理。3)战略规划工作驱使人们通过计划工作去模拟未来,推动企业对未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更好的决策。4)战略规划使企业把所有经营业务和技术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达到全局优化的目的,从而防止因部分 系统而损害整个组织的利益。5)战略规划使高层领导了解和明确关键问题,帮助他们设置优先序来处理这些问题。6)通过让广大职工参与和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关键,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 地解决企业面临的种种挑战,达到最好的绩

53、效。(2)战略规划的特征1)决策的超前性。战略规划意在设计一个所期望的未来和确定通向这一未来的路径。目前所做的决策 不是考虑当前而是考虑到未来,为未来做谋划。它意味着战略规划要关注所做的决策随时间进展会引出怎 样的结果,要做一系列的因果分析。战略规划还要关注未来可取的不同行动方略,一旦选定其中一个,它 将成为当前决策的基础。正规战略规划的本质在于系统地认定未来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更好地运用未来 的机会和避免威胁。2)战略规划是个过程。过程的开始是设定组织的目标,规定达到目标的策略和政策,并制订详细的计划以保证战略的实现和最终目标的达成。因而它将是一系列的决策过程,包括: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什

54、么对候完成、如何进行、谁来做和结果将是怎样的。在大多数组织里,战略规划将得出一系列的计划。它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特别是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战略制定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进程。这并不是说计划要天天改变,而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相应采取的战略措施做适时的修改。3)战略规划的哲理。 战略规划体现一种态势,体现一种通向未来的途径。计划工作需要致力于对未来 的深思熟虑,要作为整体管理的一部分,不断地、系统地做好规划。战略规划不只是一种过程、程序、结 构或技术,它主要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一种智能的展现。具有良好业绩的经营者都知道战略规划的价值并 尽其全力把它搞好。4)战略规划的结构。 一个正规的战略规划系统涵盖三种相联系的计划:战略计划、中期计划(大纲)及短期作业计划(运作计划)。在实行分权管理的企业里,这种联系包括公司总部计划与部门(如SBU)的计划。通过这种联系,可将高层管理的战略转换为当前的决策和行动。SBU Strategical Bus in ess Unit,即战略经营单位,或事业部。(3)营造计划氛围: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成功企业的实践表明,保证计划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