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_第1页
(含答案)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_第2页
(含答案)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_第3页
(含答案)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_第4页
(含答案)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选择题(共 12小题)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右侧截去一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正方体()A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 S甲=S乙B .剩余部分的体积 V甲=V乙C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 F甲= F乙D .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p甲 p乙2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A p甲v P乙B P甲=P乙C P甲P乙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3 如图所示,甲、乙两

2、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 F甲、 F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 P甲、 P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位F甲、F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P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 甲可能大于F乙CF甲一定大于F乙B P甲可能小于P乙D P甲可能小于 P乙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质量相等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 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的()A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C 甲对地面压强可能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B 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D甲对地面压力可能

3、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A S T S gh M5 甲、乙两个圆柱体(p甲v p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p甲p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甲 乙XS甲丘S =h 6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甲、乙上表面中央都施加竖直方向的力甲和F乙(均小于甲、乙的重力),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A 都竖直向上,F甲=F乙C F甲竖直向上,F乙竖直向下,F甲v F乙B 都竖直向下,F甲=F乙DF甲竖直向下,F乙竖直向上,F甲v F乙4甲乙F甲、F乙的方向

4、和大小关系可能是()7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 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的力V甲V乙V 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 F (力F小于物体重力),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 P甲v P乙v P丙C P甲=P乙=卩丙B P甲 P乙 P丙D P甲=卩乙P丙8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 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 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 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

5、去体积相等的部分9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 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A p甲一定大于p乙C p甲定等于p乙B p甲可能小于p乙D p甲可能等于p乙10 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p甲v p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A p甲p乙B p甲=卩乙C p甲v p乙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1 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

6、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 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 为p甲、p乙,贝U p甲:p乙的值()A一定大于1B 一定小于1C 可能等于1D 可能小于112 .如图所示的圆柱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m甲=口乙,卩甲 p乙现准备分别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部分物体后,再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以下截法中,有可能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水平截去相同的高度C .水平截去相同的质量B .水平截去相同的体积D .按原来高度的比例,水平截去相等比例的部分高度填空题(共 3

7、小题)13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h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变化量的关系为(选填 一定”或 可能” F甲 F乙(选填 大于” 等于”或小于”;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质量,则截去的高度之比 h甲: h乙为.r甲=2r乙,h甲=2r甲,h乙=1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己知乙,则甲乙的密度之比p甲:p乙=,若在两个圆柱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之

8、比 F甲: F乙=15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密度p甲p乙,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 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甲P乙(选填:” /”或“=”.三.解答题(共 15小题)-3316 .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 A和B均为实心正方体,物体 A的体积为10 米,物体B的边长为 0.2米.物体A的密度为2X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10千克.求:(1)物体A的质量mA.(2)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B.(3) 在保持物体 A、B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只在竖直方向上施加一个

9、多大的力可以让两物体对地面压强相等?17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 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物体B的质量为13.5千克求:(1) 物体B的密度.(2) 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 若在正方体 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V的取值范围.3 十 $,3A的密度为2X10千克/米,18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 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质量是2千克,物体 B的密度为1X103千克/米 3 .求: 物体A的密度pa . 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

10、小 Gb 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 V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319 .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甲的密度为1 X10千克/米 3,乙的密度为8X103千克/米3.若沿竖直方向将两正方体各切去相等的质量后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部,求岀叠放后水平地面受到甲、乙两物体的压强之比.20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5千克的实心均匀圆柱体甲、乙竖放在水平地面上.33(1) 若甲的密度为 5X10千克/米,求甲的体积 V甲.(2) 若乙的底面积为 5X103米2,求乙对地面的压强 p乙.(3) 若甲的密度和底面积为4p和2S,

11、乙的密度和底面积为5p和S,为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 (选填高度、体积或质量),并求岀它们对地面压强减小量之比 p 甲 : p 乙.21 .如图(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实心圆柱体A、B由不同材料制成,A的密度是B的一半.它们的高度均为 H . A的质量是B的三分之一.如图(b)所示,若在 A、B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h,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均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 用分式表示)当截去厚度h时,恰能使叠放后的物体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求:h与H之比.(可(b)一3十22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

12、如图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 X0千3克咪,物体B的质量为9.6千克求: 物体A的质量; 求长方体 A、B的重力之比Ga: Gb 若在长方体 A、B的右侧沿竖直方向按相同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这时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比例n的取值范围.323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米和0.1米,A的密度为2X10千克3/米,B质量为1千克.求: A的质量; 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若在正方体 A、B上沿竖直方向按相同比例k截下一部分,并将截下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这

13、时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计算其对应的比例k的值.24 实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长、宽、高如图( 物体的质量m.33a)所示,密度为 0.8 X0千克/米 求: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设长方体的长为 a,宽为b,高度为h,长方体原来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定厚度后(即截取 nh)如图(b),长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若在长方体上沿水平方向按比例n截去P1,变化的压强为 pi;若长方体沿竖直方向按比例n截去一定长度(即截取 na)并把截下的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的上方后如图(c),此时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变化的压强为 p2第一,求岀压强 P1和P2.(用p,n表示) 第二

14、,若 P2=2 p1,求比例n .o325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 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2X10千克/米物体B的质量为13.5千克求:(1) 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 物体B的密度.(3) 在保持物体 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 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同学的方案是:在两个正方体上方均放置一个重力为 G的物体,乙同学的方案是:在两个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高度 你认为 同学的方案是可行的. 确定方案后,请计算该方案下所放置的物体重力G或截取的相同高度 h.一3十26 竖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 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

15、宽、高如图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6 X0千克/米 3,物体B的质量为19.2千克求:(1) 物体A的质量mA;(2) 物体B对水平地面压力的大小Fb ;(3) 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不行,请说明理由;若认为行,计算所叠放物体的重力G (或所截取的质量 m).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r方案-在它们顶部叠放一块相同的物体.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 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计算所叠放物体的重力 G (或所截取的质量 m)一3十27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

16、个物体 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 X0千克/米 3,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求: 物体A的质量; 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 在保持物体 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面()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冋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 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3)计算截取的长度.3328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下图

17、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 10 kg/m ,物体B的质量为8kg .( g=10N/kg )求:(1) 物体A的质量;(2) 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3) 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可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内容判断(填行”或不行”方案一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表面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冋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 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r 1329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正方体A的边长为0.1米,密度为0

18、.8沫0333千克/米,正方体B的边长为0.2米,密度为0.5 X10千克/米 求: 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在保持正方体 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 若沿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截取物体,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可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或厚度).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从正方体A的侧壁竖直截取一部分方案二从正方体B的上方水平截取一部分 计算截取的长度(或厚度)30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 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质量是2千克,物体 B的密度为2X103千克/米 3 .求: 物体A的密度pa .

19、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 Gb . 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 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去的相等体积或质量.内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截去相等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方案二截去相等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专题训练答案解析选择题(共 12小题)1.( 2014?浦东新区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 直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右侧截去一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正方体(A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 S甲=S乙C.对地面

20、压力的变化量 F甲= F乙B .剩余部分的体积 V甲=V乙D. 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甲4p乙解:根据P厂Shg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即p甲=卩乙,贝U p甲gh甲=卩乙gh乙,且h甲v h乙,二卩甲卩乙;由图可知:S甲vS乙;若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右侧截去一部分,由于竖切后仍然是长方体固体,而且竖切后 固体的密度不变,高度不变,则压强不变,.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p甲= p乙=0,故D错误;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1乙,;T p甲=p乙,二根据F=pS可知: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甲=乙,故A正确;根据V=Sh可知:剩余部分的体积V甲vV乙,故B错误;/ p甲=p乙,S甲vS乙;.根据F

21、=pS可知:两物体原来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v F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1乙;根据 F=F - F可知: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 F甲4 F乙,故C错误. 故选A .2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A P甲v P乙 B P甲=P乙 C P甲P乙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解:由于两个物体都是规则的实心正方体物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G=F,由G=mg可知:m甲=m乙,由p=可知:p甲vp乙,p由图可知:h甲 h乙,贝0 S甲 S乙,由p可知:p甲o p乙0;S当

22、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后,由卩=丄=:=p gh可知: 1?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卩甲g (h甲-h) =p甲0- p甲gh,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乙=卩乙g ( h乙-h) =p乙o- p乙gh,由于p甲v p乙,p甲ov p乙o;贝U p甲与p乙的大小关系无法比较,故D正确.故选 D 3 ( 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 F甲、 F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 P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位F甲、F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

23、甲,P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甲界呂P=-A F甲可能大于F乙B P甲可能小于P乙C F甲一定大于 F乙D P甲可能小于 P乙解:A、设甲边长为 a,乙边长为b,则由图可知ab,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简得:p甲a= p乙b ;截去相等高度后,甲的体积仍大于乙的体积;2 2两物体剩余质量 m甲=卩甲a (a - h), m乙=卩乙b ( b h),;即剩余部分质量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m乙 b Lb - hj而F=G=mg,所以剩余部分甲的压力F甲一定大于乙的压力 F乙;此选项错误;用P 甲 a2 (ah) gB、由p=得: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卩甲(a-h) g;P 乙 b? (

24、b- h) gp乙=:=卩乙(b- h) g ;b2即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C、截去相等咼度 h后, 甲减少的质量为 m甲=卩甲a2h,2乙减少的质量为 m乙=卩乙b h,F 甲 P 甲 ahg P 甲 ap甲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P 审=P 甲(N_h)呂=比(込一h) =ab - b h . p i 乙 p 乙(b h) g a (b - h) ab _ ahp乙,此选项错误;甲减少的压力为乙减少的压力为z cz2 F 甲= G 甲= m 甲 g=p 甲 a hg,2 F 乙= G 乙= m 乙 g= p 乙 b hg,ma -=2 =2= 1,F乙P乙L血P乙/ P乙b b所以甲对地面压力的

25、变化量为 F甲一定大于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乙,此选项正确;D、截去相等高度 h后,甲减少的压强为 p甲=卩甲gh,乙减少的压强为 p乙=卩乙gh, 已知p甲v p乙,所以 p甲一定v p乙.此选项错误.故选 C.4 .( 2014?上海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质量相等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的()A .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B .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C. 甲对地面压强可能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D .甲对地面压力可能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解:设甲边长为 a,乙边长为b,则由图可知 ab,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即33p 甲 a =

26、 p 乙 b,a b,贝Up甲v p乙.A、截去相等高度后,/ (a - h)b2 (b-h) 1,所以甲的体积仍大于乙的体积,A错.2 2B、 两物体剩余质量 m甲=卩甲a (a- h), m乙=卩乙b ( b - h),=:,即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B错.吃 b (b - h)C、 根据题意,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由p=,得,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假设h=b,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零,此时甲物体对地面仍有压强,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可知当h等于某一值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C对.ppF 甲 f a.= h)D、压力F=mg,即F甲=卩甲a (a- h) g, F乙=卩乙b

27、 ( b- h) g,=: 1,故甲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F乙 b (.b - hj地面的压力故 D对故选CD .5 . ( 2 013?鼓楼区一模)甲、乙两个圆柱体( p甲v p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解:(1)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J:=p ghs s s s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二p甲p乙,即p甲gh 甲剩 p乙 gh 乙剩;t p甲v p乙,二h甲剩h乙剩.(2)两圆柱体截去的质量相同

28、,二p甲S甲h甲截=卩乙S乙h乙截, 即S甲h甲截S乙h乙截, 当S甲=S乙时,则h甲截h乙截,而h甲剩h乙剩.所以h甲h乙,故AC不正确; 当S甲S乙时,贝U h甲截h乙截、h甲截=h乙截或h甲截v h乙截,而h甲剩h乙剩所以h甲h乙或h甲v h乙,故h甲v h 乙,故B可能正确; 当S甲v S乙时,贝U h甲截h乙截,而h甲剩h乙剩.所以h甲h乙,故D不正确.故选 B .6 .( 2011?杨浦区二模)如图都施加竖直方向的力 可能是()A .都竖直向上,C. F甲竖直向上,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甲、乙上表面中央 F甲和F乙(均小于甲、乙的重力),使甲、

29、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贝9F甲、F乙的方向和大小关系F甲=卩乙F乙竖直向下,F甲v F乙 解:甲、乙的质量相等, G甲=G 乙,又 V甲v V乙,且甲、乙都是正方体, L若想使压强相等,则应减小甲的压力,增大乙的压力, 因此,F甲竖直向上,F乙竖直向下.B. 都竖直向下, D . F甲竖直向下,甲v L乙,贝U s甲v s乙.F甲=F乙F乙竖直向上,二P甲P乙,当两侧压强相等时,由题意得, G甲=G乙,s甲v s乙 F甲v F乙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7 .( 2011?徐汇区二模)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

30、等的力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A . P甲v P乙v P丙B . P甲 P乙 P丙C . P甲=卩乙=卩丙解:由题知,V甲V乙V丙,可知地面受力面积 S甲S乙S丙, 现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的力,压强的变化量: 原来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三个正方体受力 F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 p甲 p乙 p丙.故选B .V甲V乙V丙),它们对地面的压 F (力F小于物体重力),则三个正方体D . P甲=卩乙P丙 p甲4 p乙4 p丙,8 .( 2008?上海)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

31、方法是()A .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 .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解: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对地面的压力也相等,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乙S甲,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但接触面积不变,还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A错误.因为V甲vV乙,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所以甲是铜块,乙是铁块,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 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甲乙对地

32、面的压力仍然相等,接触面积还是 S乙S 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故C错误.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乙减小的质量小,甲减小的质量大,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甲小于乙,又因为与 地面的接触面积 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相等,故D正确故选D .9 .( 2015?虹口区一模)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A . p甲一定大于p乙C. p甲一定等于p乙解:最初它们对地压力相同,又所以最初他们的压强关系:p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 a甲、a乙

33、,竖直方向切去的厚度为d,切去相同厚度去的底面积S甲=甲 (a甲-d);乙的底面积2甲切去部分的重 G 甲切=p甲 gV 甲切=卩甲ga甲d?a甲=p甲ga甲d2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 G乙切=卩乙ga乙2d2所以 A G乙切 P乙吕a乙d 所以 p甲=S甲 巴甲(日甲一 d丿B. p甲可能小于p乙D . p甲可能等于p乙S甲v S乙;)a甲、甲 p乙;S乙=a乙(a乙d );2 同理 A G甲切 Q甲訂甲d 同理: p乙=一最初甲乙对地压力相等,故它们质量相等,则3p甲a甲=卩乙a乙 :结合化简可得,由图可知, a乙a 甲, P甲故a乙d a甲d,所以 1 ;乙则厶p甲4 p乙,即 p甲一 p乙

34、0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对地压强 此时乙的整体对地压强p乙=ps+ p乙p 甲p 乙=甲 p 乙 + p 甲 p 乙(10)根据前面的分析可推岀p甲-p乙 0所以p甲 p乙.故选A .p甲v p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10 .( 2012?松江区二模)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 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A . p甲p乙 B . p甲=p乙C. p甲v p乙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解:(1)实心立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强:p

35、=u = r= =p ghs s s s s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p甲gh甲=卩乙gh乙又t p甲v p乙, h甲h乙(2)设实心正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为h,则底面积为s底=h正方体h,把切掉的部分又放到物体的上方,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变,32卄me孙丹G正方体P h正方体g Ph正方体gh正方体h 对地面的压强 p=,$底0n P甲h銚 P乙h条 即p甲=,p乙=:hh2 2 由两式可得:p甲gh p甲 p乙.故选A .11.( 2015?青浦区一模)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

36、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剩余部 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贝0 p甲:p乙的值()A . 一定大于1 B. 一定小于1 C. 可能等于1 D. 可能小于1解: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质量前,p甲=p乙;v叩甲茸m乙g尸: p 甲=T,p 乙一.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s甲v s乙,m甲v m乙;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甲减少的质量与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乙减少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因此甲减小的面积大于乙减小的面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面积减小越多,压强增加越大,故p甲大于p乙,贝U p甲、p乙的值一定大于1. 故选A .12 . ( 2012?南充自主招生)如图所示的圆柱体甲和乙分别

37、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m甲=m乙,p甲 卩乙现准备分别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部分物体后,再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以下截法中,有可能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 .水平截去相同的高度B.水平截去相同的体积C.水平截去相同的质量D .按原来高度的比例,水平截去相等比例的部分高度解:根据公式p= =- =p gh可知道,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只跟圆柱体密度和高度有关.由题目知道圆柱体甲的S S S密度、高度都比圆柱体乙的大,所以圆柱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大.(1 )根据公式p=丄,要使压强相等就要减小圆柱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即减小甲的重力,增加圆柱体乙对地面的压S S力因为P甲P乙,根据公式G=m

38、g= gV可知,B选项中截取相同的体积,圆柱体甲减小的重力多,放在乙上就增加了乙对地面的压力;乙减小的重力小,放在甲上就相当于减小了甲对地面的压力了根据公式p=可知,受力面积不S变的情况下,甲的压力减小,压强减小;乙的压力增大,压强增大截取后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相等.(2) C选项中截取相同的质量,再放到对方上面,和以前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3)D选项中,按原来高度的比例,水平截去相等比例的部分高度,原来质量相等,那么截取的质量也是一样的,再放到对方上面,和以前没有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4) 原来质量相等,即p甲gh甲S甲=卩乙gh乙S乙,因为h甲h乙,所以p甲gS甲v p乙gS乙,所以

39、A选项中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即截去的质量p甲ghS甲v p乙ghS乙,就是说甲减小的重力小,放在乙上后就相当于减小了乙对地面的压力;同理相当于增大了甲对地面的压力根据公式p=:可知,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甲的压力增大,压强增大;乙的压S力减小,压强减小截取后对地面的压强甲会更大,乙会更小,不可能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 B.二.填空题(共 3小题)13 .( 2015?徐汇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h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变化量的关系一定 为(选填

40、 一定”或 可能” F甲 大于 F乙(选填 大于” 等于”或 小于”;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质量,则截去的高度之比 h甲: h乙为乙:h甲_ .因为,S甲=冗二, S乙=冗| _,所以,因为,p甲:p乙=1 : 4, r甲=2r乙,所以, F甲 F乙T故答案为:1 : 4; 1 : 1 .解: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h乙,由p=E=_=l= - = p gh可知:当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p甲=卩乙,即p甲gh甲=卩乙gh 乙,S S S S SP甲h乙所以,= ,由于h甲h乙,贝U p甲v p乙;P乙h甲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由于

41、底面积不变,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是切去的部分,即 F=p Vg,则:士: -卜二:-卜二、三2丨. 亡2:七.-x x()X () 1,F乙P乙乙耳Q乙S乙Ah Q乙S乙Q乙h乙h甲h乙h乙所以, F甲4 F乙;(2)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质量,即 m甲= m 乙,则由p=得:卩甲厶V甲=卩乙厶V乙,所以,p甲S甲厶h甲=卩乙S乙厶h乙, V所以,X - X -.故答案为:一定;大于;h 乙: h 甲.2 p甲S甲P用扁h乙碼h甲14 . (2012?梧州)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己知r甲=2r乙,h甲=2r甲,h乙=r乙,则甲乙的密度之

42、比p甲:p乙=1: 4 ,若在两个圆柱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之比 F甲: F乙=1 : 1 .解:(1)因为,p=丄-=p ghs s s因为 p甲=p乙,所以 p甲gh甲=卩乙gh乙,己知h甲=2r甲,h乙=r乙,所以,p甲?2r甲=卩乙?r乙,4.己矢知 r甲=2r乙,p甲:p乙=1 :(2)因为 F= G=p gSAh,所以,设甲乙从上面都截去h,地面的压强P甲 P乙(选填: ”v” 或“=”15 .( 2013?镇赉县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密度p甲vp乙,若在两个正方

43、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解:由 P=J yJ ghp甲v p乙;当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后: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P甲=卩甲g ( h甲-h) =P - p甲gh; 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P乙=卩乙g ( h乙-h) =P - p乙gh; 由于p甲 v p乙,即p甲ghv p乙gh;二P p甲gh P- p乙gh,即卩P甲 P乙;故答案为:v;.三解答题(共 15小题)一316 . ( 2014?宝山区二模)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正方体,物体 A的体积为10333米,物体B的边长为0.2米物体A的密度为2X10千

44、克/米,物体B的质量为10千克求:(1) 物体A的质量mA.(2) 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B.(3) 在保持物体 A、B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只在竖直方向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力可以让两物体对地面压强相等? 解:(1 )由p=得,V33-3 3mA=pAVA=2 X10 kg/m X0 m =2kg ;(2 )在水平面, 二 Fb=G B=10kg 刈.8N/kg=98N ,2 2SB= (0.2m) =0.04mpB= 一 : =2450Pa; p恥0如2;(3)T FA=GA=2kg 9.8N/kg=19.6N ,PA=1960Pa,SA 0.01 IT2二 PA V PB要使 则在 答

45、:(2)(3)PA =p(两种情况)2A物体竖直向下加力 F1=A pSA=490Pa X.01m =4.9N或在B物体竖直向上加力 F2= pSB=490Pa X.04m (1)物体A的质量mA为2kg .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B为2450Pa.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则在A物体竖直向下加力4.9N或在B物体竖直向上加2=19.6N .19.6N 可以让两物体对地面压强相等.17 .度为(1)(2)(3)(2011?松江区一模)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332X10千克/米 ,物体B的质量为13.5千克求: 物体B的密度.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若在正方体 A、B上

46、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的取值范围.0.3米的实心正方体 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密V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解:33 PB= r r =_ .=0.5 X0 kg/m ;VB 27X10 V pa/-/-=pAghA33=2 X10 kg/m d.8N/kg 区2m=3920Pa ; 在正方体 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后,受力面积不变,A 对地面的压力 FA =G =pVA =p (VA - V),旷 A 2X103kg/m3X (SXio-V) x9.8NAgPA=7SA0.04wB 对地面的压力 F

47、b =G =BgVB =Bg (Vb v),旷 B 0.5X1(27X10_3m3-V) x 9.pB 72,SB0. 09T PA =p,Hn 2XlQ3kg/w3X (SXIQ-V-V) X9.8N/kg0. 040.5X1 0%吕/)?X (2TXio7-) X9.2N/阮= . ,0. 09-3 3- 3 3- 3 3解得:V=5.625X 10 m,若 Pa PB,V v 5.625 杓 m ; 若 Pa v Pb, V 5.625 10 m 33答:(1)物体B的密度为0.5 0 kg/m ; ( 2)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3920Pa;-3 3- 3 3(3 )若 PA PB

48、 V v 5.625 0 m ; 若 PA V pB ,V 5.625 0 m 18 ( 2014秋?松江区月考)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 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 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33质量是2千克,物体 B的密度为1X10千克/米求: 物体A的密度pa 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 Gb 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V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解:物体 A 的体积:Va=La3= (0.2m) 3=0.008m3,则物体 A 的密度:pa=0.25 X03kg/m3;VA 0. 008 m3物体B的体积:、,333V b=L b = (0.1m)=0.001

49、m ,333物体 B 的质量:mB=pBVB=1 X10 kg/m X0.001m =1kg ,则物体B的重力:GB=mBg=1kg X9.8N/kg=9.8N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卜= = p Lg,s s s s s当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 V的部分后减小的高度之比:AV2_=:,hA _A_ SBLb = ( /SE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虹 AsAhA p A AhA 0.25X1 Okg/in3 11 pb= Pe暮Ah Pb Ah心护廂/护 4 =633答:物体 A的密度为0.25 X0 kg/m ;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9.8N ;若在两正方体上

50、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 V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为1: 16.19 . ( 2012?杨浦区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甲的密度为1X103千克/米3,乙的密度为8X103千克/米3.若沿竖直方向将两正方体各切去相等的质量后叠放在对方 剩余部分上部,求岀叠放后水平地面受到甲、乙两物体的压强之比.解: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所以甲乙的质量相等,设都为下的比例也相同设比例系数为n.m 又切去质量相等,则切去的比例相同剩V乙亞Q甲m乙川 P乙v8X103kg/ir3 8X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一一=S乙1F甲P甲&甲P乙卩乙3甲丿F乙nS甲4答:叠放后水平地面受到甲、乙两物体的压强之比为1 : 4.20 .(1)(2)(3)(2015?浦东新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卄甲的密度为 5X103千克/米3,求甲的体积32米,求乙对地面的压强 p乙.4p和2S,乙的密度和底面积为5p和S,为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体积 (选填 高度” 体积”或 质量”,并求出它们对地面压强减小量之比5千克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