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10月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10月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10月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10月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10月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10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MRSA)病例,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其病原体是屎肠球菌的变异体下列关于该菌的叙述正确的()A. 其变异主要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产生B. 该菌抗药基因表达时,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翻译C. 该菌无细胞器,不能独立完成代谢D. 该菌分裂产生的子代不发生分化现象【答案】D【解析】解:A、细菌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所以细菌的变异只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A错误; B、细菌时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

2、形的细胞核,因此没有核孔等结构,B错误; C、细菌含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C错误; D、单细胞生物不会发生细胞分化现象,D正确 故选:D 超级耐药致病细菌(MRSA)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本题以超级耐药致病细菌(MRSA)为素材,考查原核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变异等知识,重点考查原核细胞结构,需要学生熟记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能对B、C和D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本题的难点是A选项,要求学生理解细菌等原

3、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2. 小明同学使用显微观察念珠藻细胞,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观察到相连的16个细胞呈弧形排列在视野的边缘处,小明同学直接转动转换器,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最有可能是()A. 0个B. 4个C. 8个D. 16个【答案】B【解析】解: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原来的基础上,细胞又被放大4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是原来的,即16=4个。故选:B。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

4、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本题属于简单题,着重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掌握高倍镜和低倍镜观察物象的区别;掌握高倍镜使用的操作步骤。3. 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能引发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下列有关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B. 埃博拉病毒只能寄生在原核细胞中C. 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 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核膜等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有关知识,意

5、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不能独立生活,A正确;B.由题意可知,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所以该病毒可以寄生在真核细胞中,B错误;C.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正确;D.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其细胞含有染色体、核膜等结构,D正确。故选B。4.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虽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可以通过下面哪一实例得到说明()A. 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B. 油菜缺少B时会出现“花而不实”C. 缺P会影响磷脂的合成D. 食物中缺碘会引起人患甲亢【答案

6、】B【解析】解:A、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硼是微量元素,油菜缺少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说明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 C、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但P是大量元素,C错误; D、食物中缺碘会引起人患甲亢,D错误。 故选: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

7、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作用,并紧紧围绕题意中的“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一解题的切入点来分析各选项。5. 下列关于细胞和生物体中的元素、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使得碳元素成为生命构建的基础B. 脂质都含有C,H,O三种元素C. 干旱地区生活的生物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D.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项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重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解答】A.碳链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使得碳元素成为生命构建的基础,A

8、正确; 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都含有C,H,O三种元素,B正确; C.干旱地区生活的生物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 D.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项生命活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细胞,才会表现出生命现象,D正确。 故选C。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B.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HC. 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含量少、作用小D. .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是O【答案】A【解析】解:A、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A正确;B、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C,B错误;C、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含量

9、少,但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C错误;D、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是C,D错误。故选:A。组成细胞的元素1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3最基本的元素是C,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生理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它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 幼儿体内的禽水量远高于成年人C. 种子晒干后,

10、结合水减少,代谢减慢D. 植物老熟部分比幼嫩部分含水量低【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识记、理解,容易题。【解答】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B.幼儿身体的细胞代谢旺盛,含水量远远高于成年人,B正确;C.种子晒干减少自由水以降低代谢,C错误;D.植物老熟部分比幼嫩部分含水量低,D正确。故选C。8. 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将一个该十二肽分子彻底水解后分别可得到多少个赖氨酸和天门冬氨酸?()A. (Z-12)和W-132B. Z-122和(W-13)C.

11、(Z-13)和W-122D. Z-132和(W-12)【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十二肽”的分子式为CXHYNZOWS,如果每个氨基酸都含有一个羧基,则W=122-11=13,该多肽水解形成的氨基酸中,只有半胱氨酸含有一个S,因此该十二肽中含有一个半胱氨酸;一个赖氨酸含有2个N,其他都只含有1个N,因此赖氨酸的数目是Z-12,天门冬氨酸含有2个羧基,其他都只含有一个羧基,因此天门冬氨酸数目是(W-13)2=W-132。故选: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式是C2H4O2NR,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十二肽在形成过程中脱去了11分子水。本题旨

12、在考查学生理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分子式,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并学会应用元素守恒进行推理、计算。9. 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的碱基种类数和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A. 5种;4种B. 4种;4种C. 5种;8种D. 8种;8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所学核酸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解答】大肠杆菌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NA含碱基A、T、C、G,RNA含碱基A、U、G、C,故细胞中的碱基共5种;DNA由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由种核糖核苷酸组成,故细胞中的核苷酸共8种。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定说法正确的

13、是()A. 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后,可以观察到砖红色沉淀B.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豆浆后,可以观察到紫色反应C. 花生子叶切片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红色的脂肪颗粒D. 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色后,可以观察绿色的细胞核【答案】B【解析】解:A、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经过水浴加热,A错误; B、豆浆中含有蛋白质,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豆浆后,可以观察到紫色反应,B正确; C、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脂肪颗粒,但未染色时是观察不到红色的,C错误; D、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液,可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为无色,D错误。 故选:B。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

14、色反应;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1.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 组成生物膜的脂质中脂肪最丰富C. 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D. 细胞器膜是细菌进行代谢的结构基础【答案】C【解析】

15、【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成分、功能特点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解答】A.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B.组成生物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B错误;C.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都是选择透过性膜,C正确;D.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C。12.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B. 将黑色公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生的克隆羊是白色母羊C.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 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答案】B【解析】解:A、核膜是双层

16、膜,属于生物膜系统,A正确; B、将黑色公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生的克隆羊是黑色的公羊,B错误; 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不同,C正确; D、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D正确。 故选:B。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3. 下列有关细胞膜

17、的叙述,错误的是()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B.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C.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类。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要多D. 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答案】A【解析】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A错误; B、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B正确; 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类。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要多,C正确; D、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D正确。 故选:A。细胞膜

18、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4. 下列生理过程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A. 水绵细胞内NADPH的消耗B. 人体细胞内RNA分子的合成C. 效应B细胞内抗体的合成D. 叶肉细胞内O2的产生【答案】D【解析】解:A、水绵细胞内NADPH的消耗为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 B、人体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

19、B错误; C、效应B细胞内抗体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叶肉细胞内O2的产生发生在类囊体薄膜,D正确。 故选:D。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

20、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本题考查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15. 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能产生ATPB. 都含有少量DNAC. 都能产生NADPHD. 都具有双层膜【答案】C【解析】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B正确; C

21、、叶绿体能产生NADPH,但线粒体不能产生NADPH,线粒体能产生NADH,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D正确。 故选:C。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

22、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6. 细胞内很多物质通过囊泡转运。囊泡的膜的主要成分是A. 磷脂和蛋白质B. 脂肪和糖类C. 蛋白质和DNAD. 纤维素和果胶【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成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记住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答题的关键。【解答】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主要是

23、磷脂,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而囊泡的膜属于生物膜系统,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 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B.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都排出细胞外D. 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答案】C【解析】解:A、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A正确; 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B正确; C、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重新利用或者排除细胞外,C错误; D、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D正确。 故选:C。 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

24、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 下面为某种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b、c、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具膜小泡、细胞膜B. a、b、c结构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分泌、蛋白质运输过程C. 图示过程不能在原核细胞中进行的原因是缺乏a、b、c、e等结构D. e结构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的过程中没有O2参与反应【答案】D【解析】解:A、a、b、c、d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故A错误; B、a结

25、构中进行的是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b结构中进行的是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过程,c结构中进行的是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故B错误; C、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缺乏的是b、c、e等结构,故C错误; D、e结构是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以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该过程中没有O2参与反应,故D正确。 故选:D。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其中a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是内质网,对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粗加工;c是高尔基体,负责对蛋白质进行再加工;d是细胞膜,将合成好的蛋白质胞吐(外排)出细胞;e是线粒体,为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供能。

26、本题结合某种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考查蛋白质合成过程和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19. 如图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观察到的某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细胞原生质层内外水分始终维持动态平衡B. 若B/A值越大,说明滴加的蔗糖溶液浓度越大C. 若B/A值越小,说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小D. 图中细胞有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答案】D【解析】解:A、据图分析,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的复原或动态平衡当中,当质壁分离时,则原生

27、质层外高浓度,当质壁分离复原时,则原生质层外低浓度,当动态平衡时,则原生质层内外浓度相等,A错误; B、若B/A值越大,说明细胞失水少,则滴加的蔗糖溶液浓度越小,B错误; C、若B/A值越小,说明原生质层收缩多,则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大,C错误; D、据图分析,如外界是低浓度溶液,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正确。 故选:D。图中A是从细胞的两端测量的,代表的是细胞的长度,B是细胞内缩小的原生质体,代表的是原生质体的长度。 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体积基本不变,而原生质体的体积将会不断缩小,因此B/A值会不断增加。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考生要能够结合质壁分离和复原过

28、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0. 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a与b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 a与b都要消耗能量C. 蛋白质的分泌为图中b过程D. a与b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胞吐和胞吞的过程、结构基础和意义,对于胞吐或胞吞过程与生物膜流动性的关系的理解的解题的关键。【解答】AD.a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即“胞吞”,b是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即“胞吐”,“胞吞”和“胞吐”均体现了膜的流动性,A正确,D错误;B.“胞吞”和“胞吐”均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都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

29、,蛋白质的分泌为“胞吐”,细胞分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与图中b过程相符,C正确。故选D。21. 给小鼠注射秋水仙素后,秋水仙素能够顺浓度梯度进入正常细胞,细胞内秋水仙素的含量升高:小鼠癌细胞中的一种转运蛋白(MDR)能将该物质从细胞内单向转运出细胞外,使细胞内的秋水仙素含量不会增高。相关推测合理的是A. 抑制MDR活性使癌细胞加快运出秋水仙素B. 癌细胞转运秋水仙素的过程需要消耗ATPC. 温度变化不影响癌细胞运出秋水仙素D. 正常细胞膜上MDR的含量高于癌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细胞癌变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秋水仙素能够顺浓度梯度

30、进入正常细胞,细胞内秋水仙素的含量升高:小鼠癌细胞中的一种转运蛋白(MDR)能将该物质从细胞内单向转运出细胞外,使细胞内的秋水仙素含量不会增高。通过分析这句话得知,癌细胞秋水仙素逆浓度出细胞,且需要载体蛋白,故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 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B. 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C. 开始时乙溶

31、液的浓度比甲溶液大D. 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答案】A【解析】解:A、2分钟时,处于甲、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与初始值相比增大,A正确; B、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再放入清水中,基本没有变化,处于乙中的细胞再放入清水中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在2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C错误; D、紫色的洋葱内表皮的液泡中不含有色素,现像不明显,D错误。 故选: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处于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

32、,液泡的直径逐渐减小,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直径先减小,然后增加,说明细胞处于甲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过程中细胞先失水,然后又吸水。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3. 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和的个数代表分子(或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B. 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的速率不受载体的影响C. 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此细胞,不需要消耗ATPD. 人体的

33、体温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解题关键是理解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运输方式,能准确识图分析判断。【解答】A.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为主动运输,此过程需要消耗ATP,A正确;B.葡萄糖从此细胞中运出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属于协助扩散,受载体的影响,B错误;C.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影响细胞膜上的分子运动,从而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D正确。

34、故选B。24.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人在饥饿时,ATP可水解为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B. ATP的元素组成有C、H、O、N、PC.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供能机制,ATP中能量的来源去路,主要考查学生对ATP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ATP作为能量通货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过程,先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解答】A.ATP水解供能时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一分子的磷酸和一分子AD

35、P,A错误;B.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B正确;C.ATP中由光反应产生时,其中的能量来自光能,来自其他过程时,其中的能量来自化学能,萤火虫发光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说明获得需要的化学能大都来自ATP,C正确;D.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D正确。故选A。25. 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 用淀粉酶、淀粉和蔗糖为材料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检测C. 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 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

3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ATP和细胞呼吸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解答】A.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极少数的酶的本质是RNA,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错误;B.碘液与蔗糖及其代谢产生物不发生颜色反应,所以不能用碘液,B错误;C.细胞呼吸释放能量,小部分形成ATP,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D.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D错误。故选C。26. 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原理存在差异。在适宜温度、pH等条件下,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来研究两种抑制

37、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的影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底物浓度升高可减小或去除抑制剂的作用B. 当底物浓度大于S2时,曲线的主要限制因素为酶的浓度C. 若适当提高温度,曲线的最大酶促反应速率会提高D. 当底物浓度为S2时,曲线、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依托有关酶的实验结果曲线,意在考查考查的实验分析能力。【解答】A.由图可知,底物浓度小于S1时,底物浓度升高可减小,但不能去除抑制剂的作用,A错误;B.当底物浓度大于S2时,曲线的主要限制因素拟制剂的种类,B错误;C.此曲线是在适宜温度下测得的,若适当提高温度,曲线的最

38、大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 C错误;D.当底物浓度为S2时,曲线、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相同,只不过是酶促反应速度不同,D正确。故选D。27.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 农民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C. 长期处于水淹的植物易烂根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D. 酿酒过程中密封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酵母菌大量繁殖【答案】D【解析】解: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A正确; B、农民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B正确; C、长期处于水淹的植物易烂根是因为

39、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C正确; D、酿酒过程中密封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D错误。 故选:D。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酶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酶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酶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酶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酶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 或C6H12O6酶2乳酸+能量 (细胞质基质)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重点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40、,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8. 下列过程一定不能产生葡萄糖的是()A. 蔗糖水解B. 麦芽糖水解C. 淀粉彻底水解D. 半乳糖水解【答案】D【解析】解:A、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A错误;B、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B错误;C、淀粉彻底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C错误;D、半乳糖是单糖,不能再水解,D正确。故选:D。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单 糖五碳糖核糖C5H10O5动植物细胞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脱氧核糖C5H10O4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 糖蔗糖C12H22O11植物细胞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麦芽糖乳糖C12H22O11

41、动物细胞多 糖淀粉(C6H10O5)n植物细胞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糖原动物细胞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本题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9. 下列关于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在特殊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厌氧呼吸B. 动物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CO2来自于细胞溶胶C. 人体肌细胞靠厌氧呼吸维持长时间的活动D. 酵母菌依靠厌氧呼吸生活,氧气会抑制其生存【答案】A【解析】解:A、植物在缺氧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厌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维持生命活动,A正

42、确; B、动物细胞厌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能产生的CO2,B错误; C、人体肌细胞靠有氧呼吸维持长时间的活动,C错误; D、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主要依靠有氧呼吸生活,D错误。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

43、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30. 图1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1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05点和2024点B. 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

44、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C. 限制图2C点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可能是CO2,若在C点增加光强,则光反应速率增加,暗反应速率不变D. 若植物缺少Mg2+,则B点右移,C点向左下方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解答】A.05点和2024点O2吸收速率保持稳定,说明此时影响氧气吸收的只有呼吸作用,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B正确;C.限制图2C点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可能是CO2,而不是光照强度,若在C点增加光强

45、,则光反应速率和暗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D.若植物缺少Mg2+,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则B点右移,C点向左下方移动,D正确。故选C。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31. 蛋白水解酶分内切酶和外切酶2种,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端的肽键,内切酶则作用于肽链内部特定区域,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见图。(1)图中蛋白质一定具有S吗?_(2)写出赖氨酸的结构式:_。(3)赖氨酸在该蛋白质中位于_号位,苯丙氨酸位于_号位。(4)若蛋白外切酶处理该多肽,则会得到

46、_个氨基酸(5)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_个,N原子数减少_个。(6)现有另一蛋白质,其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水解后只得到四种氨基酸;丙氨酸(C3H7NO2),甘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则该物质共含有羧基_个,R基_种;进行水解时需_个水分子,水解后谷氨酸有_个。(7)如需对一化合物检测是否为蛋白质,因使用_试剂。如对脂肪进行检测,一般需选用花生种子,若不借助显微镜,实验材料的处理为_;若借助显微镜,实验材料的处理为_。【答案】不一定 22、23、24 17、13、21 49 1 3 5 4 9 4 双缩脲

47、 制成匀浆(或组织样液) 切取子叶切片。【解析】解:(1)蛋白质中不一定含有S元素。(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赖氨酸(C6H14N2O2)的R基为C4H10N,那么赖氨酸的结构式为。(3)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四十九肽只有第22、23、49号位为赖氨酸,而苯丙氨酸存在于第17、31、32号位上。(4)该四十九肽是由4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其水解后会得到49个氨基酸。(5)短肽A、B、C的形成过程中共去掉3个苯丙氨酸(C9H11NO2),这需要断裂5个肽键,消耗5个水分子,该过程中氧原子数减数23-5=1个。N原子数减少3个。(6)该分子式为C55H70O19N10的多肽水解后只得到四种氨基酸中

48、,每种氨基酸都只含有1个氨基、只有谷氨酸含有2个羧基,因此由N数量可知C55H70O19N10是由10个氨基酸脱去9分子水形成的十肽化合物,则该化合物水解时也需要消耗9分子水;该化合物水解后得到的R基的种类=氨基酸的种类=4种;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的分子简式是C2H4O2N+R基,因此分子式为C55H70O19N10的十肽中位于R基中的O是19-(20-9)=8个,因此该十肽化合物中有4个R基中含有-COOH(即该化合物中含有4个谷氨酸,每个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该十肽化合物中的羧基数共有4+1=5个。(7)鉴定某一化合物检测是否为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对脂肪进行检测,一般需选用花生种

49、子,若不借助显微镜,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匀浆,若借助显微镜,实验材料的处理为切取子叶切片。故答案为:(1)不一定(2)(3)22、23、2417、13、21(4)49(5)13(6)5494。(7)双缩脲制成匀浆(或组织样液)切取子叶切片。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其中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经酶1处理后,形成1-16、18-30、33-49三个片段,说明第17、31和32位为苯丙氨酸;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经酶2处理后,形成1-21、23-48两个片段,说明第22和49位为赖氨酸。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

50、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有一定难度32. 某兴趣小组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实验步骤分组甲组乙组丙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可溶性淀粉溶液5mL5mL5mL控制温度06090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剩余量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的实验(实验二)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pH56789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30018090192284(1)在实验一中pH属于_变量,而在实验二中

51、属于_变量。(2)请指出实验一步骤中存在的错误:_。(3)不能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作为实验一的材料,其原因是_。(4)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若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为_之间设置更小的梯度,重复实验二过程。【答案】无关 自 -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未达到预设温度就混合 过氧化氢分解受温度影响(或高温会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活性均降低(或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68【解析】解:(1)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因此变

52、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pH值属于无关变量;实验二探究的是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因此自变量是pH。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不会看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一的的-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未达到预设温度就混合,操作错误,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因此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4)由实验二的结果可知: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

53、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68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故答案为: (1)无关 自 (2)-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未达到预设温度就混合 (3)过氧化氢分解受温度影响(或高温会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4)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活性均降低(或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68分析表格: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淀粉的剩余量)。实验二探究的是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因此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且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