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1.gif)
![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2.gif)
![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3.gif)
![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4.gif)
![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2043d661-98c1-45ea-b98d-f47be227131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的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实际利率法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原来财务利息费用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采取的是按年限或者月份平均分摊的办法。实际利率法与原来的直线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际利率法引入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使每一期的摊销金额、摊余成本更加准确地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计量产生的摊余成本正好是未来现金
2、流折现到当期的现值,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假设在市场利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摊余成本就是核算对象的公允价值,因此,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比直线法更加科学、更准确。 一、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的规定:企业购买材料、同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直当按实际利率法分摊,分摊率就是计算现值时的折现率。分摊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应予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不予资本化
3、的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财务费用。其具体的核算是按所购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或无形资产”账户,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账户,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然后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账户,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例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人一台不需安装的大型机器设备,该设备总价款90075元。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072009年3年内,每年的12月31日各支付300万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该设备。企业选定的
4、折现率为10,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3002.4869746.07(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900746.07153.93(万元) 借:固定资产746.07 未确认融资费用153.93 贷:长期应付款900 2()07年1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74.61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74.61 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计人财务费用,结果见表1, 根据本例内容可以这样理解.甲公司2007年卡n当于向乙公司借款746.07万元,应支付利息746.071074.61(万元),偿还的300万元中本金是225.39万元(30074.61)。2008年甲公司使用的乙公司资
5、金金520.687万元(746.07225.39),应支付利息521.681052.07,2008年偿还的300万元中本金是247.93万元(30052.117)。2009年末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分摊完,倒挤出确认的融资费用为27.25万元(153.9374.6152.07)。 二、融资租赁资产核算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1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赞用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应当将租赁开始日其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人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
6、赁期内各个期问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在租赁资产时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入账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即分摊率是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所使用的折现率。在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人账价值的情况下,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例2甲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从乙公司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一套设备,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租赁期3年,乙公司的租赁内含率为8,甲公司每年末支付租金100万元,租赁期满设备归还乙公司。 2006年12月31日租入没备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002.5771257.71(万元) 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57.71(万元)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同定资产257.71
7、未确认融资费用42.29 贷:长期应付款300 2007年1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赞用20.6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0.62 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结果见表2。 具体分析参考例1,不再赘述。 三、特殊行业购买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核算中的运用 某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在确定其人账成本时应考虑相关的弃置费用。现行制度规定应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期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计人财务费用。 例3某企业2007年1月1日购入某项含有放射性元素的仪器,购价500万元
8、,银行存款付款。预计使用5年,预计弃置费用100万元.假定实际利率10。 弃置费用的现值100x0.620962.09(万元) 借:同定资产562.09 贷:银行存款500 预计负债62.09 第一年应付利息:62.09106.209(万元) 笫二年应付利息:(62.1)96.209)10=6.8299(万元) 以此类推,可得出第三、第四、第五年的应付利息。 针对弃置费用每期计提的利息并不支付.因而相当于继续增加预计负债。下期计提利息时需要将原来已计提的利息包括在内,相当于“利滚利”,因而各期计提的利息在逐渐增加,“预计负债”科目的金额也在逐渐增加,使用期满等于弃置费用总额。 四、持有至到期投
9、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贷款核算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贷款都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汁量和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所谓摊余成本,就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 例4甲公司2004年1月1日支付价款1000万元购入A企业5年期债券,面值1250万元。票面利率4.
10、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万元).本金到期一次支付。甲公司购人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人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 甲公司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2004年12月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100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并将其计入投资收益,结果见表3。 根据本例分析可知,摊余成本实际上就是账面余额。由于计算时小数点保留位数造成的尾差,最后一期应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面余额全部分摊完,再倒挤出利息收入的数额。 五、应付债券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核算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
11、会计准则17借款费用准则,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相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的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在实际利率法下,企业应当按照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每期借款利息费用。 承例4,则A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1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50 贷:应付债券面值1250 参照表4,2004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等100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1 应付利息59 其他年份略。 六、长期借款核算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
12、本金)”科目,按其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金额,贷记“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或“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例5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从工行借入100万元,借期3年,合同年利率6,实际利率为8,利息按年在年末支付,实际收到95万元。 2007年1月1日取得工行借款时,其核算如下: 借:银行存款95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5 贷:长期借款本金100 2007年12月确认利息费用
13、: 借:财务费用等7.60 贷:应付利息6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1.60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费用,其结果见表4。时小数点保留位数造成的尾差,最后一期应把“长期借款利息调整”账面余额全部分摊完,再倒挤出利息费用的数额。 七、分期收款销售核算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14收入企业销售商品,有时会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通常为超过三年)。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信贷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
14、法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作为财务费用的抵减处理。 例6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等额收取。该大型设备成本为78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80万元。假定甲公司收取最后一笔货款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收取增值税税额17万元,实际利率为7.93,不考虑其他因素。 销售实现时: 借:长期应收款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 未实现融资收益20 借:主营业务成本78 贷:库存商品78 2007年12日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6.34 贷:财务费用6.34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每期抵减财务费用的金额,其结果见表5。 根据本例的内容可以这样理解,甲公司2007年相当于向乙公司提供借款80万元,应收取的利息807.936.34(万元),收取的20万元中本金是13.66万元(206.34)。2008年甲公司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前台服务总结
- 酷咖食品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10月石家庄房地产市场调研总结报告
- 2025-2030全球环锭细纱机单锭检测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有机天然肥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风冷单螺杆式冷水机组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航空航天设备零部件用超声波清洗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网红孵化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池护照(DDP)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冷加工喷丸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
-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政治试题 含解析
- 宁夏“8·19”较大爆燃事故调查报告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 初三科目综合模拟卷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劳动合同薪酬与绩效约定书
- 消除医疗歧视管理制度
- 足疗店营销策划方案
- 学校安全一岗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