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市种植业发展工作计划 ,计划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陕西省实施七大 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和市委、市政 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决定精神,加快全市种植 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一、全市种植业发展现状(一)发展成效1.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经济作物快速发展。 全市初步形成了马铃薯、 茶叶两个区域性优势产业带和蔬菜、 中 药材、烤烟三大地方性特色产业板块。主要经济作物发展迅速, 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 绿色产业健康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全市 7 县区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境评价认定, 无
2、公害农产 品面积达到 218 万亩,认定“三品”基地 113 个,认证“三品” 产品 59 个,提前完成“十一五” 100 个产地、 50 个产品的规划 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 95以上。3. 农业基础建设逐步加强, 种植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到 2007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 59万亩,水平梯田面积 105 万亩, 农业机械总动力 64 万千瓦,机耕、机播水平分别达到 13.3%和 14.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气象灾害损失率控制 在 10%左右,生物灾害损失率控制在 3%以下, 有力保障了粮食和 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4.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3、主 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 95%,农业综合技术入户率达到 80%以 上。 2007 年全市设施农业投产面积 1.1 万亩,年均培训农民 50 万人次,市、县两级农业专家及时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 息和产业政策等服务, 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建成了 1 市 7 县区农业信息网、 75 个乡镇信息站和 558 个村级农村信息 站的四级信息网络。5.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群众温饱基本解决。 随着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 高。近三年平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07.3 万亩,亩产 180.0 公斤, 总产量 55.3 万吨,人均占有粮食 230
4、公斤,群众温饱问题得到 基本解决。(二)主要问题一是基础条件较差,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抵御大灾和 突发性灾害的能力还很低。 二是种植结构及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 产品附加值较低, 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四是农业投 入资金不足,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有效 转化。(三)发展机遇与潜力1. 发展绿色农业自然条件优越。 商洛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地理区位特殊,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和品种 资源丰富。独立的地理单元,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绿色农业 提供了有利条件。2. 优势产业和产品基地初步形成。 全市
5、已形成两个优势产 业聚集带和三个产业板块,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3. 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国家加大了对粮 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粮农的直接补贴逐年增加。 二是国家对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继续增加。 三是国家加大了政策性 金融支农力度。 四是农民工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农民科技文化水 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农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环境更加宽松。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 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科技带动 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
6、化,深化种 植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产业化经营, 全面提升种植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农业 持续增效、 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促进我市农 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发展原则。科学配置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 区域布局,推进产业化发展;坚持市场导向,提升质量效益;依 靠科技进步,实施项目带动发展。(三)发展目标。到 2012 年,全市坡度在 25以下的耕 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300 万亩,单产提高 20 公斤,产量力争 达到 60万吨,人均占有粮食 250 公斤;油料发展到 20万亩,产 量达到 2.4 万吨;经济作物发展到 11
7、0万亩;建设 2个具有规模 和效益的优势产业带和 3个产业板块; 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无公 害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培育一批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种类。 种植业总产值达 到 57 亿元以上,年均递增 16.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000 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人均达到 900 950 元。三、区域布局(一)粮食作物及其区域布局。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 产,增加总产”的总体要求,认真实施全省粮食单产提高工程 规划,努力扩大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面积,适度压缩小麦 面积,加快重点技术推广速度,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不断提 高粮食生产水平。1. 小麦:确保
8、市内居民口粮需求,重点发展中筋小麦。实 行良种统繁统供,加快良种更新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节 本增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变混种、混收、混储状况,提高专用 小麦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重点建设 4 个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带, 主要布局在洛南、 商 州、丹凤和山阳等 4 县区河谷川塬地带。到 2012 年,全市小麦 面积调减到 105 万亩,单产提高 20 公斤以上,产量达到 12 万 吨。2. 玉米:以提高玉米的商品质量和专用性能为突破口, 大 力发展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 优化玉米品种结构, 实施订单 生产,搞好产销衔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主产区玉米转化加工 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重
9、点发展山地和河谷川道两个专用玉米优势区。 山地专用 玉米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商洛北部 4 县区海拔 900 米以上的春玉 米产区; 河谷川道专用玉米优势区主要布局在丹江、 银花河和金 钱河流域海拔 700 米以下的夏玉米产区。到 2012 年,玉米面积 稳定在 100万亩,单产提高 30 公斤以上,产量达到 30 万吨。3. 马铃薯:加大脱毒种薯、地膜覆盖、垄作栽培等三项关 键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和提高商品 薯质量。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值,提高综合效益。重点建设高淀粉型马铃薯优势产业带和早熟菜用型冬播 马铃薯产业片(区) 。高淀粉型马铃薯优势产业带的生产重点区 域以
10、柞水、商州、洛南等 3 县(区)为主的海拔 900 米以上秦岭 南麓沿线山区为主;早熟菜用型冬播马铃薯产业片(区)的生产 重点区域以镇安、山阳、商南海拔 700 米以下的河谷川道为主。 基本形成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 基地规范化、 布局区域化格局。 到 2012 年,马铃薯面积扩大到 40 万亩,优势产业带(区)的单 产、总产分别提高 30,商品率达到 65%以上。4. 大豆:优化品种、品质结构,重点发展适宜豆制品加工 的大豆,在洛南、商州和柞水 3 县区重点建设洛源、 保安、石门、 黑龙口、牧护关、下梁等 6 个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实现大豆布局 区域化、质量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产业化。到
11、2012 年, 全市大豆面积稳定在 35 万亩,产量达 4.5 万吨以上。(二)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区域布局。以蔬菜、中药材、茶 叶和烟叶为重点,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到 2012 年,全市蔬菜发 展到 40万亩、油料 20 万亩、中药材 180万亩、茶叶 20万亩、 烟叶 10 万亩、蚕桑 8万亩、水杂果 10 万亩。1. 蔬菜:大力实施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 ,突 出抓好以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发展,按照“优质、安全、营养、 特色”的需求,扩大种植面积,保障市场供应。引进推广优质抗 病品种,合理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推广无公害、标准化 设施栽培技术, 打造商洛蔬菜绿色、 特色、生态品牌,提高质
12、量, 增加总量。重点发展设施大棚早春和秋延蔬菜, 大力发展精细菜、 特色菜等商品蔬菜,加大商芝、荆芥、鱼腥草、蘘荷(阳藿姜) 和石腊菜等山野菜家栽技术研发。 加快标准化、 无公害基地建设 步伐,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商品蔬菜重点建设七县区城郊蔬菜生产基地、 设施蔬菜生 产基地和山地夏季蔬菜生产基地, 要规模集中连片发展。 加大对 丹凤等县建设设施蔬菜产业带的扶持力度。 特色蔬菜重点建设山 阳九眼莲、商州秋紫豆、紫皮大蒜、透心红红萝卜、柞水红油香 椿、丹凤香苜蓿、洛南甜椒、黄花菜、菜花等生产基地。到 2012 年,蔬菜面积发展到 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 2 万亩,年产量 80 万吨,产值
13、13 亿元。2. 油料:油料重点发展花生和油菜。 花生重点推广含油量 高、不饱和脂肪酸低的油食两用品种,提高单产水平,并进行深 加工。油菜以发展“双低”油菜为重点, 实行集中连片规范化种 植。重点建设商南花生优势产区和山阳、 商南“双低”油菜优 势产区。到 2012年,油料面积发展到 20 万亩,产量达到 2.4 万 吨。其中,花生 8 万亩,产量 1.4 万吨;油菜 10 万亩,产量 0.85 万吨。3. 蚕桑:实施“东桑西移”项目,按照“区域规划、集中 连片、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思路,加快全市优质蚕桑基地县 建设。加大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蚕 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14、建立健全蚕桑病虫害防控体系。发展蚕 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开展桑枝、蚕沙、蚕蛹 等综合利用开发,多途径提高桑园产值和蚕农收入。重点建设镇安、洛南、商南等三县优质蚕桑基地,形成适 度规模的优质蚕桑生产基地集群化发展格局。到 2012 年,全市 投产桑园达到 8 万亩,新建桑园优良桑品种推广率 100%,年发 种 15 万张,年产优质蚕茧 3800 吨,总产值达到 7600 万元以上, 蚕农户均收入 3000 元。4. 水杂果:坚持适地适树和区域化、规模化原则,推广无 病毒良种苗木和丰产集成配套技术,合理调整种类及早、中、晚 熟比例,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加快良繁、营销、信息服务体系建
15、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强贮藏、保鲜、加工等产后环节建设,促 进转化增值。引导发展水杂果生产上山进沟。柿子以商州孝义为中心, 重点发展柿饼加工专用品种;葡萄以丹凤棣花、商镇、龙驹寨为 中心,重点发展酿酒品种;柑橘以山阳漫川为中心,重点发展鲜 食品种;桃、杏、李梅、樱桃以商州陈塬、夜村、三岔河、黑龙 口,丹凤万湾、黑沟河、桃花铺、铁峪铺,山阳小河口,柞水红 岩寺、凤镇、营盘等地为主,重点发展鲜食品种。到 2012 年, 全市果园发展到 10 万亩,总产量 15 万吨,年产值达到 2.5 亿 元。5. 烤烟:坚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基本方向,实施以烟 水、烟路、烤房、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
16、,健全 完善烟草专业化服务体系, 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 推进烟叶生 产信息化建设, 促进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 创新烟叶生产组织 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种植,培育一批种烟专业大户和 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一带一片”两大集约产区,形成“五大”规模 种植。“一带”即北部洛南、 商州烤烟带,“一片”即南部山阳、 镇安、柞水烤烟片, “五大”规模种植即洛南县建成 5 万亩以上 的全省烟叶生产大县;全市建成 10 个 3000 亩以上,年产烟叶 万担以上的优质烤烟大乡镇、 100个 300 亩以上,年产烟叶千担 以上的优质烤烟大村、 1000 个 50 亩以上的优质烤烟大片、 10000 个 5
17、 亩以上的优质烤烟种植大户。 基本形成区域种植、 集约经营 的烤烟生产格局。到 2012 年,全市烤烟面积达到 10 万亩,烟叶 产量 1.5 万吨,烟农收入 2.4 亿元,财政税收 5000 万元。中药材、茶叶产业市政府另有专门发展规划。四、工作重点(一)实施三大工程,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以提高优良品种 覆盖率和良种对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为目标, 加快推进生产专业 化、经营集团化、加工现代化、包装标准化、管理法制化、育繁 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步伐。 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 形成 网络健全、 功能齐备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按照建设新型种 业体系要求, 建
18、立健全县级以上种子管理机构, 完善全市种子管 理体系。加强种子科研、教学与种子企业的联合,大力开展育种 技术研发,通过市场运作、联合开发、委托育种、品种买断、股 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育成一批有突破性的多抗、优质、专用 新品种,提高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 造,建立高标准、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通过保护基本农田、 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清理非农闲置地、 提高耕地补偿标准和 实行土地开发复垦等措施, 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总量不减, 用途不 变,质量不降。到 2012年,新修基本农田 25 万亩,改造中低产 田 15 万亩,培肥地力 100 万亩次,
19、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15 万亩, 实现“人均 1 亩基本农田,户均 1 亩水浇地”的目标。继续实施植保工程,完善植物保护体系。加强对农业有害 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控制, 建立生物灾害的应急反应机制, 建 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加强植物检疫和防疫体系建设, 提高疫情 疫病和有害生物的监测、检测、防范水平。加强农药质量检测体 系建设, 提高农业用药安全水平, 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与控 制,保证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安全。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在全市选择 30 个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乡 (镇),建设 30 个千亩连片粮食高产创 建示范片,实现小麦亩产 300 公斤以上,夏玉米、马铃
20、薯(折粮) 亩产 400 公斤以上, 春玉米亩产 500 公斤以上; 高产创建示范实 施面积 5 万亩,辐射带动 50 万亩,单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 10% 以上,新增粮食 5 万吨。(二)建设四大体系,完善服务机制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体制改 革,创新推广机制, 改进推广方式、 方法,建立健全市、 县、乡、 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情信息服务和自然灾 害监测预警工作, 整合农业信息服务资源, 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 量,用三年时间完成信息入村工作,基本实现村村都有信息站,使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加快
21、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 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每县区要新建或改扩建 1-2 个具有 一定规模、 规范经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入流 通领域,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大户等 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 逐步建立起以农民及其合作组织为主 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开拓农产品交易市场, 实施农产品网 上交易,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 市级和 7 县区的检测中心(站) ,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检 测网络。(三)抓好五大产业,推进种植业业结构调整 着力抓好马铃薯、茶叶两个产业带和蔬菜、中药材、烤烟
22、三个产业板块共五大优势产业, 继续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的战略 性调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挖掘生产潜力,加大区域布局、作 物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 推动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向优势 产区集中,尽快把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做大 做强。筛选确定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发展。积极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推广七项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广粮食高产集成技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使品种和技 术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广经济作物优质高效技术,促进农民增收;推广园艺作物生态安全生产技术, 推动主要园艺 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优质专用新品种,挖掘良种良
23、法增 产潜力;推广重大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生物灾害防控能 力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水平;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配肥技术, 提高地力,加强耕地质量监督监测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田墒情和旱情监测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品种改良、新品 种选育、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和高新技术应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 和应用能力,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 转变。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与创新,把科研和生产对接起来,把 成果与效益结合起来,切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新技术 的推广与应用水平。不断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 加快推广先进 实用、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技术。 认真组织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 广活动,加强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组装配套技术的研发应用,组 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 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形象策划与推广补充合同
- 二零二四年林地租赁协议样本
- 大学员工入职合同(2篇)
- 医药公司合同(2篇)
- 化验室师徒协议书范本(2篇)
- 反三违目标协议书(2篇)
- 股权分配的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地质勘查项目实施及管理合同
- 员工合同及保密条款解析
- 高层商业住宅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 中国船舶燃料电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全新煤矿电工培训
-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课件
- 交通安全法培训
- 2024年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第三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金融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实验动物学完整版本
- 哈工大课件教学课件
- 中国华电在线测评真题
- 2024年消防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第四至六章)-国开-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