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透镜成像试卷_第1页
初二透镜成像试卷_第2页
初二透镜成像试卷_第3页
初二透镜成像试卷_第4页
初二透镜成像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二物理讲议 透镜成像规律一、课前复习:1、试设计三种简易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方法1: 。方法2: 。方法3: 。试一试,议一议: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放大镜,它们是哪种透镜?2、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猜测:把两个三棱镜组合起来,你认为,平行光经它们折射后,出射光的方向如何?试画出你的猜想。实验检验:你的猜测对吗?透镜奥秘:透镜是由多个_组成,由于棱镜都会让光线向_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当堂训练:.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都会聚在焦点B凸透镜有

2、焦点,凹透镜也有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通过凹透镜的光一定是发散的.下列光学器件中,不是凸透镜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 B放大镜 C近视眼镜 D老花眼镜.无限远处的太阳光正对照射到凸透镜上,则通过透镜后形成的亮点与透镜光心的距离是( ) A小于f B等于f C大于f D小于2f.日常生活中,一般家庭的大门上总装一种“警眼”,它实际上是( )A平板圆玻璃 B圆形的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丢弃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这是因为( )A该瓶具有凹透镜功能 B该瓶具有凸透镜功能C该瓶具有平板玻璃功能 D该瓶具有凸面镜功能完成下列光路图:7.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

3、图所示,正确的图是()8.下列是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a Bb、d Cc Da、b、c、d9.关于凹透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把凹透镜对着物体,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像老花眼镜是凹透镜制成的 通过凹透镜的光不一定是发散光10.画出图中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1.画出图中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12.在下图中,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或折射光线13.用一束光线射向某光学器件后的传播情况如图,请在图中恰当位置上画出一种适当类型的镜子,并把光路图补充完整。请你至少想出三种方法。14阳光明媚的上午,同学们正在研究测量凸透镜

4、的焦距,请你叙述一下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全过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 像距(V): 。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收集证据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高度,使它们中心在同一高度。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 。调节物距、像距使光屏上分别呈倒立缩小;倒立放大像,记下u、v,填入表中。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倒立、缩小的像12倒立、放大的像1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_。成等大的像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此时物距 像距 2倍焦距。把物距调到小于焦距时,用眼睛通过透镜观察烛焰,你能看到它的像吗?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你能在光屏上找到它吗?结论总结:当u

5、 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当u 2f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当_ _时,成倒立、放大、实像 当u_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实验中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五、当堂训练: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

6、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时,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处;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处。完成下列表格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u2fu=2ffu2fuf课后巩固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6,该同学用此透镜观察较小的文字时,看到了正立的较大的字,则较小文字到

7、透镜的距离( )A等于12 B大于6小于12 C小于6 D大小12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 )A大于20 B大于10且小于20 C小于10 D等于20是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正确的是()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

8、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分析表中数据: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选填 “靠近”或“远离”)

9、透镜的方向移动课后释疑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两恻?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如何变化?像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为什么在光屏上都无法观察到像?三、拓展突破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例2蜡烛从离凸透镜距离为f的地方向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凸透镜所成的像( )逐渐变大 逐渐变小 先变小,后变大

10、 先变大后变小例3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成倒立、缩小的像 成倒立、放大的像成正立、放大的像 不能成像例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60厘米 40厘米 20厘米 10厘米 例5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为10cm,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投影片距离镜头为4cm时,屏幕上将( )得到正立、缩小的像 得到正立、放大的像得到一个小的光斑 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例6 如图所示是透射式投影仪的原理图。它是利用凸透镜

11、能成放大、_(正立/倒立)的_(实/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时,透明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_。教室后面的同学要求老师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大一些,老师的操作应该是: 适当_(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上/下)移动.五、当堂训练: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离放大镜稍远些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离放大镜稍近些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 )始终是放大的 始终是缩小的 逐渐变大 逐渐变小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 )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