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 (甲)水 草木之花,可 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牡丹。予独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益清,亭亭 植,可 而不可 玩焉。予 菊,花之 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陶后 有 。 之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宜乎众矣。( 自周敦 )(乙)黄 每 一寸,不溢分毫,至 年反 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 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 ”。天不使高 争无益故守困厄 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
2、?最可 者, 一寸是已。至 年反 一寸,其 何居? 而我不 ,人 而己不 ,已 天地之私;乃非止不 ,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 ,可 不仁之至,不 之甚者矣。乃黄 不憾天地,枝叶 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花之君子,此 当 木之君子。 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 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 之笠翁 孰知之哉?( 自李 情偶寄)【注 】 格物: 究事物的道理。 笠翁:李 ,字 凡,号笠翁。( 1)用 “/ ”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 )。天 不 使 高 强 争 无 益 故 守 困 厄 为 当 然。( 2)根据古 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 , 下列加下划 字 恰当的解 。 其素行原如是也(_)
3、a.朴素, 朴b.向来,平素 乃黄 不憾天地(_) a. 憾,心感不足,不 意b.怨恨(3)用 代 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之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宜乎众矣。 是天地之待黄 ,可 不仁之至,不 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 “君子 ”,但各有所 重。 合两文内容,写出你 “君子”形象的理解。【答案】 ( 1)天不使高 / 争无益 / 故守困厄 当然。( 2) b;b( 3) 于 花的喜 ,像我一 的 有什么人呢? 于牡丹的喜 ,人 当很多了。 (看来)天地 待黄 ,可以 是不仁不 到了极点。( 4) 花 生 在淤泥中却不沾染 , 清水洗 但不 得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
4、播, 挺立,可 君子 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 朴的 品 ;黄 每年只能生 一寸, 年不 反 ,是受到天命限制的 ,但它的枝叶却比 的 更茂盛,可 君子不争不 不露、安守困境、低 知命、 容大度的美好精神。【解析】 【分析】( 1)本句可注意 是一个因果复句, “故(所以)守困厄 当然 ”表示 果,原因有两个,一是 “天不使高 ”,写 “天 ”的原因;二是 “ 争无益 ”,写黄 自己的原因。故在 “ ”和 “故 ”之前断开。( 2) “其素行原如是也”的意思是:它向来就是 的。所以“素 ”的意思是 “向来,平素”, b。 “乃黄 不憾天地”的意思是:而黄 并不因此怨恨天地。所以“憾 ”的意思是“
5、怨恨 ”, b。( 3)此句中重点的 有: 同,像 一 ;宜, 当;众,多。 是, (看来); , ;至,极点。( 4)两篇文章都是借物 人,以 和黄 指君子。甲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而不妖 ”写 高 朴, 指君子的 身自好、庄重 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益清,亭亭 植,可 而不可 玩焉”写 的正直, 指君子的 正不阿、志 行廉;“天不使高, 争无益,故守困厄 当然”,写黄 不争不 、低 知命, 指君子的安守困境;“乃黄 不憾天地,枝叶 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写其不怨天地, 指君子的 容大度。故答案 : 天不使高 / 争无益 / 故守困厄 当然。 b、 b 于
6、花的喜 ,像我一 的 有什么人呢? 于牡丹的喜 ,人 当很多了 这 (看来)天地 待黄 ,可以 是不仁不 到了极点。 花 生 在淤泥中却不沾染 , 清水洗 但不 得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 播, 挺立,可 君子 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 朴的 品 ;黄 每年只能生 一寸, 年不 反 ,是受到天命限制的 ,但它的枝叶却比 的 更茂盛,可 君子不争不 不露、安守困境、低 知命、 容大度的美好精神。【点 】 本 考 文言 句的断句。解答此 首先要理解 句的意思,根据 代 的 法 行断句。 本 考 常 文言 意 的理解及知 的迁移能力。解答此 要 合句子 行理解, 的意思可根据知 的 累 合原句
7、行推断,考生在平 要注意 常 文言 行 累。 本 考 的是重点句子的翻 。解答此 要遵循翻 的原 ,掌握翻 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 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文要 ,翻 要注意重点 和常 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 考 考生 位置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 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合文章的关 句 行分析理解。【参考 文】甲:水上, 地上的各种花草 木, 得喜 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 菊花。从唐朝以来世 的人 非常喜 牡丹。我唯独喜 花,它从淤泥中 出来,却不沾染 ,在清水里洗 但是不 得妖媚,它的茎中 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 枝 ,香气 播,更加清香,笔直地 地立在那
8、里,可以 地 但是不能玩弄它。我 ,菊花是花中的 士;牡丹,是花中的富 者; 花,是花中的君子。唉! 于菊花的喜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于 花的喜 ,和我一 的 有 ? 于牡丹的喜 ,当然有很多人了。乙:黄 每年 一寸,一点也不多 ,到 年反而会 短一寸。 是一种受到天命限制的 ,种植的 候 有怜 的心情。我新 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知命 ”。天不 它 高,勉 去争没有用,所以把安守困境看作理所当然。冬天不改 枝条,夏天不改 叶子,它一向就是 的。受到天命的限制,又能从中自我保全, 不是知命的君子才能做到 ?最可怜的是,一年 一寸也就 了,到 年反而 一寸, 是 什么呢? 年 然多了一个月
9、,黄 却不能增 , 人都有增 而只有黄 不能,已 得天地不公,甚至不但不能多得, 要克扣, 看来天地 待黄 ,可以算是不仁不 到极点了。而黄 并不因此怨恨上天,枝叶比 的 更茂盛,反而像是感激上天一 , 是知命的事物中更知命的了。 是花中的君子,黄 就是 中的君子。 是花中的君子,周敦 能知道;黄 是 中的君子,除了稍微能 推敲事物道理的李 , 有 知道呢?2 下面的文段,回答 油翁 康 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射于家圃,有 油翁 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其 矢十中八九,但微 之。康 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 。”康 忿然曰:“ 安敢 吾射?”翁曰
10、: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 覆其口,徐以杓酌油 之,自 孔入,而 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 。”康 笑而遣之。 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田 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1)解 下列划 的字 康 公善射 _ 公亦以此自矜_ 安敢 吾射 _ 康 笑而遣之_(2)翻 下列文言句子 其 矢十中八九,但微 之。 无他,但手熟 。(3) “康 笑而遣之 ”中的 “笑 ”如何理解?( 4) “有 油翁 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 “睨 ” 成 “看 ”“望”“ ”等 可以 ? 什么?【答案】 ( 1)擅 ,善于;看 ,自夸; ;打 ( 2 ) (老翁) 到 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
11、微微地点点 情况。 没有什么 的奥秘,只不 是手熟 了。( 3) 油翁 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 面前无 可 的 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 之前自己太 自傲的自嘲( 4)不行。 “睨 ”表示斜眼看,不以 然的意思,表 出 油翁 咨的射 并不在意。其它 ,表达不出 种含 。【解析】 【分析】( 1)本 注意 “ ”是 活用,形容 用作 , 、看 的意思。( 2)本 注意以下关 的意思:“矢 ”,箭; “但 ”,只; “ ”,点 。( 3)回答此 ,需要掌握句子翻 ,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根据文意可知: “康 笑而遣之 ”中的 “笑 ”是 油翁 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
12、面前无 可 的 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和 之前自己太 自傲的自嘲。( 4)由陈尧咨一开始的自以为射箭技术高超,对轻视自己的卖油翁不满,到看到卖油翁高超的倒油技术,在此情况下,其笑既是掩饰自己的尴尬,又是对对卖油翁的佩服。故答案为: 擅长,善于 ; 看轻,自夸 ; 轻视 ; 打发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 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不行。 “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13、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可围绕羞愧和敬佩来组强语言表述。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翻译】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
14、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
15、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乙)钱思公 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 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
16、于远近, 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注释) 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 ”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西洛:西京洛阳。 小辞:指短小的诗词。(1)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安敢轻吾射(轻视)b.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c.其笃学如此(广博)d.少所嗜好(特别的爱好)(2)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每走厕必挟书 / 以往讽诵 / 之声琅然 / 闻于远近b.每走厕 / 必挟书以往 / 讽诵之声 / 琅然闻于远近c.每走厕必 / 挟书以往 /
17、讽诵之声 / 琅然闻于远近d.每走厕 / 必挟书以往讽诵/ 之声琅然 / 闻于远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4)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 ( 1) c( 2) b( 3) 我也没有什么奥妙(技巧),只不过是手熟、技巧熟练罢了。 钱思公虽然出身(出生、成长)于富贵人家,但是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4)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
18、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解析】 【分析】( 1) “其笃学如此 ”:也是如此的好学。笃学:专心好学。笃:忠实,一心一意。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每走厕 / 必挟书以往 / 讽诵之声 / 琅然闻于远近。译为:每当去厕所,一定夹著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
19、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无他 ”:没有什么奥妙。 “尔 ”:罢了。 “嗜好 ”:特别的爱好。还有 “生长(于)富贵 ”省略句的翻译。( 4)比较阅读。考查两篇短文分别蕴含的道理。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到底都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如卖油翁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乙文可从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等
20、角度作答。故答案为: c b 我也没有什么奥妙(技巧),只不过是手熟、技巧熟练罢了。 钱思公虽然出身(出生、成长)于富贵人家,但是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
21、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文章中心的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寻找两篇文章共同表达的道理,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要语言简洁,切中要点。【参考译文】(一)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
22、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二)译文: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
23、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著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 ,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示儿燕孙枝蔚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 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
24、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选自溉堂文集)【注释】 未遑:来不及。遑,闲暇。 旧窑:年深日久的陶瓷。窑,陶瓷器代称。(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_) 然贫家止有此器(_)(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要怕弄坏书,在书上加圈加点才是读书的好办法。b.珍惜书籍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人的做法,穷人学不了。c.就算忍渴忍饥,穷人也不要把唯一的古瓷拿来做饭碗。d.书是拿来读的,别为了珍惜书籍而不充分使用它。【答案】 ( 1)的;仅仅,只( 2) c【解析】 【分析】( 1 )本题中的 “止 ”是通假字,同 “只 ”,是一个副词,表仅限于某一范围,解释为
25、“只 ”“仅仅 ”。( 2)本题从原文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 ”这句话可知,作者认为茶杯饭碗这类东西,明明知道是古瓷,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不能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所以选项c 的表述错误。故答案选c。故答案为: 的;仅仅,只; c。【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26、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附参考译文】你在初读古书时,对于书本不要过于爱惜。因为过分爱惜书本,必然会束之高阁。要对书本加以圈点,看坏一本,不妨再买一本。爱惜书本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家们的事情,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来不及效仿这种做法。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古瓷,应当珍惜,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难道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吗?你应当懂得这个道理。5现代文阅读沙枣梁衡1968 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
27、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断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6 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大家在门前的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第二天傍晚我去担水才发现,原来醉人的香味是从不起眼的灌木丛里发出的。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 4 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
28、;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1972 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 20 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
29、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侧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
30、处。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 是一个近 60 的老人, 20 多年来一直在栽 。花白的 , 上深而密的被蚊,古 色
31、的 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 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 ,年年月月在 里和 沙作 ,保 着千万 的庄稼不受 沙之害。 朴、 、吃苦耐 , 些可 的品 就通 他那双 是老 的手在育苗 注到沙 秧里,通 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 那 色的 干上。不是人像沙 ,而是沙 像人。第二年冬季,我搬到 城中学来住。 个校园其 就是一个沙 园。一 校 ,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 林。初夏 ,每天上下班,特 是晚 后,黄昏 ,或皓月初升的 候,那沁人的香味四 蒸起,八方 来, 漫漫,流溢不 , 人陶醉。 ,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 清香中,充盈于宇宙 。宋人咏梅有一名向: “暗香浮 月黄昏。 ”其 , 句移来写沙
32、 何 不可? 浮 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 平原的 志。沙 香 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沙 花香,香 四季,40 多年了 一直 在我的心里。( 1) 作者 沙 的 度 了怎 的 化 程?( 2) 作者笔下的沙 有哪些可 品 ?( 3) 按括号里的要求 析下面句子。 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 前,打在 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 卷回去几尺 (句中加下划 的 是哪一 ?有什么表达效果?) 那沙海前的林 ,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 列,那古 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 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 ) 尾句 “沙 花香,香 四季
33、, 40 多年了 一直 在我的心里。 ”有什么深刻的含 ?【答案】 ( 1)如:忽 (不在意) 关注(注意) 喜 美 (2)生命力 、香 益清、无私奉献、 朴、吃苦耐 ( 3) 。 些 生 地再 了 沙到来的 程,表 出 沙的凶猛,突出了沙 守土固林的作用。 比 。生 形象地写出了沙 (高大粗壮,林 密不透 、 不可摧)的特点,突出了沙 林防 固沙的作用。( 4)表面是写沙 的香味 人 忘, 是写沙 的 朴、 、 、奉献等精神品 , 作者 以忘 ,表达了作者 沙 精神的无限 美之情。【解析】 【分析】( 1)本文叙写 “我 ”大学 到内蒙古 河 , 公路 着两排很密的灌木 “也不去管它”漠 不
34、在意;在 前空地上吃 , 到花香,不解其因 引起关注;参加 里学 班 花香的 一步深化喜 ;搬到 城中学,再次 到沙 的香,沙 花香,一只漂在我心里 美。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 合文章中的 “不知不 中 灌木 了,叶很小,灰 色, 厚,有刺,并不 眼,我想大概就是 么一种 吧,也并不十分注意 ”“沙 有 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 二是能自 三是它能抗 碱 ”“它就 悄悄地 人送着暗香 ”“那沁人的香味四 蒸起,八方 来, 漫漫,流溢不 , 人陶醉”等内容,从沙 的 “生命力 ”“默默无 、无私奉献 ”“香 人 ”等角度来概括作答。( 3) 句 “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 前,打在 干上,但是它立即被
35、撞个粉碎,又被 卷回去几尺 ”中的 “冲 ”“打”突出 沙的凶猛; “被撞个粉碎 ”“被 卷回去 ”突出了沙 守土固林的作用, 句通 些 的使用具体、准确、生 地写出了 沙侵 和沙 抵御的 程。 句 “那沙海前的林 ,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 列,那古 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 ”,把 “沙海前的林 ”比 “巨人手挽手站成的 列 ”,生 形象地写出了沙 的高大粗壮,林 的厚重和 不可摧的特点,从而突出了沙 林防 固沙的作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文章的 尾句 “沙 花香,香 四季, 40 多年了 一直 在我的心里”,从表面上看,写出沙 的香味 人 忘;从深 含意来看, 里的“香 ”更指沙
36、所具有的 朴、 、奉献等精神品 作者的影响深 ,从而表达了作者 沙 的 美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 : 如:忽 (不在意)关注(注意) 喜 美 生命力 、香 益清、无私奉献、 朴、吃苦耐 。 些 生 地再 了 沙到来的 程,表 出 沙的凶猛,突出了沙 守土固林的作用。 比 。生 形象地写出了沙 (高大粗壮,林 密不透 、 不可摧)的特点,突出了沙 林防 固沙的作用。 表面是写沙 的香味 人 忘, 是写沙 的 朴、 、 、奉献等精神品 , 作者 以忘 ,表达了作者 沙 精神的无限 美之情。【点 】 本 考 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 文本可知,全文以作者 沙 的感情 化 索。 本 考 作品形
37、象的把握,注意从文章后半部分介 的内容提 即可。 本 考 句子的 析,注意从句子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分析内容,揣摩感情。 本 考 句子的含 理解,注意 合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一 双关意 。6 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甲) 油翁欧阳修 康 公 咨善射 ,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射于家圃 ,有 油翁 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 其 矢十中八九 ,但微 之康 曰 :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 “无他 ,但手熟 , ” 忿然曰:康“ 安敢 吾射 ?”翁曰 :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 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 之 ,自 孔入 ,而 不湿。因曰 : “我亦无他
38、,惟手熟 。 ”康 笑而遣之。(乙)河中石 昀 州南一寺 河干 ,山 圮于河 ,二石 并沉焉。 十余 ,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 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 流下矣 ,棹数小舟 ,曳 , 十余里无迹。一 学家 寺中 , 之笑曰 : “ 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 , 能 暴 携之去 ?乃石性 重 ,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 , 沉 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 乎 ?”众服 确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 :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
39、流 ,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其发矢十之八九发矢 :射箭b.康肃忿然曰忿然 :激动的样子c.一寺临河干临 :靠近d.阅十余岁阅 :经历(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 ,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b.公亦以此自矜 他也因此自豪。c.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d.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 但是天下的事 ,只知道表面现象, 不
40、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熟能生巧 ,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调查探究。b.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陈尧咨地位显赫, 卖油翁身份卑微 ;甲文陈尧咨 “当世无双 ”,卖油翁默默无闻; 陈尧咨 “十中八九 ”,卖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
41、处 ;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的经验是 ,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 ,应当到上游去找。c.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 ,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d.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卖油翁“睨之 ”“微颔 ”陈尧咨 “忿然 ”“笑”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讲学家和老河兵的 “笑 ”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答案】 ( 1) b( 2) a( 3) b【解析】 【分析】( 1) b. 康肃忿然曰:康肃气愤地说。忿然: 气愤愤地。然,
42、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 ”地 ”。故 b 错误,选b。( 2) b. 公亦以此自矜 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以,凭借。矜,夸耀。故b 错误。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当,应当。故错误。 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c.c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其一,其中一点。其二,其中另一点。故 d 错误。故选 a。( 3) b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 ”“求之下流 ,固颠 ;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 ?”老河兵嘲笑的是教书先生一人,不包括寺僧。故 b 错误,选 b。故答案为:
43、b; a; b。【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做出选择。【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
44、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译文:河中石兽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
45、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
46、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7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47、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者也 ;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夏日赏荷李盛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人 / 甚爱牡丹b.中通 / 外直c.陶后鲜 / 有闻d.荷
48、花 /为雨所洗(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宜乎众矣 (宜:应当 )d.少时, 雨过天晴 (少时:不久 )(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可以远远地看望,但是不能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啊。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把 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9、5) 甲 文称莲为 “花之君子 ”, 乙 文称荷为 “花中仙子 ”,这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莲花、荷花的什么特征?【答案】 ( 1) c( 2) b( 3) c( 4)(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5 )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君子 ”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 “仙子 ”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解析】 【分析】( 1) c 项 “陶后鲜 / 有闻 ”,应该在主语和谓语部分断开,正确地应该是“陶后 / 鲜有闻 ”。故选 c。( 2) b 项 “植 ”的主要意义,名词有“户植,木柱,支柱、根本,植物、草木”;形容词有“直,与横、曲、歪斜相对;刚强”;动词有 “种植、栽种”。
50、在本句中是“笔直、竖立”的意思。故选b。( 3) c 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 “观 ”是多义词,在这个语境中是“观赏、观看”的意思,不能翻译成 “看望 ”;“亵玩 ”指 “轻慢地玩弄 ”,原题把 “亵玩 ”翻译为 “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理解错误。故选 c。( 4)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从句式上,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 “于湖边亭中 ”放在动词 “观荷 ”前面; “偕”是关键词,翻译为 “偕同、一起 ”;句子主语省略,翻译时补充主语“我 ”。所以这个划线句翻译为:(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 “莲,花之君子者也 ”、 “实为花中仙子也 ”,都是判断
51、句,从修辞上说是比喻中的暗喻,比喻词是 “是、为 ”。 “君子 ”的品格是坚贞不屈, “仙子 ”的特点是清新脱俗、清爽美丽,所以把甲文莲花比作 “君子 ”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乙文把莲花比作 “仙子 ”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故答案为: c; b; c; (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君子 ”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 “仙子 ”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注意在翻译的基础上,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理石瓷砖购销合同
- 购房抵押合同
- 宣传片拍摄合同
- 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合同书
- 即时适应性干预在身体活动促进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 植保无人机飞行参数对油茶授粉雾滴沉积分布及坐果率的影响
- 2025年昌都货运从业资格证好考吗
- 2025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智能家居产品合作开发合同(2篇)
- 2025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创新班数学试题真题(答案详解)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煤矿复工复产培训课件
- 三年级上册口算题卡每日一练
- 《性激素临床应用》课件
- 眼科疾病与视觉健康
- 2024年九省联考高考数学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洗涤塔操作说明
- 绘本分享《狐狸打猎人》
- 撤销因私出国(境)登记备案国家工作人员通知书
- (39)-总论第四节针灸处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