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对于我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次xxx副秘书长带领省委调研组,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到我市进行专题调研、实地指导,对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定会起到直接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下面,我先就有关情况作个简要汇报,我市计委、经贸委、计生委、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同志还要作具体汇报,请省委调研组的领导和同志指导。一、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特点xx是我省重要的港口城市,具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丘陵资源和旅游资

2、源的优势。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正以历史最好的质量和最快的速度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到%。20XX年,人均GDP达到2909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451元、4718元。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称号,“国家双拥城”实现了四连冠。主要特点:一是人口保持低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我市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九五”以来,认真贯彻执行xx省计划生育条例,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步入了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时期。第五次人口

3、普查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下降了,死亡率下降了,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20XX年人才总量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二是开发、保护并重,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我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土地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分布大片岗地丘陵,低山和丘陵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圩区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认真贯彻“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市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水面占土地总面积的17%。复垦土地56396亩,其中开发耕地26796亩,保持了全市耕地的动

4、态平衡。同时,加强了对矿产、水、长江岸线等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我们特别注意和高度重视加强长江岸线使用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港口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两年在大体量城市建设过程中,更是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市区的21座山头都将在今后的城市改造过程中实现退房还绿。三是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我们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目标,以工业企业污染达标排放为重点,加大环境污染控制和环保执法力度,空气质量长年保持良好以上。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排污申报先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句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得到更高水平的保护。扬中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获得国家正式命名。农村“三创建”工作推

5、向深入,建成8个“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11个“百佳生态村”、18家“清洁文明生产乡镇企业”。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得到加强,山体滑坡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二、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本世纪中叶以前,我国将面临人口总量高峰到来、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加的严峻形势。以科学的发展观,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1、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体系,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多年来,我们经历了由传统发展模式的单一效益观念转变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经济效益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确立适度控制、“永续利用”的效益观念。市委

6、、市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江南名城的奋斗目标,形成“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城市风貌,向现代化生态城市迈进。我们在“十五”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先后出台了xx市长江岸线规划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预审制度等一系列有关环境、资源方面的政策、法规。市政府建立了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和专题研究环境保护重大问题的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近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新区发展规划、重点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业项目建设等经济

7、社会重大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环保部门意见,制定环保专门规划,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得到较好地贯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适度控制。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从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立足于三个准则:一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程度不能超过再生速度。二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可再生资源的代替速度。三是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能超过环境对这些物质的循环、吸收和无害化处理速度。确立综合效益最大的决策模式。在进行诸如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选择时,尽可能做到充分、科学的论证和预测,避免危害性后果,合理开发利用,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体系将传统国民经济体系转变为一种新型的

8、符合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经济结构体系,是我市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一是推行集约化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全市开发了具有生态农业特色的意杨林万亩,应时鲜果万亩,花卉苗木万亩,茶叶万亩,牧草种植万亩,稻田养殖万亩。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29个。省茅山丘陵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是推广规模化清洁生产型工业体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我市已认定省、市高新技术企业67家,默勒电器、太白集团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提升造纸、醋酸等传统产品工艺水平,提高技术含量。实施大企业战略。提高资源的规模效应。目前

9、规模企业占到全市企业的半数以上。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战略。重点发展6个省级开发区。利用园区聚集效应,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能源集中供应、物流集中运作、污染集中处理的能力。三是建立自然资源保护体系。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以有偿使用提高资源效益。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使用土地一律入市交易拍卖取得,严格执行农田保护制度,制止乱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做好土地复垦开发和“占一补一”工作。鼓励城市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乡镇企业向乡镇园区集中,农民建房向小城镇集中。严格采矿权审批制度,治理整顿矿业开采。关闭了20个企业。加大对长江岸线资源严格集中统一管理,制订严格保护岸线的沿江开发规

10、划。四是健全环保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生态功能。编制了城市绿色规划。20XX年以来,全市新增绿地公顷,平均每年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1平方米,达到平方米。xx、xx风景区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xx路景观道路、xx路生态大道等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不仅使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观,而且提高了生态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防治能力。“九五”以来,完成近100亿元市政改造、新建项目。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用气普及率达%。严格环保治污管理。市区工业已经完成退城进区的企业50多户,对8户污染企业实施了关闭破产。通过引进金东、奇美、国亨等大型外资企业,加快本地化工、造纸企业的整合,淘汰了一大批污染重、物耗高的

11、企业和项目。去年以来,还开展了“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活动,加强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扬中生态示范区还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3、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效益一是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政绩观。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心体系基本没有体现环境资源的价值观念。我们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负责人的政绩考核中,强调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性的统一。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增加反映全面经济效益、生态效应等基本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加以体现。二是以机制引导市场,促进环境保护。为了保持资源和环境的质量及其持续供应能力,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对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

12、的投入资金。在保证政府环保投入占2%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政策,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的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设立激励机制,对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环保激励。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促使企业想方设法去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长期以来,资源无价或低价使用、资源管理混乱以及立法工作滞后等,导致了资源管理不善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我们首先加强自然资源价值的科学确认和合理定价工作。比如我们说长江岸线的每公里投资强度,带动腹地的力度。其次强化资产的国家产权管理。再次,把自然资源纳入市场化经济运行的轨道,实行资源政府调控下的产业化、商品化。四是加大扶贫力度,实现全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贫困威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

13、发展。我们集中力量帮助贫困地区修路、供电、供水,加大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技术培养方面的投资,帮助贫困地区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三、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思路xx是一个经济基础较好,自然禀赋较优的苏南城市。在省委、省政府“两个率先”的目标下,市委根据xx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发展目标,即第一步,到20XX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第二步,到20XX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觉得。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

14、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是可以在“两率先”的道路上走得更好的。1、用科学的发展观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科学的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物质丰富了,但生活的质量并未因此而相应地提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是对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一次飞跃。为此,我们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了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把以民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

15、工作中,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措施的落实,都充分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一切以广大群众的利益为重,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时时处处体现爱民、亲民、惠民,对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领域和方面先行发展,反之,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领域和方面就不能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既重视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更重视解决困难群众和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着力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把实现全面、统筹、协调发展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既关心物质文明,也重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既关心城市建设、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重视农村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既关心经济发展、

16、物质财富的增长,也重视环境保护、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既关心当代人的需求,也重视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实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眼前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在制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分解工作责任时,都把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分析,认真研究,制定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考核体系和政绩评价体系,从制度上规范从政者的工作行为。2、用科学的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在经

17、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和提高上更好地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遵循经济结构升华的普遍规律,更好地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将按照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错位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互动发展、支柱产业与一般产业、潜力产业梯级发展的工作思路,适合区域特点,调优产业结构。农业以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重点,重点调整种植业和多种经营内部结构及二者的比例关系,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园艺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我市丘陵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发特色农业,培育都市型、科技型和观光农业。工业以沿江开发为动力,继续发挥港口型经济特色,改造

18、传统产品,发展新型产品,培育潜力产品,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为新的突破口,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力争20XX年达到41%。传统服务业、商贸业加快业态调整步伐,既能够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的需求,也能够引领服务业、消费业发展潮流;现代服务业“双冀齐飞”,一方面,发展以观光、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中介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特点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工作重点放在建设高标准的物流平台和信息平台等方面,力争使我市的物流业有一个根本性的发展。3、用科学

19、的发展观提高环境保护和发展水平。一是确立环境优先的理念。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不断冲突的历史中得来的血的教训。一味地考虑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一味地拼资源、拼能源,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自然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物质财富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摆到我们的面前,高度重视、优先考虑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成果总结后的一次思想新飞跃,是从实现人类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的角度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因此,在充分

20、考虑发展的同时,必须牢固确立环境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到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筹发展。二是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天行有其道,地行有其常”,自然界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今后,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将坚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牢固确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国情观和市情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尊重经济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把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在考核体系中,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对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