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_第1页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_第2页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_第3页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_第4页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2、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5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1.蒙蔽 发扬光大 2.臣子的妻子偏向臣

3、子,臣子的妾害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要向臣子求点什么,都说臣子比徐公漂亮。 3.C 4.讽谏、直谏 5.略(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

4、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韩子卢:犬的名字。东郭逡:兔的名字。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田父:农夫。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谢:辞谢、辞退。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臣之妻私臣 私今齐地方千里 方时时而间进 间天下之疾犬

5、也 疾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犬兔俱罢,各死其处。译:8.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答:9.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4分)答:6. 偏爱 方圆,纵横 间或,偶然 快,急速(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 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

6、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4分,各2分)9. 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共4分。第一问2分,答对“异”和“同”的内容各得1分;第二问得2分,能分别答出与“主动”和“被动”相近的内容即判对,各得1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7、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注: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被:

8、穿上。谄谀: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臣之妻私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答案】1(1)偏爱(2)当面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3(1)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2)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3)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

9、到启发(4)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 5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5分)【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

10、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11、,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乙】 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12、”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1)(2)(3)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

13、观之治”的盛世。9(1)穿戴;(2)偏爱。(2分,每题1分)10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3分,每条1分)1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2分,言之成理即可)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

14、)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15、”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今 齐 地 方 千 里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作动词,计算。作动词,列举。二读“ sh ”,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 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 ”,义项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 词义: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

16、一项是( ) (2分)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9今齐地

17、/ 方千里(“地方”断开即给1分)10sh 列举 (读音、词义各0.5分)11B(2分)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1分;整体流畅1分)(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以”字1分,“重”“轻”意动用法共1分)13 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18、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

19、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孙叔敖为楚令尹(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

20、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参考答案】11(2分)(D) 12(4分)偏爱 实在、确实 担任 离开13(4分)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5分)答: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720题。(19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

21、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2、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注】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野人:农夫。 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卫:春秋时的卫国。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

23、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人爵愈贵者愈危。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4分)【参考答案】17(1)长,身高 (2)确实 (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猎 (5)攀援、爬(树)(5分,每字1分)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6分,每句2分,大意写出即可)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

24、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分,大意写出即可)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4分,两者不同的进谏方法各2分)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25、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注 仕:旧称做官为仕。 夫子:晏子。 仄陋:狭窄浅薄。 维:维系。 弼:纠正。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时时而间进(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2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二、(一)8(1)偏爱 (2)间

26、或,偶然 (3)侍奉 (4)道义(每题1分,共4分)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 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 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关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姜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

27、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关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祖一日后苑挟弓弹(tdn)雀。有臣僚叩殿,称有急事请见。上亟出见

28、之,及闻所奏,乃常事耳。太祖日:“此事何急?”对日:“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y夸)柄撞其口,两齿坠焉。徐伏地取落齿,置怀中。上怒甚,日:“汝将此齿去讼(song)我也?”对日:“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选自三朝圣政录)【注释】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弹:用弹弓射。 臣僚:臣予。 钺: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 徐:慢慢地。 讼:打官司。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闻寡人之耳者 乃常事耳B皆以美于徐公 亦急于弹雀C而形貌畎丽 赐金帛慰劳而去D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闻所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臣岂敢讼陛下,自有

29、史官书之。3结合原文谈谈这两篇短文分别称赞了臣僚和帝王什么精神?两位大臣在劝谏方法上有何不同?4读了这两则文章,你有什么收获?【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

30、齐王纳谏)【乙】帝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赓(96ng)和。世南日:“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土之所好(ha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日:“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6n)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节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注释】帝:唐太宗。世南:虞世南。赓:连续。 和: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 工:精巧。 上:皇上。畋:打猎。 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嘉:赞美。 纳:采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1)臣之妻私臣 ( ) (2)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能谤讥于市朝 ( ) (4)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由此观之 B 皆以美于徐公投诸渤海之尾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 乃下令:“群臣吏民” D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乃重修岳阳楼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