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_第1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_第2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_第3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_第4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飞向蓝天的恐龙一、学段重点: 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二、单元训练重点:1、学生在读中感悟蕴含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把读书和思考问题结合起来。2、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3、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

2、,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4、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准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水平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情感目标: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读中识字,应用中巩固识字,读中感

3、悟,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用具 课件,学生搜集相关恐龙的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很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对课题质疑。预设问题: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设计意图:训练学生

4、思考问题的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将课文读通顺。 三、深入读书,分段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介绍恐龙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介绍鸟类的句子。读一读?你发现了吗?说说你的理解。(“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漫长的演化”

5、很准确。)(2)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吧。(男生、女生、全体合作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1)是谁发现恐龙的一支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呢?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20世纪末期,生接读: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资料袋)(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你能读出科学家们的欣喜吗?3、总结。科学家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后,是怎么推理论证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4、书写生字词还有一些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请在这些字的旁边写一遍,并想想有什么地方需要向

6、大家提醒的。生自由说,自己练习书写生字,师巡视。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四、作业设计:1、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2、书写生字、词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及发散思维,扩展想象水平。板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 毫不相干 说明文特点 恐龙 鸟 表达准确 骨骼 羽毛 相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概括出演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也知道第三、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思

7、考问题的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深入读书,合作学习1、齐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过渡段)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3、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合作填写下列表格恐龙的庞大家族恐龙的演化过程特点说明的角度第一代恐龙繁衍生息的庞大家族有的四足奔跑从生活习性上从性情上(其中的)猎食性恐龙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从体态、习性、体表的持续变化上思考: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得最具体?这样具体描写有什么好处?4、学习汇报:(1)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创设情境,感悟积累。(2)招聘自然博物馆讲解员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

8、话介绍恐龙的演化过程(3)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5、齐读第五自然段,说主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个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6、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总结:科学家们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研究,协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个切凝结着他

9、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个历史进程。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三、作业设计:看课后选作题,感兴趣的同学能够在课下搜集一些相关恐龙的资料读一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及发散思维,扩展想象水平。板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表达准确 无庸置疑 习性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体形 (猎食) 体态 滑翔 (时间) (数千万年后) 性情 体表 习性 奔跑课外资料:恐龙的起源恐龙的起源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大部份古生物学者认为它们直接的或者

10、间接的演化自三叠纪早期或中期的祖龙类。有一派学者坚信恐龙的三个目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型,而且是由单一的槽齿类族群演化而来。另一派则宣称恐龙是由三叠纪早期或中期的槽齿类演化成二个系谱家族。Norman在1985年提出最早祖龙类显然生活在高原地区,是一种小型的中型的食肉类。这些祖龙类发展不同姿态,以便更为敏捷的奔跑移动来捕捉猎物。这样同时给它们一个机会成长为大型的掠食者。当这种掠食者经由发展出直立的姿态,使其四肢直接衔接在躯体正下方时,能改善其移动的行为,它们就具备了快速奔走的潜力。对捕捉猎物来说,速率特别重要。而最高的速率将会经由使用硕长的后肢使躯离地而撑起;前肢抬举起来,而使用尾巴作为平衡之用而

11、能够有效的达成。整个体躯将会以腰带做为转折枢纽,而发展出改进的构造型式。而这些发展过程,推算在中三叠纪早期演化完成。 最早的祖龙类形貌将会非常近似于派克鳄类。在派克鳄中,头骨相当硕大,牙齿深埋具有非常尖锐的锯齿边缘。同时在眼眶之前头骨前方有一个眶前开孔。这个特征与恐龙类相类似。派克鳄是一种小型的槽齿目类,以四足匍匐爬行。它的后肢比前肢要长,同是具有一个长而强健的尾巴。它是极为活跃的掠食者。推定在晚三叠纪的早期(大约二亿零五百万年前),类似派克鳄的一支祖龙类必然演化发展出第一只食肉的恐龙老祖先。千古之谜恐龙大绝灭 恐龙化石被发现近200年了,一个个新的种类被持续地发现,一批批科学家对它们的研究乐

12、此不彼,一代代少年儿童和他们的家长们对这些神秘的远古生物产生着强烈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许很多多的恐龙与我们人类相比实在是太大了,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它们为什么会长那么大呢?还因为,恐龙的种类如此繁多,样子那么千奇百怪,不由得使我们想知道,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成员?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那么多以前浩浩荡荡、生气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为什么一个不留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留下它们的后代,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这个谜永远激发着我们去探索、去求知。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但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它的生物。在这次灾难中绝灭的还有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有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至于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这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