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5章 Respiration_第1页
生理学:第5章 Respiration_第2页
生理学:第5章 Respiration_第3页
生理学:第5章 Respiration_第4页
生理学:第5章 Respiratio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章 Respiration,O2,CO2,O2,CO2,肺泡,血液循环,组织 细胞,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 中的运输,组织 换气,细胞内氧 化代谢,外呼吸,内呼吸,呼吸的过程,第一节: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肺泡内的压力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原 动 力:呼吸肌的舒缩,形成条件: 1、肺的自然容积 胸廓(弹性回缩力) 2、肺充气(表面张力) 胸内压肺回缩力,.胸膜腔内压,生理意义: 保持肺的扩张状态 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开放性气胸时,胸内负压消失,肺塌陷,胸腔大静脉内血液和淋巴回流受阻,严重者危及生命。,气

2、胸 (pneumothorax): 气体进入胸膜腔,将胸膜腔分开。,(二)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胸廓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组织的粘滞阻力,阻 力,肺泡的表面张力 2/3,肺本身的弹性 1/3,肺的弹性阻力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158) 维持大、小肺 泡的稳定 防止肺水肿 降低吸气阻力,二、肺通气功能评价,潮气量 肺活量(p/161) 无效腔(P/163) 肺泡通气量(P/163),用力肺活量 (p/161, FVC):用力吸气后,用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测定第1、2、3秒内呼出的气体量,通常用它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 正常人F

3、EV1、 FEV2和FEV3分别为83、96和99, 如FEV1低于65%,提示有一定程度的气道阻塞。 FEV1是评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第二节 肺换气及组织换气,1、呼吸膜的厚度 正常呼吸膜非常薄(1m), 、呼吸膜的面积 面积大(70-80m2) 、通气/血流比值( p6) 通气量 / 血流量配比适当,肺换气效率最好 4.2L/min 5L/min 0.84 通气/血流值:通气过度或肺血流减少增大生理无效腔 (心衰、肺动脉栓塞) 通气/血流值:通气不良增大功能性A-V短路 (支哮、肺气肿、支气管栓塞),(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P/6),通气/血流比值,一、氧的运输,1、形式

4、,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1) 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 (2)发绀:若血液中去氧Hb 含量达到 5gd,发绀一般来说是 缺O2 的表现,但发绀不一定缺氧,不发绀并不等于不缺O2 (3)氧合: 而不是氧化 Hb与O2 结合存在着变构效应 3、氧离曲线:定义:Hb氧饱和度为纵坐标,氧分压为横坐标,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2、特征:,氧离曲线各段的特点及生理意义(P/72),氧离曲线上段: 氧分压为60100mmHg,平坦,平坦的上段能保证血液在肺部可携带较多的O2。 氧离曲线中段: PO2 6040 mmHg,较陡。此段较陡能保证血液在流经组织时能释放较多的O2 。 氧离

5、曲线下段: PO2 40 15 mmHg,是氧离曲线最陡的一段。该段曲线代表了血液的O2 贮备能力。,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曲线右移时:在同样PO2 分压的情况下,Hb饱和度较低,说明O2 与Hb的亲和力下降,有利于O2 与Hb的解离; 曲线左移时:即同样PO2 下,血氧饱和度较高,说明 O2 与Hb的亲和力提高,有利于O2 与Hb 的结合,二、CO2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6,94,碳酸氢盐: 8 7%,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7%,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二)基本呼吸节律的形成: 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假说,1脊髓: 脊髓颈、胸段前角有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 2延髓: 延髓是产生呼

6、吸节律的基本中枢。延髓呼吸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背侧和腹侧两组神经核团内,每个区域均含有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还存在跨时相神经元。 3、脑桥:脑桥上部有抑制吸气的中枢结构,称为呼吸调整中枢 4高位中枢对呼吸的调节: 呼吸还受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等高位中枢的调节。因此,呼吸运动有随意呼吸调节系统和自主节律呼吸调节系统。,(一)呼吸中枢: 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臂旁内侧核,吸气活动发生器 (CIAG),呼 吸 肌 神 经,吸气切断机制 (IOS),迷 走 神 经,肺牵张反射 吸气 肺扩张 肺牵张反射感受器兴奋,抑制,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假说,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

7、化学感受性反射: 动脉血中的O2、CO2和H+水平的变化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1)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其中的I型细胞(球细胞)是感受器细胞,适宜刺激是动脉血Po2降低、Pco2升高或H+升高的变化,其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颈动脉体对呼吸中枢的影响大于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的是血Po2,而不是血氧含量。所以在CO中毒时,血氧含量虽然下降,但血Po2正常,故组织缺氧也不引起呼吸反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的浅表部位。其适宜刺激是脑脊液中的H+,而不是CO2分子。 血液中的CO2易通

8、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与水反应形成碳酸,解离出H+,使化学感受器细胞外液中的H+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引起兴奋。,(2)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感受缺O2刺激。 CO2主要通过升高脑脊液中的H+调节呼吸,对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相对较弱。,(1)CO2对呼吸的调节: 在一定范围内,动脉血Pco2升高可使呼吸加强。 两条途径: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通过使脑脊液中H+升高机制(间接)。 CO2 + H2O = H2CO3 = H+ + HCO3 依据:保持人工CSF的pH不变,用含高浓度CO2的人工CSF灌流脑室 并不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9、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途径为主的依据: 去掉外周化学感受器后,Pco2引起的通气加强反应仅减弱20%。 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较高:Pco2升高2 mmHg就可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但却需升高10 mmHg才能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2.CO2、H+和低O2对呼吸的调节,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须的。 Pco2(过度通气)呼吸暂停。 Pco2: 2%: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7%:肺通气量不能继续作相应增加,血中Pco2急剧,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不安、头痛、头昏、呼吸困难等。 15%:意识丧失、惊厥。 30%: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10、2)H+对呼吸的调节,动脉血H+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 H+增加刺激呼吸的效应可通过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 但是,由于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动脉血中H+变化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几乎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3)低O2对呼吸的调节,动脉血Po2降低,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 一般在动脉血Po2降到10.67 kPa (80 mmHg)以下时,才有肺通气增加,因而动脉血Po2对正常呼吸调节作用不大。 低O2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Po2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间接),(直接),但在严重缺氧时,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将大大加强,引起呼吸中枢抑制。 在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肺换气障碍导致血Po2和Pco2,长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