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doc_第1页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doc_第2页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doc_第3页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doc_第4页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这美好生活的建设中养老问题就是民生领域的重要短板之一。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攀升。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我国城镇化

2、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城镇化发展的背后是农村的日渐虚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甚至耕地,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加速了农村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进程,全面弱化了农村土地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农村老人独居和空巢化问题,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留下了隐患。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口自身的问题,二是老年人口与外部环境问题。 (一)老年人口生理健康状况差异明显 假设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80岁(实际不到),那么一个人的老

3、年生命长度就达到20年,占据整个人生生命历程的1/4。在这生命历程之中,每个老年人都向往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但迫于健康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的幸福获得感也就大为不同了。马克思说过,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不同的生活质量就决定了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生命质量,也就造成了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同。健康指数高的老人就幸福生活获得感明显,而健康指数低的老人幸福生活获得感自然较少,二者关系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约有83.15%的老年人身体状况为健康和基本健康,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并且能够分享到社会发展成果;另有约16.85%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欠佳,需要得

4、到家人和社会照料,在这之中大约有524万老年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现状,占老年人口的2.95%。这部分老年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降低,甚至存在想要结束生命的念想,在痛苦中煎熬着度日。 (二)老年人口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仅生理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是相当重要的。长期以来,社会人士及其家庭成员只观注到老年人口的物质生活养老,认为当代的老年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住的好便解决了养老问题,而忽略了当今的现实社会状况,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老年人养老问题不再只是停留在物质养老的层面,他们更加需要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当代老年人的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显现出来。2013年

5、9月5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狀况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的样本量为3000人,存在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占比13.5%,有中度或重度心理问题的占0.87%,渴望精神关怀的老年人口达到90%,对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带有普遍性。由此可见,物质养老的时代已经变了,新时代是物质与精神养老并存的时代。 (三)老年人口社会分层明显 老年人口的社会分层是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以及个人经历的延续,也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由于体制和分配政策上的问题,导致退休人员在收入上的差距大,从退休金上看,国企退休职工不到300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般在5000元左右,处级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可达到8

6、000元以上,高者甚至超过万元。除了退休金差距较大以外,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条件,也表明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同为老年人但所分享到的社会发展成果却大不一样。 二、罗山县农村目前养老方式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 从古至今尊老敬老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社会普遍遵从的基本道德规范。早在奴隶时期,夏商周甚至更早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尊老敬老的相关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习惯,并在此之后的儒家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甚至将“孝”列入同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重要指标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在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今天,人们的传统养老观念也不曾有所改变。追

7、根溯源,这主要是乡土社会的非流动性所致,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观念。在传统的农耕社会,赡养老人是子女必须承担的义务,对于子女较多的家庭而言,家庭养老成本通过相互分担而有所降低。一方面,子女通过赡养老人能够实现对家庭财产及农业生产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很好的赡养老人还能获得地方社会的认可。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具有一定的互惠性质。然而,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加剧,受此影响许多农村家庭依靠半工半耕的代际分工来实现家庭收益最大化,家庭空巢老人数量增多,子女的持续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养老支持力造成负面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的

8、功能趋向弱化。 (二)土地养老方式 时间追溯到传统农村社会时期,养老方式除了传统的家庭养老,还有一种养老方式就是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土地养老模式,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土地作为家族世世代代为之谋生的物质资产,是上一代传承给下一代的财产,下一代自然有责任和义务去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因此,土地养老长期与家庭养老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在农村现代化变迁中,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有劳动力的人口都前往城市务工,迫使农村出现空心化,空巢老人的现象凸显严峻,对与留在农村的老人家而言,土地收入来源成了他们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土地对于农村老人来言,不仅解决了他们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且还可以降低了家庭生活成本,

9、解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问题,是老年人能够有所事做,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老年人的尊严,确保其在家庭中的地位。 (三)自给自足式的自我养老方式 费孝通曾在1980年初期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中曾指出,西方国家是“接力模式”养老,即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的方式,法律并没有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在中国则等价式的养老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的方式,我们赡养自己的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今赡养老人对于今天的的年轻人而言却面临着许多的现实困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规模及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子女家庭规模形式逐渐消失,小型化和核心化逐渐成了当今家庭的主

10、要结构模式,这种现状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父母空巢的可能性,而且使得代际赡养的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从而导致农村养老逐渐进入到家庭保障与自给自足养老时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生育率的下降,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而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部分老人不得不靠自己养活自己度过晚年生活,对此,农村老人对子女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怜惜自己子女现在生活不容易,主张在有能力的范围内进行自我养老。 三、我国农村养老的未来发展 (一)重视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最理想的一种养老模式,也是今天社会的一种主要养老模式。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安度晚年,并且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子女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劳务,为子女们减

11、轻了家庭困扰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也是老人家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慰藉。无论对于老人身心健康还是家庭和谐都有莫大好处,父母有子女在家庭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农村变迁加速,人口的流动率变大,但是家庭养老与其他养老模式相比较仍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完善政府的帮扶养老政策 在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提升中,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家庭规模缩小、老年人口的增多,農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占主导地位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农村政府帮扶养老保障体系,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逐步代替传统的家庭保障制度,重构养老保障机制,实现中国农民从养儿防老走向社会养老的跨越。政府除了在财政上有所作为,在制度上也应该有所体现。例如,可以在农村医疗保险上有所表示,加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在农村,医疗保险成了老年人养老的重要保障。 (三)发展社区养老新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养老形式不再拘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基础的政府帮扶,而要去推施新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养老。一方面,社区养老老年人在自己熟悉了解的社区安度晚年,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住房及生活必需品等物质资源,按照自己的特殊需要安排饮食起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