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第六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4-2,变换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变换交流电压 变压器的三种变换关系:,.,4-3,用途:1、变换电压、电流和阻抗,2、升压输电,降低线路损耗,基本结构:由铁心和绕组组成,绕组:一次绕组(原边)与电源连接,,二次绕组(次边)与负载连接,6.3 变压器,6.3.1 变压器用途和基本结构,.,4-4,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根据KVL定律对变压器等效电路可列出:,原边:,次边:,忽略,有,在变压器空载时,1、 电压变换,.,4-5,K:变压比,原副绕组的匝数比 当N1N2时,原边电压变换成次边同频率的另一电压。 N1N2 降压 N1N
2、2升压 同名端:具有相同瞬时极性的端点,以“”标记,.,4-6,三相变压器,.,4-7,2电流变换,当变压器以额定电流I1N运行时,忽略N1I0(因空载电流I0只占原额定电流IIN的10以内)则有:,有效值关系为:,上式表明变压器原副绕组的电流之比近似等于它的匝数比的倒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根据变压器磁通不变原理可得:,.,4-8,3阻抗变换,|Z|与|Z|的关系为,在变压器的副边接上负载阻抗|Z|,就相当于在这个变压器的原边两端有一个等效负载阻抗|Z|,.,4-9,例6.3.1交流信号源的电动势E=120V。内阻R0=800欧,负载电阻RL=8欧。(1)当RL折算到原边的等效电阻RL=R
3、L时,求变压器的匝数比和信号源输出功率;(2)当将负载直接与信号源联结时,信号源输出多大功率?,.,4-10,变压器的外特性:,变压器的外特性的特点: 当I2增加时U2将下降,也就是说U2随着I2的增加而下降。,6.3.2 变压器的外特性,电压变化率:,通常电压变化率为5%左右。,.,4-11,式中:P2为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P1为输入功率。 PCU为铜损,是变压器的原副边电流在绕组上的电阻损耗,它与负载大小(正比于电流平方)有关。 PFE为铁损,铁损中主要是涡流损耗。,6.3.3 变压器的损耗与效率,*变压器铁损不变,铜损随负载变化,通常,变压器的效率在95%以上。,.,4-12,(1)额定电流为:,(2)满载时和半载时的效率为:,.,4-13,6.3.4 特殊变压器,1自耦变压器:,原副边共用一个绕组的变压器,.,4-14,调压器:一种副边绕组匝数可调即副边输出电压可调的自耦变压器。,.,4-15,2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是一种原边绕组的匝数N1很少,而副边绕组的匝数N2很大的变压器。,Ki为电流互感器的变换系数。,将原边绕组与负载串联,电流表与副边绕组两端相连接。,在使用电流互感器时, 副绕组电路是不允许断开的,.,4-16,6.3.5 变压器绕组的极性,当两个电流i1和i2分别流进两个绕组N1和N2时,如果它们产生的两个磁通1和2的方向相同,则这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设备采购合同范例
- 2024年度企业制服制作与采购合同
- 04年采石厂土地使用权及建筑转让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体育俱乐部与运动员代言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许可范围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客户满意度提升合同
- 2024年度门头房租赁合同(含节假日营业条款)
- 2024年贴剂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3年VR与AR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聚羧酸系减水剂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比亚迪汽车企业战略(swot分析)
- 常见矩形管规格表
- 高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
- Python-Django开发实战
- 小学道法小学道法1我们的好朋友--第一课时ppt课件
- 配电箱安装规范
- 中英文商务派遣函样板
-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超市》含反思
- 弯臂车床夹具设计说明书
-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理念的运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