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1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2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3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4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情导航,案例探究,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课时任务通关,知识任务,1.知荒漠化的概念及主要表现。 2.知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能力任务,1.能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能针对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案例探究 理清探究思路 形成思维链条,了解地理概念,土地退化,(1)自然条件的东西差异,400,分析区域背景,1.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范围:大致位于 以西, 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2、 3.干旱是该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2)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大兴安岭,昆仑山,类似,自然原因,人为因素,探究问题原因,(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 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 (5)控制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 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 (1)维护生态平衡与 . 相结合。 (2)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整合对策措施,生物措施,能源问题,人口增长,恢复,提高经济,效益,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

3、运用,考点一,荒漠化及其防治,真题剖析,(2014全国卷,3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1.分析风沙活动的沙源 思考: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是指哪个地方?哪

4、些原因会导致该地区沙源丰富? 迁移:河流携带泥沙流至河口处,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携带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感悟:该题可以构建以下思维链条:,2.说明易起沙的原因 思考:风沙的形成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 迁移: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条件、物质条件、植被条件、动力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 感悟:本题可构建以下思维链条(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加以说明):,3.简述风沙的危害 思考:风沙如何影响铁路和运行的列车? 迁移: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地面的沙尘物质,二是大风,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感悟: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主要从对路基和轨道、车辆和通讯设备、运行车辆安全等方面回答。 4.提出防

5、治风沙灾害的措施 思考:该路段的风沙灾害是什么?如何治理? 感悟:风沙的危害主要是对铁路和列车,因此防治措施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在铁路附近阻沙,二是针对“就地起沙”采取措施固沙。,(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

6、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出结论,考点探究,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 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

7、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拓展延伸 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3.案例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主要成因及防治措施 (1)成因: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不利于土层的积累,加剧流水的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的植被破坏。

8、 (2)防治措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等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考点二,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典例剖析,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有人在裸露的红黏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式。,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1.红壤分布区生态问题 思考:红壤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夏

9、季雨水较多的情况下会引发哪类生态问题? 迁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感悟: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红壤区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说明人类活动集中,会导致植被破坏,加上红壤土质疏松,易引发水土流失。,2.地形坡度合理利用方式 思考:图中坡度与土壤冲刷量有什么关系?不同坡度应该如何利用土地? 迁移:坡度不同,采取的措施不同,感悟:图中显示坡度在18以下的地区,土壤冲刷量较小;坡度在18到24的地区,土壤冲刷量大;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土壤冲刷量较大,加上坡度大,会引起崩塌和

10、滑坡。针对土壤冲刷量的大小,即侵蚀的强度提出合理的利用方式,注意结合黄土高原陡坡封山育林育草,缓坡修梯田。,(1)水土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或一定的坡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等。 (2)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或答坡度在18到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木业用地。或答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严格管理,保护植被。,出结论,考点探究,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11、冲刷作用强。 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1)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量降低。 (2)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

12、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农业经济活动背景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问题;最后,运用执因索果法,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如下分析:,素能专攻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提升训练,(2016上海卷改编)非洲“绿色长城”是一项计划,做法是沿着撒哈拉沙漠南缘种植跨越非洲大陆的树墙。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洲“绿色长城”计

13、划示意图。 材料二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生态安全则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持续)和完整情况。,(1)结合所学及材料,从气候、植被等角度分析“绿色长城”一带生态脆弱的原因。 (2)简述非洲绿色长城对区域生态安全的作用。,解题思路:第(1)题,分析时可结合图示绿色长城的位置,从其气候的过渡特点、植被的过渡特点进行说明。第(2)题,结合材料二中生态安全的定义,从绿色长城对维护当地生态稳定、持续及完整情况等角度进行做答。,【深度链接】见“考点演练”T12,“课时冲关”T1213,答案:(1)该区域地处撒哈拉沙漠的南缘,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向热带草原气候区的

14、过渡区、荒漠带向草原带的过渡区,生态交错,生态系统脆弱。 (2)植被阻挡风沙,阻止该地区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维护当地生态的稳定;植被涵养水源,为当地生态提供持续发展必要的水分;森林能提供多种资源,利于减轻当地生态压力;带动形成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考点演练 对点典题再练 巩固复习效果,考点一,荒漠化及其防治,(2015山东卷,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如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解析:1.C2.D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

15、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自然植被会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16、.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2016海南卷,1718)如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回答34题:,解析:3.B4.D第3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4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扰动。,3.68月,该

17、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 A.B.C.D. 4.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 C.栽灌木D.自然演化,考点二,水土流失及其治理,(2013重庆卷,91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57题: 5.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解析:5.B第5题,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选B项。,解析:6.D 第5题,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选B项。第6题,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年产沙量时间限定是“一年”。“一年”为期限的水土流失状况绝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应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状况,因此排除A、B两项。最能反映“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的是流域出口而不是流域源头,因为河流往往是“泥沙俱下”,因此D项正确。,6.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