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第6-8章_第1页
中药学总论-第6-8章_第2页
中药学总论-第6-8章_第3页
中药学总论-第6-8章_第4页
中药学总论-第6-8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一、什么是配伍 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配伍的历史沿革: 神农本草经,全面揭示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基本规律,奠定了中药配伍应用的理论基础。 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李时珍本草纲目对七情含义综合前人论述进行了系统整理。 历代医家虽然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七情指配伍关系,表达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神农本草经-七情,七情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中“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

2、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明代对七情的认识,本草纲目:“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古方多有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同用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尔。”,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二、配伍的目的 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适合病情的需要。 三、什么是药物七情 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七个方面。,第六章 中药

3、的配伍,1.单行:(“单方不用辅也”) 是指用单味药治病,不用辅助其他药物,本草纲目也叫独行。 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穿心莲片消炎止痛,青蒿素片治疗各型痢疾,小柴胡针剂发汗解热。 功专力宏以应急用,神农本草经注:“单行径用赴急”。如独参汤(人参,补气救脱)、独行散(五灵脂,治疗餐后血晕)。药少,急用时方便调制,方便备用。,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2.相须:(“同类不可离也”)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如黄芪配白术,能增强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天冬配麦冬,能增强养阴润燥,清火生津的功效;龙骨配牡蛎,能增强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的功效

4、。,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相须在配伍中的地位:构成了复方用药的核心,是中药配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他相须例子:麻黄-桂枝,金银花-连翘,石膏-知母,黄芩-黄连,生地-玄参,黄芩-黄连,羌活-独活,藿香-佩兰,附子-干姜,三棱-莪术,蒲黄-五灵脂,陈皮-半夏,贝母-知母。,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3.相使:(“我之佐使也”)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沿革:明代之前相须相使合并论述,自明代本草蒙筌(有相使者,能为使卒,引达诸经也)、本草纲目(相使者,我之佐使也)开始,分而述之。,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

5、相须与相使的区别:共同之处:通过药物配合,产生协同作用,因而增强功效;不同之处:相须配伍中药物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而相使配伍中都有主辅之分,即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相须配伍的药物必是同类药物,但相使配伍药物不必同类。 功效相近药物相使配伍举例:黄芪-茯苓,枸杞子-菊花,干姜-高良姜。 功效不同药物相使配伍举例:石膏-牛膝,白芍-甘草,黄连-木香,吴茱萸-生姜。,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4.相畏:(“受彼之制也”)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历史沿革: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相畏都是指毒性制约,金元以后相恶和相畏并论,含有效能制约之意,与相恶概念混淆。比如明代本草纲目巴

6、豆条:“巴豆畏大黄”“与大黄同用泻人反缓,为其性相畏也”此处明显指功效受到抑制,所以在本草纲目中相畏概念是能毒皆制,同现代相恶概念混淆。混用的原因和金元之后出现的赫赫有名的“十九畏”有很大关系。,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相畏配伍举例: 半夏畏生姜,生半夏可“戟入咽喉”,令人咽痛音哑,用生姜炮制后成姜半夏,毒副作用大为缓和; 甘遂畏大枣,大枣可以抑制甘遂峻下逐水,戗伤正气的毒副作用; 熟地畏砂仁,砂仁可以减轻熟地滋腻碍胃; 常山畏陈皮,陈皮可以缓和常山截疟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的胃肠反应。,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5.相杀:(“制彼之毒也”)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相畏和相杀的区别

7、:相畏和相杀没有本质的区别,是从自身的毒副作用收到对方的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用的不同角度提出来的配伍方法,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以上面所举例用相杀来说明:生姜杀半夏、大枣杀甘遂、砂仁杀熟地、陈皮杀常山。,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举例: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麝香杀杏仁毒,绿豆杀巴豆毒,生白蜜杀乌头毒,防风杀砒霜毒,生姜杀半夏、南星、莨菪毒。 意义:相畏相杀主要用于毒剧药的配伍应用,在毒剧药的炮制和中毒解救上还有一定意义。,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6.相恶:(“夺我之能也”)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沿革:本草经集注“相恶着,彼虽恶我,

8、我无忿心,犹如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此有以相制伏故也。”所谓制伏是指制约降伏,也就是说药物能制约降伏另一种药物不利因素时,即便是相恶之药也是可以同用的。近代是指一种药物的功效,受到另外一种药物的牵制使其降低,甚至消失。,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相恶配伍举例: 近代研究吴茱萸有降压作用,但与甘草同用时,这种作用消失,也可以说吴茱萸恶甘草; 鳖甲恶矾石,矾石酸涩敛,削弱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效; 白薇恶干姜,干姜削弱白薇的凉血解毒的作用 相恶同用的例子:本草纲目“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7.相反:(“两不相合也”)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9、沿革:神农本草经常把相反与相恶相提并论,谓“勿用相恶,相反者”现代医家认为,反药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古人将此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四、临床用药时,应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相须、相使增强疗效 充分利用 相畏、相杀降低毒、副作用 应用毒性 药、烈性药时使用 相恶抵消、削弱原有的功效 避免使用 相反产生、增强毒、副作用 禁止使用,对药,对药:又称药对,或对子药、兄弟药、姐妹药。 概念:把两药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效,或消除毒副作用,抑其所短,专取其长,或产生与原药各不相同的新作用等经验配伍统称为“药对”或“对药”。,对药,对药的意义:对药的形成是前人的经验

10、积累,是有根据、有理论、有经验的科学组合,不是随意拼凑的,其中不少的药对往往是构成很多复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七情配伍用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药,施氏药对:现代名老中医施今墨特别善于双药合用,世称“施氏药对”,拓展药对有寒温并用,有表里并用,有一阴一阳,有一气一血,有一脏一腑。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对药与七情配伍的区别在于,药对中的两种药物关系可以是相须、相使、相畏、相杀中的任何一种。,七情的现代研究,1、单行:(1)有些单行药含有多种成分,如人身含多种人参皂甙、挥发油、有机酸、人参酸、微量元素、矿物质、胆碱、麦芽糖酶等,具有益智、抗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强心、

11、扩张血管、抗休克、抗衰老、增强应激能力等,因此可以独立应用于休克、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等。(2)有些单行药主要有效成分单一,如青蒿的化学成分及其复杂,但经实验证明其中的一个单一成分青蒿素是青蒿抗疟的有效成分,所以青蒿素可以独立地运用于抗疟。,七情的现代研究,2、相须、相使:如单味黄芪和地龙煎剂均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黄芪和地龙合剂能明显改善血流变各项特性、抗血栓作用外,对血小板凝集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芪和地龙的配伍是治疗中风经典名方“补阳还五汤”中的配伍。 3、相恶:如黄连配伍吴茱萸,比例为1:1.5时,煎液中小襞碱含量仅仅是单味黄连头见煎液的5%,小襞碱是黄连苦寒物质,说明吴

12、茱萸对黄连寒性的相杀(反佐)作用。,七情的现代研究,4、相反:朱砂、昆布配伍已经发现引起中毒,原因可能是朱砂有效成分HgS和昆布有效成分I2发生反应,生成Hg I2的缘故,临床避免同时使用;黄芩甙与小襞碱发生沉淀反应,因此作为注射剂使用时应注意禁忌同时使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三种形式: 1、中西药按一定比例组合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如现代常用的速效伤风胶囊,感冒清等; 2、中西药同时并用; 3、中西药在一日内交替使用或间隔使用。,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一、理化性质的配伍禁忌: 1、形成难溶性物质-强心甙类与含鞣酸的中药 2、影响药物的分布与排泄 3、抑制酶的活性 4、酸碱中和 5、吸附金

13、属元素 6、产生毒性反应 二、药效学性质的配伍禁忌 1、拮抗或抵消作用 2、产生酶促作用,加速体内代谢 3、产生酶抑作用,增加毒副反应 4、作用类似,易致中毒,第七章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 (一)概念: 1、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食忌、病证药忌等内容,根据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又常分为忌用和慎用。 2、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配伍应用后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原有药效,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安全,临床应当避免配合使用。 古人将此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从现代来看,包括了“药物七情”的相反、相恶配伍。,(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

14、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历史沿革:十八反的相反之义最早源于神农本草经:“勿用相恶、相反者”,五代后蜀韩保昇蜀本草“本经三百六十五种,相反者十八反”, 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三)十九畏,1、历史沿革:宋代以前“相畏”主要指毒性受制约,金元以后“相畏”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多从药物功效受制约而论,与“相恶”概念混淆,即两药配伍使用,可以降低原有疗效,但后世医家每将十八反、十九畏并提,且从十九畏歌诀中可以看到:相争、莫与见、最怕、不顺情、难合、相欺、莫相依等描述,含有相反之义,多作

15、为配伍禁忌,六版中药学教材也将十九畏与十八反并列,作为配伍禁忌的内容。,2.十九畏(明代刘纯医经小学)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欺。,(四)、如何认识十八反和十九畏:,1、十八反的药对在临床能否同用? (1)例1:现代实验证实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及甘草的醇浸液分别单用和甘草合用,给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与甘草合用其毒性增强。 (2)例2:乌头与姜半夏合用实验小鼠死亡率

16、影响:制乌头与姜半夏二药单煎混合或混合后煎煮,浓度均为各50%,其死亡率较100%的单味煎剂显著提高,毒力超过两倍量的乌头煎剂。 结论:虽然也有相反的实验结果,但目前大多倾向于反药同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四)、如何认识十八反和十九畏:,2、十九畏的药对在临床能否同用? 古今医家对十九畏存有很多疑义,认为并不是所有十九畏中的药对配伍都是绝对配伍禁忌。例1:如明代医学正传: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例2:现代如上海治疗门静脉肝硬化腹水所用的逐水方“牵江丸”主要即是巴豆霜、黑牵牛,每每获效。例3:人参配五灵脂,官桂配赤石脂、狼毒配密陀僧以人的剂量的

17、104倍对小鼠进行灌胃、腹腔内注射均未引起急性中毒性死亡;但同样的实验,硫磺配朴硝、三棱配马牙硝、牵牛配巴豆小鼠都有较大的死亡率。,十八反、十九畏总结,十八反、十九畏都不是绝对配伍禁忌,甚至个别文献记载用相反之药对某些疾病显示了疗效,文献、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在尚未搞清反药是否能同用的情况下,临床用药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最好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二、妊娠用药禁忌,1、概念:包括对母体、胎儿、产程、小儿不利的药物。 2、沿革:山海经:骨蓉,食之使人无子。神农给本草经明确提出了6种堕胎药。本草经集注扩展为42种。本草纲目专列“妊娠

18、禁忌”共有247种。 3、禁、忌、慎的涵义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禁:程度最重,严格不允许。忌:程度较禁次,包括畏忌、顾忌等涵义,可以理解为“有所畏”。慎:程度最轻,包括谨慎、慎重的涵义,可以理解为“小心思考”。对于禁忌的界限不明确,故统称为“妊娠禁忌药”,慎用之品也包括在内。,4、妊娠用药禁忌种类 1.禁用 剧毒药,药性峻猛的药物,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 2.慎用 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辛热药物。,妊娠禁忌的另外一种分类:,(1)据药性分:大毒(如水银、狼毒),辛热(附子、乌头)、大寒(龙胆草、羚羊角) (2)据药效分:活血通经(三棱、莪术)、破气行滞(枳实、槟榔)、软坚散结

19、(鳖甲、贝母)、攻逐峻下(商陆、葶苈)、滑利重坠(蓖麻子、冬葵子)、走串开窍者(麝香、冰片)。 (3)据作用对象分:作用母体,使其受到损害(红花、薏苡仁、常山、滑石等);作用于胎元,使其发育障碍(半夏损胎、巴豆烂胎、吴茱萸毒胎,犀角消胎气等)。 (4)据作用结果分:杀胎、堕胎、滑胎、毒胎等: (5)据作用强度分:禁用和慎用。,三、服药食忌(食忌、忌口),三、服药食忌(食忌、忌口) 1、病证食忌: 药有药性,食有食性,药与证符,食亦应证符(食证相符)。如寒凉证应忌瓜果生冷,清凉饮料;虚性病应忌食清泄食物,实性病应忌食温补之品。 2、服药食忌: 是指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药物的疗

20、效,或加剧病情,或变生他证。 (1)降低疗效:人参或人参制剂是应忌食萝卜,因萝卜顺气,能加速胃肠蠕动,使排泄加快,不利于人参的吸收。 (2)加剧病情:患过敏性疾病时,如治疗期间使用鱼虾、蟹等发物,容易引起疾病加重或复发。 (3)变生他病:如临床报道,1位妇女在服小柴胡汤第4日时食鱼虾和猪血,嘴周围出现黑紫色瘀血,并伴随呕吐,泄泻,重复试验,再次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第八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一、什么是用药剂量 即用药量,亦称为剂量、用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二、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古今剂量单位换算:1斤=

21、16两,1两=10钱,1钱=3g,1分=0.3g,1厘=0.03g 汉代:黍、铢、两、斤 晋-唐代:10黍=1铢,6铢=1分,4分=1两,16量=1斤 宋明清代:10毫=1厘,10厘=1分,10分=1钱,10钱=1两,16两=1斤,二、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二、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汉代1两=9.375g,1分=2.344g 等分:各药斤两多少皆相等。 方寸匕:千金要方卷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 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其形状如刀匕,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故名。一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盛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为1克左右。 钱匕:汉代五铢钱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半钱匕:抄

22、取一半。 一字:开元通宝钱币,须去一字之量。 刀圭: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1方寸匕药散=5分,1钱匕药散约=3分,一字药散约=1分 以取类比象做用药量的,比如:1鸡子黄=1弹丸=40桐树子=80大豆=160小豆=480大麻=1440小麻 简单换算法: 汉晋3斤约=500g,1两约=9g,1尺约=6寸9分,1斗约=2升,1升约=2合(200毫升),1鸡子黄大丸药约=9g(3钱)。,一字,钱匕,三、确定剂量的依据,根据所用药物的性质性能、用药方法以及三因确定。 (一)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1、药材质量:质优力强少用,质次力弱多用。 2、药材质地:花叶宜轻,矿物宜重,干品宜轻,鲜品宜重。 3、药物的气

23、味:平淡作用和缓宜重,浓厚作用峻猛宜轻。 4、有毒无毒: (二)用药方法 1、方药配伍:单味宜大,复方宜小,主要宜大,辅药宜小。 2、剂型:汤剂宜大,丸散宜小。 3、使用目的:用量不同作用不同,如槟郎6-15g行气消积,60-120g驱绦虫。,三、确定剂量的依据,(三)患者情况: 1、体质:体质强弱,脾胃强弱 2、年龄:小儿(5岁以下用成人剂量的1/4,5岁以上儿童按成人量减半服用)、青壮年、老年人 3、性别:女性月经、妊娠 4、病程:新病、久病 5、病势:急重、缓清 6、生活习惯与职业: (四)因时、因地制宜 如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可以多用,夏季苦寒

24、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轻。,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 中药传统给药途径:口服、皮肤外敷、吸入、舌下给药、黏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 现代给药途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第二节中药的用法,二、应用形式 1、口服剂型: 汤剂: 丸剂:补中益气丸 散剂:内服如行军散 酒剂:人参酒、劳伤酒 滋膏剂:八珍益母膏 露剂:金银花露 水丸:龙胆泻肝丸,第二节中药的用法,(一)传统中药剂型: 2、供皮肤用的剂型: 软膏剂:三黄软膏 硬膏剂:狗皮膏 散剂:七厘散 丹剂:活络丹 涂擦剂:麝香祛痛擦剂 浸洗剂:妇舒净洗剂 熏剂:苍术白芷烟熏剂 灸剂:艾叶绒状,熏灼穴位 熨剂:药

25、料粉碎成药粉,与指定规格的生铁屑混合均匀即得,第二节中药的用法,(一)传统中药剂型: 3、供体腔使用的剂型: 栓剂:化痔栓 药条:药捻、条剂,桑皮纸黏药粉后捻成细 条,中医外科用于创口和瘘口 钉剂:用药物细粉拌以糯米加水和匀,在加热成适宜的软材,分剂量搓成细长两头尖锐或圆锥形干燥而成的外用固体剂型,使用与瘘管流脓、疮疡不敛及早期宫颈癌,比如枯痔钉。,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二)现代剂型: 中药注射剂:清开灵注液、柴胡注射液 胶囊剂:地奥心血康胶囊 冲剂:又名颗粒剂,板蓝根冲剂 气雾剂:宽胸气雾剂、胡椒酮气雾剂 膜剂: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成膜材料中,然后再制成膜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口服、舌下含化、眼结膜囊、阴道、皮肤给药,比如万年青苷膜 配方颗粒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