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期未复习提纲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自动控制是在人不直接 的情况下,利用外部装置使被控对象的某个参数(被控量)按 的要求变化。 2由被控 和自动 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完成一定的自动控制任务,并具有预定性能的动力学系统,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3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不仅有正向控制作用,而且还有 控制作用。此种系统 高,但稳定性较差。 4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 作用,没有反馈控制作用。此种系统 低,但稳定性较高。 5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 6开环控制的特征是( )。 a.系统无执行环节 b.系统无给定环节

2、 c.系统无反馈环节 d.系统无放大环节 7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快速性和_。 8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放大元件。 ( ) 9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给定值和_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 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微分方程、_和状态方程等。 2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_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3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称为 。 4一线性系统,当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 相同。 5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与 无关。 16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g ( s ) ?

3、 ,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 s?27多个环节的并联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_。 8正弦函数sint的拉氏变换为_。函数的拉氏变换为_。 10比较点从输入端移到输出端,“加倒数”;引出点从输入端移到输出端,“加本身”。( ) 11比较点从输出端移到输入端,“加本身”;引出点从输出端移到输入端,“加倒数”。( ) 12梅逊公式可用来求系统的输入量到系统中任何内部变量的传递函数。( ) 13梅逊公式可用来求系统任意两个内部变量c1(s)到c2(s)之间的传递函数。( ) 13正弦函数sin的拉氏变换是( ) 14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

4、.相乘 c.加减 d.相除 15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 16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17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6 c ? ? t ? ? 2 c ? t ? ? 2 r ?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t ?( )。 218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g ? s ? ? 5 s ? ? 则该环节可看成由比例、惯性、微分环节3s 串联而组成。( ) 19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并联越

5、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 21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 ) a pi控制器 b pd控制器 c pid控制器 d p控制器 22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形式是( ) a5+3s b5+3/s c5+3s+3/s d5+1/(s+1) 23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24终值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 25梅森公式为( )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1线性定常系统的响应曲线仅取决于输入信号的_和系统的特性,与输入信号施加的时间无关。 2一阶系统1/(ts+1)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 3二阶系统两个重要参数是 ,系统的输

6、出响应特性完全由这两个参数来描述。 4二阶系统的主要指标有超调量mp%、调节时间ts和稳态输出c(),其中mp%和ts是系统的 指标,c()是系统的 指标。 5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 6时域动态指标主要有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_。 7线性系统稳定性是系统_特性,与系统的_无关。 8时域性能指标中所定义的最大超调量mp的数学表达式是_。 9系统输出响应的稳态值与_之间的偏差称为稳态误差ess。 10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在_范围时,响应曲线为非周期过程。 11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 12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_所需的时间,称为

7、峰值时间tp。 1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 14二阶闭环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_。 15引入附加零点,可以改善系统的_性能。 16如果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则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将提高,相对稳定性将_。 17为了便于求解和研究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输入信号一般采用_输入信号。 18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差。 ( ) 19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 ) 20系统型次越高,稳定性越好,稳态误差越小。 ( ) 21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

8、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减小增益。( ) 22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0 ( ) 23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 ) 24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1/k/。 ( ) 1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 ) a.相对稳定性 b.绝对稳定性 c.快速性 d.平稳性 2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a.脉冲函数 b.斜坡函数 c.阶跃函数 d.正弦函数 3一阶系统g(s)=k/(ts+1)的放大系数k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 a.不变 b

9、.不定 c.愈小 d.愈大 4一阶系统g(s)= k/(ts+1)的时间常数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a越长 b越短 c不变 d不定 5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 )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整时间 d.最大超调量 6当二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根时,系统的阻尼比为( ) a7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 a.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 c.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 d.它始终为0 8若一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s+1)2(s2)2+30,则此系统是( ) a稳定的 b临界稳定的

10、 c不稳定的 d条件稳定的 9一般讲,如果开环系统增加积分环节,则其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将( ) a.变好 b.变坏 c.不变 d.不定 10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反映了系统的( ) a稳态控制精度 b相对稳定性 c快速性 d平稳性 1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 10 ( s ? 1 ) 该系统闭环系统是 s(s?1)(s?5)( ) a稳定的 b条件稳定的 c临界稳定的 d不稳定的 12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 a.劳斯判据 b.赫尔维茨判据 c.奈奎斯特判据 d.根轨迹法 13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1)(

11、s+2)(s+3)=s+4,则此系统的稳定性为(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无法判断 14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则闭环极点都必须在( )上。 a.s左半平面 b.s右半平面 c.s上半平面 d.s下半平面 15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s ) ? 1 ,其阻尼比是 ( )。 24s?2s?1)a.0.5 b.1 c.2 d.4 k16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 s(s?a)稳定性与( ) a.k值的大小有关 b.a值的大小有关 c.a和k值的大小无关 d.a和k值的大小有关 17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 )指标密切

12、相关。 a.允许的峰值时间 b.允许的超调量 c.允许的上升时间 d.允许的稳态误差 1018 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 s(5s?2) a.10 b.2 c.1 d.5 19. 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 a.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第四章 根轨迹法 1若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则这两个极点之间必定存在 点。 2根轨迹图必对称于根平面的_。 3如果实轴上某一段右边的开环实数零点、极点总个数为_,则这一段就是根轨迹的一部分。 4已知-2+j0点在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的系统的根轨迹上,则该点对应的k值为_。 5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个条件一般就够了?( ) a.特征方程 b.幅角条件 c.幅值条件 d.幅值条件+幅角条件 6计算根轨迹渐近线倾角的公式为( ) 7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 ) k(s?z1)8开环传递函数g(s)h(s)= ,其中p2z1p10,则实轴上的根 (s?p1)(s?p2)轨迹为( ) a.(-,-p2,-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