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济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济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济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济南市人民政府二八年十月目录一、总则1二、现状与形势1(一)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简要回顾1(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三)矿产资源形势3(四)矿产资源勘查现状6(五)矿产资源开发现状7(六)矿山地质环境现状9(七)存在的主要问题10(八)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保证程度11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规划目标13四、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16(一)基础地质调查16(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6(三)矿产资源勘查18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9(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布局19(二)开采规划分区20(三)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22(四)采矿权总量控制24(五)优化开发利用结构24(六)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25(七)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71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8(一)总体要求28(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29(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30(四)矿山环境治理重点工程31(五)矿山土地复垦31七、保障措施32(一)加强规划体系建设32(二)规范矿业权市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3(三)规划实施的资金保证34(四)广泛宣传,强化社会监督35(五)完善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35(六)加强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352附表目录附表1截至2005年济南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截至2005年济南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2005年济南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2005年济南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截至2005年济南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截至2005年济南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济南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预测表附表8济南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9济南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10济南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11济南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2济南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13济南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4济南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5济南市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6济南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17济南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附图目录附图1济南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20万)附图2济南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20万)附图3济南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分区图(120万)附图4济南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分区图(110万)附图5济南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20万)3一、总则为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方针,加强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有关矿产资源政策、国土资源部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成果要求、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济南经济社会和矿产资源实际,编制第二轮济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是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重要依据。规划以200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62015年,展望到2020年。规划适用本市所辖行政区。二、现状与形势(一)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简要回顾2003年,济南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第一轮济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规划的实施对促进矿产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关闭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生产能力低的矿山164处。开发利用布局趋于合理,有力地促进了矿业经济的发展。新增资源储量煤6266万吨中型矿产地1处、铁矿1533万吨中型矿产地1处、耐火粘土195万吨。加大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恢复治理率及土地复垦率提高了20,矿山地质环境得1到改善。同时存在着矿产资源规划法律地位不够明确,宏观调控作用发挥不力,约束力不强,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北缘,黄河两岸。京沪铁路纵穿南北,胶济铁路横贯东部,公路、航空交通发达,区位优越。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众多,泉水驰名中外,城市风貌独特。济南市辖高新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面积8177平方千米,人口59744万人。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7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604元(按2005年末汇率折算为3916美元);财政收入达到38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756亿元;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360万人。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7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0,从业人员达到395万人。“十五”期间,全市在“一产立市、二产强市、三产富市”和“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第一产业稳定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并举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为71460469。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812元,增长146。2007年,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58745074906。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0元,增长131。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7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78亿美元,年均增长255;进口额为198亿美元,年均增长180。经济外向度162。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172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达6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373。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42亿美元,私营外贸企业外贸出口额达29亿美元,增幅为各经济类型之首。到2005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城市绿地覆盖率3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0平方米。地下水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类标2准。2007年,严格限制“两高”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涌现一批循环经济亮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率达85以上。地下水水质一直保持良好状态。2、“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6800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55045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五”期末的156提高到25左右,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由301提高到4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2左右、耗水量降低145,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4。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正常降水条件下,泉群保持常年喷涌。城镇化率提高到65。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年均增长分别为20和15,2010年外贸出口达到36亿美元。协调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城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实现互动发展,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三)矿产资源形势1、矿产资源概况全市已发现矿产45种(含亚矿种),矿产地296处,占全省已发现矿种150种的30。查明矿产22种,占全省已查明矿种81种的27。在查明的矿产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种(其中钴为伴生),非金属矿产14种,水气矿产2种。已发现但尚未查明或仅有简测资料的矿产23种。查明矿区(床)175处。其中能源矿产石油3处,天然气2处(伴生),煤炭17处,地热9处;金属矿产39处;非金属矿产60处;水气矿产40处。主要矿产及矿区(床)资源储量见附表1、附表2。32、矿产资源特点(1)矿产资源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受成矿地质条件制约,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商河县,煤矿主要分布于章丘市及济南市区和长清区的北部。铁矿集中分布在济南市区东部及平阴县。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南部及章丘市、长清区和平阴县。(2)矿床规模中小型多、大型少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75处,其中大型矿床16处(占矿产地数的914),中型57处(占3257),小型102处(占5829),中小型合计159处(占9086)。大型矿床中非金属矿产12处(占75),水气矿产4处(占25)。大型矿床中耐火粘土2处、冶金用白云岩1处、熔剂用灰岩3处、水泥用灰岩1处、饰面用辉长岩2处、饰面用花岗岩1处,长石1处,饰面用灰岩(木纹石)1处。石油、天然气均为小型,煤中型5处,小型12处。铁矿中型3处、小型36处。(3)冶金和水泥工业矿产配套程度高济南市是鲁西三大富铁矿成矿区之一,炼钢所需焦炭、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及耐火粘土等矿产较全。水泥工业用石灰岩、粘土、煤等矿产齐全。但铁矿经多年开采,保有资源储量日趋减少。3、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1)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我市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商河县,由北向南为商河油田、曲堤油田和玉皇庙油田。探明地质储量石油,商河油田9384万吨,玉皇庙油田794万吨,曲堤油田1944万吨,合计12122万吨;天然气,曲堤油田173亿立方米,玉皇庙油田882亿立方米,合计1055亿立方米,预测石油地质储量2亿吨,天然气12亿立方米。煤全市煤炭查明资源量约2114亿吨。主要分布在济东煤田和黄河北煤田。济东煤田有13处矿区(床),保有资源储量484亿吨,1800米以浅预测有7亿吨资源储量。黄河北煤田包括长清(黄河南)煤田、济西4井田、济阳煤矿区、高王勘探区,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约1630亿吨,其中济西井田和长清煤田3亿吨,济阳煤矿063亿吨,高王勘探区1267亿吨,1800米以浅预测有20亿吨资源储量。地热查明历城区鸭旺口地热田1处,控制面积36平方千米,物探推断地热田面积1232平方千米。资源量71831016焦耳(折合17161016卡、2277353千瓦),为中型地热田。地热井8处,总涌水量1251308立方米/日,(45673万立方米/年)均为温水地热井,水温2640。我市地热资源潜力很大。(2)金属矿产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铁矿主要分布在市区的东部。铁矿床以接触交代型为主,现有铁矿区(床)8处,查明资源储量528698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15379万吨,资源量413319万吨。查明沉积变质型铁矿区(床)1处,资源量15328万吨。总查明资源储量681978万吨(附表1、附表2)。预测1500米以浅铁矿资源量,接触交代型10亿吨,沉积变质型05亿吨。钴矿钴矿均为伴生矿,共4处,均为小型,保有资源储量钴(金属量)5142吨。(3)非金属矿产耐火粘土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章丘市,查明资源储量矿区6处,矿床规模大型2处,中型3处,小型1处。保有储量11349万吨,资源储量409974万吨(占全省的3508),其中基础储量150034万吨,资源量25994万吨。资源潜力约13亿吨。熔剂用灰岩主要分布在历城区、章丘市,有3处大型矿床。保有储量76543万吨,资源储量227024万吨(占全省的5179,居全省第1位),其中基础储量95678万吨,资源量131346万吨。资源潜力很大。冶金用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平阴县东北部,长清区西南部及济南市区南部,历城区东部及5章丘市。矿区共5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2处,矿点4处。上储量表的仅历城港沟白云岩大型矿区1处,保有资源储量1950万吨(占全省的2732,居全省第2位)。其中储量4475万吨,基础储量471万吨,资源量1479万吨。资源潜力很大。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章丘市、长清区及平阴县。共有矿床13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7处,小型5处。上储量表的有9处。保有储量121704万吨,资源储量256994万吨(占全省的1371,居第4位),其中基础储量158134万吨,资源量9886万吨。资源潜力1亿吨以上。饰面用辉长岩商品名“济南青”,是我省著名的饰面用辉长岩,分布于济南市区东部及章丘市,共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1处,小型1处。上储量表的2处,保有资源储量2179万立方米(占全省的8791,位全省第1位),其中储量9068万立方米,基础储量2179万立方米。深部潜力大。饰面用花岗岩著名品种有“万山红”、“柳埠红”,主要分布在长清区及济南市区南部,共6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2处。上储量表的4处,保有资源储量17383万立方米(占全省的513,占第6位),其中储量2619万立方米,基础储量6696万立方米,资源量10687万立方米。(4)水气矿产济南市地表水资源量74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45亿立方米,资源短缺。(四)矿产资源勘查现状1、基础性地质调查(1)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120万济南、禹城、泰安、章丘等4幅区域调查,覆盖市域面积546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6覆盖全部基岩出露区。完成了15万张夏、肥城市、仲宫、枣园、埠村市等9幅区域调查,控制市域面积267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6面积的33。完成了125万淄博市幅区域调查,面积35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3。(2)区域水文地质、物探、化探调查已完成120万济南市、泰安市、章丘市等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控制市域面积466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7。同时完成相应图幅的物探、区域化探和遥感调查。2、矿产资源勘查(1)探矿权设置现状截止2005年底,设置探矿权36个,勘查登记面积64431平方千米。其中煤炭3个,地热7个,铁矿9个,多金属(铜、铅、锌)7个,非金属矿产6个,矿泉水4个(附表5)。截止2007年底,设置探矿权36个,勘查登记面积92337平方千米。其中煤炭5个,地热6个,铁矿14个,金1个,多金属矿产6个,非金属矿产3个,矿泉水1个。(2)已发现矿床的地质勘查程度已发现矿床的地质勘查程度较高,在查明储量的22种矿产、175处矿产地中,达到勘探程度的48处,占全市查明矿产地的27。达到详查程度的71处,占41。达到普查程度的53处,占30。达到预查程度的3处,占2。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查明商河、玉皇庙、曲堤等3个油田,共查明含油面积106平方千米。煤炭查明矿产地17处,达到勘探程度9处,详查程度3处,普查程度5处,勘探深度一般在800米以浅。地热查明矿产地9处,达到详查2处,普查7处。金属矿产在查明的金属矿产地中,以铁(含伴生钴)为主,共39处,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10处,详查5处,普查24处。勘探深度多数在600米以浅。其它如铜、铅、锌均为矿点。非金属矿产主要非金属矿产为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饰面用花岗岩、7辉长岩等14种,共查明矿产地60处。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16处,详查24处,普查17处,预查3处,勘探深度小于300米。(五)矿产资源开发现状1、采矿权设置现状截至2005年底,济南市共设置采矿权565个,按地区分历城区90个,市中区23个,高新区8个,天桥区3个,槐荫区10个,济阳县13个,商河县13个,章丘市223个,长清区67个,平阴县115个。按矿种分,煤炭46个,金属矿8个,非金属矿491个,矿泉水18个,地热2个(附表6)。截至2007年底,共设置采矿权454个,按矿种分,煤炭28个,金属矿7个,非金属矿402个,矿泉水13个,地热4个。2、开发利用的矿种截止2005年,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4大类21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石油、天然气、煤、地热;金属矿产3种铁矿、钴矿(伴生)、铜矿;非金属矿产12种耐火粘土、钾长石、沸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高岭土、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熔剂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玄武岩、建筑用砂岩;水气矿产2种矿泉水、地下水。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中,非金属矿产优势明显,占全市正在开发利用矿种的57。3、主要矿产矿山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05年底,已建矿山企业565个(不包括石油、天然气),从业人数343万人,矿产品产量16822万吨,矿业总产值1480亿元,占全省矿业总产值133877亿元的11左右,年人均创产值307万元,为全省年人均创产值1692万元的1814(附表3,附表4)。截止2007年底,已建矿山企业454个(不包括石油、天然气),从业人数242万人,矿产品产量2012万吨,矿业总产值2123亿元,占全省矿业总产值167152亿元的13左右,年人均创产值879万元,为全省年人均创产值2191万元的4012。4、矿业结构现状8(1)矿山规模结构2005年全市565个矿山中,大型矿山11个,占全市矿山总数的2,矿业产值733087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495;中型矿山7个,占12,矿业产值365701万元,占25;小型矿山237个,占419,矿业产值541889万元,占366;小矿山310个,占549,矿业产值1689348万元,占114。2007年全市454个矿山中,大型矿山5个,占全市矿山总数的11;中型矿山10个,占22;小型矿山322个,占709;小矿山117个,占258。(2)矿产类型结构2005年能源矿产矿山48个,从业人数19738人,矿业产值10589277万元。金属矿产矿山8个,从业人数1190人,工业产值157436万元。非金属矿产矿山491个,从业人数27124人,矿业产值2171065万元。水气矿产矿山18个,从业人数201人,工业产值470107万元。能源矿产工业产值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7145,居第一位。其次为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水气矿产。2007年能源矿产矿山28个,从业人数15648人,矿业产值11032053万元。金属矿产矿山7个,从业人数784人,工业产值1930171万元。非金属矿产矿山393个,从业人数6949人,矿业产值74875。18万元。水气矿产矿山13个,从业人数462人,工业产值698648万元。其它矿产矿山13个,从业人数316人,工业产值794万元。能源矿产工业产值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5197,居第一位。其次为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水气矿产。(3)矿山经济类型结构省属矿山7个,市属矿山7个,县(市、区)属矿山14个,乡镇矿山320个,其它经济类型矿山217个。省属国有矿山工业产值31179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47,居第一位。(4)综合利用情况各煤矿采区开采回采率为85;铁矿采区回采率为90,选矿回收率达到80左右,钴矿综合利用率达到85左右;耐火粘土采区回采率为7080;饰面用花岗岩采区荒料率为34左右;建筑用石料(灰岩、玄武岩)采区回采率为95左右。9(六)矿山地质环境现状1、矿山地质环境概述(1)露天开采对环境的破坏长期的露天采矿,遗留下或正在形成许多采石坑、开采面和滚石带,尤其是在“三区一线”可视范围内的露天采矿场,造成山体残缺不全,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地质地貌景观及周围的地质环境,并且减少大气降水的储存量和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对水质造成了影响。(2)破坏和占用土地据2005年调查统计,济南市砖瓦粘土矿、花岗岩、石灰岩类矿山露天开采破坏土地面积以及煤矸石、铁矿尾矿占用土地总计1911626公顷,其中耕地417242公顷,林地0547公顷,草地23公顷,破坏其他类型土地1491537公顷。(3)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2005年我市矿山采空地面塌陷面积为2416公顷,主要分布在历下区姚家镇、历城区郭店、港沟、孙村、王舍人等镇以及章丘中部、济东煤田等地区,采空塌陷已造成房裂、路面塌陷和地裂缝等灾害,已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在一些露天采石场,山体立面上形成一些危岩和规模较小的崩塌地质灾害。另外,滑坡和泥石流亦是较大的潜在危害。2、矿山环境发展趋势(1)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2005年,济南市矿山废水年产出量252955万立方米,年排放量67825万立方米,与2000年相比呈下降趋势。固体废弃物2005年产出量为4893万吨,综合利用量42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141。呈下降趋势。2矿山地质灾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规模、强度不断增大,产生矿山地质灾害的隐患将越来越大。如章丘市、高新区的煤矿、铁矿采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有不断加重趋势。露天采矿引发滑坡、泥(渣)石流的潜在危害依然存在。10(七)存在的主要问题1、矿产开发集约化程度低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建筑用石料等矿产,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仍较为突出。2、资源利用率较低,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各类矿山企业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普遍较低,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利用率低。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突出采矿造成的土地、植被、山体破坏和水、土污染比较严重,地面塌陷、滑坡、泥(渣)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4、资源管理工作有待完善矿山企业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约手段,矿政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难以适应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八)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保证程度1、供需形势石油2005年全市原油消费量为1000万吨,济南地区原油年产量在100万吨左右。石油产量不能满足20062010年的需求量。煤2005年全市煤炭消费量达1901万吨,原煤产量30308万吨。需从市外调入煤炭总量达1598万吨。2010年、2015年、2020年原煤产量分别为348万吨、400万吨、450万吨,需求量分别为2613万吨、3594万吨、4942万吨。煤炭需求缺口较大。地热3个地热井总可采量45678万立方米/年,2005年开采量仅1072万立方米/年,地热资源储量远大于需求量。铁2005年开采铁矿石8139万吨,需铁矿石量950万吨,2010年、2015年、2020年铁矿石产量分别为84万吨、87万吨、92万吨,需求量分别为1426万吨、211139万吨、3208万吨。铁矿产量不能保证需求量,90左右铁矿石从市外或国外购进。耐火粘土2005产量166万吨,需求量1505万吨,产量能满足需求量。2010年、2015年、2020年产量分别为172万吨、178万吨、184万吨,需求量分别为17万吨、178万吨、183万吨。熔剂用灰岩2005年产量97万吨,需求量969万吨。2010年、2015年、2020年产量分别为100万吨、103万吨、106万吨,需求量分别为99万吨、102万吨、105万吨。水泥用灰岩2005产量为3744万吨,经计算2005年需求量582万吨,2010年、2015年、2020年水泥用灰岩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900万吨、1000万吨、1200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储量远能满足需求。饰面用花岗岩(含辉长岩)产量随市场而变动。2005年饰面用花岗岩产量567万立方米,需求量55万立方米/年。2010年、2015年、2020年产量分别为595万立方米、625万立方米、656万立方米,需求量分别为578万立方米、607万立方米、637万立方米。2005年底保有储量26187万立方米,远能满足需求。建筑用石料(灰岩、玄武岩)2005年,产量6322万立方米,需求量632万立方米。2010年、2015年、2020年产量分别为663万立方米、697万立方米、732万立方米,需求量分别为6636万立方米、696万立方米、731万立方米。2005年底保有储量758709万立方米,远能满足需求。各主要矿产供需情况见附表7。2、保证程度保证程度高,完全能满足需求的矿产有石灰岩、花岗岩、耐火粘土、建筑用石料。上述矿产探明资源储量较大,资源潜力大,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程度低,有一定缺口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十一五”期间,石油、煤、天然气、铁矿保有储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12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统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优化资源配置,调控开发总量,优化矿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总方针,以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1、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煤、地热、铁等矿产重点成矿区带以及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实现找矿突破,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加强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减缓资源耗竭速度,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2、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有效遏制矿山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促进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本市、兼顾省内外。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勘查、开发我市矿产资源,逐步建立安全、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同时为解决我市资源紧缺现状,必须走出去进行勘查开发,以弥补其不足。4、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相结合13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业权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开发总量。重点抓好矿山合理布局、矿业结构调整,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5、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地质找矿理论研究与创新,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积极推广采矿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科学采矿,安全生产。鼓励开发利用难采、难选、难冶矿产,加强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和回收利用,加强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矿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变初级矿产品为优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矿产资源效益。(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健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机制,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以煤、地热、铁等矿产资源为主攻矿种,加强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力争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加强矿产资源总量调控,基本保持矿产品生产与需求平衡,最大限度地节约、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给体系,形成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矿业格局。2、2010年目标(1)基础地质调查落实省规划目标。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1260平方千米;125万地质调查8154平方千米。建设和更新一批地质信息数据库,地质信息系统日趋完善。(2)矿产资源勘查对重要成矿区(带)开展矿产勘查,提供29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其中,煤(煤层气)3处、地热4处、铁矿1处、耐火粘土1处、水泥用灰岩1处、建筑石料用灰岩14处、砖瓦用页岩1处、砖瓦用黄河淤泥4处。14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进行深部和外围勘查,使资源危机得到缓解。(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煤、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辉长岩、建筑用石料的开采总量实行约束性指标调控,分别控制在450万吨/年、500万吨/年、595万立方米/年、6638万立方米/年。对原油、铁矿、高岭土、钾钠长石、矿泉水、地热实行预期性指标调控。调整矿业结构和矿产品结构。以企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合理调整矿山布局,2007年压减矿山总数的35,矿山总数控制在367个左右,2010年矿山总数控制在350个左右,严格执行主要矿种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指标,达到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改善采、选、冶、加工结构,提高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完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指标考核体系和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机制,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主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各提高12个百分点,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达到70以上。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矿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0。(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实施规划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次生地质灾害明显下降。矿山采空塌陷区和露天矿山环境治理率均达到80,城市规划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铁路、重要道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露天采场恢复治理率达到80。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矿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地复垦率达到60以上。3、2015年目标落实省规划目标,全面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基岩出露区区域地质调查、成矿区(带)矿产地质调查和主要城市地质调查。矿产开发总量控制煤炭450万吨/年、铁矿87万吨/年、水泥用灰岩550万吨/年。矿山总数控制在330个左右。采、选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再提高12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再提高23个百分点。15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严格按照规划进行,采空塌陷区和露天矿山平均治理率达到85。土地复垦率达到65以上。4、2020年目标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对成矿条件较好的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勘查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继续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缓解矿山资源危机。探索和研究新型矿物原料和替代资源。矿产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开发布局更加合理,矿产资源利用率和矿山综合利用达到较高水平。矿山总数保持在300个左右;主要矿产开采总量原煤450万吨/年,铁矿92万吨/年,水泥用石灰岩600万吨/年。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在2015年的基础上各再提高12个百分点,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率再提高23个百分点。采空塌陷区和露天矿山平均治理率达到90,城市规划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铁路、重要道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露天采场和损毁山体恢复治理率达到90以上,矿山“三废”处理率、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地复垦率达到70以上。四、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一)基础地质调查1、区域地质调查落实省规划,完成125万济南市区域地质调查,面积8154平方千米。完成15万济南市、历城、兴隆村等三幅区域地质调查,面积约1260平方千米。2、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完成15万鲁西中隆地区北部边缘高精度重力、高精度磁法测量,济南市域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3、城市地质调查完成15万济南市城市地质调查,面积420平方千米。4、遥感地质调查16配合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开展遥感地质调查。5、地质科学研究开展主要矿产资源(煤、铁)成矿预测专题研究。(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省、市急需的能源,重要金属矿产为主,兼顾非金属主要矿产开展调查评价。1、调查评价分区落实省矿产资源规划中部署的调查评价区;根据本市实际划定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附表8)。(1)耐火粘土(铝土矿)调查评价区明水绣惠耐火粘土(铝土矿)调查评价区,面积60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5000万吨;章丘明水官庄煤矿耐火粘土调查评价区,预测资源量4000万吨;章丘圣井文祖煤、耐火粘土调查评价区,预测资源量4000万吨。(2)双凤山水泥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168平方千米,预测水泥用灰岩资源量2亿吨。(3)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13个)。包括历城区西营镇老峪彩石镇南泉西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544平方千米,资源量071亿立方米;高新区李家窝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12598平方千米,资源量05亿立方米;长清区双泉、归德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1062平方千米,资源量07亿立方米;长清张夏镇井子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02073平方千米,资源量07亿立方米;平阴青龙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5124平方千米,资源量06亿立方米;平阴望口山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971平方千米,资源量05亿立方米;平阴大荆山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161平方千米,资源量06亿立方米;平阴黑山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3516平方千米,资源量08亿立方米;平阴豆山建筑石料用灰岩调查评价区,面积267平方千米,资源量06亿立方米;章丘文17祖官庄建筑石料调查评价区,面积168平方千米,资源量09亿立方米;章丘相公庄普集建筑石料调查评价区,面积100平方千米,资源量09亿立方米;章丘曹范镇寒山后建筑石料调查评价区,面积105平方千米,资源量05亿立方米;章丘曹范镇井泉庄建筑石料调查评价区,面积45平方千米,资源量04亿立方米。(4)黄河淤泥(砖瓦用)调查评价区。长清区平安店孝里镇黄河沿岸黄河淤泥调查评价区,面积100平方千米,资源量1亿吨;平阴县刁山坡东阿黄河沿岸黄河淤泥调查评价区,面积80平方千米,资源量1亿吨;章丘市黄河乡黄河淤泥调查评价区,面积50平方千米,资源量1亿吨;济阳县崔寨王圈黄河沿岸黄河淤泥调查评价区,面积150平方千米,资源量2亿吨。预期提供4处大型砖瓦用粘土矿后备基地。(5)地热调查评价区。历城区陈家岭地区地热调查评价区,面积40平方千米;平阴大孙庄地区地热调查评价区,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共规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24个,预期提供进一步勘查的大、中型矿产地25处左右。2、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落实省规划重点调查评价项目4个,黄河北煤炭国家规划矿区、惠民凹陷南坡油气勘探、长清马山铁矿调查评价、平阴北部铁矿调查评价(附表9)。(三)矿产资源勘查按照“开辟新区,攻深找盲”的方针,对矿产资源主要成矿区(带)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部署勘查。1、矿产勘查布局济南北部(惠民凹陷南坡带)以石油和煤炭资源勘查为主,集中于商河县和济阳县区域内。济南中南部(鲁西隆起区北缘)以煤、铁矿、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等资源勘查为主,集中于平阴县、长清区、历城区、章丘市等境域内。182、矿产勘查分区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分为重点勘查区、限制勘查区、禁止勘查区及其它区域。共划分重点勘查区7个,限制勘查区1个,禁止勘查区8个(附表10)。(1)重点勘查区国家、省重点勘查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好的大中型矿山的深部和外围区域,以及资源潜力大、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及外围区域划为重点勘查区。石油、天然气惠民凹陷南坡石油、天然气1个重点勘查区,面积1700平方千米。规划设置探矿权3个。煤炭(煤层气)济西井田、济阳矿区及高王勘查区在黄河北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范围内,亦是省规划的重点煤炭勘查区。落实省规划,划定济西井田深部及外围、济阳矿区深部及外围、高王勘探区深部及外围及章丘煤田深部及外围4个重点勘查区。规划设置探矿权各1个。耐火粘土规划章丘市明水地区耐火粘土深部及外围为重点勘查区,面积25平方千米。规划设置探矿权1个。水泥用灰岩规划章丘市闫家峪地区水泥用灰岩重点勘查区,面积50平方千米,规划设置探矿权1个。重点勘查区以中央和地方地质勘查基金投入为主,立足于寻找国家和省急需的大中型重要矿产,勘查单位必须具有甲级资质。(2)限制勘查区国家和省矿产资源规划中规定限制勘查的地区,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当前市场容量有限以及目前开发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矿区,国家和省、市、县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核心区的外围。规划限制勘查区1处长清煤田煤炭勘查区。区内新设探矿权必须满足相应的限制条件,严格执行规划准入条件。(3)禁止勘查区国家矿产资源规划中规定禁止勘查开采的地区、城市规划区、重要工程设施、军事禁区,国家级和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矿泉水和地热勘查19,在不对禁止勘查区造成危害的情况下,可以不受限制。共规划禁止勘查区8处(附表10)。禁止勘查区内除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国家重大项目外,提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再新设探矿权,已设探矿权有序退出。(4)其它区域在上述规划区以外的其它区域勘查矿产资源,必需先行对拟勘查区进行论证,并根据勘查规划区块的划分标准划定勘查范围。探矿权申请人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准入条件。(5)勘查规划区块为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布局,指导探矿权设置和资源整合,根据找矿信息对主要矿产进行勘查规划区块划分。勘查规划区块划分,充分考虑了后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布局、规模化要求和现有矿床分布特点。规划主要对重要成矿区带内的煤炭资源进行了勘查规划区块划分。落实省规划勘查区块,共划定辛集(黄河北煤田)、郭店(章丘煤田)、曹范(章丘煤田)、章丘(章丘煤田)4个煤炭勘查规划区块(附表11)。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布局按照“十一五”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济南城市圈建设,围绕“提升中心区,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区域发展布局,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布局。1、北部区域。包括商河县、济阳县。主要发展方向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为基础,建成能源基地,加快黄河北煤田综合勘查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2、西部区域。包括平阴县、长清区。主要发展方向以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为基础,建成水泥建材业基地。3、东部区域。包括历城区、章丘市。发展方向实施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能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的大型矿业集团。以济钢、济南炼油厂、济南化纤厂为依托,发展高效钢材,20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发展石油化工、有机高分子材料。建成钢铁、石化、化纤生产集聚区。(二)开采规划分区包括重点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及其它区域(附表12)。1、重点开采区对经济建设需求量较大,矿产资源比较集中、资源赋存和开发利用条件好的地区,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调控管理,划定的进行重点规划和统筹安排的区域。主要为大型矿产地、重点矿区、重要矿产及优势特色矿产集中分布的区域。共规划商河油气田、济阳煤矿、济东煤田、济南铁矿、鸭旺口地热区、济阳商河地热区、平阴青龙山建筑石料、平阴望口山建筑石料、平阴黑山建筑石料、平阴大荆山建筑石料、平阴豆山建筑石料、章丘文祖官庄建筑石料、章丘相公庄普集建筑石料、章丘曹范镇寒山后建筑石料、章丘曹范镇井泉庄建筑石料、西营镇老峪彩石镇南泉西建筑石料、高新区李家窝建筑石料、长清双泉、归德建筑石料、长清张夏镇井子建筑石料、章丘明水绣惠煤矿粘土、章丘明水官庄煤矿粘土、章丘圣井文祖煤矿粘土22个重点开采区。措施根据矿业权设置方案对区内已设采矿权进行资源和生产要素整合,实现规模开发;按照开采规划区块的划分要求指导采矿权的设置,引导分散零星的采矿权人向重点开采区转移;关闭经整改仍达不到规划要求的矿山。2、限制开采区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国家实行保护性限量开采矿种分布区域;虽有可靠的资源,但当前市场容量有限以及目前开发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的区域;矿产资源开采活动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有一定影响,但通过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可以恢复的区域;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省级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21共规划限制开采区6个长清煤田、平阴洪范池铁矿区、济南流海庄铁矿区、章丘十九郎庄孙家庄建筑石料开采区、章丘双山文祖建筑石料开采区、万德西营垛庄建筑石料开采区。措施原有矿山未达到开采规划准入条件的、资源浪费严重的,责令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注销采矿许可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标和保障措施,并限期治理,到期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注销采矿许可证;规划期内,原则上不新设采矿权,确需设置采矿权的,必须进行规划论证和评估;对国家和省实行保护开采和优势矿种,对采矿权总数和开采总量实行控制指标。3、禁止开采区国家和省禁止开采矿种的矿产地;国家级和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军事禁区、城市规划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三区两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露天采矿等;矿产开发对地质环境具有不可恢复的影响,存在难以防范的矿山安全隐患的地区。共规划禁止开采区32个包括济南市城市规划区、济南东部产业带、长清片区及大学城区、济莱高速公路两侧等禁采区5个;各类保护区禁采区27个。措施区内禁止新设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到期的不再延续,依法注销现有采矿许可证;根据矿山实际提出关闭时限,制定具体补偿措施,对采矿权人给予适当补偿。4、其它区域在上述规划区以外的其它区域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先行对拟开采矿区进行可行性论证,拟建矿山必须符合新建矿山准入条件。5、开采规划区块为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指导采矿权的设置和促进矿产资源整合,落实省规划,对达到一定勘查程度并具有一定规模、开发价值或潜在开发价值的平阴洪范池铁矿区,划定开采规划区块。(附表13)。开采规划区块是矿业权设置和整合的主要依据。一个开采区块原则上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开采规划区块确需分割或合并时,必须进行规划合理性论证。226、新建矿山准入条件为优化我市矿业结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设立新建矿山企业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准入条件(1)资质条件。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其它有关规定的条件。(2)资源条件。必须有经资源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相应矿种和储量级别的矿产资源储量。(3)规模条件。应达到省规划和本规划确定的与矿区(床)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开采规模标准,矿山建设须符合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的原则。(4)技术经济条件。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矿山设计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方法、选矿工艺及采、选设备必须科学、先进、合理、安全。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指标能达到规定要求,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能综合开采、综合利用。(5)采矿权科学设置条件。各县(市)、区新设采矿权,要经市局组织专家论证通过批准后,方可设置。(6)地质环境保护条件。符合本规划确定的地质环境准入条件,新建矿山必须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土地复垦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7)规划分区条件。国家和省、市矿产资源规划所规定的禁止开采区、禁止开采的矿种和已规划开发利用矿区以外的区域。(三)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重点对开采量大、分布广、开采总量有过剩现象、集约高效利用有待提高的矿产资源实行开采总量调控。可分为约束性与预期性总量调控指标。1、约束性总量调控矿种及指标煤炭2005年济南市煤炭产量30313万吨,2010年产量调控指标为450万吨;2015年产量450万吨;2020年产量450万吨,济南市煤炭产量远不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氟化铬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橄榄球服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微型耦合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寡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园林机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蜡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菊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腕式血压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肾脏癌的治疗和诊断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聚氯乙烯纤维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趋势前景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第七章-第九章)
- 维修人员管理奖惩制度3篇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产品推广活动策划方案详解
- 手卫生知识宣教培训
- 上门催收技巧培训
- 【初中地理】《日本》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 智能定时开关插座设计与制作
- 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制度
- 洛索洛芬钠口服溶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18《井冈翠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