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区灌区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_第1页
doc-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区灌区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_第2页
doc-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区灌区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_第3页
doc-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区灌区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_第4页
doc-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区灌区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灌区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二二年二月1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为加快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的发展,确保完成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生产目标,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的要求,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省水利厅及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将省县灌区作为选择项目。县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区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农业综合开发起着决定性作用。县水利局、灌区管理单位及市水利局就项目的建设内容、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委托省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灌区的水源工程水库位于县镇,设计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8KM2,总库容2182万M3,其中兴利库容1250万M3。水库于1982年验收并投入运行,灌区配套自80年就开展了规划申报工作,现有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仍需进行续建配套。灌区地处垄岗丘陵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790MM,属市降雨量低值区。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旱、涝灾害连年发生。灌区光热条件比较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近几年来,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灌区已经形成以“内乡188”小麦为主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以“牌”烟叶及辣椒为支柱产业的农业经济体系。由于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尚未续建配套,缺水已明显成为该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98年99年连续干旱,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由于干旱造成的损失远超过灌区配套所需的资金。为了扭转灌区缺水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约的局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减少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县委、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具体部署。目前,在灌区正实施着512万亩农综开发田间配套项目,修建塘、坝、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为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总之,该灌区降雨量较少,水资源缺乏、经济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灌区各级政府、干部、群众积极要求,尽快对灌区骨干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该工程的建设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抵御旱涝灾害及灌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利用水利转化的良好契机。1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121灌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根据设计水平年,灌区不同保证率下的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开采量、水库供水量和农业灌溉需水量、人畜饮水需水量、乡村企业需水量等,按照水量平衡原理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为设计水平年2010年,可灌溉面积512万亩,农业灌溉保证率75时,可供水量为1310万M3,其中地表水235万M3,地下水151万M3,水库供水量924万M3;总需水量1276万M3,其中农业灌溉1141万M3,人畜生活用水101万M3,乡镇企业用水34万M3,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要求。农业灌溉保证率50时,可供水量1862万M3,其中地表水235万M3,地下水151万M3,可引水库水量1476万M3;总需水量939万M3,其中农业灌溉804万M3,人畜生活用水101万M3,乡镇企业用水34万M3,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要求。12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涉及、三个乡镇22个行政村。其中15万亩,5个行政村,25万亩,10个行政村,112万亩,7个行政村。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精神,本规划以节水工程和节水灌溉为中心,进行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新增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改善排涝面积512万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灌溉面积大于5万亩,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沟道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项目区包括干管一条,设计输水流量220M3/S。支管四条,设计流量合计174M3/S,其中一支管设计流量031M3/S,二支管设计流量071M3/S,三支管设计流量042M3/S,四支管设计流量030M3/S;干斗管八条;干排三条,支排三条。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131项目建设内容干管、支管及干、支沟的开挖疏竣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长251KM,干斗管八条长55KM的管道开挖;干排三条长20KM,支排三条长26KM,局部需开挖疏浚(本次工程量不列入)。干管、支管及干斗管工程干管、支管、干斗管全部采用砼管道暗敷,全长400KM。干、支管的配套建筑物规划建筑物总数为246座。工程管理设施管理房屋500M2。项目建设需完成的总工程量为5332万M3,其中土方开挖1934万M3,石方开挖714万M3,土石方填筑2132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52万M3。需水泥3610T,钢筋11T,碎石13万M3,河砂16万M3。总工日3732万个。132项目建设工期灌区建设项目多,且比较分散,单座建筑物规模小,工程施工可采用专业队伍施工与当地群众施工相结合的办法。渠道衬砌、管道埋设及建筑物工程应进行招投标选择专业队伍施工,沟道疏浚等土方工程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渠道衬砌、管道埋设及建筑物可全年施工,土石方开挖可利用非汛期农闲期间施工。建设工期为两年。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41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按照省水利厅水计字1995第126号文,关于颁发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执行,定额按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95),乘以113的阶段系数,该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5353万元。142资金筹措根据财政部财发20006号文关于印发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资比例的规定的通知精神,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及自筹资金组成。项目估算总投资2535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0万元,省配套资金5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2353万元。15新增生产能力及效益151新增生产能力通过项目区工程建设,可新增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每年可增收粮食7168万公斤,牌优质烟叶13924万公斤,辣椒1024万公斤,净增效益22714万元。152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区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实施后,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可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产业化进程,为农村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了该地区供水条件,提高了农业、农村人畜、乡镇企业用水保证率,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埋深及储量处于良性循环。环境效益项目工程建成后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水库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联合运用,改善了水环境,尤其是土壤水和地下水环境,使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灌区沟河接受渠、塘灌溉退水,可以提高沟河水的净化能力;拦河坝周边植树绿化,不仅改善当地小气候,而且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彻底解决,不再为找水奔波,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效益该工程项目发挥效益后,粮食及经济作物年增产效益22714万元,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干支渠分摊系数05,则项目年净效益为5679万元。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的规定,按增量费用及增量效益法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经分析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217,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效益费用比169,效益净现值为159869万元,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16组织领导与管理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开工建设时,县成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由农业副县长担任,由计划、水利、农委、财政、审计、农业、林业、土地、电业、公安等局(委)副局长(副主任)及有关乡镇长组成,研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管理局下设6个专业科室,即办公、财务、工程、物资、质检、治安等,每个科室23名人员,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管理,管道埋设及渠道建筑物工程进行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中标单位组织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工程监理制,以加强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水利部门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财政厅(局)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建设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办理交接手续,由管理单位进行维护,尽快发挥工程效益。成立“灌区灌溉公司”,采用与群众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和完善管理人员和设施,建立多种形式的目标责任制,确保工程运行良好,充分发挥效益。17可行性研究结论灌区灌排渠系骨干工程的兴建,为灌区内灌溉面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农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是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增加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振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该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程水源可靠,且项目区严重缺水,干群盼水迫切。因此,该项目工程应及早决策,纳入计划,尽快实施,以加速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灌区概况21自然状况211地理位置县灌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其地理位置在北纬33063315,东径1115311203。灌区引水口在水库输水道出口。灌区北接浅山区山脚,东临河,南连312国道,西至河支流河,灌溉镇西南部、乡东部、乡西部512万亩耕地。212气候灌区位置处于中纬度,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天气寒冷,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暖湿海洋气团从西南、东南方侵入,降雨量特别集中。降雨量根据内乡3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790毫米,最大值(1964)年13944毫米,最小值432毫米(1978),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全年降雨约67集中在79月,冬春季节降雨量稀少,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要,气候根据县气象站资料统计,灌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52,一月份最冷,月平均为4,最低为144(1977年1月30日),最高月平均为277,最高为421(1972年6月11日)。无霜期灌区无霜期为225天,平均初霜日在11月5日,终霜日在3月25日,最早初霜日为10月22日,最晚终霜期为4月10日。相对湿度,多年平均72,8月最大,月平均达78,1月最小,平均64,极小值32(1963年1月)。日照根据气象资料统计,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9736小时。风速灌区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为22M/S,最大风速16M/S(63年4月)。蒸发量灌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0CM蒸发皿)为1654MM,其中6月份最大,月平均为2693MM,11月份最小值月平均767MM。213地形、地貌灌区95的面积为岈南侧,带状丘陵,地势自北部地面高程为230左右黄海标高向南逐渐降为188米左右,地面平均坡降为28左右,东西岗洼相间,灌区内地势为岗夹洼。214土壤灌区土壤有两种第一种是沿河岸冲积平原,上部为第四纪冲积物,表面层为黄土、重粉质壤土,其下部为砂、砂卵石,主要分布在灌涨二(郎坪)公路两侧;第二是黄褐土,色黄质粘,土层深厚,耕作层浅,透水性差,易旱易涝,这类土在灌区占85。215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灌区地下水受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地势北高南低,地下水位变化与灌区地形坡降一致,由北流向南。灌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浅层地下水大部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岩性为Q2亚粘土、富水性差,但水质好,可用作灌溉和饮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灌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是由降雨入渗补给。灌区内岗洼相间,两岗之间有季节性河流,但切割较深,地下水排泄以浅层水蒸发和河道自然排泄为主要方式。地下水埋深及现状灌岗丘区地下水埋藏较深,镇政府向西岗丘区埋深4580M。地下水流向大体与坡面一致为,比降为1/3501/500。216自然灾害据文献记载灌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旱涝、干热风、冰雹、霜冻等,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旱灾。灌区旱灾有三种主要是夏旱,其次是早春旱和冬旱。早春旱每2年一次,初夏旱每4年一遇,夏旱每2年一次,冬旱每6年一次。1988年发生夏旱,自6月上旬至8月上旬70余天未下雨,全灌区内秋作物基本绝收,损失惨重。1998年8月中旬至99年3月上旬180天基本无雨,灌区内小麦仅种30。据1985年至2000年15年资料统计,干旱年份达12年,春旱、夏旱、秋旱、冬旱交替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亿元之多。可见旱灾是威胁灌区农业生产的最大自然灾害。22农业社会经济状况221国民经济、人口与劳力状况灌区范围主要在镇西南部、乡东部、乡西部,控制土地面积7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工程效益、两镇一乡22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现有社会劳动力22万人,大牲畜048万头,小牲畜18万头。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全灌区内工农业总产值14800万元。222农业生产水平及经济收入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灌区内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奋斗目标,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和市场农业转轨,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据1999年统计灌区农业粮食产量平均亩产320KG,其中小麦310KG,玉米为330KG,辣椒140KG,烟叶80KG,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元。23基础设施状况231交通道路灌区内交通便利,灌区南北方向东侧有公路,西侧有公路,中间新开一条公路;东西方向除北部公路、中部路外,新开一条等公路。灌区内公路村村相通,已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交通四通八达。232供电状况灌区内有郑湾35KV变电站一座,10KV高压线180KM,电网布遍全灌区乡村、已满足全灌区农业灌溉和乡镇企业用电需要。233通讯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目前通讯网络已辐射全灌区内每个角落。234工程建筑材料状况灌区北部盛产石灰岩,东部河河砂丰富,均为良好的建筑材料,储量大、质量好。块石运至建筑工地最远距离25公里,县灵山水泥厂、空后水泥厂,年产量水泥25万吨,可充足供应。24水利设施状况241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灌区现有水利工程主要有水库、小()类水库、灌区拦河坝等。1水库水库位于县镇村的河支流上,水库于1968年10月开工,1978年12月竣工,1982年验收投入运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水库死库容110万立方米,死水位23528米,兴利库容1250万立方米,兴利水位2532米,总库容2182万立方米。水库有大坝、主副溢洪道、电站输水洞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设计坝顶高程26184米,最大坝高3684米。主溢洪道在右岸,底宽50米,底部高程2532米,出口为实用堰,堰顶高程2532米。五十年一遇设计泄流量510秒立米,千年一遇校核泄流量1390秒立米。输水洞为钢筋砼压力管,洞长150米,进口高程23528米,出口电站尾水渠高程2335米,最大泄量78秒立米。1993年1996年曾对主河槽段坝身进行劈裂灌浆,2000年将上游坝坡干砌石改建为砼护坡。现水库运行状态良好,历年来水及调度运行情况见表21。水库历年来水调度运行情况统计表表21年份降雨量MM来水量万M3最高水位M发生日期月日最低水位M发生日期月日198364403854253151021239107291984580426982499810112389076198572323171249507202415042019865502104124750924239707311987931325742514971024200419198870001610252069232378372319897770142024750316240717241990831222812510186242406241991642064824534617241158251992530372124604818239827121993640573024725915240658119947442755824667101624067761995757022202538482224078761996116252411254748824195531199762868392486619240106301998750715392513082024502123119995630271245011124078101200085113959254848424022622200163651084250908424265628注年来水量为日历年来水量。2小()类水库灌区内现有小型()类水库、3座,分别位于乡、镇、镇。根据灌区P75年份径流深131MM,计算出三座小水库来水量,三座小水库基本情况具体见下表22。灌区现有小水库基本情况表表22河流控制面积年径流量设计标准坝高总库容兴利库容复蓄系数可供水量设计面积水库名称位置KM2万M3AM万M3万M3万M3亩乡26342092635251640700镇08112091183101212300镇18242076127852017200合计499699454356912003灌区现有拦河坝15座,主要拦蓄利用灌区河支流河沟地表径流及灌溉弃水。根据历年蓄水及供水资料分析,P75年份15座拦河坝可累计蓄供水量为83万立方米。具体见下表23。灌区现有拦河坝基本情况表表23乡镇工程名控制面积年径流量坝型坝高(M)兴利水量万M3复蓄系数累计可供水量(万M3)057砌石2515231219砌石2052100810砌石20326048砌石23224045砌石20122乡1519砌石2025251215砼板梁202240836砌石304280418砌石254280418砌石282525镇790砌石3520240565砌石3012224452砌石40165233113砌石25428113砌石255210合计15处388831664现有灌区灌区内现有灌溉面积为04万亩,分布如下灌区干渠1条长320M,干斗2条长1200M,灌溉面积028万亩;杨凹水库灌区输水渠道1条长500M,灌溉面积007万亩;平坦水库灌区渠道一条长300M,效益面积003万亩;薛扒水库灌区渠道一条长300M,效益面积002万亩。242水利设施存在问题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整个灌区仅有干渠320M,干、支渠骨干工程未续建配套;二是三座小水库渠道是土渠,渗漏严重,新建拦河坝未配提水机具。243田间工程配套情况灌区大部分耕地虽未经配套,但县委、县政府及灌区乡镇群众决心以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为依托,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主线,彻底改变该区域的水源条件,确保农村经济发展。自1999年以来,连续3年对灌区进行以建塘筑坝、修路栽树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按照路、林、渠、沟、田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布置要求,进行田间工程配套。截至目前,已修拦河坝15座,修路12条90公里,植树45万株,为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5农业生产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地区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对灌区内丘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治土、筑坝、修路、栽树等农田基本建设,宜井区进行打井、修渠,生产条件有一定改善。推广和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林、牧、渔等事业的发展。251农业产量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灌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虽有了改善。但由于水利灌溉问题没有解决和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限制,当前农田种植多为旱作农业,小麦占53左右,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烟叶、辣椒等经济作物,粮食产量平均亩产由解放初的53KG提到2000年的310KG,增产6倍,经济作物以烟叶、辣椒为主单产分别80KG、140KG。如果灌区进行节水续建配套,粮食增产潜力仍然很大。252农业生产存在问题1灌区内大面积无水利灌溉条件灌区内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由于干支渠骨干工程未续建配套,且灌区地下水水源贫乏,致使灌区农田得不到灌溉,旱灾频繁发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着灌区内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灌区内排涝不畅排水沟道未进行彻底整治,粮食作物经常发生涝渍灾害。3科技力量薄弱灌区内农业科技力量同农业生产发展的整个形势相比较显得比较薄弱,灌区所涉及的乡镇农、林、水、机四大站,缺乏科技人员及农民技术员,科技投入较少。26土地资源及开发潜力灌区总土地面积489KM2,耕地面积512万亩,土地利用系数为70。非生产用地除交通、水利用地外,乡村居民的宅地占用一部分土地,非生产用地逐步增加,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由于灌区需进一步续建配套,灌区内的粮经作物仍然停留在中低产量水平上,因此,灌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进行统筹规划,以建设好灌区骨干工程为主,配套田间工程全面开发,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合理、科学运用、挖掘土地潜力,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31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主要分布在垭以南。灌区规划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长251KM。目前,已修干渠长032KM。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后,不但促使灌区田间配套,保证灌区512万亩耕地灌溉用水,而且将使该地区农村人畜用水条件及乡村企业用水保证率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农村经济快步增长。全灌区有干沟三条长20KM,支沟三条,长26KM,担负着全灌区的排水任务。灌区干、支沟除排除地面径流外,还担负着灌溉退水,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是灌区建成高产、稳定高效农田的天然基础条件。32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灌区现有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干渠032KM,仍需对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灌区骨干工程干管总长938KM,现仅有干渠032KM,支管四条总长251KM,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干管长938KM,地形复杂。干管前段沿低山坡脚行走,岩石主要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兼有第四系粘土层;干管后段渠线均系第四系粘土层地带,此渠段跨越河沟多,河床表层多属淤泥。2各条支斗管基本布置在岗顶、顺岗而下,地面坡比降1/3001/500,地形比降大,流速大,易冲刷。3排水骨干工程沟河多,道路交叉,需设较多桥涵。33农业综合开发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要求,水利骨干工程项目要通过对灌区灌排骨干工程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改善农业综合开发区的灌排条件,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提供水利保障。灌区骨干工程及其控制性建筑物是灌区的骨架,骨架形不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无从做起。该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是,首先是对灌区引水工程干、支渠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在建设好骨干工程的基础上,以建设节水工程和节水灌溉为中心,进行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拦河坝,拦截地表水,提高设计灌溉保证率。具体要求1干管、支管采用砼管道输水,以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减少地面建筑物及占地面积,增加设计灌溉面积,提高设计灌溉保证率。2配套建设好干管、支管骨干工程上的建筑物,如闸及减压室。3配套建设好干、支沟上的交通建筑物。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灌区是内乡粮食产区、优质烟产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对灌区引水工程干、支渠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已迫在眉睫。1县委、县政府及灌区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各项农业政策,紧紧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灌区土壤及气候极适宜种植“牌”烟叶和辣椒,县委、县政府已将烟叶和辣椒确定为灌区内的主导产业,强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但是由于该区地理位置及地质条件的差异,灌区无灌溉条件等因素制约,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及人畜饮水条件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2灌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地处山前丘陵,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灌区是县粮经作物主要产区,由于该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偏小,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且灌区无灌溉条件,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冬春旱、伏旱最为明显,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据1985年至2000年15年资料统计,干旱年份达12年,春旱、夏旱、秋旱、冬旱交替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亿元之多。3灌区干旱缺水不仅影响着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造成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灌区内无好的水源,水库是解决灌区灌溉和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的控制性水源工程。由于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未续建配套,田间工程未进行配套,群众思水盼水的愿望未能实现。据统计,灌区干旱年每户需1个劳动力150天左右到3公里以外拉水,造纸厂每年因缺水停产60天左右。4灌区内已建有三条经路、六条纬路,形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灌区内通讯发展迅速,电力有保证,给工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总之,灌区内基础条件好,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土地资源潜力开发必须以水利为主导因素,以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为先导。5县经济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全县有耕地面积70万亩,现有灌溉面积15万亩。灌区位于县中北部,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在全县耕地面积及灌溉面积中占很大比重。因此,灌区建设对改善和影响县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续建灌区骨干工程,进行田间工程配套,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群众积极性高,要求迫切。目前,县政府把灌区建设列为内乡重点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中心、技术配备、资金等已经向灌区建设倾斜,已按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工程要求,进行渠、路、林、坝(塘)、井进行统一规划,并已开始实施。现已修纬路六条,经路五条,共90KM长,并且路边已种树。建设小型拦河坝9座,可蓄水50万M3。2001年2003年该灌区已纳入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之,修建灌区骨干工程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是加快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而急需兴建的骨干工程,也是解决该地区水源缺乏、部分群众吃水困难急需兴建的重点工程。4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411地表水灌区地表水主要有灌区内地表水、引用水库水。灌区内地表水由于灌区内无实测资料,依据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73年编制的省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由径流等值线图查得灌区径流特征值灌区内P75年份径流深为131MM,P50年份径流深为210MM。灌区总土地面积为489KM2,由此计算得灌区75年份地表水资源量为640万M3,50年份地表水资源量为1027万M3。可引水量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8KM2,多年平均径流深290MM,多年平均来水量1680万M3,离差系数CV为062,取CS2CV。计算出水库来水量P75年份为924万M3,P50年份为1476万M3。与水库历年来水资料(表21)统计结果相符。由以上分析可知,灌区地表水资源总量75年份为1564万M3,50年份为2503万M3。412地下水灌区地下水资源是指逐年得到更新补充的浅层地下水量,地下水资源量可根据水均衡原理求得。灌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主要包括降雨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河道侧渗补给量和田间灌溉渗漏补给量。根据省地矿局对地下水储量的划分,灌区岗丘属1区,地下水可采模数为775万M3/年KM2,埋深在4580M。根据该资料划分计算灌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总量为379万M3。42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供水量、供需水量平衡421可供水量灌区现状年(2001年)有可灌溉面积04万亩,主要依靠地表水供给。现状年(2001年)灌区地表水开发主要有1水库供水。水库兴利库容1250万M3,现主要灌溉水库下游干一、二斗,灌溉面积028万亩,多余水量随发电弃走。2灌区内杨凹、坪坦、薛扒三座小类水库,累计总库容为945万M3,兴利库容库436万M3,年可供水量为69万M3。现主要灌溉三座小水库下游耕地,灌溉面积合计为012万亩。3灌区内现有拦河堰坝15座,总兴利水量83万M3,年可供水量为166万M3。现主要为人畜生活用水及乡村企业用水补充水源。422现状需水量4221农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以灌溉综合毛定额乘以灌溉面积。灌区现状年灌溉面积04万亩,主要是利用水库干一二斗渠引库水灌溉和利用灌区内小水库引水灌溉。根据灌区作物种植情况及灌溉管理现状,灌溉保证率75时综合毛灌溉定额为266M3/亩,灌溉保证率50时综合毛灌溉定额为220M3/亩。从而计算出灌溉保证率75时,现状年农业需水量为1064万M3,灌溉保证率50时,现状年农业需水量88万M3。4222乡村企业用水量灌区发展农村经济主要是农业、养殖业、个体企业及季节性的农村产品加工业,用水量较少。据统计,灌区企业收入500万元,用水定额80M3/万元,经计算个体企业年用量4万M3。4223生活需水量灌区生活用水包括农村人口生活用水和大小牲畜用水。现状年灌区农村人口38万人,大牲畜048万头,小牲畜18万头。由于灌区现状水资源比较贫乏,用水条件较差,农村人口用水定额40L/D,大牲畜40L/D,小牲畜15L/D。经计算,现状年农村人口总用水量555万M3,大牲畜为7万M3,小牲畜为99万M3,综合计算灌区内生活用水总量为724万M3。423供需水量平衡灌区水量平衡计算中用水对象包括农业、个体企业及农村人畜用水等,由前计算知,灌区用水总量P75时为1828万M3、P50时为1644万M3。灌区来水包括当地地表水、水库供水等。由前计算知,现状年供水量远大于需水量,满足该区域用水需要。43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预测、需水量预测,供需水量平衡431可供水量4311地表水地表水可供水量与地表水过程及地表水拦蓄工程、数量、规模有关,设计水平年2010年灌溉面积增加473万亩,改善面积04万亩,灌区灌溉面积达到512万亩。随着灌区灌溉面积增加,将充分利用水库兴利库容,提高地表水利用程度。在水量平衡计算时,灌区2010年地表水可供水量为水库、灌区小类水库、灌区拦河坝等。农业灌溉保证率75时累计可供水量为1159万M3,其中灌区地表水235万M3,水库供水量924万M3;农业灌溉保证率50时,可供水量1711万M3,其中灌区地表水235万M3,水库供水量1476万M3。4312地下水全灌区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79万M3,地下水可供给量与地下水埋深、井的数量分布情况、单井出水量和实际开采水平等因数有关。经分析预测2010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1万M3。432农业需水量的预测4321灌溉制度县灌区内无雨量观测站及实测资料,可借用位于同一纬度,土壤组成、气候条件及灌区地形类似的邻近灌区镇平县赵湾灌区灌溉制度分析计算结果,确定小麦、玉米、烟叶、辣椒等作物P75、50不同设计年份次灌水定额见表41、表42。根据灌区内作物种植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高产高效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以名牌烟叶和花生为主,其种植比例小麦35,玉米35,烟叶45,辣椒20,复播指数135。分析确定灌区中等干旱年P75正常综合净灌溉定额178M3/亩,节水综合净灌溉定额1425M3/亩,平水年P50正常综合净灌溉定额1255M3/亩,节水综合净灌溉为1005M3/亩。节水综合净灌溉定额为正常综合净灌溉定额的80。正常灌溉定额表表41单位M3/亩7550作物灌水次数灌溉定额灌水次数灌溉定额小麦31503120玉米3135390烟叶3120280辣椒3120280综合1781255节水灌溉定额表表42单位M3/亩7550作物灌水次数灌溉定额灌水次数灌溉定额小麦3120396玉米3108372烟叶396264辣椒396264综合14251005根据灌区灌溉制度分析结果,选定灌区中等干旱年P75灌溉用水典型年为1974年10月1975年9月,平水年P50灌溉用水典型年为1981年10月1982年9月。根据选定的中等干旱年P75灌溉用水(1974年10月1975年9月),由作物种植比例及其灌水定额,计算出作物次灌水的净灌水率。灌水率计算公式如下TMQ式中Q净灌水率M3/S万亩;M灌水定额M3/亩;T灌水延续天数天;作物种植比例系数,灌区每天引水24小时,持续灌水,864。作物次灌水的净灌水率见表43。设计典型年灌水率(修正)计算表表43灌水时间月日作物作物种植比例灌水次数灌水定额(M3/亩)始终持续时间(天)灌水率Q(M3/S万亩)351501211121990225352503113199022535350515990225小麦15035145611619902033524571772590203353458319890203玉米135451304247602604523052963602604533071171770223454308681160260烟叶1202013061962460116202307117177009920330726731601162043081281760116辣椒120综合17775由上表绘制设计灌水率图并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灌水率图,选用灌区设计净灌水率值为032M3/S万亩。设计灌水率修正图如下。设计典型年正常灌溉单位面积净灌溉用水过程见表44,节水灌溉单位面积净灌溉用水为正常灌溉的80。设计典型年单位面积净灌溉用水过程表表44月旬灌水率M3/S万亩持续天数(天)单位面积用水量(M3/亩)月旬灌水率M3/S万亩持续天数(天)单位面积用水量(M3/亩)上0上02606135中0中010下04下0上0上02259175中0中011下05下02603675上0上02603675中02259175中0203/01169/2177512下06下0116440上0上0中0中0322/02037/426491下07下0203/01165/61478上0上026051125中0中0260/01161/68252下08下0上0上020391575中02259175中03下09下04322农业需水量灌溉面积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其中采用正常灌溉方式的灌溉面积占70,共358万亩;采用节水灌溉方式的灌溉面积30,共154万亩。则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时,全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为1674M3/亩,设计灌溉保证率为50时,全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为118M3/亩,农业需水量灌区农业需水量以综合毛灌溉定额乘以灌溉面积计算。本次灌区干、支渠骨干配套工程达到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行节水工程措施,尽一切可能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干管、支渠、斗渠均采用钢筋砼低压管道输水,渠道水利用系数均为098,农渠、毛渠采用砼硬化衬砌,渠道水利用率均为095,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并考虑灌区30面积高效节水,经计算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则全灌区综合毛灌溉定额灌溉保证率75时为223M3/亩,灌溉保证率50时157M3/亩。由此计算出灌区设计水平年(2010年)农业用水量灌溉保证率P75时为1141万M3,灌溉保证率50时为804万M3。4323乡村企业用水量乡村企业用水量采用万元产值用水量计算。现状年乡村企业发展比较缓慢,年产总值500万元。2001年后,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村办企业发展速度会加快,乡村企业年增长率达215,2010年达到3500万元,单位产值用水量为97M3/万元,则灌区乡村企业年需水量总量为34万M3。4324生活用水灌区生活用水,包括农村人口生活用水和大小牲畜用水。现状年农村人口38万人,人口增长率按5,预计2010年灌区总人口为40万人,人均用水量50L/D,则设计水平年2010年农村人口生活用水为73万M3。现状年大牲畜048万头,小牲畜18万头,2001年至2010年分别以29、23速度增长。经计算,设计水平年2010年分别达到064万头和23万头。大牲畜设计用水定额为50L/D,小牲畜用水定额为20L/D,到2010年大牲畜年用水量117万M3,小牲畜年用水量165万M3。综上,设计水平年2010年灌区内人畜生活用水总量为1012万M3。433供需水量平衡灌区用水对象包括农业、乡村企业、农村人畜吃水,来水包括灌区地表水和引水库水和地下水。根据用水特点,农村人畜饮水、乡村企业用水主要采用地下水,此部分总用水量1352万M3,可供水量151万M3,用水小于来水。灌区农业用水主要靠水库供水和灌区小水库及拦河拦河坝等地表水。由前计算出灌区设计水平年(2010年)灌溉保证率P75时农业用水量为1141万M3,地表水可供水量为1159万M3,其中灌区水库及拦河拦河坝地表水235万M3,水库供水量924万M3;灌溉保证率50时农业用水量为804万M3,地表水可供水量1711万M3,其中灌区水库及拦河拦河坝地表水235万M3,水库供水量1476万M3。来水均能够满足灌溉用水要求。根据中等干旱年P75设计典型年(19741019759)灌溉用水过程,并用相应年份水库来水与灌区自流灌溉面积作物需水量进行动态平衡分析。在水量平衡分析时,灌区小水库及拦河拦河坝等地表水与水库供水统一调度,并以优先利用灌区小水库及拦河拦河坝等地表水为原则。具体兴利调节计算见表45。县灌区兴利调节计算表45(P752010年份)单位万M3来水量来水用水拦河坝来水量灌溉需水量小水库供水量水库供水量盈水亏水月份水库来水量W水库来W拦河坝来W灌需W小供拦河坝供水量W坝供W库供水库蓄水量包括死库容弃水555210111283111266641119414194685812167121123216603071406718114311143686121190911969803950711232710961001597920018668668465133270227516041961519653569707112325109989014455540454450954603433074263804129350343303431396373317011139113911222611648042570525220224082692026926772061517003561605139912781101787209615794815750292180429042041152722152104701571447630723529235061994276810108101437741931101139306722534124106580106551899363273635552合计924691140869166905970196841178178178注1水库死库容为110万M3,兴利库容为1250万M3;2拦河坝来水为灌区内小水库及拦河拦河坝等地表水。来水过程按降雨情况分配。5项目规划设计51建设指导思想该工程项目以灌区干、支管骨干工程建设为基础,通过田间配套灌溉,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提高灌水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区水利建设,以建设引水骨干工程为主,同时综合开发和利用区内各种闸、坝、堰、塘等工程进行调蓄,保证灌溉用水量,并积极做好田间工程配套。灌区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高效利用区内水土资源。在工程规划布置上,要考虑上、下游,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水利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统筹兼顾。52总任务与本期建设目标521总任务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其中新发展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灌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总长251KM,干斗八条,总长55KM,全部为钢筋砼预制管道。灌区干、支管沟共布置主要建筑物及设备246座(个),其中隧洞2座,闸阀57个,空气阀52个,泄水阀26个,阀门井109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田间工程已配套04万亩,仍有472万亩需进行田间配套。522本期建设目标灌区灌溉面积512万亩,本期工程主要是建设干、支管骨干工程。水库干管总长938KM,其中新建906KM,改建032KM。支管4条,总长251KM。工程管理设施建设管理房5处,共计500M2。53选项原则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必须选择在农业综合开发区内,并有可靠的农业灌溉水源保证。选择土地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效益好的区域,以投资少,受益大。项目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地方财政有配套能力,配套资金有保证,能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迫切,农业生产急需的项目。选择的工程项目,有前期工作基础。54建设标准551设计水平年和保证率灌区工程的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充分考虑水库及灌区内各种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结合作物种植结构及当地水文、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灌区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75。552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按照灌区面积,确定灌区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553排涝标准灌区干、支沟排涝标准5年一遇,防洪标准10年一遇。55灌区建设规模灌区位于省西南部,总土地面积7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其中,镇15万亩,镇25万亩,乡112万亩。灌区新发展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灌区规划共需建设干、支管5条,其中干管一条长938KM,设计流量220M3/S,支管四条,总长251KM,设计流量030071M3/S。全灌区共规划骨干排水沟5条,干支管建筑物及设备246座(个),其中隧洞工程2座,闸阀57个,空气阀52个,泄水阀26个,阀门井109座。56规划布局561干、支管沟工程布置5611布置原则灌区以自流灌溉为主,结合塘、坝小范围取水。在进行管系布置时,因地制宜,堰、塘取水与自流结合统一规划布置。灌区管路尽可能按照行政区划布置,同时兼顾上下游。充分利用当地水利资源,开采地下水,拦蓄当地径流,以保证水量充足,满足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及工副业生产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和发展要求,发展节水灌溉。5612干、支管布置灌区整个管系根据灌区地形情况,并考虑地质条件,共规划干管一条,支管4条,总长3448KM,其中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长251KM。灌区内主要干、支管布置如下1干管规划布置干管由水库大坝右端电站尾水管起,自2334米高程沿山坡向东南敷设,到南沟转向西南,以隧洞穿杨池沟北山头,顺山坡向南至花北河,穿花北河并沿公路西侧向南,以隧洞穿岈,后沿山坡向西南经秦家沟到老庄北、杨营、小曹沟进入乡大孙沟曹家南,退水至西部河沟结束。干管采用钢筋砼预应力预制管道,管道采用标准为GC19776及GC11476;干管全长938KM,其中隧洞两段长055KM。2干管水力计算干管水力计算任务由干管设计流量及压力水头通过水头损失的试算,确定适宜的干管管径,同时又要保证有足够的压力水头满足输水要求。干管水力计算干、支管采用续灌,支管流量之和即为干管流量,根据支管进水口位置,将干管分为四段分别计算,各段由推求出的干管设计流量,先按经济流速V经济0815M/S定一个管径,根据公式计算出水头损失,看压力水头是否满足输水,如不合适再假定一个管径进行试算,最后确定出合适的管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公式为沿程水头损失FHBMDQL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F沿程水头损失摩阻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