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途径摘要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贷款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下一步的改革进程,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而且关系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在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异同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畸高的不良贷款率主要根源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根源于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由此提出有效治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途径,不仅要对存量不良贷款的治理措施要创新,而且要把控制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作为解决银企债务危机的核心。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治理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贷款率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不良资产工作,并作为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自2000年以来虽然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但所采取的治理手段基本局限于盘活、清收、重组、核呆和扩大贷款总量来稀释不良贷款等传统手段,效果不很明显,不足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而且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关系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如何更有效地治理国有商业银行体内的不良贷款这一“痼疾”,不仅在于对存量不良贷款的治理,更重要的是用定量化的系统思想探索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抑制增量贷款中新的不良贷款产生的治理机制。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200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披露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些情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截至2001年底,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按四级分类为2537;如果按五级分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接近30,其中需要核销的不良贷款比率大约是8。自90年代后期至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见下表1表111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单位亿元;年份总贷款余额估算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占比19978424220218241998966023381135199989270392000959332799329182001122077309712537200274078193492612资料来源施华强、彭兴韵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2002年总贷款取自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信贷收支统计年报。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9年2002年不良贷款率比较如表2所示;表112单位年份行名1999200020012002工商银行3294292929782552农业银行N/AN/AN/AN/A中国银行N/AN/A27512237建设银行2434211619351536资料来源上海金融发展报告20022003,中国金融年鉴2001年1999年2000年不良贷款的统计口径是原来的四级分类法,不良贷款包括逾期、呆滞和呆账贷款。20012002年的统计口径是五级分类法,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N/A为数据不详。从上表分析可知工行、中行、建行2002年底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比2001年底下降426、514、399。农行宣布2002年不良贷款持续下降42,优质公司类贷款占比提高679(上海金融发展报告20022003)。由于不良贷款划分的标准不统一,所依据数据也存在不确定性,实际有很多贷款是滚动贷款,银行往往是靠发放新贷款才能收回旧贷款,有些贷款实际已是不良贷款,但在资产负债上却表现为正常贷款,不良贷款的存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长期沉淀的呆帐和呆滞贷款,实际已很难收回。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按五级分类法,2000年、2001年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是3443和2978,而按“一逾二呆”分类法,2000年、2001年的不良贷款率又分别是293和2571。(金融时报2002年4月26日第1版)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背负如此之高的不良贷款率仍然能够继续经营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严重的软预算约束。如1998年8月,财政部发行了30年年期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以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另外在中国,通过银行特殊的经营机制及国家信誉的作用,存款资金大量流入银行,如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流入才能保持其应有的流动性,也暂时保持了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不良贷款对银行自身的稳定性的冲击在中国还没有显化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国内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表1132000年2002年部分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单位行名年份中国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2000年N/AN/AN/AN/A8722001年533148410257124392002年N/A1233757523236资料来源20012002年数据取自上海金融发展报告200220032000年民生银行和2001年华夏银行数据取自中国金融年鉴2001年。由上表可知,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普遍大大低于同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据200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01年底,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为1294,108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515。由此表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产物,是完全根据公司法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产权清晰的企业法人,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竞争结果。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行业结构特点,据南昌市人民银行一项对南昌市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以来中长期贷款的运行情况及风险状况专题调查显示中长期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工业、农林、商业、外贸和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在工业企业中,化工、轻工、煤炭、冶金、纺织、建材、造纸、机械、食品等传统工业不良贷款占比高于新兴工业,在2002年底工业企业中的化工、轻工、纺织、机械、食品五项合计中长期不良贷款占比为5279,农林占比为841,商业占比为481,外资占比为517,房地产占比为999,五者占比高达8117(金融与经济2003年第8期)这说明我国的工农业现代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尽快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兴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二是企业性质结构。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据一项对南昌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风险状况的调查表明,2002年底辖内国有商业银行1655亿元中长期不良贷款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为7102,分别高出外商独资企业、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706、6777、6102和6087。这说明,我国的国企改革必须加快。三是期限结构特点。人民币短期贷款中的不良贷款高于中长期贷款中的不良贷款,而中长期贷款中的五年以内的中期不良贷款又高于5年以上的长期不良贷款。这说明短期贷款中因多次“借新还旧”而形成的“短贷长用”产生的实际不良贷款十分严重。四是形态结构特点。不良贷款按“一逾二呆”分类标准主要表现为呆滞贷款,且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据南昌市人民银行一项辖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风险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底辖内国有商业银行1655亿元中长期不良贷款中,逾期贷款128亿元,占比为773;呆帐贷款为194亿元,占比为1172,高于逾期贷款399;呆滞贷款1333亿元,占比高达8054,高于逾期贷款728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向呆帐贷款转化的趋势。五是币种结构特点。人民币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占比高于外币贷款;六是商业银行内部各地区各行之间不平衡,普遍存在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占比高,东部沿海地区银行不良贷款占比相对较低的状况。这说明不良贷款与地区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高度相关。(二)中国金融系统不良贷款率的国际比较。1、与亚洲邻国的不良贷款率比较分析。表121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不良贷款比较单位国别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含转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中国26603700印度尼西亚1800552韩国410192马来西亚1030166菲律宾1700N/A泰国1260251资料来源;徐滇庆危机意识与金融改革2003年9月,N/A表示数据不详。从上表21可以看出,中国金融系统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其他亚洲国家。据日本金融服务署2002年2月初公布的数字,截至2001年9月,日本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57万亿日元,相当于同期GDP约293但中国金融系统不良贷款和亚洲各国不良贷款的来源不一样。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泡沫经济,中国主要是国企亏损的结果,而不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形成的不良贷款。2、与发达国家的不良贷款率比较分析10不良贷款比率10不良贷款比率8美国8瑞典英国意大利6西班牙6挪威澳大利亚442209092949698200009496982000(年)(年)图21图22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第72期年报(2001年4月1日2002年3月31日)2002年7月8日巴塞尔。百分比;该指标在各国的定义与数据覆盖范围有所不同。表122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百分比的国际比较单位国家年份平均值1990年1994年美国1987413319日本33芬兰19928046挪威19929154瑞典199211060资料来源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从图21、图22和表21、表22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不良贷款比工业化国家更加严重。发达国家的不良贷款率均远远低于10,北欧地区在银行危机最严重的1992年,不良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比重约为10,而在80年代亚洲银行危机时,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率常常超过20。部分国家的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国有部门,这主要是以前发放不受市场纪律约束的贷款造成的。其他国家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大高于私有银行。例如,1994年末,阿根廷公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33,而私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0彭兴韵2002。这进一步说明,不同的产权结构下银行治理效率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从上述不良贷款的国际比较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商业银行经营中产生不良贷款是必然的,不良贷款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固有的产物。但不良贷款应该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不良贷款率的国际警戒线一般为10左右,我国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15。(2)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偏高,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剥离了14000亿元的不良贷款之后,不良贷款率仍然高达20左右,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风险非常突出,甚至应将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风险提高到银行危机的高度来认识,我们不能因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正常运转而对其不良贷款和风险问题掉以轻心。(3)我国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转型是导致巨额不良资产的主要根源之一,巨额不良资产是一个国家金融业在经济转轨时期所必须承担的改革成本。(4)不同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下银行治理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主体不明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巨额不良资产的银行内部根源。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深层原因剖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累积的结果。众所周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认为,产生国有商业银行畸高的不良贷款率的深层根源在于目前的整个经济制度,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银企产权制度、金融监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等。本文下面从银行内、外部主要因素来阐述。(一)银行外部因素1、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对银行贷款质量产生的负面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顺周期变化的特征,由此引起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政府在不同经济周期所运用的财政、货币政策不同。在经济扩张时期银行信贷规模膨胀,企业易于获取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规模或投资上新项目;在经济收缩时期导致产品过剩,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对应的银行贷款无力偿还。紧缩过度引发总有效需求不足,会出现大批企业违约的现象,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剧增。(2)国家产业政策的偏向导致银行信贷投向的失控,信贷市场准入的扭曲。由于国家产业政策是一个通过市场不断试错的过程,在不同的经济周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状况会适时作出调整,这样,国民经济结构的失衡会导致银行信贷结构的失衡,在经济转向后,就会有一批企业或项目因得不到银行信贷的继续支持而被迫下马,银行的贷款回收得不到保障就自然形成不良了。(3)国家投资体制的弊端。投资主体的单一性,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是“准政府机构”,这都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一体制延续到现在,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垄断性行业改革不到位的条件下还依然存在,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依然未减,而银行的激烈竞争对企业实行低息政策又加大了国有企业投资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加上政府干预银行贷款因素的存在,企业的正常融资被“政府融资”和“关系融资”所取代,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经济关系被严重扭曲。到头来,企业资不抵债了,反正是国企业对国有银行,亏空的都是国家的钱,当初银企共生共存的关系在危机中演变成了共衰共亏的关系,一损俱损。2、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国企改革不到位,造成国企贷款软约束。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都归国家所有,最终责任是各级政府,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国企贷款软约束。相当数量的企业从银行借钱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过要还钱,因此,他们对贷款的需求是无限的,以这种没有任何约束的不讲信用的虚假需求决定的银行贷款利率必然是居高不下的,而且高利率不但没有抑制高贷款,反而高利率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形成了借钱不还的恶性循环。国有企业的贷款需求,在没有市场制约机制的条件下反而加速了逆向选择效应的形成,导致企业过度负债,道德风险也因此产生。3、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导致大量亏损。中国国企大面积亏损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导致的。国家政府对国有企业虽然实施了从19992001年三年脱困的治理,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多年淤积在国企体内的不良贷款剥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或债转股,表面上减轻了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然而,由于大量国企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历史原因形成的原来未暴露的库存积压物资和应收坏帐损失等巨额潜亏,在企业改组时暴露出来又抵消了债务的下降,高负债率仍然是高居不下,企业内部的“造血”功能和外部融资环境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甚至有的还有恶化的趋势。在企业高负债和企业预算软约束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善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发放带有隐性财政补贴性质的贷款,企业亏损便直接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4、企业与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由于市场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容易引起逆向选择和诱发道德风险,不良贷款的产生不可避免。国有企业制度性的“赖帐行为”的传染性使企业包括非国有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借企业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央行缺乏对逃废债企业的惩罚手段和信息透明度,央行的逃废债企业“黑名单“制度在金融系统不能产生联动效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可是,在市场运行规则方面没有形成全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债务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全社会范围内没有形成对债务人违反规则后所要受到的惩罚措施。(二)银行内部因素1、国有商业银行没有真正建立起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党委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银行的所有者是国家,实行的是一级法人治理结构。总行虽然设有监事会,但监事会的职责只是对银行的业务运行的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其职责范围窄小,不能对机构管理者及主要领导成员进行有效监督。银行高层领导尤其是行长是任命制,不是选举制。这种政企不分、权责分离的银行治理结构弱化了对金融风险的控制。2、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管理体制是滋生不良贷款的温床。就信贷管理体制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制度,虽然由过去审贷合一已走到了现在审贷分离,但只是在人员分岗、机构分设等形式上的分离,而在市场准入、专家审贷、项目评估、风险评级等决策架构的制衡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独立性不强,权责分离,决策的随意性大,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出了风险无人担责,责任认定有名无实,重贷轻管现象依然存在。3、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缺乏运用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在客户评价中,注重担保措施,忽视第一还款来源;注重定性指标分析,忽视定量指标分析;注重银行内部评级,忽视社会中介评级;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忽视深入企业实地查看账证分析;注重资产负债及损益分析,忽视现金流量分析。各银行之间对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客户信息相互隔离,没有筑起一道共同防范信贷风险的“堤坝”不良贷款信息数据库。4、银行自身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有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截至2001年底自有资本金分别为167417亿元、129487亿元、18279亿元和85115亿元。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详见下表22年份行名19961997199920002001工商银行78925557475457农业银行58421451144144中国银行6154730470638建设银行37727325273379资料来源1996年数据取自徐滇庆危机意识与金融改革(2003年9月);19972000年数据取自施华强、彭兴韵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2001年数据取自上海金融发展报告(20022003)。由此可见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计算的8的最低要求,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冲销坏帐的能力。我国银行的呆帐准备金提取在2001年之前还是执行1988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呆帐准备金的暂行规定,该规定要求银行从呆帐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年度起,呆帐准备金只能按年初贷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其他同样存在风险的资金运用项目如贸易融资、同业拆借和表外科目如承兑、保函等业务都不能提取;显然我国银行贷款呆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太低,特别是与巨额呆帐贷款相比,我国银行呆帐准备金无异于杯水车薪。可以核销的贷款只限于借款人破产、死亡、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国务院专案确定可核销的逾期贷款,且核销手续十分繁杂。呆帐准备金提取比例本来就很低,提取之后还难以核销,这样,问题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累积下来,呆帐“雪球”就愈滚愈大。这应该视之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为什么普遍偏高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三、不良贷款的危害性不良贷款超过了其警戒线便会导致银行经营行为的扭曲,引发银行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会使商业银行的收支出现失衡(1)商业银行为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将收缩信贷。假设商业银行的贷款是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经营,银行的资产包括正常贷款和其它资产,其它资产又包括不良贷款、存款准备金、在途资金占用、证券资产及其它资金占用,银行的其它资产占正常贷款的比率,反映了银行的资产投资组合结构。这种资产组合结构的状况一般取决于银行正常贷款和其它资产占用的相对收益率。我国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一般为国库券等固定收益证券,因此银行所持证券收益率是固定的,银行其它资产收益率也是基本稳定的。根据资本充足率的定义,如果不良贷款率占其它资产比例过高,要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必须减少信贷规模。(2)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严重影响银行的收益能力。这使银行扩大利差的动机增强。为了维持银行正常运转,必须通过扩大利差增加收益。利差扩大表现为存款利率偏低、贷款利率偏高。前者会抑制银行储蓄存款的正常增长,后者必然会使企业投资成本提高,抑制投资的有效需求。(3)银行为防止发生支付危机,维持必要的流动性,需要从社会吸收更多资金,如高息揽存,过度依赖新增存款,伴随而来的将是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大幅增加。2、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使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持审慎态度,出现银行“惜贷”现象,降低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施效果。不良贷款的增加会产生明显的信贷紧缩效应,使社会的总有效需求不足,使国家宏观经济长期不景气。3、巨额不良贷款增大了对整个社会的风险。一是导致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金融风险的积累;二是导致政治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的积聚,会产生借款者的赖帐机制,从而形成道德风险盛行,最终会使银行收支失衡产生货币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导致金融体系瓦解,进而引起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国家政局不稳。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途径。金融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信用过程,信用是包含着时间长度在内的一种预期。不确定性包含在任何一种金融活动之中。由于市场经济中的利率、汇率、价格、收益等经济变量的实际水平与人们的预期水平会出现偏离,给借款人带来经济损失。当这种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借款人便无法按期还款出现违约。这种客观存在的市场风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也就永远存在。因此,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更何况有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及经济周期的影响,银行的不良贷款不可能降到零。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一方面把控制新增贷款的不良债权的产生作为解决银企债务危机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清理旧的不良债权的措施要不断创新,要坚持存量不良贷款处置与增量不良贷款控制两手并举,同时,要通过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来硬化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财务约束。(一)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国企改革的进程要加快,首先要求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源的横向流动,通过不同企业和部门的不同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变化来引导资本的再配置,并通资本市场的发展来改变单一的无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形成有效率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就是为企业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功能,所以,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推进国企改革的源动力。我国的一大批国企改革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还是处在股份制改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低级形式。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为我国的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的股票市场在最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但现阶段我国股市的功能尚不健全,股市信息透明度不高,市场存在套利机会,市场效率低下,上市公司比例与市场资金容量十分有限,制约了国企改革的进程。我国股市应尽快扩容,逐步规范市场运作,设计创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能全面反映中国股市行情的综合性股价指数,开发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如股票期货、股指期权等,为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提供市场风险度量参数诸如股权市值、资产市值等。对于一个新兴市场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金融改革与自由化进程中降低金融脆弱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企业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政府逐步退出非自然垄断的经济领域。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实现政府退出非自然垄断行业和领域以及形成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渠道和机制。(二)大力发展票据市场,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在我国的金融深化过程中,股票市场的发展一直先于货币市场的发展。由此看来,我国的货币市场尤其是票据市场承受金融抑制的压力功能没有显现出来。一个发达的票据市场是企业乃至全社会融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银行大力拓展票据流通市场如票据转让、票据承兑及贴现等业务可以有效减轻银行贷款的压力,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同时,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且具有融资成本低、快捷灵活的特点。在票据种类上,应逐步扩大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的使用范围,开办有息票据业务,票据的使用和流通实现国际化接轨。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在我国投资置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对我国金融业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广泛,银行应尽快开发利用具有现代化国际水准的资金结算网络系统如网上银行、重要客户服务系统、现金流量服务系统等满足客户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竞争手段的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客观上要求我国银行业应向规范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迈进。今后,我国银行业谁拥有资金结算网络系统,谁就拥有客户资源。这可以有效地避免由银行无序竞争带来的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发生。(三)迅速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填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的空间。中小金融机构是指我国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是强大的助推器,不可小视。中小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阵营中的一支新生力量,是按照我国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具有先进管理模式的新型金融主体,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适度发展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补充途径。(四)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1、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包括产权制度和公司制度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明确产权主体,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十分重要,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必须加快建立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规范的公司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总结上面的分析,建立资本市场导向型的银行治理结构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未来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是重塑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选择。改革的框架,既要符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改革之路,又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有利于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由于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集中了中国绝大部分的金融资产,并且由于其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所以笔者认为,在银行股份化改组之前应首先进行资产清理,消化历史包袱,重新评估清理后的资产价值,其次是设立国家金融控股公司,根据公司法先改组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资产重组,形成董事会、监事会、总裁、副总裁等公司治理结构框架,然后再进行股份化改组,逐步形成资本市场导向型的银行治理结构。资本市场导向型的银行治理有助于消除政府对银行的控制,可以使新的所有者对银行政策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依赖于资本市场的银行股份化是解除政府对银行部门过分控制的一个必要措施,也是形成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银行治理结构的必要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需要吸取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的一个教训,政府应该放弃继续对银行保留国家股的做法。如果政府继续对国有银行处于控股地位,那么政府就会继续牢牢地掌握对银行的控制权,银行治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即对经理人才的选择仍然掌握在政府的手中,经理人才市场机制的代理权竞争就被政府的行政命令强制性地替代了。这样,也不会形成真正高效率的银行治理结构。2、重塑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化管理体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现行信贷管理体制是1999年信贷体制改革以后的新体制设立了信贷管理委员会、信贷审批委员会、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客户评价与信用风险评级、担保评价、项目评估、额度授信、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五级分类的信贷管理架构,应该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在逐步走向国际化。但是,在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运营还是低效的,难以满足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与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绩效如何最后要通过风险监测系统来检验。笔者认为,在原有管理框架基础上构建新型银行管理体制,重塑以风险防范为主体的信贷市场准入机制、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信贷风险监测机制、信贷风险退出机制的信贷经营与管理体系。1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架构图31行长室决策指挥系统信贷管理委员会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会稽核监督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业务拓展系统支持保障系统公司银行部信息技术部(IT)人力资源部(HR)风险管理部信贷审批部风险控制系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的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业务拓展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一个业务系统就是一条战线。业务拓展系统,由公司银行部、个人银行部、市场营销部、前台处理和后台处理组成的业务流程运行体系。面对分别由政府、金融同业、公司和个人客户组成的细分市场,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业务运行系统。市场营销部设产品经理,他们的职责是拓展市场、服务和维护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公司银行部设客户经理、项目经理和业务风险经理,负责公司客户的信贷项目评估、客户评价及信贷经营与贷后管理;个人银行部设客户经理、业务风险经理,负责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风险控制系统,包括风险控制、贷款审批、审计、法律事务等部门,设职能风险经理,职责是客户信用评级、信贷风险分类与监测、专家集体审贷、业务的合规性审查、贷后检查监督。规则部门负责落实和满足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提出的各种要求,并保证银行各项业务的合规性经营。支持保障系统,包括信息技术(IT)、人力资源(HR)、研究与发展(RD)、公共关系(PR)、财务管理(FM)等部门。在这三个系统之外,还有一个决策指挥系统即银行的董事会或负责市场营销部个人银行部前台处理研发部(RD)公关部(PQ)法律部审计部规则部后台处理财务管理部(FM)资本市场管理部(CM)日常管理的行长及执行机构。(2)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一要强化决策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并加强对其行为的约束,提高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稽核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二要强化信贷授权和转授权管理,对可控因素划定风险责任认定范围,信贷审批由集体审批制过渡到个人风险承担制,由纵向审批变为横向审批,简化环节、提高审贷工作效率。三要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支复合型、专家型的金融风险人才队伍,建立名符其实的专家审贷队伍。四要利用银行企业网建立信贷风险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信贷工作透明度,把信贷风险清分风险点输入企业局域网,提高信贷风险预警速度。五要利用IT技术建立股市信息传输网络系统,以便及时观察上市公司客户的市场与财务信息,监控市场风险。(3)建立信贷风险退出机制。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期适时退出国家或地区限制性发展的某些经济领域和高风险行业。实现退出的方式可以是用表外信贷业务,如保理业务、票据承兑业务等置换贷款业务,提前收回贷款;也可以是在贷款到期时一次性退出或萎缩式回收再贷退出。3、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新资本协议要求,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构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银行的全面风险,就是指由银行不同部门(或客户、产品)与不同风险类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组成的风险组合。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它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在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风险计量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难点。我国商业银行虽然不属于国际活跃银行的范畴,但新资本协议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了较为严密和完善的框架体系,从而成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努力的方向。客观地说,比照新协议的要求,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时机,以新资本协议为基本指导,着手实施现代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各项实际工作。(1)建立基础数据库,这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既关系到外部评级能否进行,也关系到内部风险评级体系能否建立。可以说,这一关不突破,任何外部或内部评级法的建立和实施都是一句空话。我们应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从现在起开始累积相关数据,并注意数据口径的统一以及数据的及时、真实和完整。(2)重视贷前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首先是对国家分析,其次是对行业分析,最后才是对企业分析。必须按照特定评级制度和分析模型,描述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准确评价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违约概率。对客户评级有详尽的指标内容,资料来源不仅包括现有资料、网上资料,还包括经济情报人员、国外机构等其他渠道提供的信息,评级结果随着情况变化而不断修正。对现有的贷款风险分析要进一步细化,补充现金流量分析和预测。传统制度的专家评级法即“5C”法A、品德与声望(CHARACTER)B、资格与能力(CAPACITY)C、资金实力(CAPITALORCASH)D、担保(COLLATERAL)E、经营条件或商业周期(CONDITION)。同时,结合企业财务报表设计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偿债保障程度、财务杠杆情况、资产流动性等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行定量化的计算分析,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再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与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科学而又合理的确定一个授信额度,控制单个客户信贷集中度,降低信贷风险。这种方法适用于非上市公司。探索利用KMV模型,分析上市公司的市场风险。KMV模型是美国旧金山市KMV公司创立的违约预测模型信用监测模型(CREDITMONITORMODEL),可以测算借款企业的预期违约率(EDF)。企业股权定价模型是EHA,A,R,B,(1)其中E表示股权市值,A表示资产市值,B是向银行借款额,R是短期利率,A是表示该企业的资产市值的波动性,是股票卖权的到期日或在贷款的情形下指的是贷款期限(或违约期限)。E、R、B、变量都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观察到。股权市值的波动性E与它的资产市值波动性A的关系EGA(2)股权市值的波动性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观察到,故联立(1)(2)式就可得出所有相关变量。代入公式如果借款企业的资产市值呈现正态分布的话,那么我们可推导计算出借款企业理论预期违约频率即抵达违约点的距离(AB)/A标准差。(五)强化金融监管,开发利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库技术,实现行际间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内金融一体化。银监会要开发利用数据库技术,提升银监会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管功能,建立全省乃至全国性的信息数据库,实现各银行之间资源共享,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裁和惩罚债务人违约的措施。各家银行都对其客户和借款人建立相应的档案,并对其同银行的资金往来和相应的活动保持有完整的记录。各银行相互之间通过有关合作协议可以对这些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对那些有不良记录的借款客户信息,及时在银行之间进行广泛传播。如果客户以前有不良信用记录或犯有金融欺诈行为达到一定标准时,该客户的往来银行就将此记录输入到银监会数据库,并对各银行分支机构开放。其记录在案的时间为510年。一个客户一旦被该系统记录在案,则该系统的商业银行用户不会再有一家为他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开立帐户、发行银行卡、发生信贷关系等。对一个银行经理来说,在该系统内“没有如果,没有而且,没有但是”,即没有任何例外。(六)处置不良贷款重在萌芽治理,借鉴国外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经验,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处置不良贷款。清理旧的不良贷款与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同等重要。但两者解决的措施是根本不同的。本文仅从市场化角度和银行内部核销呆帐这两个方面寻求不良贷款处置途径。1、债务减免。债务减免有两种做法一是商业银行对企业核销呆帐贷款,中央银行对危机商业银行核减相同数额再贷款,中央银行资产项中对这部分贷款改记为特种国债;商业银行对债务负担较重而又有偿还前景的企业重新落实还款计划。二是将企业负债区分为财政性负债和经营性负债,对财政性负债由财政向商业银行注资弥补,冲减银行呆帐准备金及将企业债变成财政债。对企业经营性负债进行债务重组,可以通过集中方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也可以通过多家商业银行分散式来解决。商业银行坚持债权人主导与宽让原则是履行支持国企改造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实事求是的实施灵活的减让债权与债权盘活一并操作的必要让步,再度增强处于困境的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后的还款能力或扭亏为盈的可能性。2、通过各种渠道使不良贷款的债权市场化。不良贷款债权市场化,就是指能够使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进入市场交易。,将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以各种方式向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转换。具体形式有一是由政府指定机构,用财政债券或财政担保债券方式直接收购不良贷款的债权,实现债权向债券的转换。二是由中介机构收购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将债务实行重组后,实现债务向股权的转变。三是将不良贷款出售给外部资产公司如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等机构,通过资产负债表重组、发行债券或者混合债券,或将借贷组合证券化等方式实行批量处置。四是建立不良贷款资产交易中心,通过场内集中竟价公开拍卖不良贷款资产,实现不良资产的真正市场化运营。五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过谈判达成债权变股权的协议,在一定期限内转让股权逐步实现从企业退出。通过这些不同方式使不良贷款资产流动起来,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成本最小的一个基本思路。3、收取并处置抵债资产,压缩不良贷款。商业银行通过对以物抵债资产的收取、开发、转让、租赁和拍卖变现等形式实现资产的保全。4、加大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准备金的预提比例,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呆能力。2002年4月,为了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鼓励银行逐步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配合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全面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发布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要求各行及时足额提取各类贷款损失准备。我国银行在实行的五级分类法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与美国标准基本相同。首先确定各类信贷资产的预期损失比率,以此作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再根据各风险类别的“核心定义”的规定对信贷资产进行清分,然后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分类结果采取组合测算或逐笔测算方法计算信贷资产的减值损失,按估算出的减值损失计提相应的贷款准备金。损失准备金不区分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通过计提信贷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定制培训空间租赁协议细则
- 2024年度户外广告牌使用协议
- 2024饮用水业务协议参考格式
- 2024建设项目造价分析服务协议
- DB11∕T 1711-2019 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采集标准
- 2024煤炭大宗交易协议模板例文
- 2024专业餐饮加盟经营协议样本
- 2024年氧气乙炔买卖协议范本
- 2024装修公积金贷款协议条款样本
- 2024年停车场综合服务承包协议典范
- 书籍小兵张嘎课件
- 生鲜猪肉销售合同模板
-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通河县所属事业单位招聘74人(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私募基金管理人-廉洁从业管理准则
- 医疗器械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 北京市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裁量区域分类管理台帐
- 5.1+走近老师(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农村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未来三年行业预测报告
- 识别界限 拒绝性骚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