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运燮诗的“机智”【毕业论文】_第1页
论杜运燮诗的“机智”【毕业论文】_第2页
论杜运燮诗的“机智”【毕业论文】_第3页
论杜运燮诗的“机智”【毕业论文】_第4页
论杜运燮诗的“机智”【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杜运燮诗的“机智”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摘要九叶诗人杜运燮在20世纪40年代借鉴奥登智性诗学精义并结合中国历史和现实和自己的诗学追求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歌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幽默、机智、亦庄亦谐诙谐的现代特征,机智中渗透着情感,其思想情感的知觉化表现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一位智者生命的思索和宇宙感悟,他对英美国现代诗人尤其是奥登的成功借鉴对改变当时诗坛的滥情和无病呻吟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受到诗歌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从杜运燮诗的“机智”之诗学内涵、艺术表现及本体探求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关键词杜运燮;诗歌;奥登;机智ON“WIT”OFDUYUNXIESPOETRYMAJORINCHINESELINGUISTICSPOETRYAUDENWIT目录引言1一、智慧与情感相融合1(一)“机智”的内涵1(二)智慧渗透于情感4二、思想与形象相结合6(一)思想情感的知觉化6(二)诗情与哲理的结晶8三、智性与感性相统一9(一)说教与感伤的反拨9(二)与诗人奥登的渊源11四、结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16引言杜运燮以其独特的机智诗风成为“九叶”诗派中的耀眼新星。他的诗作与其他“九叶”诗人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独特的幽默、轻松、机智、深刻的诗风。这一诗风的形成既是出于中国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同时也与西方现代派诗人尤其是奥登的影响密不可分。他曾在自己的文章我和英国诗中总结了奥登带给他的启示,他说“奥登等人的诗,特别是他的名作西班牙,1937和在战时等,使我们开了新的眼见,使我们看到反应重大现实的诗也可有另外一种写法,在反映重大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书写个人心情,把个人抒情与描绘现实结合起来,或者也可通过抒写个人心情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诗艺上,写得较精炼含蓄,没有直露的毛病;有更深的思辨性,更多的哲理性,较好地发挥形象思维的力量,注意知性与感性相结合。”1奥登的这样一种将“个人抒情”与“描绘现实”相结合的“客观对应物”,即“思想知觉化”的诗学追求对杜运燮影响很大。他借鉴奥登展现时代主题的“客观对应物”技巧和语言特色,写出了对时代的智性感悟,并以自己卓然的诗歌创造力和想象力来重塑现代派的战士形象,展现诗坛的蜕变。本文主要通过杜运燮诗歌“机智”诗学内涵、艺术表现和本体探求三个方面来论述杜运燮诗的“机智”。一、智慧与情感相融合20世纪20、30年代,现代派以“小我”为中心,诗歌中流露出无病呻吟的个人情感,甚至可以说是滥情,而九叶诗人则追求诗情的深沉与诗思的深邃,杜运燮作为九叶诗人中的一员,在中国诗坛还滞留在浪漫主义阶段上时他作出新的审美选择,积极进行着创作实践,关怀历史和现实,不再单纯追求自我情感、情绪的抒发,而是追求“个人抒情”与“描绘现实”相统一,他追求诗歌智慧渗透着情感,自觉地追随艾略特、奥登,偏爱他们那一类的“机智”诗风,即诗的“智慧之美”。(一)“机智”的内涵1马永波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187页。杜运燮以独特的机智品格参与九叶诗群。正如有评论者这样概括他的诗歌特点“诗的机智是一种很难驾驭的品格,它有轻松,但不油滑,它有调侃但更亲切。”1如果说杜运燮的机智之风来源于奥登的诗歌创作的启示,那么诗人本身的智性和才情就使这种结合变成了自然。正如这段话所说“机智表现为诗人拥有几代人经验的心智,既要求诗人具有历史意识,能够赋予作品以超越性的意义。机智还表现诗人的一种自省意识,它意味着诗人能够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省,对自我以及时代进行客观地审视和批评。”2袁可嘉强调现实、象征、玄学综合而成的现代诗的新传统,“玄学表现于敏感多思、感情、意志的强烈结合及机智的不时流露。”3他后来更把玄学理解为“幽默机智”,4而机智则是指“作者在面对某一特定处境时,同时了解这个处境所可以产生的许多不同的复杂态度,而不以某一种反应为特定的唯一的反应。表现于人生或诗里,他常流露为幽默、讽刺或自嘲。”5杜运燮诗的机智常常表现为幽默风趣,一个重要特征是轻松与严肃结合,用轻松的笔调处理严肃的题材,把事物中矛盾可笑的实质揭露出来。如他的诗歌论上帝“上帝是个忙人,每天/要工作24小时饭前,睡觉,事情繁重。”“上帝不隐瞒他的政治纲领,想把/天国的政权扩展到地上,把地球/变成他的附庸,他的第五纵队/“传教士”潜入世界各处/隐蔽的开学校、办医院做掩护。”“上帝对民主没有大兴趣,他不想/与人和人合作,他想消灭玉皇、/阎罗王、撒旦和其他/所有政敌,独立统治地上的人民,/他的话变成不可改变的绝对命令。”6一直以来上帝都是不可亵渎的神物,人们总将其奉为自己敬仰的对象,但杜运燮却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对上帝进行了一番机智的调侃,通过讽刺上帝想把帝国的政权扩展到土地上,想消灭所有政权,独立统治地上的人民揭露出蛮横的侵略者的丑恶嘴脸,轻松诙谐的神来之笔,造就了天大的一个讽刺。诗歌亦庄亦谐,严肃氛围中加入些微轻松,不显得油腔滑调,传达出的却是诗人内心的体验。杜运燮诗中机智的内涵和艾略特对机智表述很相似。他说“机智,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成就,或是一个时代的词汇和句法;我们尝试定义为机智的东西是在轻松优雅的抒情格调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实的理智。”7机智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我们想要明确定义机智的内涵十分困难,艾略特引用玄学诗人考利的诗对机智作了形象的描述1余铮诗坛的智者与顽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2期,第43页。2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34页。3袁可嘉新诗现代化新传统的寻求,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1947年3月30日。4袁可嘉袁可嘉自传,半个世纪的脚印袁可嘉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第575页。5袁可嘉谈戏剧主义四论新诗现代化,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1948年6月8日。6李小璐论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轻松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第46页。7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美丽无比,它以上千种形体出现;远处我们看得清清楚楚;现在它就在这里,像精灵聚集在一起,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在一首,富有机智的诗作中,必须有一切而一切在那儿协调;就像在诺亚方舟中,一切的结合不是靠努力,或是纷争,一切造物栖息,一切具有生命的造物。或是像一切事物的原始形体(假如我们把大的和小的相比)它们没有分歧或骚乱,置身于上帝奇特的镜子里。1这段文字诠释了诗的机智,正是这种机智让诗歌“美丽无比”,“有千万种形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像是美丽的天使和神奇的小精灵在那翩翩起舞,一切事物在它那里仿佛无比的和谐、融洽,没有骚乱、纷争,只有安详、宁静。诗歌的坚实品质,诗人的认识、经验也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机智传达了出来。杜运燮独特的机智品格深受奥登诗艺的影响,他自己也表示说“奥登诗的着眼点是轻快性,机智、风趣,目的主要是逗趣给人愉快,我喜欢他那种轻松幽默,带有喜剧色彩的语言,内含微讽的手法。”2杜运燮在自己的创作中以沉思的智慧表现出仰俯自如的机智轻松,有人就说过“他的诗是庄严与活泼的融合,沉思若智者,也活泼如玩童和蓝精灵,特别是张同道以80年代才流行的蓝精灵这一卡通形象来比喻杜运燮的诗歌,让人觉得他诗的灵动特征已跨越时空,在另一个层面上获得了新生。”3他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将个人的1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2李小璐论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轻松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第44页。智性才情与西方诗人诗艺中特有的幽默、机智、优雅的抒情美相结合,抒写动乱世界,并引发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正如唐湜对杜运燮诗作的评价“他的诗作意象丰富,分量沉重,有透彻的哲理思索,自然又多样,简赅又精博,有意味深长的含蓄,可以做多样的解释,有我们读者自己做独特探索的余地,稳重而矜持的风格里有大胆的肯定,流利的文句里有透明的感悟。”1这番话告诉了我们机智内涵的真正之所在。(二)智慧渗透于情感艾略特曾指出“诗歌既不是感情又不是回忆,更不是平静,除非把平静的含义加以曲解。诗歌是一种集中,是这种集中所产生的新东西。诗歌把一大群经验集中起来,而这些经验在注重实际和积极的人看来,一点也算不上是什么经验。在诗歌写作中有许多东西必须是有意识和深思熟虑的。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2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强调了诗歌不是个性的凸显而是经验的升华,也可以说是智慧的凝聚。金克木也曾强调指出“主智诗以智为主,不使人动情而使人深思,极力避免感情的发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3在他们看来,诗歌是情智合一的,是沉思美与智性美的和谐。诗歌无情,难免枯燥,智性太浓,又未免太冷。将智慧渗透于情感首先是诗人自己必须去感受,要用自己的心去体味这个复杂的世界,并从中获得对生命的感悟。其次是在自我感悟中能融合进更多、更深的思想。传达情感时含蓄机智使诗歌更精炼,有更多的思辨性与哲理性。奥登常以幽默诙谐的笔触鞭挞生活的丑恶,轻松的表面下进行着的却是智力的游戏。杜运燮借鉴奥登的诗艺,努力使自己诗歌达到情感与智慧的融合,为诗歌注入智性的思索,创作属于他的主智诗。如他写下的第一首轻松讽刺诗追物价的人物价已是抗战的红人。从前同我一样,用腿走,现在不但有汽车,坐飞机,3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1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6页。2蒋登科论九叶派诗歌的感性与知性的融合,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第1期,第69页3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还结识了不少要人,阔人,他们都捧他,搂他,提拔他,他的身体如烟一般轻,飞。但我得赶上他,不能落伍。抗战是伟大的时代,不能落伍。虽然我已经把温暖的家丢掉,还把妻子儿女的嫩肉丢掉,而我还是太重,太重,走不动,让物价在报纸上,陈列窗里,统计家的笔下,随便嘲笑我。啊,是我不行,我还存有太多的肉,还有菜色的妻子儿女,她们也有肉,还有重重补丁的破衣,它们也太重,这些都应该丢掉。为了抗战,为了抗战,我们都应该不落伍,看看人家物价在飞,赶快迎头赶上,即使是轻如鸿毛的死,也不要计较,就是不要落伍。1这首诗体现了杜运燮诗歌创作机智、风趣、冷峻的一面,他巧妙地借用“追物价的人”这一形象来完成自己对于物价上涨的讽刺,也剖析、自嘲变态的心理,达到了更深刻的对于“人类普遍心理”的讽刺,用轻松的、近乎喜剧的语言,表现愤世嫉俗的感情。诗人的理念通过“追物1刘世杰用杂交培育的美丽诗花,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8586页。价的人”这一具体的形象传达出来并没有突兀的感觉,倒仿佛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推进与发展。袁可嘉也曾解读过这首诗,他这样说“这首诗采取了颠倒的写法,把人人痛恨的物价说成大家追求的红人,巧妙在于从事实的真实说,这句句是反话,从而心里的真实说,则句句是真话。由此形成的一种反讽效果是现代派诗中所特有的。杜运燮还采用了奥登常用的心理分析手段,把隐藏在物价者心里的精神活动作了细致逼真的描述一则是决不能落后于伟大的时代的英雄心理,二则是怕物价和人们嘲笑的恐惧心理,三则是感到自己追不上、还不行的自卑心理,四则是看见人家在飞,自己也必须迎头赶上的逞强心理。这种心理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一个荒诞的结论必须拼命追上物价,即使丢掉一切,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1杜运燮的表层嘲弄加强了诗歌内在的凝重与严肃,使诗作机智而不油滑,嘲弄而不轻浮,充分展现了他的“机智”能力。再如这首落叶一年年地落,落,毫不吝惜地扔到各个角落,又一年年地绿,绿,挂上枝头暖人心窝。无论多少人在春天赞许,为新生的嫩绿惊喜,到秋天还是同样,一团又一团地被丢进沟壑。好像一个严肃的艺术家,总是勤劳地耐心地,挥动充满激情的手,又挥动有责任感的手,写了又撕掉丢掉,撕掉丢掉了又写,又写,没有创造出最满意的完美作品。绝不甘休。2自古以来落叶都是悲秋的代表,而在这首诗中落叶却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它成了艺术家,为了创作出最好的作品,它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在这奇特的想象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智慧的结晶在抒写落叶的执着背后,看到的是诗人给我们的告诫,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是不断追求完美的,对待自己的创作是严肃认真的。诗歌的情感加深而内敛,不至于那么的肤浅、直露,从而呈现出更富深度的“优美”境界。这也正符合金克木所说的“情智合一,避免感情的发泄1李小璐论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轻松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第4546页。2刘世杰用杂交培育的美丽诗花,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85页。而追求智慧的凝聚,不使人动情而使人深思。”二、思想与形象相结合(一)思想的知觉化所谓思想的知觉化,就是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力量,并把官能感觉的形象和抽象的观点、炽热的情绪密切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孪生体。1这其实就是“以物写我,化我为物”,就像陶渊明所描绘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诗人已经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意志和情思寄托于外物之上,从而创造出含蓄蕴藉而深邃的诗境。九叶诗派认为诗歌不应该只是激情的流露和乏味的说教、感伤,而应该像艾略特所形容的一样像嗅到玫瑰花香那样嗅到思想。他们注重形象思维的力量,寻找与心灵相通的客观对应物,以种种动人的形象与诗人内心存在的感觉、情绪、经验相通,让客观对象透视出个人的感受和经验,而且这些富有客观生机的形象也使诗歌具有思想和情感的张力,从而避免了情感的外露和抽象的说教。如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写的是秋天收获后的原野,金黄的稻束站着像沉默的雕塑,但他们肩负着母亲的疲倦,在秋天的田里低头沉思。显而易见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已经不是自然意义上的稻束,它是和诗人心灵契合后的一个新造型,它承载着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感受和沉思。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已经成了深沉的人生经验,激越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绝不会让它直泄而出,而是以饱满的意象完成表达,让思想与形象相结合,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情绪与物象的交融。杜运燮作为九叶诗人中的一员被唐湜称作“最不可忽略,最深沉最有现代味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充满哲理往往摆脱外在形象而深入内里,摆脱表象而切入本质,从而使感性认识提升到对生命处境的深层体验。如他的井我是静默。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1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7页。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单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我将默默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绝不逃避,也不兴奋,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1这首诗表达了“井”在“孤独”、“静默”状态中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独立品行的内在品质,诗人没有花大量笔墨去描绘井的外在形态,而让我们联想到的是追求自我实现,和生命价值的人的形象,诗中隐藏着诗人冷静的诗思,杜运燮将“井”所包容的生命经验与普遍的生命追求结合起来,融合他对人生乃至历史的体验和认识,创造出含蓄而深邃的诗境。正如有段话所描述的“诗质富于金属性的硬度,情绪坚实,蕴含着思想与经验,拥有内在的密度与强度,宛若雕塑凝聚的内力。”2(2)诗情与哲理的结晶1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2张同道探险的风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0页。杜运燮为了使自己的诗歌中的智性与感性达到平衡不至于失重,在创作中他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寄托于活泼,新颖的意象之上,将眼前景和心中像与自己主观的情思相融合、渗透,借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绪、人生体验和哲思意趣,让意象成为诗歌的载体,智性通过意象传达出来。唐湜曾经这样评价杜运燮“他的诗作中意象跳跃着在眼前闪过,像一个个键子在叮当地响过去,极速如旋风,有一种重甸甸的力量,又有明朗的内在节奏,像一个有规律的乐谱。有时深厚像老年人说话,有时轻快从容,又像一支箭射出去、落下来。”1活泼,生动的意象承载着诗人哲理的思绪和冷静的思考。如他的诗滇缅公路看它,风一样有力,航过绿色的原野,蛇一样轻灵,从茂密的草木间盘上高山的背脊,飘行在云流中而鹰一般敏捷,画几个优美的圆弧降落下箕形的溪谷。2诗中繁复的意象急速转换并且这些意象都是居高临下鸟瞰式的观察得来的形象,如此全景式的描写对象,使诗中意象更加恢弘壮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不仅关注现实而且精确地把抗战胜利的信心表达出来。这种技法在其诗浮沫、山等作品中都有体现。浮沫是以浮沫的意象来比喻象征自我的处境与心境,实际上道出了现代主义者的尴尬,他想超脱现实,却又不能超脱,无法解救人们的求乞,对于拯救人们的现成答案他不满意,但又寻找不到新的答案,他不能深入与社会组织的深层,而只能浮在表面,成为浮沫。“我变成这组织的浮沫,/被拥挤上表面的浮沫,/映照一片周围的景色。”3在诗中,诗人并没有具体描绘浮沫这一形象,但是因为有了这一意象诗人的人生经验和人生看法显得抽象而又具体,既富有理性又具有感性,无形间就拓展了诗境。又如山1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6页。2赵文书奥登与九叶诗人,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第1618页。3李慧珍论九叶诗人诗歌意象的独特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70页。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植根于平原,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茫茫平原的升华,他梦幻的形象,大家围着你,骄傲有你,而你在厌倦。1这是山的处境和状态,同时也有山的心理它厌倦大家围着它,因为它有着自己的喜好与渴求太阳,月亮,风,流水,瀑布,野兽等等才是山真正想要追求的,它不在乎人们因为它所生发的骄傲感。随后诗人又写下你追求,所以厌倦,所以更追求;你没有桃花,没有牛羊,炊烟,村落;可以鸟瞰,有更多空气,也有更多石头;因为你只好离开你必须的,你永远寂寞。2在这里诗人道出了山所厌倦的原因是因为山一直在追求,因为追求所以厌倦,也因为追求所以寂寞。山的形象给人的感觉便是傲然独立,它追求的寂寞就好似追求着的人的寂寞,山的这一意象也从本质上得到了超越,这恰恰是诗人的睿智与机敏的体现,杜运燮诗的机智也就表现为为诗注入智性的思索,将对山的感性认识提升到对生命的深层体验。因此在杜运燮的诗中意象已不仅仅是情感、情绪,更重要的是经验与理性。三、智性与感性相统一(一)说教与感伤的反拨1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2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20世纪20、30年代“情感”达到了对诗国的绝对统治,诗歌成了说教和感伤的载体,缺乏硬度和质地的内涵。现代派诗人们猛烈反叛旧世界,极力张扬个性,争取自由解放,向往光明未来,诗作热情夸张表现出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当时有人指责他们诗的“无病呻吟”,是一种诗的“堕落”,认为这些东西“虚幻的简直叫你看了忍受不住;一个人感伤的如此厉害,我想那时神经一定有点错乱恍惚。”1闻一多也曾批评说“他们的目的只在披露自己的原形”,“你没有听见他们天天唱到自我表现吗他们最称心的工作是把所谓自我披露出来,是让世界知道我也是一个多才多艺、善病多愁的少年;并且在文艺的镜子里照见自己那倜傥的风格,还带着几滴多情的眼泪,啊啊那是多么有趣的事多么浪漫”2这番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挥霍语言,放纵自我情绪的缺陷,看的出其实是一种缺少把握时代本质特征的力度。但是不能不说,在当时那丑恶、黑暗的环境里他们找到了抒发苦闷情绪的方式。之后为了避开诗歌沦为情感宣泄的产物,许多诗人又开始在诗歌中说理,但是过量的说理又破坏了诗歌的效果而流于空泛的说教。不难看出其实是诗人没有找到让哲理和情感在诗中更好交融的方式。三十年代末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失望和痛苦,险恶的社会环境让当时生活在沦陷区的知识分子和国统区的一批青年诗人直面现实,做出新的审美选择,以服务于民族救亡为己任。特别是40年代新生代诗人的创作,他们始终坚持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情绪与物象的交融,将自我置身于时代的风云际会,个人的悲哀痛苦与思索大多与现实扭结在一起。客观的描述下隐藏着诗人冷静的诗思,以种种动人的形象与自身的经验情感相通,仿佛是诗人创造的“第二自然”。3“他们对感性的描写不再仅仅是对表象的描摹,而是包含着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不只是客观现象的机械照搬,而包含着主体心智的创造。在他们的诗里,感性的东西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这种感性与智性的统一突破了传统诗歌单一的实像结构,在抽象与实象之间找到了内在的契合点,使诗人说理时不陷入枯燥,抒情时不陷于显露,写景时不陷于静态。”4作为九叶诗人中一员,杜运燮以自己的积极创作来反拨当时黑暗中国下现代派的说教与感伤。战时环境让战争成为杜运燮诗歌的题材之一,如游击队歌以游击队员的口吻唱出了他们心中对战争的思考,同时包含着对“你们”的贬讽“你们的笑声里,/颤抖着恐惧;/油腻的笑纹里,/深刻着忧虑;/硬撑的骄傲里,/匍匐着卑屈;/不满足的满足里,/正进行着悲剧。”5这里的“你们”其实是外强中干的敌人,杜运燮将自己置身于战时的环境,去感受游击队员1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页。2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3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4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9页。们的反战情绪和对战争胜利的渴望,而没有停留在对战争表象的描述,而是由战争引发的思考,这恰恰符合智性与感性的统一中所体现的将个人的情思与现实扭结在一起。(二)与诗人奥登的渊源杜运燮是40年代颇为活跃的年轻的诗人,并且在创作之初便受到诗学界的诸多关注。他呼吸到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气息,西方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奥登等成为他膜拜的对象,而奥登让杜运燮尤为喜爱。奥登的诗歌“客观对应物”式的戏剧化手法是杜运燮诗歌“机智”诉求直接的理论来源,袁可嘉曾对奥登诗歌的戏剧化手法进行过这样的一番分析奥登的诗则代表比较外向的诗人所采用的戏剧化方式,他的习惯的方法是通过心理的了解把诗作的对象搬上纸面,利用诗人的机智,聪明及运用文字的特殊才能把它们写得栩栩如生,而诗人对处理对象的同情、厌恶、仇恨、讽刺都只从语气及比喻得着部分表现,而从不坦然裸露。1杜运燮正是借鉴奥登这种诗歌现代化的特征创作了一系列的主智诗,他自己也曾在在外国诗影响下写诗杜运燮阐释了奥登对他的三方面吸引力。“第一,奥登的时代感或当代性。奥登受左倾思潮影响,着力书写同时代人的独特的历史经验,也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现实及新的感受。第二,奥登的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的表现技巧,使得他的诗观察敏锐,视眼开阔,综合概括力很强。第三,奥登的社会批判诗歌所常用的辛辣而含蓄的讽刺,常能寓严肃与轻松,使诗富有高层次的幽默感,不致流于油滑和滑稽。”2这正如穆旦说过的“我们都喜欢艾略特,但我们更喜欢奥登,原因是他的诗好懂,他的那些掺和了大学才气和当代敏感的警句更容易欣赏。”3奥登是20世纪英美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英国30年代“奥登一代”年轻作家的代言人。他曾目睹30年代的经济危机,见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写下他的名作西班牙,1937;亲历中国的抗日战争用幽默、机智的笔法写下十四行诗组在战时,这些5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1袁可嘉新诗戏剧化,诗创造第12辑(1948年6月出版)。2马永波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187页。3文学武杜运燮与中国40年代的现代诗,诗探索,1996年第2期,第90页。作品都拉近了杜运燮与奥登的距离。例如奥登的在战时第十八首是这样写的他被使用在远离文化中心的场所,又被他的将军和虱子所抛弃,于是在一件棉袄里他闭上眼睛而离开人世。人家不会把他提起。当这场战役被整理成书的时候,没有重要的知识在他头壳里丧失。他的玩笑是陈腐的,他沉闷如战时,他的名字和模样都将永远消逝。她不知善,不择善,却教育了我们,并且像逗点一样加添上意义;他在中国变为尘土,以便在他日我们的儿女得以热爱这人间,不再为狗所凌辱;也为了使有山、有水、有房屋的地方,也能有人烟。1这首诗写的是那些被将军扔弃在战场上的阵亡士兵,对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寄予明显的同情和尊重。但诗人对现实的刻画并没有停留在对外部现象的描绘上,他在客观叙述中注入了智性的思索。如“他不知善,不择善,却教育了我们,并且像逗点一样加添上意义。”这句就深刻地揭示了士兵阵亡沙场的意义,是为了教育我们,为了以后的人们更加的热爱和平。诗人在传达情感时含蓄而机智,使诗歌更精炼,内涵也因此变得更加的丰富了。杜运燮曾这样说“这些诗都是有关战争的题材,有的愤怒谴责,有的辛辣讽刺,有的是理性的沉思,我读来感到特别亲切,许多诗行与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通的。”2奥登的诗作注重开1马永波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189页。掘现实,这让当时身处战争背景下的杜运燮有了心灵的共鸣,再加之奥登成熟的现代诗表现手法,文字明快凝练,语言机智、诙谐这都深深影响了杜运燮的诗歌创作。杜运燮在自己的诗中并不喜欢直接的情感宣泄,而是借用冷静的观察和绵密的思考、达到一种戏剧化的效果,诗中充满着智慧的灵光和哲理意趣,诗思含蓄内敛。例如夜“今夜我忽然发现/树有另一种美丽/它为我撑起一面/蓝色纯净的天空;/零乱的叶与叶中间,/争长着玲珑星子,/落叶的秃枝挑着/最圆最圆的金月。多少热心的小虫/以为我是个知音,/奏起所有的新曲,/悲观得令我伤心。/夜深了,心沉得深,/深处究竟比较冷,/压力大,心觉得疼,/想变做雄鸡大叫几声。”1诗中没有浪漫主义感情的泛滥,刻画的是漫漫长夜下人性的深度沉沦,在冷静的背景描写下衬托出环境的压抑,强烈的影响了读者的情绪,很好的做到了智性与感性的统一。再如被遗弃在路旁的死老总一诗用“死老总”的口说出了战争对人性变异的思考“给我一个墓,/黑馒头般的墓,/平的也可以,/像个小菜圃,/或者象一堆粪土,/都可以,都可以,/只要有个墓,/只要不暴露像一堆牛骨,/因为我怕狗,/从小就怕狗,/我怕痒,/最怕痒我母亲最清楚,/我怕狗舐我,/舐了满身起疙瘩,/眼睛红,想哭;我害怕旷野,/只有风和草的旷野,/野兽四处觅食/它们都不怕血,/都笑得蹊跷,/尤其要是喝了血;我害怕黑鸟,/那公鸡一般大的鸟,/除在夜里树上吓人,/它们的凿子也尖得巧妙我怕,我怕,/风跑掉了,/落叶也跑了,/尘土也跑了,/树木正摇头挣扎,/也要拔腿而跑,/啊,给我一个墓,/随便几颗土,/随便几颗土。”2一个怕狗的人成了死老总,对死老总心理的描写也折射出了诗人内心对战争的多方位思考,诗中所表现的已不仅仅是微弱的个人情绪或感觉,而是在特殊的历史年代里诗人内心复杂的经验和感受,客观中反映出诗人强烈的社会意识,因此诗篇显得更有质感和厚度,不是轻飘飘如羽毛般,而是像金属一样掷地有声。这恰恰也是杜运燮从奥登那一派学到的诗学精髓,真正的机智也由此生成。感性是情感的、个人的、飘忽不定的,而智性则是凝定的,和思想更接近。正如这段话所说“诗应当创造由理智成分和情绪成分组成的各种整体;诗给情感以理智的认可,又把美感的认可给予思想”3“而在这一创造中诗人起着重要的作用,诗人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通灵者,通过想象力诗人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契合关系,达到物我合一,获得不一样的经验和感受,从而让自己在诗歌创作中避免了种种事件的叠加、表面的描述和生活形象吞噬了思想的状况。这种智性与感性的对立统一,使诗不再是空洞的哲学和抽象的玄思,而犹如一颗颗饱满的石榴,凝2文学武杜运燮与中国40年代的现代诗,诗探索,1996年第2期,第91页。1文学武杜运燮与中国40年代的现代诗,诗探索,1996年第2期,第92页。2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3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聚着智慧的内核;外表却又是无比的美丽动人,显露着感性的诱惑力。”1智性与感性的统一成为了新诗不断发展的动力。1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4、结语杜运燮以其特有的创作机智在九叶诗人中脱颖而出,备受诗学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在唐湜看来“年轻的杜运燮是目下不可忽略的最深层最有现代味的诗人之一。一般说来,中国诗坛似乎还滞留在浪漫主义的阶段上,杜运燮却是少数例外的一个。”1他大胆借鉴西方诗学的诗艺,加之自己的睿智来创作诗风幽默、轻松、诙谐、机智的诗作,击破诗只是激情的流露的迷信,让自己的诗歌融合进思想和经验。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杜运燮的诗创作。一开始就明显的表现出对于独创和深沉的执着追求。杜诗因此显得有深度,哲理意味浓厚,凝练精警。杜运燮的诗,倾向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更或者说得确切些,是现代主义中比较外向,与现实联系更为明显的那一类。他关注现实关注众生的苦乐,关注社会生活的重要课题。”2这也恰恰道出了杜运燮诗的机智真正之所在,诚如艾略特所说“机智,不仅仅是一种技巧上的成就,或是一个时代的词汇和句法;我们尝试定义为机智的东西是在轻快优雅的抒情格调下的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实的理智。”31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6页。2刘世杰用杂交培育的美丽诗花,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8586页。3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参考文献1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53562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55473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002904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32405马永波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1872006赵金钟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311507赵文书奥登与九叶诗人J外国文学评论,1999,216188文学武杜运燮与中国40年代的现代诗J诗探索,1996,291959蒋登科论杜运燮诗歌的价值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14414810邵燕祥杜运燮式的发现夜读抄J诗探索,1998,3363711游友基论中外诗歌对杜运燮的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2242712游友基论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606713袁可嘉新视角新诗艺新风格读杜运燮诗精选一百首J文学评论,1998,3222614唐湜杜运燮论J诗探索,1998,3253515余峥智性透彻于生命诗人杜运燮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7374116余铮诗坛的智者与顽童诗人杜运燮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405417孙志鸣“九叶诗人”杜运燮J黄河,1998,315916218李晓璐论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轻松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2)444619邵朝阳论奥登与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大连大学学报,2008,(5)727520刘世杰用杂交培育的美丽诗花论杜运燮的诗,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848921蒋登科“隐身”的诗人始终在场论杜运燮的人物题材诗歌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1,03131722蒋登科论九叶派诗歌的感性与知性的融合J常熟高专学报,2000,1687123刘慧珍论九叶诗人诗歌意象的独特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87224伍明春论“九叶”诗人在1940年代的会合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1,3858925张岩泉论九叶诗派的意象艺术J中国文学研究,2001,1616426黄瑛中西诗艺的融会贯通论“奥登”风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J中国文学研究,2007,410410827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8010028THOMASSTEARNSELIOTELIOTSPOETICSCOLLECTIONMBEIJINGINTERNATIONALCULTUREPRESS,19891一、主要任务与目标1、梳理杜运燮40年代的诗歌,对杜运燮的诗歌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他的诗歌机智的的表现手法,以及他的价值涵蕴。2、结合当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坛的整体情况并通过他的作品,分析杜运燮诗歌创作的价值取向和诗歌艺术,体味诗人将智性融入诗歌和生命的创作态度。3、通过对杜运燮诗歌的阅读理解,从智慧与情感相融合、思想与形象相结合、智性与感性相统一这三个方面,即“机智”的诗学内涵、艺术表现和本体探求层面对其诗歌的机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从而得出杜运燮诗歌是智性与感性的统一体这一结论,从而阐明借鉴奥登诗歌精髓的内在理路,这使得他的诗歌有着中西结合的姿色和独特的机智之风,并由此奠定了他在诗坛的重要的地位。4、阅读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等相关论文,提炼论点,丰富写作素材。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1、智慧与情感相融合2、思想与形象相结合3、智性与感性相统一(二)基本要求从以上三大方面解析杜运燮诗歌的机智特征和表现,并具体加以分析。解析杜运燮诗歌机智特征时,要以文本为依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梳理。能够独立完成论文,要求观点明2确,条理清晰,能够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三、计划进度1、2012年10月底,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落实工作。2、2012年11月底,完成学生第一轮毕业论文选题工作,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3、2012年12月底,完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开始毕业论文撰写工作。4、2013年2月底,完成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工作。5、2013年3月底,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6、2013年4月底,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二稿或三稿。7、2013年5月16日前,学生将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的毕业论文定稿,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的格式规范打印后装订成册,送交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工作。8、2013年5月17日至5月23日,由本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评阅学生毕业论文,参照学生毕业环节的综合表现,给出初评成绩。9、2013年5月24日至5月30日,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会(第一次答辩)。10、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未通过第一次毕业论文答辩学生进入第二次毕业论文答辩。11、2013年6月7日至6月13日,整理汇总并上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组织评选并申报学生优秀毕业论文。3四、主要参考文献1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53562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55473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002904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32405马永波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1872006赵金钟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311507赵文书奥登与九叶诗人J外国文学评论,1999,216188文学武杜运燮与中国40年代的现代诗J诗探索,1996,291959蒋登科论杜运燮诗歌的价值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14414810邵燕祥杜运燮式的发现夜读抄J诗探索,1998,3363711游友基论中外诗歌对杜运燮的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22427412游友基论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606713袁可嘉新视角新诗艺新风格读杜运燮诗精选一百首J文学评论,1998,3222614唐湜杜运燮论J诗探索,1998,3253515余峥智性透彻于生命诗人杜运燮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7374116余铮诗坛的智者与顽童诗人杜运燮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405417孙志鸣“九叶诗人”杜运燮J黄河,1998,315916218李晓璐论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轻松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2)444619邵朝阳论奥登与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大连大学学报,2008,(5)727520刘世杰用杂交培育的美丽诗花论杜运燮的诗,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848921蒋登科“隐身”的诗人始终在场论杜运燮的人物题材诗歌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1,03131722蒋登科论九叶派诗歌的感性与知性的融合J常熟高专学报,2000,1687123刘慧珍论九叶诗人诗歌意象的独特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872524伍明春论“九叶”诗人在1940年代的会合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1,3858925张岩泉论九叶诗派的意象艺术J中国文学研究,2001,1616426黄瑛中西诗艺的融会贯通论“奥登”风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J中国文学研究,2007,4104108指导教师年月日教学院长年月日1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杜运燮是九叶诗人中的一员,1946年凭借第一本诗集诗四十首成为40年代引人注目的现代主义年轻诗人,他以自己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别具一格的现代味、幽默、机智、诙谐的特征而受到诗歌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袁可嘉,唐湜,甚至到80年代的余铮,游友基,文学武等都曾论及他的诗歌创作。他的成功借鉴与尝试对改变当时诗坛的滥情和无病呻吟起了重要的作用。1942年,杜运燮写的一首长长的滇缅公路,就曾受过闻一多、朱自清两位教授的赞许。闻一多先生将其选入现代诗抄,朱自清先生评价该诗是“实在需要地值得一篇现代史诗”并由此提出“现代史诗”的期待与召唤。认为,在这样的诗中“不缺少诗素,不缺少温暖,不缺少爱国心,唐湜也在杜运燮论中谈到诗人的热情、爱国的情怀化入了冷静的知觉化了的客观抒写,应该说,这是抗战时期最好的史诗之一,是为当时作出重大牺牲的农民写的史诗,是抒写“全民抗战”的神话而又时时以反讽作出清醒的分析的现实史诗。除此之外杜运燮的草鞋兵、狙击兵、游击队歌,后面还有被遗弃在路上的死老总,都无不透露着杜运燮的创作机智。余铮的诗坛的智者与顽童更是直击杜运燮诗歌的机智,文章中这样说道“机智的特质在于宣叙的嘲弄性和观照的距离感”,杜运燮诗作表层的轻松、幽默、调侃、嘲弄反而加强着内在的凝重、严肃、纯正、亲切的奥秘,正源自这种机智能力。”自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众多学者都从诗歌的意象艺术、价值取向等方面对杜运燮的诗歌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源于诗人的睿智和机敏,也正是其借鉴西方诗学精髓并积极创作让诗坛有了焕然一新的风貌,其机智的诗风在中国现代诗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分三个部分。主要从“智慧与情感相融合”、“思想与形象相结合”、“智性与感性相统一”三个方面对杜运燮的诗歌所表现出的机智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杜运燮的诗歌文本对其诗中机智的表现手法进行剖析,最后从诗学本体的层面来分析,主要立足于杜运燮诗歌的创作是对当时诗坛说教、感伤的反拨,是对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特别是奥登诗艺的借鉴这些方面来研究。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机智的内涵及其表现;二,思想知觉化的概念及其意义;三,杜运燮如何使自己的诗成为哲理和情感的结晶,使智慧渗透于情感;四,当时说教和感伤泛滥的诗坛和西方左翼诗人对杜运燮诗歌创造的影响;五,杜运燮的积极创作对当时诗坛的重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梳理出杜运燮诗的机智的形成、发展、表现以及价值。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写作及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本细读法。立足现有资料(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等),通过阅读杜运燮的诗选和其它有助于论文写作的书籍、论文。并撰写论文。论文写作期间,积极与指导老师联系,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分析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思路与内容。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12年10月底,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落实工作。2、2012年11月底,完成学生第一轮毕业论文选题工作,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3、2012年12月底,完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开始毕业论文撰写工作。4、2013年2月底,完成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工作。5、2013年3月底,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36、2013年4月底,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二稿或三稿。7、2013年5月16日前,学生将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的毕业论文定稿,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的格式规范打印后装订成册,送交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工作。8、2013年5月17日至5月23日,由本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评阅学生毕业论文,参照学生毕业环节的综合表现,给出初评成绩。9、2013年5月24日至5月30日,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会(第一次答辩)。10、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未通过第一次毕业论文答辩学生进入第二次毕业论文答辩。11、2013年6月7日至6月13日,整理汇总并上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组织评选并申报学生优秀毕业论文。4五、主要参考文献1蒋登科九叶诗人论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53562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55473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002904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32405马永波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1872006赵金钟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311507赵文书奥登与九叶诗人J外国文学评论,1999,216188文学武杜运燮与中国40年代的现代诗J诗探索,1996,291959蒋登科论杜运燮诗歌的价值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14414810邵燕祥杜运燮式的发现夜读抄J诗探索,1998,3363711游友基论中外诗歌对杜运燮的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2242712游友基论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606713袁可嘉新视角新诗艺新风格读杜运燮诗精选一百首J文学评论,1998,3222614唐湜杜运燮论J诗探索,1998,3253515余峥智性透彻于生命诗人杜运燮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7374116余铮诗坛的智者与顽童诗人杜运燮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405417孙志鸣“九叶诗人”杜运燮J黄河,1998,315916218李晓璐论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轻松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2)444619邵朝阳论奥登与杜运燮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大连大学学报,2008,(5)727520刘世杰用杂交培育的美丽诗花论杜运燮的诗,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5848921蒋登科“隐身”的诗人始终在场论杜运燮的人物题材诗歌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1,03131722蒋登科论九叶派诗歌的感性与知性的融合J常熟高专学报,2000,1687123刘慧珍论九叶诗人诗歌意象的独特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87224伍明春论“九叶”诗人在1940年代的会合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1,3858925张岩泉论九叶诗派的意象艺术J中国文学研究,2001,1616426黄瑛中西诗艺的融会贯通论“奥登”风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J中国文学研究,2007,410410827THOMASSTEARNSELIOTELIOTSPOETICSCOLLECTIONMBEIJINGINTERN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