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科技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能源科技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能源科技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能源科技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能源科技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案编号版本号签署负责人签署发布日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预案编制单位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O一三年十月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编制王玉玺审核目录第一章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21法律法规1122技术规范313适用范围414事件分级415工作原则416应急预案关联说明4第二章基本情况521企业基本情况522危险源基本情况7221总平布置7222工艺流程9原料预处理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9转酯化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3脱醇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6甲醇精馏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8成品精制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9工艺流程图123工艺流程图224工艺流程图325工艺流程图426工艺流程图527工艺流程图62823环保工程情况29231污水处理系统29232锅炉除尘系统3324周边环境情况34241自然环境34242社会环境36243周围污染源42第三章环境敏感点4231环境敏感点4232水环境功能区433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4434生态环境功能区44第四章环境危险源及其环境风险4541环境危险源的确定45411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45412重大危险源辨识5042环境危险源的环境风险52421非正常工况风险识别53422物料运输过程风险识别53423物料贮存过程风险识别54424其它因素风险分析5443环境风险的后果计算54431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项分析54432后果计算55第五章环境风险等级评估6051环境风险评估程序6052环境风险等级划分61521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61522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62523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65524环境风险等级确定67第六章应急能力建设6861应急处置专业队伍6862应急设施(备)和物资6863应急能力评估7164应急和救护设备、器材的管理7265事故应急池72第七章组织机构和职责7371应急组织体系7371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如下73712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7372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7473应急指挥部职责7574各应急队伍的确定与职责75第八章预防与预警7681建立健全预案体系7682环境危险源监控7783监测与预警77第九章应急响应7891响应流程7892分级响应8093启动条件8294信息报告与处置82941应急联系电话82942信息上报内容8295应急准备84951车间级突发环境事件84952厂区级突发环境事件84953厂外级突发环境事件8496现场处置措施85961污染源控制85962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91963应急监测93964现场洗消9597应急终止96971应急终止的条件96972应急终止程序9697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96第十章后期处置97101受灾人员安置971011可用急救资源列表971012应急控制中心981013国家中毒急救网络98102环境损害评估99103环境恢复与重建991031水污染物处理991032废气处理1001033土壤修复1001034固废处理100第十一章应急保障101111应急安全保障101112应急交通保障101113应急通信保障102114其他方面保障102第十二章监督管理103121预案培训103122预案演练104123预案修订104124预案备案104第十三章附则104131预案的签署和解释104132预案的实施105第十四章附件105附件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105附件二应急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106附件三外部应急救援联单位及相关方等联系电话108附件四消防设施汇总表109附件五应急救援器材汇总表111附件六应急疏散路线图113附件七厂区总平面布置图114附件八雨、污管线平面布置图115附件九企业周边环境敏感点116附件十危险化学品安全处置117附件十一闭环岗位处置预案118附件十二危险废物现场处置1211事故特征1212处置措施12121厂区内危废不按规定地点贮存12122危废在厂外乱投放12123运输过程抛洒、泄漏122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本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主要目的如下1、全面调查了解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危险源以及所造成的环境危害,评估确定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2、加强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管理能力,全面预防突发环境事件;3、提高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事故源,控制事故扩大,减小事故损失;4、降低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环境危害,通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环境应急监测、事故信息的及时发布、受影响人员迅速转移等措施,将事故所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中和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6号),2007年8月30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1989年12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9、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年4月;1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4月;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2月;1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1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1月;14、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15、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1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1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8、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第48号);19、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0113号);20、关于印发的通知(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21、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4号);22、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23、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24、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2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2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7、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6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8、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2009年1月;29、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十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03年9月;30、关于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浙环固函201341号),2013年7月。122技术规范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9、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全本),2012年10月;10、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简本),2012年10月;11、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浙环办函2013165号),2013年7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产相关活动发生的以下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1、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和大面积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2、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非正常工况或污染物处理装置非正常运转条件下向外环境排放污染物造成突发环境事件;3、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火灾、泄漏等事故向外界排放污染物造成突发环境事件;4、由于自然条件(台风、暴雨、大潮水、地震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14事件分级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三级。车间级事故出现在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某个生产单元,影响到局部地区,但限制在单独的装置区域。厂区级事故限制在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的现场周边地区,影响到相邻的生产单元。厂外级事故超出了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范围,临近的企业受到影响,或者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事故现场之外的周围地区。15工作原则企业实施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时,应遵循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联动处置等原则。16应急预案关联说明应急预案涉及企业多个组织与部门,特别是突发环保事故的不可能完全确定属性,使应急救援行动充满变数,很多情况下,应急救援行动都必须寻求外部力量的资源。因此,企业与各相关救援单位、政府部门间的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预案确定联动机制如下1、与各应急救援联动单位保持联系,安排和落实专门值班人员,并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一旦发生厂区级、厂外级突发环境事件,密切联系各应急救援联动单位迅速出动,赶赴现场实施应急处置。2、建立通讯联络手册,加强与应急救援联动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合作。3、企业应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并请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演练或者指导,提高应急联动的融合度和战斗力,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环境事故。4、企业各部门根据应急处置流程和职责的要求,熟悉企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5、事故应急联动机制图温州中科新能源环保部门消防部门附近医院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当地派出所第二章基本情况21企业基本情况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滨海园区A03地块,主要品种有生物柴油BD100、植物沥青、植物甘油表211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鹏机构代码665188036企业地址温州龙湾滨海园区明珠路555号地理位置经纬度N275151E1204913邮编325700行业类别医药原料医药中间体染料其他联系人王玉玺联系电济性质股份制工业产值万元58043销售额万元32000占地面积M253280管理人员人数12技术人员人数10员工人员普通人员人数81产品名称产量(万T/A)产值(万元)BD100321600年工作天数300日工作时间24生产时间生产时段全天22危险源基本情况序号物料名称基本情况1油品易燃2甲醇CH4易燃易爆3硫酸(H2SO4)易燃易腐蚀4氢氧化钾KHO易腐蚀221总平布置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注册资金9008万元,占地80亩,坐落于中国浙江温州市龙温州湾滨海工业园,瓯江口入海处。风光秀丽、交通便捷,面临碧波滚滚的东海,背依浙南、闽北及赣东广袤的腹地;临近温州港状元岙深水港区;距温州永强国际机场仅5公里;金温、甬温福铁路,甬台温温福高速公路、104国道,均在20分钟车程内。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植物甘油、植物沥青生产销售;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研发、技术输出;废弃动植物油脂的收购。2007年8月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就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及后续产品的研发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能源高科技项目,系2008年浙江省重大工业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2012年9月获得省经信委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证,并于2013年4月取得温州市餐饮废油收购资格许可,同年8月取得温州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颁发的餐厨废油回收特许经营许可证。目前,我公司一期3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已建成投用,总占地80亩,已投入2亿余元,二期项目也已进入优化设计阶段。我司主要是通过回收废弃动植物油脂和餐厨地沟油,经综合处置提炼为生物柴油,成为可供应用的绿色环保清洁再生能源。生物柴油的有效推广利用不仅能够减少有毒物质排出,对目前的雾霾天气能够起到局部改善作用;验论证的COD零排放事实也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认可,对地方的节能、减排起到不可抹灭的作用。2013年9月获得温州地区首家废弃动植物油收购、餐厨垃圾处理权(全市仅此一家)具体见总平面布置图。222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操作流程2安全操作规范21车辆进入公司厂区后,行驶速度不得高于20KM/H,且车辆排气口必须佩带阻火罩。22原料进厂经过磅后,由预处理班组人员指挥行驶至指定原料循环卸车处。外来车辆不得在车间内随意行驶。23车辆停稳后,通入蒸汽进行加热,10分钟后开启原料泵进行循环。24原料泵开启循环前,先检查原料泵附属的管道及其阀门,确保沉降罐进料管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车辆循环管道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原料泵进口管道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启循环泵进行循环。25循环1小时后,关闭机泵循环进出口阀门,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化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岗位操作人员送样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经分析后化验结果通知相关人员(发展部、生产部、岗位操作人员),若在标准范围之内,岗位操作人员自行安排卸车,若超出标准,则由生产部人员和发展部人员共同协商确认后,通知岗位操作人员下步处理工序。原料进沉降罐循环水杂3检测是否等待下一步命令杂05检测加热升温离心过滤是否分析原因,拟定方案过磅原料进厂水05检测加热升温保温初步排水是转入生产车间否分析原因,拟定方案23小时26原料卸车时,先检查原料泵管道阀门及所需泵入沉降罐附属阀门,确保原料泵进出口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循环管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沉降罐出料阀门、排渣阀门及取样口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无误后,启动机泵向沉降罐内补入原料。27在确保原料量充足的前提下,在补入原料时,当液位高于加热盘管10CM时,即可开启加热;否则,在原料补入充足后方可开启加热。28原料补充完毕后,先关闭机泵进口阀门,再关闭机泵出口阀门,最后停止机泵。29当沉降罐内物料加热到50后,关闭蒸汽升温,启动离心过滤系统,脱除原料内的杂质。291离心过滤系统启动前,先确认系统内无残存的物料和杂质,否则先清理干净后,方可启动。然后检查物料泵回沉降罐机泵能否正常运转,确认无误后,方可启动。292启动离心过滤泵前,先检查过滤机滤板间是否压紧,张紧压力是否满足要求(10MPA),接油槽是否清洁,滤油嘴考克是否全部打开。确认无误后,打开沉降罐底部排渣阀门,及机泵的进出口管道阀门,启动机泵向过滤机内泵入原料,当接油槽内物料达到一定液位后,启动机泵将物料重新泵入沉降罐内,循环过滤。293过滤时,压滤机进口管道压力不得高于03MPA,当压滤机进口压力达到035MPA时,且滤油嘴出油呈线状,则表明压滤机内杂质已填满或滤网堵塞,此时,应停止向压滤机内泵入原料,并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将压滤机内原料油全部吹出后(滤油嘴无油排出或油呈滴状),打开压滤机,将滤板上的杂质全部清理干净。294清理完毕后,重新压紧压滤机,进行循环过滤。295原料循环过滤15小时后,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化验室化验杂质含量,(岗位操作人员送样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当杂质含量符合要求后,将压滤机内的原料油全部吹出,泵入沉降罐后,停止循环过滤。210杂质脱除干净后,开启蒸汽加热升温,继续对原料进行加热,预处理温度维持在85左右,不得低于70。保温23小时后,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化验室化验水含量(岗位操作人员送样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取样时,先排出罐底水分,然后从取样处排出2000ML后,方可取样。当水含量符合要求后,泵入原料罐。211原料转出时,必须进行工序交接,由预处理班长与车间生产班组值班长共同确认,填写工序交接记录。在车间生产班组值班长确认接收的情况下,方可泵入原料罐。212岗位操作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认真填写操作记录。212若生产过程中出现上述内容未包括的异常情况,应立即向生产部汇报,待有确切的解决方案后,严格按照方案执行。预酯化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工作流程2操作规范21预酯化釜补油前,先检查搅拌电机是否正常运转(此处初次开车生产时检查)、搅拌桨叶是否有脱落、脱水泵是否正常运转、补料管道阀门开启状态。确认无误后,启动脱水泵向预酯化釜内补入原料。22原料补入量严格控制在502吨,(液位控制在最后一根盘管处);硫酸添加量根据液位计,严格控制添加量;甲醇根据流量计严格控制添加量。23补好原料后,搅拌10分钟左右,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化验室检测水杂含量和酸值(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经分析后,化验人员填写检测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预酯化釜补油水杂含量检测酸值配置酸甲醇酸甲醇添加反应酸值3检测是分析原因,拟定方案否确定醇、硫酸添加量检查检查检查高位罐加硫酸检查、加硫酸添加甲醇入转转酯化24在补充原料时,检查硫酸高位罐的液位,若硫酸高位罐液位低于12CM,则检查硫酸储罐至硫酸高位罐之间的管道、机泵、阀门的状态,确认无误后,打开硫酸高位罐放空阀,启动机泵向硫酸高位罐内补充一定量的硫酸,补充液位需比液位计低刻度低5CM左右。补好硫酸后,依此关闭硫酸储罐出料阀、机泵进料阀,然后停止机泵,再关闭硫酸高位罐进料阀、机泵出口阀门、关闭放空阀。25岗位操作人员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参数及计算公式,确定甲醇及硫酸的添加量。检查甲醇添加管道阀门开关状态、硫酸添加管道阀门开关状态、配置釜冷却水开关状态。确认无误后,打开放空阀,关闭配置釜底部出料阀,先向酸甲醇配置釜内添加足够量(15M3)的甲醇。甲醇添加完毕后,先关闭甲醇罐底部出料阀门、关闭甲醇泵进料阀门,停止甲醇进料泵、关闭配置釜甲醇进料阀门、关闭机泵出口阀门,然后启动配置釜搅拌,打开硫酸高位槽阀门,向釜内缓慢添加浓硫酸(12CM),添加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硫酸添加完毕后,关闭放空阀门,继续搅拌10分钟,待酸甲醇配置釜压力降至常压、温度降至常温后,打开放空阀,打开配置釜底部出料阀,向预酯化釜内添加酸甲醇。26预酯化釜在添加酸甲醇前,先检查预酯化釜冷凝器进、出口阀门是否打开(保持常开),放空阀状态(打开)。确认无误后,开启酸甲醇配置釜底部出料阀门,向预酯化釜内添加酸甲醇,酸甲醇添加时,注意搅拌一直处于启动状态,酸甲醇添加时间控制30分钟左右。27加完物料后,关闭放空阀,打开蒸汽阀门,对预酯化釜进行升温,预酯化釜升温温度控制在63左右,不得超过65。28釜内物料在63左右反应2小时后,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化验室检测物料酸值(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化验人员应及时对油品进行检测分析,填写检验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29在整个物料反应阶段,岗位操作人员除初次取样在2小时后外,其他取样送检时间保持1小时一次。超过4小时检验的酸值均比规定值高,则应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对物料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下步处理方案。210预酯化釜内物料酸值低于3MMKOH/G后,开启放空阀,停止搅拌,将物料泵入下一工段。反应釜内物料放空后,关闭出料阀,停止机泵。211釜内物料在转入下一工段前,应由预酯化工段岗位主操与转酯化岗位主操共同确认,填写工序交接记录。在转酯化工段未确认前不得将物料转入转酯化工段。212岗位操作人员取样时,先子取样口处放出2小提桶(30KG)物料后,再取样。213技术人员对生产方案的更改或对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必须经过技术、生产、化验人员分析论证后,经过技术经理确认后,方可对生产过程中的状态进行更改,严禁凭借主观判断对生产状态随意调整。214任何生产工艺及生产参数的更改,必须经过技术分析讨论后,以生产工艺通知单的形式,经技术经理和生产技术部经理批准后,方可下发至班组。215预酯化合格后,应在30分钟内做好向转酯化工段转入的准备工作。216化验人员应在每月的15日和30日对硫酸储罐内硫酸及甲醇储罐内甲醇取样进行检验硫酸的浓度和甲醇的纯度。转酯化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工作流程2操作规范21物料在转入转酯化工段之前,由预酯化工段主操与转酯化主操共同确认工序交接,由转酯化工段岗位操作人员检查相关管道阀门及储罐液位,确保地罐内液位空间足够预酯化一釜料的空间,否则,转酯化工段主操应立即准备交接方案进行交接,将预酯化釜合格物料转至转酯化工段,严禁耽误前一工段的生产操作。工段交接时,交接双方应确定碱添加量碱甲醇添加反应得率80检测否分析原因,拟定方案是原料自预酯化转入检查检查泵入转酯化釜中和加碱量检测检查添加甲醇配置碱甲醇入转脱醇填写工序交接记录。22转酯化工段接收预酯化工段物料后,应及时将物料投入生产,严禁长时间搁置而不投入生产。23物料在泵入转酯化釜前,应检查相应的管道阀门、转酯化釜搅拌电机(初次生产时检查)、搅拌桨叶、机泵运行状态。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启放空阀,将物料补入转酯化釜。24物料补入量大釜严格控制在502吨(液位控制在最后一根盘管处),小釜严格控制在2501吨(液位控制在最后一根盘管处);碱添加量过磅,添加量控制在1KG左右;甲醇根据流量计严格控制添加量。25补好原料后,搅拌10分钟左右,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化验室检测确定中和碱添加量(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经分析后,化验人员填写检测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26在补充原料时,检查碱甲醇配置釜的甲醇进料管道阀门开关状态、冷却水状态(常开)、放空阀状态(打开)、机泵运行状态,确认无误后,启动机泵,向转酯化釜内添加甲醇,(大釜甲醇添加1M3,小釜甲醇添加05M3)。添加完毕后,先关闭甲醇罐出料阀们,在停止甲醇泵,关闭甲醇泵出料阀门、碱甲醇配置釜甲醇进料阀门、放空阀。27岗位操作人员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参数及计算公式(大釜碱添加量中和加碱量(X8)5KG;小釜碱添加量中和加碱量(X8)25KG),确定碱的添加量。检查碱添加喇叭口阀门开关及堵塞状态。确认无误后,打开放空阀,启动配置釜搅拌,自喇叭口处缓慢向釜内缓慢添加固体碱,由于碱溶于甲醇为放热反应,所以添加固体碱时,应少量多次添加,严禁整袋一次添加,以防由于放热产生的气体从喇叭口处冲出造成操作人员碱灼伤。一次添加完毕后,立即关闭碱添加阀门。碱添加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添加完毕后,关闭放空阀门,继续搅拌20分钟,待酸甲醇配置釜压力降至常压、温度降至60以下后,打开放空阀,打开配置釜底部出料阀,向转酯化釜内添加碱甲醇。28碱甲醇配置好后,检查碱甲醇添加管道阀门,打开需要添加碱甲醇的转酯化釜碱甲醇添加阀门,关闭其他釜添加阀门,同时检查转酯化釜搅拌运行状态,确认无误后,打开碱甲醇配置釜底部出料阀,打开反应釜放空阀门,向反应釜内添加碱甲醇,保持添加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碱甲醇添加完毕后,关闭放空阀,开启转酯化釜蒸汽加热阀门。29反应温度控制在7580,压力01MPA,保温15小时后,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化验室检测物料得率(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化验人员应及时对油品进行检测分析,填写检验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210在整个物料反应阶段,岗位操作人员除初次取样在15小时后外,其他取样送检时间保持1小时一次。超过35小时检验的得率均比规定值低,应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对物料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下步处理方案。211转酯化釜内物料得率高于80,即可开启放空阀,停止搅拌,将物料泵入下一工段。反应釜内物料放空后,关闭出料阀,停止机泵。212釜内物料在转入下一工段前,应由转酯化工段岗位主操与脱醇工段岗位主操共同确认,填写工序交接记录。在脱醇工段岗位未确认前不得将物料转入脱醇工段。212岗位操作人员取样时,先自取样口处放出2小提桶(30KG)物料后,再取样。213技术人员对生产方案的更改或对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必须经过技术、生产、化验人员分析论证后,经过技术经理确认后,方可对生产过程中的状态进行更改,严禁凭借主观判断对生产状态随意调整。214任何生产工艺及生产参数的更改,必须经过技术分析讨论后,以生产工艺通知单的形式,经技术经理和生产技术部经理批准后,方可下发至班组。215转酯化合格后,应在30分钟内做好向脱醇工段转入的准备工作。脱醇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工作流程2操作规范21物料在转入脱醇工段之前,由脱醇工段主操与转酯化主操共同确认工序交接,由脱醇工段岗位操作人员检查相关管道阀门及缓冲罐液位,确保缓冲罐液位空间足够转酯化一釜料的空间,否则,脱醇工段主操应立即准备交接方案进行交接,将转酯化釜合格物料转至脱醇工段,严禁耽误前一工段的生产操作。工段交接时,交接双方应填写工序交接记录。22脱醇工段接收转酯化工段物料后,应及时将物料投入生产,严禁长时间搁置而不投入生产。23物料在泵入脱醇釜前,应检查相应的管道阀门、脱醇釜气相管道出口阀门处于常开状态、脱醇釜搅拌电机(初次生产时检查)、搅拌桨叶、机泵运行状态。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启放空阀,启动进料泵,将物料补入脱醇釜。补充物料时,观察流量计流量,向脱醇釜内补入7M3物料。24物料补充完毕后,关闭放空阀门,关闭进料泵进口阀门,停止机泵,关闭机泵出口阀门及脱醇釜进料阀门。启动脱醇釜伴热管道阀门。25脱醇釜内物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00115,严禁超过130。26整个反应至系统压力降至常压后,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送至化验室检测物料甲醇含量(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化验人员应及时对油品升温常压脱醇油粗醇是否分醇含量5检测量转入物料自转酯化转入检查醇甲精馏工沉降分离甘油段是否醇含量5检测成品精制进行检测分析,填写检验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27脱醇釜内物料甲醇含量低于05,即可开启放空阀,停止搅拌,将物料放入沉降分离系统。反应釜内物料放空后,关闭出料阀,停止机泵。反之,应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对物料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下步处理方案。28物料放入沉降分离系统,自溢流口流出的物料先收集,10分钟后,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送至化验室检测物料甘油含量(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化验人员应及时对油品进行检测分析,填写检验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29经检测物料甘油含量低于05,即可转入成品精制工段,否则物料泵入沉降分离系统,继续分离沉降,重复28步骤,待合格后,转入成品精制工段。210脱醇工段合格物料在转入下一工段前,应由脱醇工段岗位主操与成品精制工段岗位主操共同确认,填写工序交接记录。在成品精制工段岗位未确认前不得将物料转入成品精制工段。211岗位操作人员取样时,先自取样口处放出1小提桶(15KG)物料后,再取样。212技术人员对生产方案的更改或对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必须经过技术、生产、化验人员分析论证后,经过技术经理确认后,方可对生产过程中的状态进行更改,严禁凭借主观判断对生产状态随意调整。213任何生产工艺及生产参数的更改,必须经过技术分析讨论后,以生产工艺通知单的形式,经技术经理和生产技术部经理批准后,方可下发至班组。214脱醇合格后,应在30分钟内做好向成品精制工段转入的准备工作。215脱醇工段所生产的粗甲醇,由甲醇精馏工段人员自行接收。甲醇精馏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1工作流程2操作规范21因脱醇工段所生成的粗甲醇连续进入粗甲醇缓冲罐,且粗甲醇缓冲罐为甲醇精馏工段的原料罐,故脱醇工段与甲醇精馏工段不进行工序交接,粗甲醇罐进料阀门保持常开,甲醇精馏工段岗位操作人员定期巡检,预防粗甲醇罐液位过高。22甲醇精馏工段开启前,岗位操作人员应先检查精馏塔进料泵运行状态、塔底循环泵运行状态、流量计状态、管道阀门开关状态,确认无误后,方可准备启动进料泵。23先开启预热器,再开启进料泵,控制进料温度在75左右,启动塔顶循环泵阀门,调节塔顶循环回料流量使之与塔底进料量流速比例在051之间,调节出料阀门,使出料量与塔底进料量流速比例接近1。24调节完毕后,开启再沸器加热,控制再沸器温度在85左右,20分钟后,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送至化验室检测物料甲醇纯度(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化验人员应及时对油品进行检测分析,填写检验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25经检测甲醇纯度达到要求后,保持运行状态,若纯度不合格,则微调启动塔顶循环调整参数保持物料平衡纯度98检测是否收集废水甲集收醇成品醇含量5检测否排放检查原料来自脱醇启动塔底进料启动预热器再沸器加热开启循环回流量,每次调整完毕,20分钟后取样检测,直至指标达到要求,保持运行状态。检测指标达标后,在运行状态不变的情况下,保持日常检测规律为4小时/次。26当再沸器液位达到06M后,由岗位操作人员取样送至送至化验室检测物料甲醇含量(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化验人员应及时对油品进行检测分析,填写检验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27若指标达到要求,则稍微打开再沸器底部排水阀门,控制排水速度,使之呈线状流出,1小时后观察再沸器液位,若液位不增长或减少,则保持状态,若液位有变化,则做相应调整;指标达标1小时后再次取样送检,验证指标,若指标再次合格,则该处日常检测保持4小时/次。28若再沸器底部物料指标不达标,则关闭阀门,提高再沸器温度,加速再沸器内甲醇的蒸发速度,30分钟后再次取样送检,直至指标达标为止。29甲醇精馏岗位操作人员注意巡检,巡检点包括粗甲醇罐液位、精馏塔压力(注意放空)、循环回流量及出料量。巡检初步定为2小时/次。210生产操作时,岗位操作人员注意控制精馏塔塔顶气相温度不得低于645,不得高于75,若温度过高,则及时调整回流量。211每次停产时,中间缓冲罐内物料严禁全部放空。成品精制工段安全生产工艺流程开启加热薄膜进料出料收集成品色度10检测是否转入成品罐收集备用渣含油量5检测否检查接收脱醇物料检查开启冷冻盐水开启真空机组检查检查是收集渣油开启加热短程进料开启真空机组出料收集成品色度10检测是转入成品罐渣含油量5检测否收集备用渣集收油是否1工作流程2操作规范21物料在转入成品精制工段之前,由成品精制工段主操与脱醇工段主操共同确认工序交接,由成品精制工段岗位操作人员检查相关管道阀门及储罐液位,确保缓冲罐内液位空间足够脱醇一釜料的空间,否则,成品精制工段主操应立即准备交接方案进行交接,将脱醇釜合格物料转至成品精制工段,严禁耽误前一工段的生产操作。工段交接时,交接双方应填写工序交接记录。22成品精制工段接收脱醇工段物料后,应及时将物料投入生产,严禁长时间搁置而不投入生产。23在成品精制系统开启前,先检查蒸发器减速机及搅拌运行状态,确认无任何问题后,方可开启成品精制。(初次开车时或蒸发器减速机及减速机经过维修后检查,正常后,只需进行日常巡检及日常保养)23检查冷冻盐水罐液位,确保其液位在2/3以上,开启冷冻盐水泵,开启冷冻盐水机组的循环冷却水的进出口阀门,调节设置冷冻盐水参数(通常技术员已设定完毕,夏季17冬季8),启动冷冻盐水机组。24在真空机组开启前,先对真空机组单机试运,确保真空机组能正常运转(初次开启时试运)。然后检查真空系统相关管道阀门、冷凝系统开启状态、循环水供水状态。确认无误后,启动真空机组。(用哪台蒸发器,开那台真空机组)。25检查导热油加热系统阀门开关状态及导热油温度,开启蒸发器加热系统。控制短程蒸发器温度(225)、薄膜蒸发器B(225),薄膜蒸发器A和C温度(出口温度180190),物料进主体温度保持在120160。26检查冷冻盐水机组、真空度、蒸发器温度等达到规定要求后,关闭其中一组渣油罐和成品罐。27开启蒸发器减速机及减速机注油泵(先开注油泵后开减速机),确认无问题后,启动进料泵,控制流速在2M3/H,调节控制一级二级预热器温度,通过视筒观察成品出料情况。28成品呈无色透明液体(实际颜色为亮黄色),若颜色较深可能是主体温度过高或过低,先询问中控室蒸发器主体温度或出口温度,让中控调节至所需温度。此外还可能是进料速度及真空度导致出料不正常,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若出料较慢时,首先查看进料速度是否正常,进料速度通过进料泵频率和进料阀门来调节。出料不正常时,成品和渣油需打循环,直至出料正常为止。如若操作人员无法处理出料较长时间不正常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寻求技术人员的帮助。29成品出料正常后,观察成品和渣油罐液位并及时切换,将成品和渣油分别打入各自的储罐。切换成品罐和渣油罐时,应提前开启真空阀门,使成品罐和渣油罐达到一定真空度,并且在切换时要缓慢不能太快,太快会导致成品品质出现问题。210出料正常后,岗位操作人员定期取样送至化验室检测渣油含油量(送检时,认真填写送检记录),经分析后,化验人员填写检测报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211成品精制工段停车步骤2111先关闭储罐出口阀门及进料泵进口阀门,再停进料泵,然后关闭蒸发器进料阀门及进料泵出口阀门。2112再关闭预热器及主体导热油阀门和调节阀。2113待蒸发器中料液放净后,关闭出料阀。2114停减速机及减速机注油泵。2115停真空系统,打开真空破坏阀,使系统处于常压状态。212成品精制工段紧急停车步骤2121下列情况要紧急停车1)突然停电或突然跳闸。2)真空机组突然出现异常无法工作。3)进料突然断料。4)机械有异常撞击声。2122突然停电或突然跳闸情况下,应先启动备用电源,保证真空系统、冷凝系统、机械搅拌正常运转,按正常停车步骤逐渐停车后,再切断本系统所有电源及关闭电机。2123其他状态下紧急停车按正常停车步骤停车后,立即切断本系统所有电源及关闭电机。213真空机组操作规范2131先检查真空系统阀门开关状态及泄露情况,在确认真空系统无任何异常情况下,先启动水环真空泵,当系统真空度达到009MPA后,逐级启动罗茨泵。2132停车前应关闭罗茨泵的冷却水进水阀门及水环泵进水阀门,手动操作时,可随时停机。2133停车时,先逐级停止罗茨泵,然后关闭水环真空泵进水阀,待水环真空泵运转5秒后,再停水环真空泵。2134水环真空泵供水量的大小,由供水管道上的阀门来调整。214成品油缓冲罐及渣油缓冲罐内物料应及时清理转出,不得故意拖延不进行清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半小时检查一次渣油缓冲罐液位,罐满的情况下随时清理缓冲罐,不满的情况下45分钟清理一次。215正常生产情况下,暂定渣油每天取样一次检测含油量,成品每天取样一次检测色度及甘油含量。216薄膜蒸发器所产生的渣油,经过短程蒸发器再次精制后,方可外排。工艺流程图1工艺流程图2工艺流程图3工艺流程图4工艺流程图5工艺流程图6图22BD100工艺流程图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表25PR122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一览表序号产品名称物料名称单耗(T/T)年耗(T)1原料油00262甲醇00133硫酸0001034BD100氢氧化钾001323环保工程情况231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由台州市科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并施工,设计处理能力为120T/天,采用UASB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工艺说明为(1)预处理调节池用于收集和储存废水,让废水充分混合,对废水进行均质均量。然后再对污水的PH进行调节,使得污水的PH到适宜的范围内,废水中含有悬浮固体浓度高,色度较高,考虑采用混凝絮凝沉淀工艺,去除废水中的磷酸根,悬浮固体和部分的色度,然后废水进入生化系统。(2)UASB处理由于废水有机物浓度高,而且难以被好氧生物所降解,因此考虑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目前常用的厌氧污水处理工艺有厌氧反应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EGSB)等等。UASB(上流式厌气污泥床)工艺在处理工业废水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具有低成本、占地少、高去除效率、污泥产量少的优点。处理池主要原理系利用培养的粒状污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废水由池底散水装置均匀的向上流经污泥床,厌氧菌吸附分解废水中有机物,产生含甲烷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少部分有机物则作为厌氧菌的食物,以形成新细胞并聚集成具有良好沉降性的粒状污泥。废水经过厌氧反应,COD大部分被消减,同时部分有机磷和有机氮在厌氧条件下生成无机磷和氨氮,出水仍然具有较高的COD浓度,需要进一步的处理以去除COD,磷和氨氮。(3)二级处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废水,大部分有机物的苯环以及长链断裂,其可生化性大大增强,因此考虑在厌氧工艺后增加好氧处理设施,进一步的消减废水中的COD等污染物。常用的好氧工艺主要有传统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气提三相流化床、PAC生物活性炭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等。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成熟,运行方便,通常出水效果较好,投资较少,废水在经过一系列的前处理后,具有较好的生化性能,因此在好氧处理阶段选用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处理该废水,由于废水COD高,所以采用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并在曝气方式上采用完全混合与推流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单个反应池内完全混合曝气,在整体上采用推流式,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4)后续处理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废水,通常可以达到排放要求,但是由于废水中的磷酸盐的含量过高,且有部分是以有机磷形式存在,所以在经过以及化学除磷和生化除磷后,废水中磷的浓度仍然较高,因此需要设置二级化学沉淀除磷,在去除磷的过程中,同时去除废水中的少量悬浮颗粒,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由于废水的色度过高,发色基团很难完全去除,为了确保废水出水水质,考虑采用化学氧化的方法进一步的去除色度。氧化剂利用二氧化氯。废水经过处理后,自流至氧化池,利用二氧化氯氧化作用进一步去除色度。该工艺段仅在废水色度过高的情况下使用。(5)污泥处理污泥处理分为生化污泥和物化污泥,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在经过浓缩后,泵入污泥脱水机,由污泥脱水机脱水,泥饼外运。调节池一次絮凝沉淀UASB缺氧池好氧曝气池二沉池二次絮凝沉淀池脱色氧化池车间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泥池达标排放絮凝剂和盐污水事故池图231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6)公司为了保障污水在处理系统出现异常、以及各种原因造成污水量超出处理能力的情况下设置360NM3的污水事故池,保证污水不外流。为了解本项目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达标情况,引用龙湾区环境监测站、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污水系统排放口监测数据。根据龙湾区环境监测站和深圳华测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污水处理系统排放口监测数据统计可知,污水处理系统排放口废水污染物各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行业及其他二级标准要求。表231污水处理系统排放口监测数据统计单位除PH外,MG/L监测日期项目PHCODBOD5SSNH3N石油类磷酸盐苯胺类色度范围83687511116770M,因此该区属大潮差地区,根据龙湾岛多年平均潮差变化情况,最大可能潮差出现在9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根据龙湾水文站,19851992年实测潮位资料,最高潮位627M,最低潮位168M。波浪与风速有直接关系,浪向与风向一致,据实测该区浪高年平均为10M,最大浪高43M,属台风所造成。岛岸与海堤构筑物风浪爬高209M。(3)气象气候龙湾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春受台湾暖流影响明显,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温年月差较小,冬暖夏凉。全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春季多雨,梅雨时间长、温度高;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和南海海面热带气旋控制,为台风暴雨季节;冬季盛行东北风、北风、降水量明显减少,常有秋冬旱发生。年平均气温164,二月为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73,最热为8月,平均气温275。常年无霜冻出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3354MM。年内分配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46月的梅雨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3839)和89月份的台风期(降水量占全年的2124)。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与台风活动关系密切。最大年降水量为18428MM,最小年降水量仅为8632MM。(4)地形地貌温州市属丘陵地形,山脉大体为东西走向,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各山体的海拔不高,最高的大门岛烟墩岗,海拔只有3918M。全是平原主要为海相沉积的围塘地,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大门岛黄岙、龙湾岛北岙后、岱口等地。洪积平原较少,主要分布于龙湾岛中仑、后辽、前坑辽一带。境内各岛屿分布零散,无典型的河谷盆地发育,地貌类型单一,可划分为高丘、低丘两种,且以低丘为主242社会环境【位置、交通】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原与龙湾区隔海相望,现通过灵霓大堤与龙湾区相连;南接瑞安市;西靠瓯海、鹿城二区;北临瓯江,与乐清市、永嘉县隔江相望。龙湾区是温州市区的东大门,机场大道、温州大道、瓯海大道横穿全区,将龙湾区中心与温州市中心紧密联系起来。龙湾区又是浙南闽北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区内有温州永强机场、温州港万吨级码头、金温铁路货运终点站等,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纵贯其中。龙湾区的灵昆岛扼居瓯江之入海口,地处温州市区、乐清市和龙湾区三地交界的江海之中,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是温州半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行政区划】龙湾区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1984年设区。经200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后,区域陆地面积279平方千米,至2010年底,总人口为337,540人。龙湾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政府管辖区域,其中永中、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6个镇(街道)都位于永强大道沿线。全区有15个居委会、147个村委会、1个渔业大队。区人民政府驻永中街道,紧靠温州永强机场,距温州市中心18千米,距省会杭州390千米。【地形、地貌】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平原地区气候宜人、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大罗山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北达瓯江口,南连瑞安市,西接瓯海区,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又形如大箩,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山势婉约柔和。大罗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隽秀。山中有仙岩、茶山、瑶溪和天柱寺四大景区,其中瑶溪和天柱寺景区在龙湾区境内。河流水系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海涂从卫星云图分析,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沿海岸共有涂滩资源面积19,600公顷,龙湾占有一半以上,约13,800公顷,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达10,95333公顷。这些海涂将是龙湾经济发展非常可贵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围垦约3480公顷,其中灵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