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1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2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3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4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含油污泥型浮选剂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单位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强文联系人陈发旺通讯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东段39号联系电真邮编710062建设地点洛川县交口河镇杨庄河村立项审批部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文号陕科计发2013101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危险废物治理N8024占地面积(M2)114552绿化面积(M2)820总投资(万元)3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6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油田泥油、污油废物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的环保企业,该公司坚持以危险废物防治技术政策的基本原则为公司的经营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服务于社会。公司服务范围是洛川县、靖边县、志丹县、吴起县境内的长庆油区、延长油厂区等的罐底泥、污油废物,目前主要是为延安炼油厂废油泥的处置提供综合利用途径。处理的污油泥主要来源于油田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的底泥。长庆年产1000万吨原油,延长油田现有65389口油井并且年产油量也超过1000万吨,污油泥产生量按照储存污油泥总量的25估算,每年污油废物每年就有近五十万吨,长期以来油泥一直是环保治理的焦点,含油污泥的组成主要是油、泥和水,给环境造成危害的是油对土壤的污染。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委托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了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洛川污油泥回收环保处理站项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于2009年2月得到了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陕环批复200963号);针对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对洛川污油泥环保处理站项目建设内容进行了变更,委托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了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洛川污油泥环保处理站建设内容变更的环境影响说明,陕西省环保厅以陕环函2009561号文件对项目变更情况予以函复,同意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按照变更后的方案进行项目建设。原项目建成后,试生产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间断工艺流程造成主要设备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大了能耗;分离出的废水送洛川县槐柏机砖厂使用,企业生产受砖厂生产制约等。原有项目试运行期间,厂区南侧的5000M3地下污油泥储备池因地基塌陷,发生了污油泥泄漏事故,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事发后当地立即投入应急抢险,清理油污,泄漏污油泥污染已得到妥善处置。发生泄漏事故后,原项目已停产。具体见原有项目污染事故及恢复情况章节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准备进行工艺技术改革,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合作,共同就含油污泥制作浮选剂技术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并向省环保厅请示组建“含油污泥型浮选剂技术攻关课题组”,陕西省环保厅以陕环批复2011254号文件对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请示报告予以批复,同意组建“含油污泥型浮选剂技术攻关课题组”,见附件1。课题组经过实验室研究与实验,历时一年研制并确定了含油污泥型浮选剂生产的工艺技术方法,并进行了工业化试验,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关于含油污泥制作浮选剂技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业化应用计划的汇报,并形成专题会议纪要,见附件2。本项目含油污泥型浮选剂技术作为“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子课题,已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同意立项,见附件3。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6日提出含油污泥制作浮选剂技术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受理通知书见附件4。含油污泥制作浮选剂技术的试验成果于2013年1月30日通过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主持组织的评审,评审意见见附件5。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已同意含油污泥型浮选剂生产示范项目进行试生产(陕环试生产201323号),见附件6。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可以证实,将污油泥制作为浮选剂应用于选矿工业中是可行的,不仅综合利用了含油污泥,变废为宝,而且使这些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处置与我省及周边省的矿业生产构成互补和谐的产业结构,有效降低了矿业浮选生产的成本,为我省的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做出了贡献,也为根治陕北地区含油污泥污染找到了一条广阔的出路,促进了我省石油工业环保技术的大力发展,同时也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开发和应用对于相关产业坚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第三十八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15条“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地理位置项目厂址位于洛川县交口河镇杨庄河村东约240M,地理位置为北纬35365284,东经109205598。项目地距交口河镇8KM,北距洛川县直线距离19KM,实际距离25KM;西距黄延高速直线距离11KM,实际距离18KM;距210国道35KM,交通方便。具体位置见附图1。3、工程规模与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本项目技改内容在原厂区内,不新增占地。原厂区占地面积114552M2,厂址呈不规则形状,西侧场地南北长约595M,东西宽约68M;东侧场地南北长约58M,东西宽约68M,南区占地面积为3463M2。建设性质技改建设规模处理污油泥100000T/A。2工程内容本次技改工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为一套油污泥型浮选剂生产装置、以及部分环保工程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设施依托原厂区现有工程。本项目主要工程组成表见表1。表1项目主要工程组成表名称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浮选剂生产装置新建一套含油污泥型浮选剂生产装置,处理规模为10万吨/年,主要包括调质合成、水解、脱水、乳化等工序。新建污油泥原料池含油污泥原料储存池一座,容积为1450M3,池底及四壁采用防渗混凝土构筑,渗透系数1010CM/S原料储罐储存污油泥原料的储罐4个,总容积3800M3,储罐及管路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采取防渗和防腐措施利用原有工程袋装油泥储存池在新建的半封闭车间东南角新建袋装油泥储存池一座,面积为20M2,池底及四壁采用防渗混凝土构筑,渗透系数1010CM/S新建辅助工程半封闭袋装油泥储存库袋装油泥储存库一座,面积为1000M2,采用防渗混凝土构筑,渗透系数1010CM/S,出口设置门栏,防止油泥袋内污油渗出蔓延至库外造成库外土壤污染改造用水利用杨庄河新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水质水量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利用原有供水系统,用于生活用水和乳化过程生产补充用水。用水量5495T/A。公用工程排水生产用水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旱厕用于周围农田施肥。生活污水依托原有旱厕供电用电总负荷约150KW,其中生产装置用电负荷约100KW,其余动力机照明负荷约50KW。依托原有工程循环水池容积100M3,进行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010CM/S。依托原有工程防渗设施污油泥贮存池地面做防渗处理,采用防渗混凝土建设,渗透系数1010CM/S,车间地面与裙脚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污油泥相容,装置区、管廊区、道路等所有生产区四周地面均采取防渗硬化处理袋装油泥储存池和半封闭袋装油泥储存库新建,原有1450M3污油泥原料池依托原有设施罐区围堰围堰容积1200M3,采用防渗混凝土建设,渗透系数1010CM/S依托原有工程事故池容积200M3,钢混池,池底及四壁采用防渗混凝土构筑,渗透系数1010CM/S依托原有工程初期雨水池厂区北侧初期雨水依托容积100M3的循环水池;南侧新建一座60M3的初期雨水池,池底及四壁采用防渗混凝土构筑,渗透系数1010CM/S。厂区北侧依托原有工程循环水池,厂区南侧新建初雨池危废收集设施暂存废油泥包装袋和废滤布等,定期送有资质单位处置,做防渗处理,采用防渗混凝土建设,渗透系数1010CM/S。依托原有设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理。依托原有设施降噪措施对噪声设备进行减震、隔声、消声等措施采用低噪设备,减振等环保工程生态措施道路硬化、美化、厂区及周边地貌恢复、绿化;与杨庄河新村之间设置绿化林带。依托原有工程3工程占地及平面布置占地情况本技改工程利用原有场地,不新增占地。原有占地114552场地南北长约70M,东西宽约100M,西距杨庄河村240M,北面为果园,东面邻杨庄河村级生产路,南邻沟畔,场地较平整。平面布置本次技改工程不新增占地,在厂区原有生产车间东侧新建200M2半封闭车间并和原生产车间连接为一体,新增的一套含油污泥型浮选剂生产装置安装在续建的200M2半封闭车间内。本次技改工程将厂区南侧原有的5000M3的地下污油泥储备池在污染事件后进行了地基稳定处理,全部填平并恢复原貌,进行地面平整后新建一座1000M2半封闭防渗地面袋装油泥储存库,车间东南角建设20M2防渗地面袋装油泥储存池,都用于堆放存储袋装污油泥。本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2。(4)主要工艺设备本次技改工程新增的含油污泥型浮选剂生产装置安装在新建的200M2半封闭车间内,新建车间和原生产车间连接为一体,将原有工程三相分离设备作为本次项目浮选剂生产线前端油泥预处理装置,项目主要工艺设备见表2。表2项目工艺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数量体积/材质备注一原有设备及设施1北侧污油泥原料池11450M3钢混储存污油泥原料(含水量较大)2搅拌罐2共20M3钢质对污油泥进行搅拌3平流沉淀分离槽1100M3钢质加工过程中沉淀分离4燃煤热载体锅炉12吨,型号YGL1400MA本次技改不再使用锅炉5原料储罐4共3800M3钢质储罐用于储存污油泥原料(含水量较大)6料泵75KW7循环泵75KW8冷水泵Y1070449南侧污油泥储存库15000M3改造为半封闭的袋装污油泥储存库,用于贮存袋装油泥二新增设备及设施1湿式连续粉碎机6用于粉碎原料2调节槽6共12M3钢质要求防爆3常压合成釜13M3要求防爆4药剂泵4要求防爆5泥浆泵10要求防爆6泥浆均质调制机2要求防爆7乳化机2要求防爆8过滤机1要求防爆9成品槽150M3钢质要求防爆10计量泵8要求防爆11配电装置1要求防爆12监控装置1要求防爆13袋装油泥储存池120M2用于存放袋装油污泥和废袋14半封闭袋装油泥储存库11000M2用于存放袋装污油泥5公用工程给排水项目运营后新鲜水消耗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对污油泥进行稀释所需补充的新鲜水量以及职工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量5000T/A,生活用水量为165T/D以每人每天用水量50L计,该项目总用水量为5495T/A。生活用水利用杨庄河新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水质水量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32T/D按用水量的80计。厂区内建旱厕,粪便用于周围农田施肥。供电该项目用电依托原有工程,总负荷约150KW,其中生产装置用电负荷约100KW,其余动力机照明负荷约50KW。6工作制度及岗位定员组织机构及定员该项目按生产工段、班组管理。生产工段分为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机修工段;管理机构设生产技术部、财务部、营销部。员工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后上岗。本项目管理人员及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由全厂统一考虑设置,本次技改不增加定员。工作制度本项目年工作300天(冬季停产检修二个月),共计7200小时。生产工人实行三班生产制度,管理人员一班工作。7原材料及能源消耗该项目为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设计处理含油污泥10万吨/年,项目原辅料和能源消耗情况见表3。原料含油污泥主要性质外观油浸于泥土中,整体为黑色膏状;比重1,约为1118(沉于水中);含油率平均值为25;含水率平均值为45;含砂率平均值为30;主要化学成份沙与土,石油类,还有大量的阳离子NA,K,CA,MG2,FE2等、阴离子CL,SO42,CO32,HCO3等;石油质密度092;石油质凝点4285。该项目的生产所用原料为污油泥,主要来自本项目附近的延安炼油厂、延安石油化工厂、长庆油田、延长油田等,主要包括油田集输站原油储罐罐底沉积、炼油厂原油储罐罐底沉积、炼油厂污水处理回收污油储罐罐底沉积,原料消耗量为10万吨/年,进厂含油污泥技术指标要求为总烃含量5。不同油泥理化性质如下A、油田集输站原油储罐沉积出的含油污泥这种含油污泥是油、灰分(泥)、水的混合物,外观为黑褐色半流动泥浆或流动的乳浊液,属难过滤性混合物,其中油组分为原油,含量大于5,灰分为颗粒细小的岩土、呈絮凝体状,容重11525,PH值5585。B、炼油厂原油储罐沉积出的含油污泥与油田集输站原油储罐沉积出的含油污泥相同。C、炼油厂污水处理回收污油储罐沉积出的含油污泥这种含油污泥是油、灰分(泥)、水的混合物,含有微量苯系物、酚类、芘、蒽等物质,外观为黑褐色半流动泥浆或流动的乳浊液,属难过滤性混合物,其中油组分为炼厂污油,含量大于8,灰分为颗粒细小的岩土、呈絮凝体状,容重11525,PH值5585。辅料水解助剂固体碱(非强碱),无毒。乳化剂主要成分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表面活性剂),无毒无腐蚀。选矿助剂主要成分为松醇油,无腐蚀。燃料本项目锅炉燃料采用黄陵煤,年实际用量2305T。表3项目原辅材料使用情况原辅材料单位年消耗量备注含油污泥万T10含油污泥处理规模为10万T/A。电KWH10800依托原有工程,用电总负荷150KW。水T5495依托原有工程自来水供水系统调节剂T7000调节用油泥水解助剂T500袋装固体碱(非强碱),无毒,非易燃易爆。乳化剂T500桶装液体,主要成分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表面活性剂),无毒无腐蚀、非易燃易爆。选矿助剂T500桶装油状液体,主要成分为松醇油,无腐蚀。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原有工程工艺流程原有工程内容包括污油回收处理设施一套,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以及配电、给水系统等公用工程、办公用房和其他附属设施。其中生产工艺装置包括污油泥原料池、搅拌罐、加热沉淀池、燃煤热载体锅炉(加热设备)等。原有工程工艺流程如下在采油、试油、修井过程中产生的污油泥经分类收集后,采用专用车运至本项目所在地。运输来的污油泥先进入污油泥原料池,在原料池内采用导热油载体加热并用水稀释后通过供油泵将污油泥输送至搅拌罐,用导热油载体加热至5060后加入分解剂并开始搅拌,均质搅拌时间约40MIN;搅拌均匀的污油泥进入加热至6070的保温沉淀池,污油泥在此与分解剂继续反应发生分离,时间约46H;分离出的成品油进入成品油箱,为防止成品油凝结,采用导热油载体在油箱内加热,后成品油外售各客户;沉淀池产生的泥砂和废水进入过滤装置,过滤得到的澄清水首先满足配药车间生产使用,多余部分存入储水池供稀释原料池污油泥使用;过滤得到的泥砂滤饼与加入OBT和BZT生物菌及生物菌营养的稻壳、或者是木屑混合,装袋或者是通氧堆放,时效20天后泥砂中的有害烃类物质开始分解,在生物酶的作用下逐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随着生物菌的继续繁殖和生物酶的不断增加,时效至36月后转化为有机氮肥,检验合格后外售各客户。OBT和BZT生物菌是美国碧沃丰生物公司的生物产品,并且商品化投放市场,可通过中国国内代理商保证供给。整个污油泥处置过程中加热温度不高于80,分离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原有工程工艺流程简图见下图。原有工程工艺流程图原有工程污染情况1废水原有工程工艺废水主要为污油泥处置后废水,呈弱酸性,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石油类等,送机砖厂综合利用;生活污水进入旱厕用于周边农田施肥。2废气原有工程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污油泥处置过程以及贮油罐、污油池原料池、贮泥池无组织排放的废气(非甲烷总烃、恶臭气体),煤堆场粉尘,以及锅炉燃烧烟气(烟尘、SO2、NOX),锅炉废气经多管除尘器处理后,从18M排气筒排放。3固体废物原有工程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处理后的污泥砂、锅炉炉渣及生活垃圾。处理后的污泥砂暂存于厂内污泥砂储存池中,全部送往机砖厂综合利用;锅炉炉渣用作建筑材料;油泥包装袋(编织袋)属于危险废物,交危废中心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理。4噪声原有工程噪声主要来源于搅拌机、机泵、鼓风机等设备机组,噪声源强7090DBA。原有工程实施后,产生的各项污染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但原有项目试运行期间,厂区南侧的5000M3地下污油泥储备池因地质构造问题,发生了污油泥泄漏事故,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原有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4。表4原有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污油泥储存池、储罐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337T/A烟尘/167MG/M3,167T/ASO2/1072MG/M3,988T/A燃煤锅炉烟气NOX/300MG/M3,271T/A大气污染物煤堆场粉尘/074T/ACOD350MG/L,011T/ABOD200MG/L,006T/A生活污水NH3N30MG/L,001T/A进入旱厕用于农田施肥COD668T/ANH3N056T/A水污染物工艺废水石油类075T/A送机砖厂综合利用工艺固废污泥砂20570T/A(湿基)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进行成分分析,不含重金属,送机砖厂综合利用。锅炉固废煤灰渣65T/A用作建材材料生活垃圾48T/A垃圾处理场处置固体废物污油泥油泥包装袋02T/A交危废中心处理施工期施工设备噪声源强在7095DB(A)之间。噪声运营期机泵、锅炉机组等产生噪声,噪声源强在7090DB(A)左右。原有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根据现场调查和污染源监测数据,企业原有主要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如下(1)废气环保设施主要包括原料贮存设施处理措施及锅炉烟气处理措施。污油泥储存设施采取了设置盖板、棚顶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根据现场勘查在厂界50M以外基本无影响。锅炉烟气采取陶瓷多管除尘器及18M排气筒进行处理,此污染防治措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SO2和烟尘不能达标排放。(2)废水环保措施厂区排水管网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要求建设。生活污水进入旱厕用于周边农田施肥。生产废水暂存在循环水池中,送机砖厂综合利用。循环水池、事故池运行良好。初期雨水池未建。(3)噪声环保措施根据现场调查及监测结果,企业原有噪声环保措施运行正常,保证噪声厂界达标。原有项目污染事故及恢复情况原有项目试运行期间,厂区南侧的5000M3地下污油泥储备池因地基塌陷,发生了污油泥泄漏事故,导致1000余吨污油泥外泄,其中少量流入洛河,大部分滞留在村民的果园、梯田及干涸的马家沟里,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险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及应急抢险临时指挥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群众,立即投入应急抢险,清理油污,动用了60余台机械设备,用海绵、油毡、草帘等材料进行回收、堵截,共筑成8道拦截围堰,将污油泥拦截、收集,以防止污染范围的扩大,控制泄漏污油泥污染。由于事故发生的河段地处山区,河两岸基本为山地,农田不多,并且洛河不是当地群众的饮用水源,所以污染并没有给人畜饮水安全造成威胁。根据对洛河水质的检测结果,被污染的洛河水体内石油类污染物浓度恢复到四类水质标准,整个曾被污染的洛河流域水质监测数据持续稳定,没有发现污染物超标现象。泄漏污油泥的治理工作也进入到对污染源头附近沟槽、农田、果园里的污油泥进行回收,经过采取应急措施后,泄漏污油泥污染已得到妥善处置。随后陕西长大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与陕西华达电磁屏蔽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污油泥泄漏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合作协议书,对被泄漏污油泥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施工地域包括杨庄河新村2个果园及周围道路,在土壤修复工程内容完成后进行了验收,根据污油泥土壤修复报告中检测数据,土壤修复标准达到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规定矿物油含量标准。根据技术评审会专家意见,我单位委托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厂址附近土壤采样进行检测,土壤采样点处于原有事故影响区域内。根据监测报告,厂址周边土壤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可见原有项目污油泥泄漏事故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修复后,未对厂址附近土壤造成污染。企业现存工程环保问题及整改方案生产区危险废物设施与场所识别标志不完善。整改方案现场核查过后,企业已责令环境与安全负责人,组织人员对厂区车间所有相关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进行核查,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附录A、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GB1556221995)中规定,完善和更新相关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生产车间东南角沥油池墙裙长期接触(非流动体)油泥存在渗漏问题,不符合相关规范。整改方案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标准要求,对可能接触油泥的墙裙进行防渗处理,所用防渗材质需与污油泥相容。污油槽(装置区、管廊区、道路等所有生产区)四周地面未做防渗硬化处理。整改方案涉及地面全部进行防渗硬化处理。油罐区围堰及内部地面不符合规范要求。整改方案企业油罐区围堰内地面依据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中327条规定处理,堰内地面排水设施、事故污水与雨水分离设施齐全,地面排水坡度符合规范,对于地面不应出现的枯死干草及高于150(MM)的植被已经进行了清除,油污泥储罐罐底按照相关标准采取防渗措施,并设置渗漏监测装置。同时要求现场人员加强维护管理,责任到人。半封闭袋装油泥储存库门栏与库房内在同一个平面,一旦油泥袋内污油渗出量溢出地沟时会蔓延至库外,造成库外土壤污染。整改方案加高门栏,使门栏高于库房内地平20CM。半封闭袋装油泥储存库与生产区路面未做硬化防渗处理。整改方案涉及路面全部防渗硬化。南区库房周边雨水没有回收管网、存在渗入地下的问题,不符合环境管理规范。整改方案将库房北侧地面雨水引入库房东侧蓄水池;在南区库房南侧增建一个60M3雨水收集池,将库房西侧地面雨水及屋面雨水引入增建的雨水收集池;所收集雨水均作为生产储备用水,不外排。原有项目锅炉烟气采取陶瓷多管除尘器及18M排气筒进行处理,此污染防治措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SO2和烟尘不能达标排放。整改方案因技改后本项目在常温下生产,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加热,因此本次技改工程将锅炉封存,不再使用。按上述整改方案,整改施工工作已于2014年6月10日全部完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相关人员现场调查,企业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已全部解决,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整改方案中的措施逐项落实到位,消除了环境隐患,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环境风险。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项目厂址位于洛川县交口河镇杨庄河村东约240M,地理位置为N3537309“,E10922040“。项目地距交口河镇8KM,北距洛川县直线距离19KM,实际距离25KM;西距黄延高速直线距离11KM,实际距离18KM;距210国道35KM,交通方便。具体位置见附图1。2、地形地貌项目地区域地貌属于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塬梁沟壑区。地形地貌形态及地质构成划分为黄土塬、级阶地、河漫滩四部分。其中级阶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差异,分为A、B两区,场地地形变化较大,呈北高南低之势,地面标高介于7760080603M之间。场地地质构成较复杂,地层变化大,岩性相变频繁。根据总图布置,河漫滩、级阶地、级阶地部分地区处在填方区,级阶地大部分地区处在挖方区,黄土塬地区基本上无建构筑物。项目地抗震设防烈度6度;场地类别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S;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4;场地特征周期040S。3气候与气象项目地所属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据洛川县气象站建站记录,历时极端最高气温3641973年8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232002年12月26日,年10活动积温3007,平均早霜始于10月中旬,晚霜终于来年4月中旬,无霜期约180天。近5年平均气温104,年日照27317H,年均降水量628MM。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79月占年降水量的573,月均约120MM,冬季122月降水量为46,月均仅95MM,夏季多雨而无酷暑,冬季少雪而无严寒。年平均气温929,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364,近5年平均气温104,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2,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6,春季4月平均气温126,秋季10月平均气温101。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407;冬季第一天结冻日期11月18日,春季最后一天解冻日期3月7日;土壤冻结厚度76CM。洛川县近年主导风向为北风N,频率107,次主导风向为北北西风NNW,频率82,静风频率259。洛川县气象站建站以来年平均风速22M/S,最多风向为北风,其次是东南风,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夏、秋、冬三季风向规律与上述相同,春季最多风向东南风,其次为北风。4水文地质、地表水项目区内的主要河流有洛河、葫芦河、沮河。洛河发源于陕北白于山地草梁山,流经延安地区,穿越东部高原至大荔县朝邑汇入渭河,全长6803KM流域面积为269104KM2。据交口河水文站观察资料分析,洛河全年平均径流量为4687108M3,最大年径流量2015108M31957年,多年均量15M3/S,近10年最大流量为2250M3/S,最小流量为056M3/S。洛河上游为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呈黄色。河水含沙量太高,不便于工业和生活利用。根据陕西省政府第21次常务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陕西省水功能区划洛河本段及下游水功能区划分如下从交口河村至澄城县状头水文站为延安、渭南市农业区用水区域,河流全长1589KM,在状头段有洛惠渠灌溉引水工程,年均引洛河水204亿M3,灌溉渭南市澄城、大荔、蒲城51700HM2农田,水质目标为类。经过调查,洛河杨庄河下游目前无集中生活饮用水源地,也未规划集中生活饮用水源地。、地下水(1)评价区地下水类型与富水特征洛川县地处陕北延安市南部,隶属黄河流域,全县水资源总量约为66338万M,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5537万M,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234,富水性呈现出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但开发成本和难度较大,不适宜目前的工农业用水成本。洛川黄土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黄土塬之洛川塬的所在地。黄土塬区历来是黄土高原中的主要农业基地。在较干早缺水的洛川黄土地区对地下水的需求尤为突出。该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537MM,年降水量50以上集中于79月,以暴雨为主,蒸发度18002000MM。地貌单元主要是面积达4060KM2的黄土塬区,其次有黄土梁峁、黄土台塬和低中山地,总面积6670KM2。黄土分布面积约占90,下伏上新统泥岩和中生界侏罗系、三叠系碎屑岩。地层平缓,微倾向北和北西。无大的褶皱和断裂。为鄂尔多斯台向斜东翼的一部分。区内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黄土孔洞一裂隙水简称黄土水和碎屑岩类孔隙一裂隙水简称基岩水。黄土水主要分布于黄土塬区,而赋存于中、下更新统黄土中,以中更新统黄土为主。富水地段分布于宽塬中部或塬面洼地中,松散岩类水文地质略图见下图。松散岩类水文地质略图黄土孔洞一裂隙水A、普遍含水1一10000一100吨/日单井最大涌水量,下同,2一100一10吨/日,3一10吨/日;B、局部含水4一泉流量102吨/日;C、零星含水5一泉流量2吨/日;风积一洪积黄土夹砂砾石裂隙孔隙水6一100一10吨/日,冲积砂砾石孔隙水750010吨/日基岩水富水性变化受制于地层裂隙发育程度和砂岩所占比例。富水层位为该区南部的三叠系中统纸坊组和上统铜川组下段,碎屑岩类水文地质图见下图。碎屑岩类水文地质图富水性11000200吨/日单井最大涌水量,下同;2200100吨/日,3一100吨/日,含水岩组4三叠系中统纸坊组上统铜川组下段;5三叠系上统铜川组上段,6三叠系上统胡衣沟组永坪组,7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8侏罗系黄土水黄土水的形成受区内自然条件的控制。区内黄土厚度在黄土源区为117148M,梁峁区为3060M。黄土中分布有孔洞、裂隙和孔隙,为地下水赋存提供了条件。但黄土中含水与否及多寡,则决定于地形切割程度、微地貌分布知黄土下伏上新统泥岩的厚度。沟谷对源体中黄土水的疏干作用,使之近沟边水位埋深可达90M,塬中部则浅至40M,与此相应,黄土含水层厚度分别为45M和95M左右。此即塬面中部水量大,而塬边水量小的原因。源面洼地是降水汇聚和停积地段,有利于降水下渗,往往水位埋藏浅,含水层厚度大,成为相对富水地段。在洛川塬东南部朱牛、石头一带,作为潜水底板的上新统泥岩厚度变薄,以至消失,降水通过黄土渗人基岩,使得黄土中水量显著变小。在黄土梁峁区,地形破碎,坡度陡,降水渗入很少。由此而决定的黄土水从中部较完整的黄土塬,向四周过渡为破碎黄土塬,以至梁峁区,则分别有普遍分布、局部分布、及零星分布的基本规律。基岩水中生界碎屑岩出露于沟底及东部黄龙和西南部宜君低中山地带。其余地区伏于黄土之下。基岩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由潜水和承压水两部分组成。基岩潜水分布于山地、沟谷和黄土塬区缺失上新统泥岩的地段形成的中生界碎屑岩类风化壳中,基岩承压水分布于有隔水层上新统泥岩分布的广大黄土塬区和风化壳潜水之下的中生界碎屑岩中。中生界碎屑岩的富水性,因区内无大型褶皱、断裂,所以其变化决定于裂隙发育程度和岩性。因裂隙发育程度有南部强而北部弱的特点,且由南东向北西随地层由老到新,砂、泥岩地层中砂岩含量减少,故基岩富水性沿此方向亦显示由强到弱的变化。地下水埋深、水量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地下潜水和承压水。承压水层埋深较大,可采储量15537万M3,富水性呈现出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但开发成本和难度较大,不适宜目前的工农业用水成本。地下潜水多在身后黄土下部的砂岩隔水板顶部形成;按照地表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分属两个部分,一是黄土塬区地下水潜水,二是洛河河谷地下水。黄土塬区地下潜水依靠大气降水补给,下渗后在砂岩或粘土隔水层上以下降泉的形式进入洛河河谷,洛河河谷冲积洪积砾石层孔隙水,补给来源以洛河水、葫芦河水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地下水埋深一般为503000M,地下水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项目厂区场地内地下水属洛河河谷冲积洪积砾石层孔隙水,补给来源以洛河水、葫芦河水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地下水埋深一般为6702510M,地下水流向为由西向东。(2)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黄土塬区地下潜水依靠大气降水补给,下渗后在砂岩或粘土隔水层上以下降泉的形式进入洛河河谷,洛河河谷冲积洪积砾石层孔隙水,补给来源以洛河水、葫芦河水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在补给区接受大气降水等的补给后,地下水沿地层倾向通过砂泥岩中的裂隙和孔隙缓慢向西或西北运动,汇聚于子午岭向斜以至其西自流斜地中心地带。1)黄土水的形成和运动洛川原为沟谷分割,各成独立的塬块。区内沟谷密集,地形切割强烈。塬面为深度200M左右的沟谷分割成13KM宽的多条塬块,因此降水后塬面上受水面积有限。沟谷深切入黄土下伏的基岩,因之,黄土水无侧向补给。由于黄土中地下水水位均高于基岩水位,故亦无自下而上的顶托补给。所以大气降水为其唯一补给来源。黄土水的运动方向往往呈辐射状,等水位线呈沿塬面纵向延伸的环带状。在塬体中部形成纵向地下水分水岭。由于塬中心水力坡度较小,而向两侧沟谷逐步增大,所以黄土水在以缓慢的速度向塬面降低方向运动的同时,却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向两侧沟谷运动。所以黄土水只能在周围沟谷中以流水或渗水方式集中排泄。由于黄土塬长度往往是宽度的5倍左右(即流向沟谷的过水断面长度是流向下游过水断面的10倍左右),且塬边水力坡度平均为中部的4倍左右,按达西公式计算,黄土水向两侧沟谷的排泄量可达95以上,排向塬面下游的不足5。2)基岩水的形成和运动基岩水的补给有一下几个来源降水的渗入补给。这种类型的补给分布于两个区,其一,黄龙和宜君基岩裸露的低中山区,面积676KM2。其二,有基岩裸露的沟壑区。在雨季后基岩水位和基岩泉流量逐渐上升,说明基岩水补给与降水的密切关系。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当地沟谷底部以上的黄土和基岩中的地下水排泄汇流于谷底,流经基岩裸露地段时直接深入基岩中。黄土水渗入补给和越流补给。勘探资料表明,作为黄土潜水底板的上新统泥岩厚度小于5M时,黄土潜水水量明显减小,当其缺失时,黄土中可以不含水。说明黄土潜水越流补给和渗入补给的存在。深层水的顶托补给。黄土塬区的基岩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型,矿化度小于05G/L,而在河谷中则为氯化物型,矿化度达5G/L。在横向上同一含水层高程相近层位,在岩性、物质成分无特异变化情况下,水质突变,应当是自下而上深层水顶托补给之故。但这种补给是有条件的即在构造裂隙把上、下含水层连通的地方才有可能。区内洛川县交口、黄陵县城、宜君县崖尧等地即属此种情况。远程补给。据陕甘宁盆地三叠系上统和侏罗系延安组的石油勘探资料,孔深千余米时,孔底仍有水抽出。砂泥岩地层中有多层隔水泥岩存在,一般情况下垂向降水渗入补给是不可能的,故应是在该地层裸露地段获得降水补给后远程运移而来。区内沟谷密集并切入基岩,洛河为区内排泄基准面,因此,基岩水位受沟谷切割深度的控制。由于地层自南而北由老到新,所以处于洛河下游地带的老地层的水位往往比新地层地低。也就是说基岩水的运动除受其本身的产状控制外,还受沟谷发育方向的制约。区内地层倾向北西,沟谷方向与地层走向近于平行或近于直交。在前一情况下,基岩水顺走向由东西两侧分水岭地带向洛河或其他南北向沟谷运动,最后泄入沟谷;在后一情况下,则平行层面运动,泄入东西向沟谷。(3)区域水化学特征松散岩类孔洞裂隙水及孔隙水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是广大黄土塬区黄土水为HCO3CAMG型,至主要排泄区洛河及主要支流河谷中冲积层水则变为HCO3NACAMG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04G/L。三叠系、侏罗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排泄基准面以上部分,横向上在东、西南部基岩裸露的山区和一部分梁峁区为HCO3CA型水,中部逐渐过渡为HCO3CAMG型水,以至HCO3NACAMG型水。矿化度亦小于04G/L。据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队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显示,基岩水从分水岭到河谷,虽属重碳酸盐淡水,但阳离子则由CA逐渐变为NACAMG。由浅部至深部其水质则呈现由重碳酸盐、硫酸盐到氯化物型的变化,矿化度也逐渐上升到数十G/L。深部基岩水,在裸露区获得降水补给后,浅部沿裂隙,深部沿孔隙缓慢地自南、东而北、西顺地层倾向运动。这一缓慢运移的过程,正是深部地下水矿化度升高,水质逐渐恶化的原因。基岩水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垂直分带规律。排泄基准面以上和其一下180M左右深度范围内为强循环带,一般均为低矿化的重碳酸盐水。在一些沟谷内由于深部地下水顶托补给等原因,而使水质复杂化,出现重碳酸盐氯化物到氯化物类型的微咸和咸水。石油勘探资料指出,在深度200300M一下的弱循环带则为重碳酸盐或硫酸盐水。深部径流滞缓及停滞带主要是氯化物水。黄土和基岩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土受风化作用的分解和变化,大气降水通过含腐植质的土壤层,CO2含量增加而加大的溶滤作用以及黄土、基岩固有的物质成分所引起的地下水脱硫酸作用、脱碳酸作用和交替吸附等变质作用在不同地段的差异,使地下水化学成分呈现上述区域性变化规律。5土壤植被评价区域土壤主要有黄土性土川黄墡土、沟黄墡土、坡黄墡土、黑垆土、粘黑垆土、淤土、红土。农业种植主要为黄土性土;沟道、河道多为淤土;坡地侵蚀面分布有红土和少量粘黑垆土;残塬面草地分布有少量黑垆土。洛川属半湿润区,降水和土壤水资源条件较好,但农业土壤肥力低下普遍缺P、K。干旱和地形条件是制约农业土壤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黄土垂直节理和大空隙渗透性强等特点,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坡度陡,土壤瘠薄干燥,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塬面和河谷地主要分布树种有杨、柳、刺槐、桐、椿及梨、核桃等果树。黄土坡面自然植被为荒草地,主要草种有白羊草、黄背草、茵陈蒿、铁杆蒿等蒿类,人工种植有紫花苜蓿、沙打旺。粮食作物中的谷类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糜子等;豆类作物有蔓豆、黑豆、白豆、双青豆、黄豆、绿豆、豇豆、红小豆等;薯类作物有红薯、马玲薯等。经济作物以苹果、烤烟种植为主。油类作物有油菜、花生、向日葵、蓖麻、大麻等。兼种植有蔬菜、瓜果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洛川县全县辖7镇9乡362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总人口2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万人。土地总面积180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万亩。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160051万元,较上年增长104;财政总收入完成12016万元,较上年增长265,其中地方收入完成7661万元,增长213,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6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0元,增长193,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首次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持平,超过省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533447万元,增长158;人口自增率498;城镇登记失业率31。本年度全县苹果总产量达到56万吨,出口总量达到73万吨,总收入12亿元,优果率78,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3810元,是近年来综合效益最好的一年。从工农业产值衡量,该区域以工业经济为主,主要是延炼集团炼化企业。但是从土地利用面积衡量,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土地利用主要为农业用地和黄土丘陵水土保持草地。农业以种植业和苹果栽植为主,种植结构为一年一熟制或三年两熟制。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豆类,产量不高,亩产一般200300KG,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主要依赖苹果栽植;苹果是优良品种,果大色艳味甜,含糖量高,驰名中外。评价区内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黄土塬面上和河谷平坦的川道,川道分布面积较少;评价区内栽植的苹果较少。该区域工业发展缓慢,除延安炼油厂外几乎无工业企业。该厂全厂现有职工3850名,其中中专以上学历人数占388。拥有总资产6369亿元,净资产3904亿元。厂区生产规模大,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完备。2006年加工污油泥45568万吨,催化加工量1896万吨,年销售各类成品油34157万吨,其中汽油14489万吨,柴油19667万吨,聚丙烯967万吨。全年实现总产值2140823万元。实现利税241652万元,其中净利润125051万元。区内交通较方便,主要为南北向210国道和延黄高速公路以及西延铁路,区内东西向道路交通受制于黄土丘陵地貌限制,发展缓慢,主要为乡镇道路。本项目所在地周边无文物古迹。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次现状评价引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厂24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于2012年4月5日4月11日的监测数据,监测报告见附件7,监测点位图见附图3。另外根据评审会专家意见,对厂址附近地下水及土壤进行了补充监测,监测报告见附件8。本项目厂址位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厂东北部黄土丘陵上,延安石油化工厂距本项目厂址约13KM,引用监测数据的各监测点距本项目厂址距离均在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因此其监测数据可以说明本项目区域的环境背景现状。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空气环境监测数据引用“延安石油化工厂24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监测点数据。监测结果见表5表8。表5PM10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M3日平均浓度监测点浓度范围(MG/M3)平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黄陵火车站原家属院00970127011285延安石化厂01040141012194秦家川01030140012693标准015表6SO2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M3小时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监测点浓度范围(MG/M3)平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浓度范围(MG/M3)平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黄陵火车站原家属院0024007200541400410050004433延安石化厂0029008600511700480060005340秦家川0029008500501700470061005341标准05015表7NO2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M3小时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监测点浓度范围(MG/M3)平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浓度范围(MG/M3)平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黄陵火车站原家属院0016005700382400300040003533延安石化厂0021007700433200390047004339秦家川0021007200423000400048004440标准020008表8NMHC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M3小时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监测点浓度范围(MG/M3)平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浓度范围(MG/M3)平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黄陵火车站原家属院0615093008111055延安石化厂0516083206090845户村0208051605060530桥头川0311072207100950秦家川0413082604090645上官塬0309071205070635标准52PM10各监测点位PM10的日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SO2各监测点位的SO2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O2各监测点位的NO2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MHC各监测点位的NMHC日均值和小时浓度均符合制定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标准。综上所述,评价区内环境空气中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评价标准要求。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本次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引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厂24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洛河和沮河交汇口的洛河上游500M和下游5000M的监测点数据。监测结果见表9。表9地表水监测平均值及评价结果统计表单位MG/LPH除外项目断面PH值CODBOD5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均值7361020082003000030005洛河和沮河交汇口上游500M评价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均值005L726102308900200003洛河和沮河交汇口下游5000M评价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GB38382002类6920410005000502由表9监测结果可以看出,2个监测断面的所有监测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地下水质量现状与评价本次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引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厂24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户村和延安石化厂附近水井地下水井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表10。并在项目评审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委托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厂址南侧附近地下水补充监测,监测结果见表11。户村水井监测点位于本项目厂址西南方向28KM处,石化厂附近水井监测点位于厂址西南方向12KM处,厂址南侧附近地下水监测点位于厂址东南侧约04KM处,为地下水流场下游位置。地下水监测点位可以说明项目地下水现有影响情况。表10引用数据地下水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