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备课精品:教案 说课稿(另含教师业务考试说课稿34篇)共297页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备课精品:教案 说课稿(另含教师业务考试说课稿34篇)共297页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备课精品:教案 说课稿(另含教师业务考试说课稿34篇)共297页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备课精品:教案 说课稿(另含教师业务考试说课稿34篇)共297页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备课精品:教案 说课稿(另含教师业务考试说课稿34篇)共29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一4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二6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9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学计划101诗两首教学设计一(两课时)131诗两首教学设计二(三课时)181诗两首说课稿22我爱这土地说课稿25教师招聘面试乡愁说课稿282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302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332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二36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39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一43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二464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494外国诗两首说课稿一514外国诗两首说课稿二55第二单元58第二单元综合说课稿585孔乙己教学设计2课时625、孔乙己说课676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716蒲柳人家说课一746蒲柳人家说课二777变色龙教学设计79说课竞赛一等奖说课稿7变色龙847变色龙说课一887变色龙说课二908热爱生命节选教学设计92第三单元969谈生命教学设计96谈生命说课稿10110那树教学设计一(2课时)10310那树教学设计二(2课时)108那树说课稿11311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11711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12112人生教学设计125第四单元12913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设计12913威尼斯商人节选说课稿13614变脸节选教学设计(2课时)14214变脸节选说课2课时14715枣儿说课稿15116音乐之声节选说课156第五单元16017公输教学设计(2课时)160公输说课稿16618孟子两章教学设计(2课时)16819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2课时)173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178庄子二则之惠子相梁说课稿181第六单元1832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一(2课时)1832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二(2课时)18521曹刿论战说课189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课时)19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196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200教师招聘面试愚公移山说课稿2课时20224诗经两首教学设计(2课时)20724诗经两首说课稿212关雎说课稿214九年级语文复习课说课稿古诗词216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语文指定说课稿(34篇)2181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土地的誓言2182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紫藤萝瀑布2223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你一定会听见的2234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安塞腰鼓2265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白杨礼赞2296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与朱元思书2317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济南的冬天2328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桃花源记2349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爱莲说23610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23911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在山的那边24112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梅岭三章24313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马说24514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端午的鸭蛋24915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木兰诗25216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蟋蟀的住宅说课稿25517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秋天的雨说课稿25818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陶罐和铁罐说课稿25919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七颗钻石说课稿26020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火烧云说课稿2622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装在套子里的人26522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我有一个梦想2672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赤壁赋说课稿26924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拿来主义说课稿27225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沁园春说课稿27426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囚绿记说课稿27627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雨霖铃说课稿27828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孔乙己(1)28029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孔乙己(2)28530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883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师说29032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指导我的战友邱少云2933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秦兵马俑29534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安塞腰鼓297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一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1、目标导学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2、情境激学法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讨论比较法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环节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环节4拓展延伸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环节5课后作业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第_册第_单元_课_,是一篇_的文章,本单元是_单元,要求_,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_;2、_;3、_;4、_。这_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_。二、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4_。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三、说学法“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4_。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教学程序(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_“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_”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_。(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_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1、细读悟理(1)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导读、交流、自学)2、精读悟情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可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师这节课教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_说课稿一般格式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语文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_”为主题展开。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主要内容),表达了_(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环节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环节4拓展延伸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环节5课后作业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本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二目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三教学策略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3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采访,调查,演讲等。4提供写作的机会及其展示的平台。5开展课外阅读,举办读书交流会。四学情分析九年级1班、6班,均是平行班,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一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比较差。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课题课时周次课题课时11公输2714变色龙212孟子二章2715蒲柳人家1123雨我所欲也2816热爱生命124庄子二则28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22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2817谈生命235曹刿论战2918那树236邹忌讽齐王纳谏2919威尼斯商人2347愚公移山291020变脸248诗经210乘着音乐的翅膀245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359诗二首2510我用残损的手掌2611祖国2612诗2首16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2713孔乙己3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学计划本学期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学期,学生即将面临着严峻的中考,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拔考试,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迎接好这次中考就成为本学期教学的一个中心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即进行综合、应用、创新和中考思维的升华,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时间作强化训练,通过训练,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消灭差距。实行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复习,实现零距离的奋斗目标。在学生的处理上则分批分层地辅导和督促,让他们实现最佳的成长理想,实现取得好成绩的愿望。故特作如下计划一,总的复习工作安排1、作好复习前的动员准备工作,协调好与其它科目的关系,弄清各班级突出的不足,找准复习的重点。2、完成下册的语文教学工作,转入全面的复习工作。3、做好分册复习和系统的专项复习,狠抓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4、进行强化式考试和摸底考试。突出重点,抓不足,对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要从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从方法上去把握知识。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对得分率低的几块、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5、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期分批进行辅导和督促。注重复习的效率,进行必要的考试技巧的训练。6、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注重分类和积累,把书读薄;不能贪多,特别是在课外阅读方面,力求典型和精要,从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二、具体的复习安排及课时进度。本期教学时间约18周,用2周时间完成九年级下学期剩下的第六单元的新课。一、分册复习(用时2周)中考考纲规定考课内字词和文常。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复习要点1、课文的字、词、名著、综合性学习。2、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3、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八大家等。二、专题复习(三月下旬和四月共6周)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分类,进行专题复习(5周)1古诗文专题复习诗、文。2、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5、语言运用其他专项练习字词、名著、仿写、标点、排序、综合性学习。6、作文训练让学生熟悉假期收集的大量写作素材,学习优秀作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找一些典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训练除专题外,同时坚持每周一个作文训练)三、强化训练和模拟冲刺(3周时间)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四、猜题、押题,做好中考各项准备(六月余时)再次落实一些热点问题理解,辅之以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对学生中考前常见问题进行指导与点拨。五、复习工作应注意的问题1、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教师指导督促学生有每天的学习计划、目标,并对应过手的知识进行自测和师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能拖帐滚雪球。2、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九年级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听写默写,发现问题及时补救。3、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虽然在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题能力,应对85主观题目的考试。4、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5、冲刺阶段培优辅差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第一单元1诗两首教学设计一(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二、资料助读(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示例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5精彩研读。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五、布置作业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投影)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教师作诵读提示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乡愁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思考“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4合作研讨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2比较阅读。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教师点拨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3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三、课堂练习阅读赏析舒兰台湾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三十年后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从柳树梢头望你我正年少你是一杯乡色酒你圆你满人也圃乡愁也满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五、布置作业1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请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2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国魂小时候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我在红旗下烈士在心头参考答案1略2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在阳光下面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板书设计六教学后记1诗两首教学设计二(三课时)1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三、背景介绍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四、朗读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第七步背诵全诗。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二、问题探究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三、写作特色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2、抒情方式巧妙四、中心归纳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五、板书设计比喻、对比、象征、直抒胸臆六、作业布置课后思考练习一、二、三七、课外延伸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3、阅读理解并背诵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2)诗中()一词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的赞美;()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这句诗“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附文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乡愁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二、朗读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用“_美,美在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可能的以下说法“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2,师随机点拨,小结。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4,迁移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教后反思1诗两首说课稿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1938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吹号者。全诗共六节。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2、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了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全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